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捕捉生活的瞬间之美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历史变迁。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入行的职业摄影师,周涛亲身参与并目睹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及至日趋成熟。这是一场恢弘的15年职业历程,他捕捉到了众多明星与名人美的瞬间,而在这一过程中,沉淀出的是一个更懂得生活品位的摄影师周涛。
  第一次真正认识周涛,是在一次陶艺课上。
  那天,与课的学员们聊到了“世态炎凉”。很多人都感慨在面临环境变换时,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自私且势利,他们甘于做一个旁观者,他们算计着时事的风向来更换自己的面具。就在所有学员对这一结论表示认同之时,一直在默默制作自己陶塑作品的周涛,第一次大声反驳,“你们真的认为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吗?我就不是!”“我坚决不会因为对方势力大或者更能给我带来好处,就去巴结;也不会因为你穷或者没什么名气,就低看你一眼。这是一个素质问题!真正能成为朋友的,更在于双方的气味相投。”
  这是一个内心仍有所坚持且精神纯净之人,一如他的陶艺作品,弧形环绕的坚固碉堡周边,是棱角分明的五角金星。
  
  一个人的中国职业摄影师发展史
  出现在我面前的周涛自在而随意。在沙发上落座后,他挑了个舒舒服服依靠的角落,便开始了这场侃侃而谈。“孔老夫子总是教育我们‘四十不惑’,而我现在则是四十无惑。人活到了一定阶段,对自己周身的一切已经大体都明白了些。”
  周涛首先弄明白的是自己的职业。入行15载,他对这个行业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发言权,“现在的摄影是一个PS技术泛滥的时代。也许哪一天,中国的摄影师和媒体敢对PS说不就直接刊登,那才证明了我们的摄影界终于活出了自己的底气!”活出自己的姿态、坚持自己的风格,这是周涛一直以来的摄影追求,一如他当初笃定地投身职业摄影师行业。
  15年前的周涛,本来过的是“上班便等于喝茶看报”的悠闲生活,财会毕业、父母都是国家干部、自己身居工会干部要职……只是这安逸又安全的一切,在听到照相机“咔嚓”一声时,便全部土崩瓦解。从小就喜欢摆弄相机的周涛,仅撂下一句“我要做这行”,便直截了当地与过去告别。那还是国门初开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般人对摄影师的想象仅仅局限于报社的摄影记者,每月领死工资的。即便有人从事一些商业摄影的工作,也多是有挂靠单位的情况下偶尔出来做做兼职,真正将摄影作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这在当时看起来完全是天方夜谭。周涛的毅然“下海”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与不解,只是那黝黑的镜头背后所隐藏的未知诱惑,最终吸引着周涛扛起了摄影师的背包。
  他开始追随着摄像机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享受着与时尚模特、演艺经纪等各色人群顺畅交流的感觉。其中也有辛酸与不解,只是辗转行业15载,曾经的小学徒如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成为行业的前辈。而之前令人陌生的职业摄影师行业也已经壮大成为摄影师这一群体的主流,各类摄影机构遍地开花。看多了行业的起伏变迁,周涛对职业摄影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在中国,一个摄影师的成功更有赖于他是否最先意识并抓到了机遇。”他以一个行业发展见证者的身份,这样评价中国时尚摄影师这15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的时尚摄影师一直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的,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一般人拍人物像,还习惯‘正襟危坐’之时,‘黑冰’的严熔灰率先引进了西方的街拍,将人物第一次拉到了大街上、生活中,使得人物摄影一下子变得自然、生动起来。他引领了一股摄影风潮,成为行业的一个标竿。之后是娟子,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时尚杂志刚刚起步,她第一个效仿西方摄影界,敏锐地抓住了与杂志合作的机遇,即刻脱颖而出。随后是冯海,他第一个在国内的时尚摄影中运用了西方的PS技术,陈曼则首次将个人理念大量融入时尚摄影,这些标注着中国时尚摄影史的人物都是屡开风气之先的结果。”
  而在每次摄影潮流的演变中,周涛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摄影风格。强调人物摄影的自然、本色,始终是他的追求,“就像可可·香奈儿所言,时尚在变,而风格永存。中国摄影15年来,各种流派轮番上阵,可是不管你如何强调PS技术的完美,灯光的变幻技巧,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美’。而美的最高境界就是接近本真。真实的、不带任何伪饰的‘美’从来都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我在摄影中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作为生活艺术家的周涛
  或许是因为职业便是“捕捉”美的缘故,生活中的周涛也处处洋溢着对美的享受和创造。做陶、收藏、绘画、设计工作室,他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运用到方方面面,让自己成为一位会享受生活的艺术家。
  “一个人到了一定阶段,总需要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才能取得突破。在做陶和绘画的过程中,我的精神十分难得是最集中的。表面上看,它只是任由双手在胡乱涂鸦和摆弄,实际在这个过程中,你却可以难得地沉静下自己的心态,去除掉很多外界的私心杂念。这些都会使你在回归现实生活后,变得更加淡定、从容。”于是,我们能看到,在周涛的摄影工作室里,自制的陶器和画作摆满室内的各个角落,他喜欢徜徉在这份艺术氛围之中,他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同样充满着美感。
  对生活之美的不断捕捉,使得周涛也渐渐热衷于古代艺术品收藏。起初只是受到爱好青铜器收藏的朋友影响,但几年下来,周涛已经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收藏经验。“也许真是到了一定年龄的缘故,当你二十岁时什么新鲜前卫的都见识、历练过了,到四十岁时,心理上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更有岁月感、更具文化沉淀感的东西。”所以,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具、一块汉代时期的砖瓦,他都仔细观察着上面的雕刻纹路,静静地看上半天。这些历经了千百年的人世沧桑,最终保存至今的古代艺术品,在周涛看来,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震撼的美与神奇,“你能想象它们在这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承载着怎样的故事吗?这件距今已有百万年历史的古生物化石,它之所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为这块化石动物的原型,在当时很可能是被山顶上突然冲刷下来的泥土瞬间掩埋、窒息死亡。在这里,你能追溯当时的地理状况,你可以想象那时的动物生存状况,你借此窥见到了百万年前的生活。”“每每看着这些远古时期的东西,我都会觉得心理特别踏实,我们现存的一些爱恨纠结在如此宽广的历史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对面的周涛忽然从沙发中直起身来,因为他看到摄影师要挪动自己收藏的高古陶器进行拍摄。一直沉浸在思绪中的周涛,急忙起身叮嘱大家要小心些。心爱之物,寄托着藏主精神追求的艺术品,在真正懂它的人面前,从来都是无可取代的珍宝。
  
  《淑媛》对话周涛
  《淑媛》:作为职业摄影师这一行业的见证者,你认为一个成功的摄影师必备的素质是什么?对后辈有何建议?
  周涛:我一直认为,每一个成功的摄影师实际上都是心理学家。因为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自己的拍摄对象,她的个人喜好,她的性格特征,哪些是可以调动她情绪的事物,哪些是可能引发她反感的言行……这些观察得精准与否,直接决定了你拍摄的成败。
  拍摄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此外,在你与商业客户打交道时,如何在气势上反败为胜,让对方看到你的自信与专业,进而创造出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样考验的是你对人的观察和认知。所以,如果要给年轻摄影师建议的话,我希望他们能够为人诚信,不卑不亢的锻炼与人的沟通能力。
  《淑媛》:看到你在博客上提到特别敬佩像陈逸飞这类艺术家,你特别强调了社会责任感,为什么?
  周涛:对的。因为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能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绝对不是只活在自己的情绪和世界里,弄得周围人都要围着他转。他该是对这个行业和社会都有价值的,像陈逸飞,他是个多元艺术家,曾经主创的《青年视觉》,推动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对“美”的认知和提升,这样的功绩绝对不是名利的多寡可以衡量和计算的。也许我还没有能力达到,但是我敬佩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周涛为《淑媛》读者特别推荐——
  1.在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当下,推荐每个人再次使用胶片来进行拍摄,以此来记录下自己当下最真实的状态。
  2.《肖恩克的救赎》是我看了很多遍的电影,理想与现实、信念与挣扎、自由与压迫,所有的精神都可以从中得到解读。
  
  1.2.周涛收藏的汉砖雕刻纹路清晰,充满寓意。
  3. 周涛收藏的秦汉时期的谷仓。
  4. 周涛收藏的汉俑。
  5.6. 周涛的摄影工作室,清新淡雅中又不失人文气息,其设计就出自周涛之手。
  7. 颇具后现代风格的周涛绘画作品,曾参加联展。
  
  
其他文献
2011年,你都读了哪些好书?有哪些读书心得想与大家分享?在这个硕果累累的深秋,听一听林青霞、于丹、林华、许知远、止庵等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悟吧。于一页字句中,感受一方精神天地。在一辑读书专题里,寻找自己的悦读同好。    年度重磅  林青霞 书写人生的“窗里窗外”  临近2011年岁末,书籍出版界又迎来了一件大事——林青霞的新书《窗里窗外》出版。  阔别公众视线近20年,曾经的影坛巨星、镌刻着几代
期刊
林美均,她是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等地二十多家贵都大酒店的董事长。改革开放之初,她来到中国投资,经历了时代和事业的大变革。但是她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她的紫砂小壶、她的油画,还有她的歌声、琴声,每一样都为采访带来惊喜。林美均对文化和艺术持久的热爱,是她生命中最闪耀的星光。  见到林女士时,她热情地招呼大家,边笑边握手介绍自己“叫我May”,一股大家风范,开朗自然,完全没有拘束。个人魅力的光芒,照耀了她
期刊
经过了夏季的消耗,秋季进补、积蓄就显得格外重要,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贴秋膘”。然而,秋季食疗养生,很多人容易走入“凡补必肉”的误区。本期“淑媛养生”向您倡导素食养生的妙处,并以心灵、众生、健康的理念深入探讨有关素食的话题。    素  秋季进补素为先  长久以来,我们都被灌输着只有从肉食里才能获取人类最需要的营养,尤其是当人们说到秋季进补的食材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大鱼大肉。然而,只要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生
期刊
王杨的设计是东方的含蓄与西方视觉冲击力的结合,把现代的中国式审美观融入产品中,同时也传达出当代人的智慧、幽默和思考。  1.YAANG平衡茶托  2.YAANG双喜烛台    她的设计产品完美融汇中西方文化,用西方奢华的外部形态,传达出内在的东方传统精神以及自身独特的生活品位。作为中国香港“40 under 40”大中华区卓越设计师大奖的获得者,王杨的设计日臻代表一种风潮。  《淑媛》:是国画科班
期刊
杨尊  中国台湾新锐设计师,冠崴空间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创办者,从事国际建筑设计、高端室内设计、家居产品设计工作,主要作品包括旗袍·几、Cambridge条案、Boat盘、蝴蝶柜等,作为原创设计师,先后受邀参加法兰克福上海展、2010德国法兰克福Tendence展等。    他是台湾新锐设计师;他跨越多个设计门类,主张设计无界;他的作品从设计师的角度诠释了对中华文化之美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设计应该
期刊
他是国际知名华人设计师;他设计的产品Compaqlpaq,Nike Triax 300和Triax 50享誉全球,成功地创造了产品的销售热潮;他崇尚以人为本,相信惟有从对事物本质和文化的观察和深层探索出发,才能激发和创造出丰富而深刻的设计……  《淑媛》: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您参与了“设计师改造世博馆材料”的项目并创作了“DIY bicycle kit”这件作品。能否谈一下在这件作品中,您是如何将
期刊
侯正光  上海木码设计机构创办人, “多少MoreLess”设计师品牌发起人。中国家具设计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家具设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作为中国设计界中一直坚持原创设计的侯正光,带着他的“木码设计”团队,在国内的设计大军中异军突起;同时,他也把这种原创的气质推广到中国家具业中,产生了家具品牌的“多少”。在这里,一切看起来平凡的物件,变得意义更为深刻,更加具有符号特征。  《
期刊
黄志达  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 CEO ,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黄志达生于中国香港,是香港不可多得的设计才俊,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在过去的十来年中,他创作了众多实用而又极具创意的空间设计,项目数量达数百个之多,赢取了众多国内和国际奖项。其中有国际室内设计大赛大奖,亚太室内设计大赛优秀奖,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等。  《淑媛》:您的代表作“浙江水木清华别墅”,让很多人折服。整个氛
期刊
史南桥的设计风格以简约、明快著称。  1.武汉中大水墨兰轩售楼处。  2.北京泰和紅御别墅样板房。    他善于利用小平米及夹层空间,将小公寓设计得舒适并充满巧思;他提倡Less is More设计理念, 将豪庭美苑打造得时尚而不落俗套,颇具质感而蕴含禅意,这就是被誉为“空间魔术师”的中国台湾设计师史南桥。  《淑媛》:您的风格以简约、明快、舒适著称,您的每一部作品都如同在设计自己的家。您在做设计
期刊
设计师赵牧桓认为建筑之所以具有了意义,是因为人的参与,建筑本身只能创造一个空间而已。“天地人和”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和谐共处的最好状态,设计师的职责是设计空间,但是只有待在里面的人才能营造出家的氛围,创造家的价值。  地下一层的起居室,吊顶是最独特、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下面以米白为主色调,顶部却大胆采用了黑色。反射镜面材质的运用,使得这个空间并不显得压抑,反而通透亮丽了许多。      设计师:赵牧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