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部分切除术的178例HCC患者资料,男性151例,女性27例,年龄(58±11)岁。分析患者CT图像,评估环形强化、卫星灶、病灶内出现供血小动脉不伴有周边低密度环(TTPVI)、肿瘤边缘不规则等征象。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规律随访,终点事件为术后2年内肝内复发,如未复发,则至少随访2年。

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AFP≥200 μg/L、肿瘤最大径>5 cm、环形强化、TTPVI以及肿瘤边缘不规则为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FP≥200 μg/L(HR=2.144,95%CI:1.350~3.406)、环形强化(HR=2.196,95%CI:1.345~3.587)、TTPVI(HR=1.735,95%CI:1.086~2.772)及肿瘤边缘不规则(HR=2.065,95%CI:1.242~3.432)为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

AFP≥200 μg/L及CT征象(环形强化、肿瘤边缘不规则、TTPVI)是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构建临床专职科研队伍为例,探索适合高校附属医院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方法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构建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工作进行梳理,从设立临床专职科研团队的意义、组建过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等方面出发,总结经验、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建议。结果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已初具规模,医院为其提供完备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成长路径,近年来,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在论文发表、基金申请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
微创和精准是现代肝胆外科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日趋成熟和规范,但受限于腹腔镜本身技术和设备特点,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能够精确定位肿瘤、标记肝段、显示胆道,是术中实时、精确引导肝实质离断平面的有效工具,也可用于检出微小病灶和探测胆漏。ICG荧光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不足,为精准手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本文结合研究现状和笔者自身经验,介
目的评价术前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MSCTA)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腹腔镜外科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MSCTA所示的肝动脉类型采用Michels法分型记录,并与术中实际肝动脉解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检测显示12例患者存在变异肝动脉,变异率20.0%。根据Michels分型,Ⅱ型3例(
目的建立新的肝外胆管扩张症(EHBD)腹腔镜分型,以指导EHBD的微创治疗。方法依据纳入标准筛选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EHBD患者,共筛选出符合条件患者124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和腹腔镜下观察的肝外扩张胆管位置及累及范围,提出新的EHBD腹腔镜分型,并根据新的分型制定相应的微创诊疗策略。结果124例EHBD患者分为:A型(上段型34例)、B型(
患者男性,52岁。体检发现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呈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中心可见少量坏死区,延迟期强化减退。在全麻下行肝右三叶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回报:肝脏炎性假瘤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胆道旁淋巴结提示Castleman病。术后9天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出院后定期随访、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Bismuth分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结果和随访结局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9±8.8)岁,体重
回顾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2例腹腔镜下右肝动脉(RHA)横断后重建患者资料。女性患者术中因胆囊管入胆总管处解剖不清,将过度牵引直径较细的肝总管误认为胆囊管横断,将胆总管深面的RHA误认为胆囊动脉横断。男性患者因将胆囊管上方并行的RHA误认为胆囊动脉而未行仔细解剖横断。请示上级医师后,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RHA重建术。
期刊
肝脏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可为术前评估、术中模拟和个体化手术方案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与传统影像技术比较,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可对复杂肝组织进行实时三维图像分析,并对患者病灶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结构快捷直观显示。这一技术使肝脏介入手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尤其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新的影像学参考。本文介绍了肝脏三维影像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TIPS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各亚型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105例HCC患者资料,男性87例,女性18例,年龄(55.1±10.8)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CC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FAT各亚型的表达情况,分析NFAT各亚型表达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HCC组织中NFAT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由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未见原发于壶腹部的神经纤维瘤相关报道。该病术前诊断困难,且难以与壶腹部周围癌、胆道炎性狭窄、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等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相鉴别,主要依赖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该病患者,其治疗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