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中的“教育”及“自我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具体实例出发,在充分肯定当前中学生的主流是积极的、有道德的前提下,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应依据中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规律,让学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互动中,自主建构起积极的道德意识、能力与素养的问题。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教育” “自我教育”
  
  一天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突然听到“报告”,抬起头一看,发现我班的两个学生手里拎着一袋垃圾站在办公室门口,其中一个是副班长小嘉,另一个是淘气鬼小程。“请进,什么事啊?”他们一边走进办公室一边说:“华老师,这袋垃圾是在我们班的包干区发现的,我们已经查过,这是初二(10)班的,里边的废纸上有他们班级的名字,还有他们班学生的名字。”“真的?拿出来让我看看。”他们放下垃圾袋,快速地找出了证据。“哎,这些学生的品行实在是太差了。”我叹了口气,“那现在先把垃圾……”还没等我说完,小程嬉皮笑脸地接道:“放回到他们教室门口去。”我注意到小嘉用胳膊挤了挤小程,就微笑着问:“你们对这些学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他们太懒了。”“他们经常乱扔垃圾。”“我还看见他们班的男生拦住女生呢。”“对,还有在车棚里抽烟呢……”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好。你们发现了不少不良的行为,这说明你们具有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正确的荣辱观和良好的道德观。”我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而且,当你们发现我们的包干区里有垃圾时,能立即把它捡掉,这说明你们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再说,你们没有简单地把垃圾从我们的包干区挪到人家的包干区,这又说明你们做事不冲动,有自制力。你们向我汇报,目的是想要我们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你们是在帮助他们,这一切你们都做得很好,接下去你们准备怎么处理这袋垃圾呢?”“把它扔到垃圾箱里去。”小嘉抢着回答。我又问小程:“你看呢?”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答道:“扔到垃圾箱里去。”“对。你们说得不错,这是最妥善的处理办法。”我又拍拍小程的肩膀说:“我知道你刚才为什么想把垃圾袋放到他们的教室门口。你是想教育他们,让他们吸取教训,以后别干这种缺德的事情,对吗?”他马上抬起头说:“就是嘛。”“对,是要好好地教育教育他们,不过,教育这件事还是交给我吧,你看行吗?”他爽快地回答:“好。”“那你们把垃圾处理完就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啊。”他们一边应着,一边走出了办公室。而我独自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正确的社会荣辱观。他们能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做到礼貌待人、尊老爱幼,能真诚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加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少数学生道德观念薄弱,具体表现为:随手乱丢废纸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闯红灯,向小同学敲诈勒索、旷课逃学……可见,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状况对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具有决定性影响,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决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一、经验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同化点
  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道德品质发展可能性为基础。与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总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并且是由内而外主动生长的,而不是从外到内灌输的结果。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可能性。这就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二、双向建构: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的活动基础
  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双向建构的。首先,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不是自发的,人的道德品质潜能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但是道德品质的发展需要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文本对话、与人交往、在认识或者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实现,在这种主体性的活动中,人在习得一定的社会文化规范的同时,还发挥着自己的潜能,主动建构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活动是学生一切道德品质发展的源泉和中介。其次,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的选择,以及主体所形成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期望、自我调节等)。随着学生的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选择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还取决于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水平。
  三、系统变化:学生道德品质构建的基本方式
  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是一种身心结构的系统变化过程。首先,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诸多方面组成的身心结构系统,任何一方面道德品质机能的作用都是在人的整个道德品质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结果。发展不是指某个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掌握,而是整个身心结构系统的变化。因此,人的道德品质发展不可能割裂开来施教或者通过训练的方式实现。其次,学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道德品质发展的主题。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和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诺维奇的研究认为,在儿童每一个发展的阶段都有其主导性的需要,以及与这一主导性需要相适应的发展课题。每一个发展课题的解决都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可能。因此,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该发展阶段的主题,学校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主导性需要和该阶段面临的发展性课题。
  四、多维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不确定性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具有发展的共性,同时每个学生发展的基础、可能性、路径与节奏也不完全一样。而且发展是非线性的,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有时儿童在发展中的错误和曲折往往是孕育更大发展的起点和信号。为此,道德品质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互交替的统一过程。道德品质发展的连续性是指道德品质的某些方面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连续性的过程,但是,很多情况下,道德品质发展往往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即某个阶段学生似乎看不到发展,突然,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学生在某些方面一下子成熟起来。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往往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发展的统一。因此,学校教育除了为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提供连续性的有计划的教育之外,还应创造让学生道德品质发生非连续性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方式与内容,适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五、有机整合: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主题方向
  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是社会化与个性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人的道德品质发展包括个性化与社会化两个方面统一发展的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习得和接受社会文化规范,成为能积极适应该社会的成员的过程。个性化则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认知结构及行为方式,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的过程。正是社会化使个人成为一个社会人,而个性化使个人具有独特个性与价值。个性化与社会化相互影响并统一于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两者是不能割裂的。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为此,我们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动交往的德育手段把承认人是社会人作为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这为“完整人”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在创造他们交往关系之时,也在创造着生活,在体验、内化着生活的要求,从而在建构、生成着“自我”。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效的语文课是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课要上得好,就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指的是有学生,只有眼中装有学生,才不至于兴之所至,洋洋洒洒不知所云;心中有本,指的是有课本,只要心中存有课本,就不会离题,不会放得开收不拢。  关键词: 高效语文课 目中有人 心中有本    语文课怎样上才能上出高的效率?这是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摘 要: 中国古代诗歌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有极其高深的艺术造诣,但是在新时期却不被高中生熟知。作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走进古代诗歌,使他们了解并且喜欢诗歌。在潜移默化中,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而且在修身养性、形成正确独特审美情趣方面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美育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短短
摘 要: 实现高校写作课教学和育人目标,需要建设凸显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导向作用,注重反馈评价的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  关键词: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 主体兴趣 综合素质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所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而高校写作精品课程建设要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学生通过写作课学习,实际写作能力提高不大。
摘 要: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它与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政治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夸大信息技术对政治课教学的作用的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政治课教学 整合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
摘 要: 本文着重分析王晓明的《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以提示王安忆小说创作转变在当代文学中的现实意义,并对以下问题做了理性思考:中国作家的创作出路在何方?  关键词: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 王安忆 小说创作 风格转型 创作出路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是一
摘 要: 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作品赏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有助于提高综合英语的应用能力。本文以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作者通过借助语料库工具,从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去赏析这部文学作品,希望能给高等院校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赏析 《傲慢与偏见》    一、引言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摘 要: 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出发,不断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开创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中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本文从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任务,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做了探索
摘 要: 教师应进行方法、作业、评估等各项改革;把握语文综合性本质特点,显现“语文味”;注重主题、资源、过程及内容方面的优化;摆正方向,坚定信念,摒弃“末流”教法,一步一个脚印搞好学习研究,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改革 甄别 优化 坚守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贯彻落实此理念的重要抓手。如何实施
郭洪权 1971年生于辽宁盖州,200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成教学院中国画专业,2010年进修于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现为北京台湖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秋实》《秋天的故事》《晚秋》分别入选2005、2006、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金风》《萧萧西风秋满天》分别获第六、七届全国工笔画展优秀奖,《觅秋》入选2007年全国小幅工笔重彩画展,《祥和
摘要: 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赖于社会消费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也在无形中趋向于市场经济化,成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特殊消费品。本文主要就音乐审美能力与价值的提升能否通过音乐消费形式的发展与社会市场经济的迈进达成一种“双赢效应”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音乐审美经济效益市场运作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互相联系中运动和发展着,社会也适应此规律从传统单一的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