教师教科研的档案意识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的“档案”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凝结着他人或自己汗水和智慧的资料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保存乃至完善。我从事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十几年来,发现不少教师非常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如一堂公开课或研究课乃至获奖课执教下来,我请他们整理一篇课堂教学实录,一两年后甚至不到半年,他们往往会满头大汗地跑来找我,不好意思,电脑中的没了,你这里还有吗?至于学校每年举办的竞赛论文、课题研究文章、备课组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专题汇报研究文章、论坛发言稿乃至个人总结等稿件,被他们反复讨要的次数就更多了。
  10年前电脑未普及时,我一旦向他们收集半年前的文稿,一般情况下都会空手而归,他们不是手抓头皮回忆不出放在什么地方,就是肯定地告诉我,一定是打扫办公室被当成废纸处理了。更滑稽的是,收编三年内全校教师在公开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有的教师评职称时收到的样刊样报,也在搬家中遗失或被当成废纸卖了。看到他们或一本正经或诚惶诚恐或赌咒发誓地声明找了几个晚上都没找到的神情,我在苦笑的同时,也为他们早早地抹去自己的教科研印记而深感可惜。
  有的教师可能会反问,我每天都站在讲台上,每天都在备课、上课、改作业,教育教学印记怎么没有留下?怎么不算延续?我个人认为,这种印记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或影像资料的保存或相关人员的证明,这只是你的职业印记,而不是你的事业印记!只有那些为事业拼搏留下来的印记,才是有意义的历史。历史是人们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记录,从而成为自身或者后来者以资借鉴的重要史料。
  当你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时,你就自然会珍惜自己或他人的那些流下汗水甚至泪水的历史。比如公开课、研究课、获奖课等资料,那是你日后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而不断反思和研究的利器。缺少了它们。你只能满足于现状;缺少了它们,你无法进行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深刻思维活动,你的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等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实中有些教师天天备课、讲课,却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档案,导致他们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兴趣的激发,很少给自己出难题、压担子、提新目标。更有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长了,教育生活有规律地、机械地轮回着,没有了初上讲台时的紧张和忙乱,平添了几分自信和从容,便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职业惯性,按部就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就意味着,他的教科研印记或历史已经结束了,教育教学事业已经与他无缘了,他的教育教学人生再也难以抒写光辉的篇章了。一个不善于反思的教师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教师,当然不会赢得同事、学生乃至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才能不断促进、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要素就是反思。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身边,反思远方;反思过去,反思现实。只有反思,才能改进,才能提升,才能发展。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再怎么丰富,如果不能把这些探索研究的印记留存下来,使之成为自己或他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梯,那么,他的经验至多只能影响周围的几个人;如果他能够将其保存下来,他的影响就有可能跨越时空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后人之所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是因为有这些弥漫着真理光辉的专论专著的存在。
  每一位真正与书打交道的教师,都应该有著书立说的心态,并努力付诸行动,这就是在建立自己的教科研“档案”。努力保存和丰富“档案”,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教学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明。
其他文献
本文从注重导入环节,充分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重视文言文的朗读,以读激趣,以读促学;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给学生“补氧”;授学生以“渔”,发展“学生所有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的阅读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独特感受和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而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实践这一理
根据国家《2011新课标准》,小学生必须完成150万字的阅读,但目前,在我们这些乡镇学校,由于条件有限,再加之学生的家庭情况的限制,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这一目标,所以在阅读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上,好多学生都感到头痛,程度差的学生无从下笔,就是程度较好的学生往往也不敢贸然下笔.口头作文则可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因为可以随时修正.这样,大胆作文,不
从阅读到“悦读”的转换,不仅意味着学生要重视阅读,更意味着学生要对阅读产生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接受这一学习方式并从中获取知识.本文从培养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
现今的写作教学已经病入膏盲,走向穷途末路。还记得一位教师布置了一篇《我第一次——》的作文,有80%的同学写了做饭一这可能不奇怪,其中又有80%的同学做了大米饭一一也有可能,其中又有80%的同学把米饭做“糊了”,并且都还吃得很香一怎么这样巧?由此可见,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胡编乱造更是普遍。动辄“五子登科”: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拾票子,让位子。乘公交车就让座,上街就捡钱包,补课的老师雨夜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于目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使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把握。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多元化
好多教师都把备课片面地理解成“写教案”,这就是一种“悲哀”。我曾在“小学语文论坛”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我不写教案》,作者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抄写教案”的一些弊端。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把“工具性”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所以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语文的“灵性”就是语文“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不是靠“写教案”写
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语文教学都把作文教学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在当前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作文课的具体要求及指导很是匮乏,老师的教学模式陈旧,课堂结构和内容随意性很大
我们尝试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探索单元整合的教学范式,研发对学生最有用、最受益、也最能应试的课程.做到“集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一体,熔学生的听说读写习惯养成为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