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c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双源CT( DSCT)的推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A)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DSA检查的重要替代手段[1],其安全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受检人群的总体受辐射剂量水平,因此,CT扫描时应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本研究通过比较两家三甲医院1个月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评价双源CT的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平均水平及相关因素,以期找到实现个性化低剂量冠状动脉扫描相关因素。

其他文献
作者投稿时常会出现用词不规范或错别字现象,在此列举一些常用词语以提醒作者(前者为不规范用词,后者为规范用词):
期刊
根据GB6447-86的定义,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价和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它的详简程度取决于文献的内容,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的语气书写。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
期刊
放射生物学理论认为,在相同的照射剂量下,较高的剂量率比较低的剂量率对机体的损害更严重.不同剂量率照射动物机体的反应有所不同,不同的照射剂量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是否一样,目前少见报道.8Gyγ射线照射大鼠形成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模型[1],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与出血,出血在照后l周表现尤为明显[2],故本实验选取照后8d这一时间点,观察两个不同剂量率γ射线对大鼠出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栓弹力图
期刊
目的 探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方法 20例非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年龄76岁.Ⅰ期患者10例,Ⅱ期1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伽玛刀分次立体定向放疗(SBRT)3~6 Gy×8~15次,2~3周完成,采用50%等剂量曲线包绕95%以上PTV,边缘剂量39 ~ 56 Gy,中心剂量78 ~ 112 Gy.在入院后、治疗结束后1、3、6和1
江西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为了提高放射诊疗单位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减少重拍率、误诊率和漏诊率[1],根据卫生部46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从事放射诊疗服务的医疗单位,其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必须在正常的情况下,方能从事放射诊疗技术工作,保证影像诊断质量.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08 -2009年对江西省835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等设备(医用X射线平片摄影机、透视机、CR)进行了性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T3N0M0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分期为T3N0M0前列腺癌患者22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靶区最小周边剂量为140 ~160 Gy,尿道剂量<400 Gy.中位粒子数74颗(26~ 90颗),中位粒子活度1.55×107 Bq(1.30×107~ 1.85×107) Bq.11例行去势手术,11例行药物去势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并计算^125I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器官和组织接受的吸收剂量及有效剂量方法。方法用^60Coγ射线开展TLD稳定性等相关性能实验。用^125I粒子源照射一组TLD片,建立空气比释动能标准剂量曲线。将TLD片分别贴在粒子源植入过程中职业人员铅衣内外甲状腺等13个部位,测量平均吸收剂量,计算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3例前列腺癌粒子源植入术中,职业人员铅
期刊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案(CHART)及后续的周末休息CHART方案(CHARTWEL)是英国卫生管理部门推荐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放疗方案[1],但国内少见报道.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期间本院采用“3+3”设计,前瞻性入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紫杉醇加卡铂方案诱导化疗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深吸气屏气技术进行CHARTWEL方案的分割剂量递增试验,探讨其治疗不良反应及耐受性.@@一、资料与
期刊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重;(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
期刊
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对某些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机体的损伤也较为严重,例如放射性皮炎、胃肠道损伤以及骨髓造血抑制等.如何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提高治愈率成为放射疗法临床应用的巨大挑战.实验结果显示,在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中,只需增加累积剂量的10% ~20%即可完全杀死肿瘤细胞[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辐射防护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寻找到安全、高效、低毒的辐射损伤防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