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儿童早期养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让很多原来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我们以前很多时候主要是靠爸爸妈妈、老师讲授知识长大的,现在的孩子的成长方式已经不是这样,他们可能很小就开始玩手机。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我们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之前的研究结果还适用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早期发展作为人身心发展的第一阶段,对人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一阶段人的可塑性特别强。人在这一阶段发展非常快,然而它同时是风险最多的一个阶段。比如说营养不足或者环境污染,都可能很快地对人的大脑造成伤害。甚至一些社会的刺激,比如母婴过早的分离或者虐待,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造成很多不可逆的影响。国际上大量的研究几乎一致发现,儿童早期家庭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在讲教育的时候主要是讲环境、经验,教育的主要作用也是在后天的经验上。但是环境、经验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跟天性、遗传共同发生作用。目前最关键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对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对儿童早期的成长和发展都在产生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这里有一个问题:科学到底可以告诉我们什么?科学可以告诉我们事实本身,但是科学可能永远不会告诉我们事实发生的原因。很多人说,科学研究不是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吗?不是A变量是否影响B变量吗?的确,这是一个A变量和B变量之间的关系,但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我们却不知道。不是说A是B的原因,而是A的变化会带来B的变化,但是为什么A的变化会带来B的变化我们也不清楚。我们从分子、量子再深入一步,依然不知道人为什么会出生,人为什么会死亡这个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要结婚?这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会直接影响我们怎么养育孩子,影响孩子早期的健康发展。但这个问题,科学研究无法告诉你,我们也不能回避,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科学有回答不了的问题。
  儿童早期发展、早期养育到底面临怎样的挑战呢?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环境污染的时代,生孩子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代孕,孩子已经不需要自己生了。据说在美国加州,很多人开始挑选精子、卵子,找人帮忙代孕。当时代巨变、孩子养育的一系列事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儿童早期养育这件事情,是不是在彻底发生变化呢?
  还有一个巨大变化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幼儿园老师因为学生出现问题了,不乖了,就经常批评他。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会跟他们开玩笑,说如果有个机器人就好了,就不用这么累,不用生气了,一遍一遍给孩子重复怎么乖,怎么不跟人家吵架就可以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说讲故事,家长培养孩子的情商很难,特别是如果这个家长自己情商很低,很容易生气,那么他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我們通过故事机,提醒孩子自己做得不对的时候,别人那个时候是不开心的,以此来训练孩子的情商,有的时候可能比家长训练得更好一些。
  因此,这些变化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谁来生孩子?如何生?最近最火爆的文章很多是关于女孩不想生孩子的。越来越多的人不敢生孩子、不想生孩子,或者说非常恐惧地生孩子。第二,谁来养?如何养?以前我们的父母生了孩子自己带,最多隔代养育或者请保姆、依靠养育机构。这种养育方式及环境,相比过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现在令人无奈的是,人们不愿意生了,或者觉得影响工作了。我们就要提供一些社会支持系统,提供一些养育机构,或者给予其他养育支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孩子到底是一个社会的孩子,还是我们父母的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怎么养?现在已经变成重要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被从小寄养的也不少,而且被寄养的孩子也不见得一定出问题。未来,这是不是可能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方式?我们面临着这样的挑战,这些都需要脑科学的研究者或者相关科学的研究者来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未来中小学,甚至大学,可能都可以没有。未来,可能是只需要管好0~6岁的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引导、更多的陪伴就可以了。把0~6岁孩子管好了,后面基本上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学习的资源、路径,在咖啡馆、公园等任何一个地方里也可以自己学习。随着科学技术、互联网发展,会有很多学习的俱乐部,包括网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组织。孩子在0~6岁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后面大部分时间就是上学、睡觉。
  这就意味着儿童早期养育可能要从家庭走向社会。孩子养育一般是指家庭养育,但是如果人们把太多的力量放在家庭,孩子其实一出生就有太多的不公平。比如某个家庭的妈妈患有抑郁症,妈妈没有钱,连孩子基本的营养都承担不起。最后孩子要走向社会,他是一个社会人,他在家庭中受到了伤害,等他长大以后,就有可能给社会造成伤害。所以政府、社会必须承担责任。
  韩国无子化现象非常严重,他们用十年来免费养育,但是无子化问题丝毫没有改善。这里不存在免费与不免费的问题,而是养育是谁的责任的问题,也就是家庭的责任还是社会的责任问题。所以儿童早期养育遵循社会政策、得到立法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
  最近,国家发布了0~3岁儿童养育的服务政策,讲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事关国家未来人口质量的大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服务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以家庭为主,强调安全规范等,在养育环境剧变下,我们如何应对新情况、新形势?服务政策里提到了婴幼儿照护体系如何发展的问题,到2020年照护体系基本建成,到2025年整个体系基本健全。那么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发生了变化,出台的政策却可能滞后了。在这方面,科学养育不只是不违反科学规律,还要依靠政府政策如何制定,怎样立法,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关于保障措施,就是要营造婴幼儿友好的社会环境。那么我们怎样去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组织实施方面,现在主要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类似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的优化,是科学研究给我们的一种启示,也是科学养育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我们一起用科学的眼光、用具体可行的办法去构建儿童早期科学养育的大环境。
其他文献
“医教融合”这个词起源于特殊教育领域,指的是面向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引入更多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将医学和教育学的方法融合起来,解决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儿童早期发展,医学和教育学是不分家的,因为很难把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行为的发展割裂开。  为什么要提医教融合?举个例子,在国内,多动症很多时候是被过度诊断的,因为很多孩子只是有单纯的注意缺陷或者单纯的过度活跃,并不符合多动
设计引导美好生活,如今的消费者追求平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绿色设计便是这个潮流的趋势。来自柏林的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设计师沃纳·艾斯林格(WernerAisslinger)说:“设计史是
山东省现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33576所,在校人数1543.5万人。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深入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创造了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完美融合,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近年来,上海市廊下中学着力创新育人模式,以德润心、以智慧内、以美塑颜、以体强身、
曾任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的魯洁是南师大“土生土长”的学者。她从17岁到89岁,始终在南师大,深耕于她所钟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她是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全国教育科学突出成就奖获得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理论重建与发展的持续领跑者,也是21世纪初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设计师。  1985年,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成立,鲁洁担任学会理事长长达
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所以不同形状和功能的酒杯也应运而生。由蒂娜唐(Tina Tsang)设计的“七上八下(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酒杯,绝对不是我们日常所能见的,而
由罗伯特·霍夫曼(RobertHoffmann)设计的“梯形(Trapezium)”室内吊灯,结构和其对光的影响非常简洁,但同时却带给人惊喜。它由两个对称的折叠梯形金属薄板组合而成,笔直的线条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Note设计工作室(Note Design Studio)一向热爱大自然并且用设计向自然致敬,他们最新推出的“鸟巢(Boet Stool)”凳子系列便是一个好证明。这一设计灵感来自真实的鸟巢:位于高处,富有保护性,外表坚固但内部柔软,有着强壮支架的支撑,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憩环境。“鸟巢”凳的支撑部分是由金属制成,被漆成了不同的颜色,金属质感延伸到座位部分,形成碗状,托起里面的“坐
这个来得有些晚的春天,并没有突然就转入夏天的意思,有些出乎意料。但是,或许,待你看到这行字的时候,夏天已经到了。关于危机,我们似乎也和讨论这怪异的天气一样说得太多,感
2019年7月12日,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团队与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签订合作协议,该团队青年师生将以创演红色故事为载体,帮助湖塘村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这是江西构建以一套教材、一批基地、一台演出、一系列红色之旅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全省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生动缩影。“江西充分发挥丰富红色资源,推进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