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极寒地的涅涅茨人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涅涅茨(Nenets)原意为“人”,其祖先住西伯利亚西南部,他们是北极冻土带驯鹿牧民、渔民和猎人。
   涅涅茨人在20世纪晚期约有34000人,一年有260天生活于冰雪之中。他们的生活和驯鹿息息相关,新生婴儿离开子宫后首先接触的就是接生婆给裹上的鹿皮。而人死之后也同样是用鹿皮包裹。他们传代以父系为宗,凡同祖氏族各有其住地,并有共同墓地、祭祀場以及氏族标记;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涅涅茨儿童会在寄宿学校中度过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因为他们的家人要带着自己的驯鹿群四处迁徙。一旦这些儿童接受完教育,并且能熟练地使用涅涅茨语和俄语,他们就必须作出一个选择:重返他们的游牧传统,或是融入俄罗斯的主流。
其他文献
近日落网的黑帮头目詹姆斯曾是FBI的线人,《无间道风云》正是以他为原型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有一份“十大通缉犯”的名单,其中都是美利坚的敌人。本拉登曾经高居第一位,今年5月已被拿下。不出两月,2011年6月22日,“荣登榜首”的詹姆斯巴尔杰(James J. Bulger)又被逮住。  此人是谁?他是波士顿的黑帮头目,为非作歹二十余年,控制了整个波士顿地区的高利贷、赌博和贩毒生意。他又曾
据说,辣妹在领略了小贝屡教不改的风流秉性之后,端正了态度,摆正了位置,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忍。这位三子之母甚至倚老卖老,以前辈之姿向别人传授“驯夫秘籍”——忍自己的,让别人说去吧。  这话有道理。理会传闻因而被传闻害了的不乏其人。香港某“师奶杀手”妻子获悉老公的绯闻,主动摊牌,给他重归于好的机会,结果“师奶杀手”顺梯而下,选择了放弃婚姻——斯文地、理智地、隐忍地面对男人的出轨,结局往往不过如此。 
中国最有影响力新闻节目的模式化制作,及其主播的模式化成长    事先我们就得知,她“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我们没有畏难,面对我们不同形式的富有诚意的采访申请(或者骚扰),她依然坚持原则毫不动摇,一如她的语音的铿锵有力,一如她所供职节目的爱憎分明。  事实上,我们甚至没有直接听到她拒绝的声音(她是通过助手转达的),我们是多么想听到她在生活中的声音,哪怕这句话只有一个“不”字,可惜,我们只能冀望于晚上7
芳姨是我妈的一个朋友,这几天去北京相亲。据说对方是个局长,至于是什么局的她也不清楚。芳姨频频发来短信给我妈直播。她的短信没有逻辑,很长,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只看短信,还以为是个20岁的思想幼稚的拜金女,其实她是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母亲,女儿今年高考。她长得很好看,微胖,经常穿各种款式颜色鲜艳的衣服,笑声爽朗。  她有过无数次的相亲,却一直孤身一人。她总是说她不满意。相亲回来,和每次一样,芳姨又带回了好
5月27日,高晓松在北京某酒吧内录制《晓松奇谈》 图/本刊记者 梁辰一张脸,5亿次浏览量  人物周刊:《晓说》最初的策划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高晓松:最早是吃饭,开始我还没去,约了三回才去,我经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死拉活拽。优酷当时也不知道要干嘛,就想跟你合作。合作什么呢?就说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我说这多麻烦啊,还得再弄一棚子,排练半天,嘉宾这那的,要弄就弄一个最简单的,就我一个人说话。其实大家都没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今年以来,二月河出现在新闻中,几乎都有同一个关键词:反腐。  3月7日,王岐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他作为人大代表发言,从历史维度对“反腐倡廉”建言献策。7月下旬,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聆听大家”系列访谈,第一个就采访他。他形容当前反腐盛况——“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震撼、四野震动”,并再次提及,“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围攻叙土边境重镇科巴尼的同时,正步步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目前已推进至仅距巴格达13公里处。  电视中所见,尽是全副美式装备的伊拉克新军溃败的画面,这些看起来很像美军的伊拉克正规军居然不堪一击。同样的画面也曾经出现在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因为领土问题爆发的局部战争中,格鲁吉亚军队也装备了大量美军武器装备,战绩却同样惨不忍睹。  如果说俄格之战,是由于两国实力相差太远,那
翁建平很有趣。采访当天上午,恰逢中共十八大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他刷了一阵子网页,不过瘾,就拉起本刊记者,一路小跑,钻进一间病房看电视直播。  接着采访。聊到医学科研,他自嘲,“专家是一条训练有素的狗,但也要避免仅仅是一条训练有素的狗。”又嘿嘿笑着补充,“原话爱因斯坦说的,我喜欢。”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患者总数已超过9000万。糖尿病已经成为继癌症之后的第二杀手,
FDIC董事长席拉拜尔卸任,拜尔是3年前公开发出崩盘预警的首位联邦监管人员,提出保客户不保银行的思路,打破了大银行不能倒闭的神话    2011年7月 8日,57岁的席拉拜尔(Sheila Bair)从美国联邦保险公司(FDIC)董事长的职位上卸任。2008年,处于次贷风暴中心的FDIC,与美国政府一道将美国的金融市场从濒临倒闭中拯救出来。  2006年6月,拜尔被当时的布什政府任命为FDIC主席
高山的成名,源于那场震惊国内的中国银行河松街支行巨款失踪案。此前,他只是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诸多支行行长中默默无闻的一员。  2005年1月4日,当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北高速)到河松街支行核对在该行的存款余额时,发现2.9亿多元的存款不翼而飞,两个账户余额仅剩7.31万元,其中一个账户4.32万元,另一个账户2.99万元!  这一天,人们也发现身为支行行长的高山没有来上班!  此前,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