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后癫痫灶切除时机的选择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后,癫痫灶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采用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并行癫痫灶切除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时机。其中5例行癫痫灶切除+功能区皮质电凝热灼术。

结果

电极拔除后当日手术16例(12.1%);1周内手术10例(7.6%);1周至1个月内手术33例(25.0%);1~3个月内手术27例(20.5%);3个月后手术46例(34.8%)。术后4例(3.0%)感染:其中1例为电极拔除后16 d手术,1例为电极拔出后65 d手术,1例为电极拔除后109 d手术,1例为电极拔出后120 d手术,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各时间段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OSA引导颅内电极植入定位癫痫灶后,癫痫灶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距离电极拔出时间的长短)与颅内感染无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切除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内皮素1(ET-1)与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设为试验组,且按患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5组:≤6 h组(6例)、>6~12 h组(15例)、>12~24 h组(16例)、>24~48 h组(7例)以及>48~72 h组(8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试验组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34例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无创性检查(包括头皮视频脑电图、MRI、PET-CT、PET-MRI融合影像)和有创性检查(立体定向脑电图)以进行术前评估。
期刊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EA的重度(70%~99%)颈动脉狭窄患者562例。所有患者术前于血管超声诊断科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术侧血管结构及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分析CEA术后30 d内发生过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手术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室确诊的2例颅咽管瘤恶变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其中1例患者恶变前后的组织学差异。纳入同期10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比较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25岁;恶变前均曾接受过放疗,恶变前病理学结果均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2例患者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内GCT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对照观察,使用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与相关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比较。结果28例患者中,生殖细胞瘤5
目的检测β-catenin和BRAF V600E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评估其在颅咽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1例患者的颅咽管瘤标本。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类型颅咽管瘤的形态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β-catenin、BRAF V600E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中,细胞核β-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