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素材怎样多角度嵌入议论文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高考作文就像做一道菜,做好一道菜有很多要素,但原料的新鲜应该是最大的卖点。直白地说就是,如果某位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入了最近两个月的热点新闻事件,那么不啻于给阅卷老师端上了一道纯天然的绿色大餐。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重视素材的运用才能写出内容丰满的作文。在议论文中使用新鲜素材的好处有很多种,最基本的两点是:这表明你是一个关注生活的考生:阅卷老师更喜欢看到发生在当下的人物故事,那些看过千百次的历史人物已经不能提起他丝毫的阅读兴趣了。
  议论文的素材总是有很多,我们得将它整理好,使它们在逻辑上有条理性,有说服力。下面结合一个2016热点新闻素材来谈谈同一则材料如何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2016年2月12日,常州游客陈某发布微博称,春节期间在哈爾滨市松北区“北岸野生渔村”吃饭时“被宰”“被打”。一行20人共消费10302元,其中“鳇鱼中段铁锅”单价为398元/斤,14.4斤共消费5000余元。这一事件被舆论称为“天价鱼”事件。
  但游客陈先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称,调查小组出具的调查情况“漏洞百出”。最终,在哈尔滨市政府的要求下,调查组经进一步深入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事件。调查确认:“北岸野生渔村”把人工养殖鳇鱼当野生鳇鱼售卖,欺诈消费者;《餐饮服务许可证》到期未按时申请延续,无证经营;双方发生过肢体冲突,陈某被打情况属实;民警张某某出警存在不规范、不文明执法行为。
  剧情反复逆转的天价鱼事件,你怎么看?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分析论证。
  一、用“例证法"
  论点:对旅游宰客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对发展旅游业寄予厚望,期待其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有些地方不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是将旅游当成了“摇钱树”、“提款机”,除了在景点门票上大做文章、经常念起“涨字诀”外,还将景区及周边的商店、宾馆等配套服务设施高价对外租赁。利益驱动之下,只要是景点卖的饭菜、饮料等游客必需品,远超市场正常价格。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售假卖假甚至强买强卖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对此,有的地方不仅疏于严格管理,甚至对宰客事件听之任之。以“天价鱼”为例,调查组起初给出的结论是涉事饭店明码标价,并无违法违规之处。后来在公众质疑之下,相关部门才一步步还原事实真相。而对于因低价团费引发的导游辱骂游客、强制消费,几乎成了云南旅游市场上的一个顽疾。但直到国家旅游局专门出台相关规定,每次受到处罚的也只是导游,鲜有旅行社受到处罚。旅游市场管理失之于松,可谓一大病因甚至是病根。
  [技法解析]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上段中作者以“哈尔滨天价鱼”与“云南导游辱骂游客”为例来证明“旅游市场管理松懈”的观点,论据恰当,有说服力。
  用好例证法,还须注意以下四点: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所叙述事例的重点部分要突出,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4.切忌例子加论点,没有具体分析,叙事之后要有精当的分析论述,从而将摆事实和讲道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用“喻证法”
  论点:比“天价鱼”更可恶的是带出的泥。
  如果说“天价鱼”是此次挖出的萝卜,那么由此而来的“经营许可证”过期、高达60%的提成,就是由此带出的泥。泥背后所折射的正是当地市场监管的失序,以及市场秩序的荒诞。而这,恐怕要比“天价鱼”本身要可恶得多。景区再好,如果暗含一个信誉丧失、暗藏杀机的消费市场,游客也只能选择用脚投票。据说这家涉事店已经无人问津,我们甚至可以想见,这家店将遭受严厉的惩罚,但是,如果不能把由此带出的泥彻底清理,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下一次坑人的“天价鱼”呢?
  [技法解析]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巧喻而理至”,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上段中,作者将“地方保护主义”比喻成拔萝卜时带出的泥土,这一比喻非常形象。萝卜是离不开泥土的,宰客一定有保护伞的存在,所以这一比喻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如《劝学》就用了大量生活化的比喻来论证论点。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三、用“对比法”
  论点:是该到给“天价鱼”除掉“腥味”的时候了。
  “天价鱼”事件,之所以充斥“腥味”,其实是值得相关部门反思的。如果一开始就迅速介入调查,快于媒体的调查披露,并及时公布真相,不至于引起公众疑虑,错过了有效引导舆论的时机。一旦“腥味”未除掉,公众自然不知晓鱼虾“真滋味”,尤其是不及时除掉“腥味”,甚至让少数地方形象惹上一身“腥”,消费者嗤之以鼻自是必然。不可否认,盘活地方资源、开展旅游开发,尤其是一些充满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越来越成为搞活地方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兴项目。但一旦地方政府变身为“保护伞”,加上市场监管的缺位,短期内似乎“帮”了经营者一把,可这种放任“宰客”的行为蔓延,实则恰恰砸了他们的招牌。
  [技法解析]
  所谓对比论证,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对比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上段中作者认为“盘活地方资源、开展旅游开发”值得点赞,但倚靠“保护伞”恰恰是在自砸招牌、自毁形象。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一对比,读者立刻就会觉得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两方”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论证是一種综合性的思维,如果仅仅使用一种论证方法,论述就可能显得有点单薄。为强化说服力,不妨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当和道理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Lying 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Hefei is the capital city of Anhui Province. Covering an area of 7,266 square kilometers(about 2,805 square miles), it is the key tourist city of the
Some people ask the secret of Anthony’s long marriage.  They take time to go to a restaurant two times a week:  a little candlelight dinner, soft music, and a slow walk home.  The Mrs. goes Tuesdays;
在北美,每年2月2日,人们都要庆祝“土拨鼠日”。在这一天,一只土拨鼠会告诉人们春天什么时候到来。虽然这个节日的具体来源已经无法查明,但人们相信它是由凯尔特节日“圣布里吉德节”和基督教节日“圣烛节”演变而来的。188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彭格苏塔维尼市,美国人第一次庆祝了这个节日。此后,彭格苏塔维尼的庆祝活动成为了最有名的土拨鼠日,“彭格苏塔维尼菲尔”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全世界最有名的土拨鼠。  
What worries Bill Gates most? Thebooming population of Africa looms over his foundation’s latest global survey. By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there will be 4 billion more people on Earth-and 3 billion of
敬畏  小时候,每当皓月当空的夜晚,我总是喜欢伸出一根手指,指着天空的月亮说:“今天的月亮好大呀!”“你们看,月亮里面有人在砍树呢!”我开心地叫嚷着。父亲却不高兴,厉声斥责我:“你别用手指着月亮,指多了,会烂耳朵,会耳聋的。”我怕烂耳朵,怕听不到旁人说话,以后,渐渐的真就不再用手指着月亮说话了。  成年后才知道,指着别人说话是一个不好的习惯。父亲用烂耳朵和耳聋的恶果来唬我,实际是借了孩童对月亮的敬
我们听过,很会经营人生的人,往往将快乐延后,不急享受,先努力付出,待之后再一起享受快乐,这叫做“快乐延迟”,是成功人士的特质之一。  但,你有听过“痛苦延迟”吗?  之前有一个朋友,从国外回到台湾,从月薪20万降到5万,工作环境又非常差,每天都要出差来回台北和新竹。  而他每次开车上高速公路,又小又塞车,就会令他更怀念起国外的高速公路。  “我一看到高速公路那些低矮的灌木丛以及写中文的路牌,就满心
几乎每个公共话题,在网上都能吵成一团,像“黄晓明的奢华婚礼”“屠呦呦获诺奖”“TPP对中国的威胁”等等。我们能越吵越聪明吗?用这种吵法很难,因它总会陷入“各持己见——尖锐对立——互相攻击——势不两立”的小圈子,难以自拔。  但,只要做两个小小的改变,我们是可以越吵越聪明的。  一、抛弃单一因果关系的思维。在我们的思维工具中,“因果关系”常被采用,认为有果必有因,且原因是单一的,但在不同论者眼里,这
“一言不合就开撕”——相信几乎每个网友都在朋友圈、网络论坛中遭遇过各类话题的争执。尤其在微信群聊中,总有个别人不顾及其他群友的感受,特别喜欢在群里就敏感话题大发“真知灼见”,只要别人跟他观点不同,严厉批评的“板砖”就要拍上来,随即演化为一场“恶斗”。  在我的观察中,最容易引爆舆论的话题多是本身充满争议的新闻事件。这类新闻一般都有悬而未决和反常态两大特点。比如,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纷纷声讨百
一、名词或代词作介词宾语  Are you interested in history?  你对历史感兴趣吗?  Don’t worry about it.  别为它担心。  【说明】  若是人称代词用作介词宾语,要注意用宾格。如:No one can sing like her. 没有人能像她那样唱歌。(不能用like she)  二、动名词作介词宾语  He is good at tellin
对于很多小留学生来说,去美国读中学总是有着不可名状的“优越感”,因为在他们和家长的印象中,除了语言的差异,他们的小学文化基础是优于美国学生的。但是,这样的教育优势为什么到了大学却发生了惊天“逆转”,教育专家为你揭开谜底。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公立中小学教育,跟中国相比,其实并不怎样:同一个年级比较,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平均来说明显比美国学生好很多。斯坦福大学博士曾经做过一个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