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有效应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模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挖掘知识背后的建模思想,将具体升华为抽象,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建模思想的魅力,感受数学学习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学生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55-02
  引 言
  数学建模思想指的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更为繁重,除讲授基本的算法理论外,还要有效应用建模思想,指导学生深入分析与研究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构建成数学模型,使其根据得到的结论或结果发现知识规律和认识问题特性,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一、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带领学生建立模型
  众所周知,数学在同一教育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较为抽象,学习起来不仅枯燥乏味,还难以理解。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建模思想,教师先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尽量引入一些实物、道具,或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有趣的资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使其更好地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与规律。
  在进行“可能性”教学时,教师先拿出一枚1元硬币,谈话导入:假如把这枚硬币抛出去,你猜它落下来会哪一面朝上?正面还是反面?有的学生会说正面,有的则说是反面,然后教师多抛掷几次,他们发现正面与反面均会出现,揭示课题: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摸球游戏,将一个白色与一个黄色的乒乓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当中,讲述:大家在不看的情况下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你猜会摸到哪个颜色的乒乓球?组织他们分组体验,每人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后放回再摇匀,一共摸10次,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使其在小组内汇报结果,分享摸球后的体会,如:摸之前不确定,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实物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领学生分析事件的可能性,使其顺利建立数学模型,帮助他们掌握建模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
  二、挖掘生活数学素材,提供更多建模机会
  小学数学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大多都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而且生活中也有不少数学现象的存在,更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建模思想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努力寻求生活同所授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深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建模机会,慢慢锻炼他们的建模能力,使其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讲述:同学们,今天大家一起找一找藏在教室中的数学知识,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把图形描下来,学生可能找到课桌面、窗户面、黑板面等是长方形,地板砖、墙壁方砖、钟表面等是正方形。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再让他们找出生活中的类似图形,像门、床、案板,方桌、烟灰缸与方扣等,使其结合生活素材初步构建出几何图形式的数学模型。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及课件中的长方形,讨论:长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特征?可能说到对边相等,四个角相等等,指导他们想方设法验证,使其通过测量、比较和用长方形纸对折等方式验证猜想,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如此,教师深入围绕具体教学内容深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建模机会,使其通过建立模式亲身经历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让他们形成深刻认知。
  三、高度重视数学符号,有效应用建模思想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同其他科目相比较为特殊,知识中包含着不少数学符号,这些符号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有效应用建模思想,教师应注重对数学符号的运用,尤其是在解决不等式、方程等问题时,学生往往通过数学符号标识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这也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须指引他们以自主分析为前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其易于理解。
  例如,在教学“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中,教师先设计导语:同学们,在购物问题中有单价、数量、总价,大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讨论和反馈,然后提供以下数据:果园中并排种植三棵核桃树,三棵核桃树的高度分别是3米、6米和9米,它们的影子长度分别是6米、9米与15米,让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这两组数据,通过加减法计算发现两组数据的变化关系,即:在同时增加的基础上,仍然保持比值相等的关系,让他们得出两个正比例关系,建立比例模型。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例1中的表格,提问:表中列出哪两种量?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种量的变化?他们可以看到是时间与路程,小结: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它们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上述案例,教师高度重视数学符号的运用,带领学生认真研究这些数字间的关系,使其构建出正比例的数学模型,让他们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四、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学生分享建模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还是加强他们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根据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自己做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工作,不断规范学生的思考方向与学习行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建模经验,使其数学建模水平有效提升。
  以“行程问题”教学为例,教师出示题目:“甲、乙两人沿着环形跑道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8分钟后甲第一次追上乙,假如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跑,经过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环形跑道上的追击、相遇问题,也是一类建模题目。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与互动,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相应的图形,使其发现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的距离就是追及距离,题目中给出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但是甲却是追上乙,这说明甲只能是比乙多跑一圈后追上,而问题中是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跑的距离,就是相遇距离。随后学生准确建立数学模型,即为: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相遇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行程问题”,使其在互动中交流建模经验,让他们知道只要明白环形跑道的特点,就能轻松建立数学模型,有效应用建模思想。
  五、精心設计探究课堂,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当讲授定理、公式时,大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解题时机械运用,学生并没有透彻理解,很难做到灵活解题,不利于建模思想的渗透。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探究式课堂,引领学生探究数学定理与公式,同时引入一些实例,使学生剖析与研究数学知识,从而构建出简单易懂的数学模型,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进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询问: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一个圆柱体由哪些图形构成?圆柱体是怎么形成的?提倡他们畅所欲言、自由回答,使其通过回忆学习过的知识顺利进入到新课中,借势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例2中的罐头包装图,提问:你们会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吗?认为该怎么计算?他们可能说把圆柱体拆开,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计算后再相加,就能够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追问:还有其他办法吗?罐头外的一圈商标纸面积有多大?你能想办法计算出商标纸的面积吗?使其发现商标纸是一个长方形,长就是罐头的高,宽是上下面圆的周长,找出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精心设计探究式课堂,指引学生建立圆柱体表面积的数学模型,抽象概括出解答该类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
  六、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数学是一门集工具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建模思想的有效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其观察身边的数学现象,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建立与之对应的数学模型,提升他们的建模能力。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课内环节,教师利用身边的实物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指导学生通过建立几何图形模型的方式亲身经历整个探究过程,使其结合数学模型推导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且牢固掌握和理解算理,他们能够正确、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课外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要求他们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测量、计算一系列家中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使其结合数学建模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在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选择家中的地板砖、餐桌、电视机、鞋盒、衣柜、门等物体,先用直尺或卷尺测量这些物体的边长,再计算。不过要注意单位要保持一致,完成后鼓励他们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收获。
  这样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由课内顺利延伸至课下,使其拥有更多的数学建模时机,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灵活地解决问题。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建模思想,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须善于制造更多的教学契机,从多个方面与视角融入建模思想,全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新时代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 军,朱 彪,孔维丽.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97-98.
  [2]孙方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66-67.
  作者简介:曹文君(1983— ),女,江苏常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1前言道路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某个地方想发展经济状况,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基础交通。基础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中央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为了提高地方经济的GDP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式课堂提问法占据重要位置,其也是主要的互动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使教师自然地传授知识,还可使得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进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作者对目前小学科学探究式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理念,落实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创新和优化。对此,文章将围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来展开分析,并提出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
摘 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语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甚至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生。在幼儿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应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课程,激发幼儿的口语表达欲望。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41-02  “课程游戏化”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色,还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幼
摘 要:由于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学生很难将学科习得类化到生活情境中,实际教学也缺失,帮助学生对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优势,这种情况下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构建和实施便十分重要。文章旨在在培智学校低学段探索一套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模式,达到引导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已有经验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提高综合实践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培智;综合实践课;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
本文介绍根据转轴阶梯过渡的不同结构,给出不同过渡截面应力集中系数的方法。带有圆槽、凸肩、横向孔等结构轴类存在表面应力集中,虽然表面集中应力对塑性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
摘 要: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真正认识到这门学科所开设的意义和重要目标,使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负面信息和不良人事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不断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以及教师所传授的正向的理
摘 要:纵观当前的教育形势,“文本解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坛的热点词汇。尽管很多教育专家提倡文本教学应从多个视角展开,但是大部分教师依然选择从成人化的视角切入,让原本属于儿童的阅读时间被成人的思想笼罩。鉴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儿童视角背景下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51-0
摘 要:打破传统,侧重阅读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树立大语文观,贯通课内外,让学生在课内外有机衔接中拓展阅读,丰富积累,提升能力,是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文章作者提出了引导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供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四项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圆融语文;课外阅读;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
在道路桥梁施工质量调查中发现,在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出现较为严重的跳车现象,而出现该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着不规则沉降,该种路况不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