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人”:我这十年,向死而生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和死亡,谁先到来?对于“渐冻人”杨建林来说,他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因为,当年被确诊为患有“渐冻人症”时,医生曾说他只能活3年,可现在,他已经活了10年。发病的那一年,他才38岁,儿子13岁。他说:“我要活着陪儿子考上大学。”如今,儿子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杨建林,面对生死更加从容不迫。
  
  “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最终把我们囚在一张不足两平方米的床上。一开始是手臂和腿部丧失行动力,渐渐地无法行走、无法说话、无法吞咽,整个人如同渐渐被‘冻住’,直至无法自主呼吸。”
  “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现代医学对它还没有治疗方法。它就像一只邪恶而无形的手,将美好的事物一点一点地摧毁,人们却对它束手无策。
  杨建林家住在浦东一个老式小区的底楼。推开虚掩着的铁门,小小的过道有些杂乱。杨建林坐在轮椅上,对着书桌,看着电脑,这是他日常保持的姿势。他不能动,无法招呼来客。这时,隔壁小房间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正在天井里晾晒衣物的护工小王应声出现。电话是杨建林用眼睛打的,这是他召唤小王的方式之一。现在,他跟母亲、儿子、护工一起住在这套小小的三室一厅里。
  杨建林原本有自己的小家,因为是6楼,不便于行动,在得病3年后,无法上下楼梯的他带着妻儿搬来了这里。生活不能自理后,他的行动白天靠母亲,晚上靠妻子。4年前,妻子离开了他。对此,他没有怨言:“她也累了,我不想再拖累她了。”对于杨建林来说,对妻子最后的疼爱就是放手。母亲已将近80岁,也无法再照料他。两年前,护工小王来到他家,现在他24小时靠她护理。
  憨厚的小王是个热心肠,她说自己“不挑活儿”,当时中介找到她时,照料这个“渐冻人”每月工资只比“手脚能动”的病人多500元,但她还是接了。“他人挺好的,朋友也多,真不容易,他妈妈平时很节俭的,”说到这里,小王认真地嘱咐笔者,“这些你就不要写出来了,他很要面子的。”小王的女儿现在读大三,丈夫也来看过杨建林,对于身残志坚的杨建林,他们一家都很敬佩。
  很多“渐冻人”因为护理得不好,用上呼吸机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小王的小床就放在杨建林房间的一侧,半夜里只要一有动静,她马上就会起来。因为,依赖呼吸机生存的“渐冻人”,随时都会发生危险。
  小王坦言,自己护理杨建林的第一天,一整夜都没有睡着,起来好几次去查看杨建林使用的呼吸机是不是还安好。直到现在,她都不敢睡得太沉,一有情况就要起来,时不时还要帮杨建林翻身,保持他的呼吸通畅。
  “我刚来时,他的腿还能动一点点,他要叫我就会用脚触碰一下警报器。可现在是一点都不能动了。”说话间,小王麻利地帮杨建林调整了一下脖子的姿势。杨建林不用打字,她就知道他需要什么。
  “活着就像受罪。”小王叹了一口气,杨建林在一旁反倒乐了。虽然脸部肌肉不能动,但他高兴的时候,喉咙里能发出声响,眼睛也似乎放出了光芒。他总是这么乐观。
  最让杨建林骄傲的是,儿子既争气又懂事,非但考上了大学,而且从大二开始就不再向家里要钱,而是靠自己打工赚钱。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他,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我平时会多跟他们讲一点疾病知识,告诉他们去旅行,去吃美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跟医生和我们说的差不多。但是不会告诉他们不能自理后的艰辛。”
  2008年,杨建林被确诊为患有运动神经元病。不幸中的万幸,他的病情发展得还算比较慢。但是,从左手到右手,到四肢,经过10年的煎熬,他现在只有眼球可以运动,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平时,他就用这台眼控仪跟外界交流。打字聊天、复制粘贴、看视频、拨打电话……都可以用眼睛来完成。
  杨建林曾经坚持了两年只靠一个手指按鼠标打字,后来随着病情的发展,连手指都不能动了,他母亲只能通过指点墙上的图片来猜测他的需求。由于无法用语言沟通,往往要选上很久才能知道他究竟需要什么。
  2013年,眼控仪问世。杨建林说,这让他“重获新生”,通过红外线感应,靠眼睛眨出精彩人生。“右边工具栏看见了吗?眼控仪就好比是鼠标键盘,”杨建林得意地对笔者“说”,“你用电脑做的事情,我靠眼睛都可以做到。”
  杨建林有一个奔放的灵魂,疾病束缚住他的手脚,却禁锢不了他的思想。
  病后两年里,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杨建林与病友及病友家属共同创建了“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论坛”,作为病友和家属之间咨询交流、共享资讯、分享“抗冻”心得和护理经验的平台。这是中国第一个由渐冻人症患者开创的运动神经元病专属论坛。同名QQ群拥有两三千名群友,历届管理员均为渐冻人症患者、家属或爱心志愿者,由群成员投票公开选举产生。
  全国各地的漸冻人症患者在这个小小的论坛上分享“抗冻”经验,互帮互助,彼此鼓励。为了克服身体上的障碍,病友们用指关节、用脚掌和脚趾、用头部、用眼睛控制鼠标,在电脑上一点点敲出自己的声音。
  家里有人得这个病,就像天塌下来一样。这10年来,杨建林看到了太多人间的悲欢离合。“我们的一位家属,卖了两套房请保姆护理老公。现在没有房子,到处租房住,自己还要打两份工,一般人做不到。好家属比比皆是,坏家属也不少,也有离婚,卷走财物的。”
  渐冻人症一般都是到中老年才发病,但现在也有年轻人发病的。病友群里出生于1989年的小陆,是为数不多的年轻患者,已经发病一年多的他,目前看上去还算正常。他是开淘宝店的,一年多前,有一次去拿货,突然台阶走不上去,感觉控制不了自己的腿,后来又莫名好了。但是,2018年3月时又开始觉得膝盖没力气,脚底有踏空感。通过分析肌电图,基本诊断出来他就是患有这种病。小陆现在很悲观,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希望自己病情发展得慢一点,因为他还年轻,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兄弟姐妹,如果哪天倒下来,只有妈妈能照顾自己。他加入这个群,就是希望能多从老病人那里了解这个病。   作为“过来人”,杨建林认为病人需要自己调节心态,他说:“我平时会多跟他们讲一点疾病知识,告诉他们去旅行,去吃美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如医生和我们说的差不多,但是不会告诉他们不能自理后的艰辛。”一旦有病友不能自理,就只能和他们的家属交流如何对付疾病的并发症,“做好护理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认识的病友在3年内大约“走”了70%,这让杨建林很忧伤,也促使他想为病友做更多的事,“只要护理得好,渐冻人还是可以生存很久的”。
  “能逃过鬼门关,我们和家属的喜悦之情,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杨建林说,因为同病相怜,病友们聚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有病友买不起呼吸机,他就会想办法帮忙解决,这种相互帮扶的感觉很好。病友群里的人就如流水的兵,在3年内,大约“走”了70%,这让杨建林很忧伤,也促使他想为病友做更多的事,“只要护理得好,渐冻人还是可以生存很久的”。
  2014年至2015年,“冰桶挑战”传到国内,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会于2014年8月31日宣布将“冰桶挑战专项基金”捐款中的一部分用于支持渐冻人群体的相关救助服务等。
  杨建林得知这一消息后,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帮助病友的信念,用眼睛打字,耗时一个月写出了10万字的《“冰桶挑战-关爱渐冻人”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申请书》,并在随后的公开竞标环节中,带领家园团队凭借多年对渐冻人患者的帮扶经验和丰富的疾病护理知识,成功中标。他们发布的“呼吸机、沟通辅具支持项目”利用善款,总计购买了18台呼吸机、14台眼控仪及50台头控仪,免费捐赠给80多位渐冻人患者家庭,切实解决了这些因病致贫的家庭面对价格昂贵的救命设备时的困难。
  2016年,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核,“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论坛”首次以未注册罕见病机构的身份,借助病痛挑战基金会和灵山基金会搭建的“一起捐”活动平台,为“渐冻人沟通辅具支持项目”进行筹款。本次活动所获善款用于购置了4臺眼控仪,供由公开选出的4位身患渐冻人症,仍热心帮助他人的病友使用。
  2017年6月21日,蒲公英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成立。在许许多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和努力下,杨建林终于圆了多年以来的梦想,见证了自己参与创建的互助家园从草根病友网络平台正式发展为民政局注册的公益机构。
  十年“渐冻人”,杨建林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摘自《青年报》2018年5月24日)
其他文献
变老意味着什么?是追忆似水年华,还是等待暮年和死亡如期而至?是在变老的同时变得更愚蠢或者更聪明,还是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写作是抵抗遗忘和衰老的方式,预言着通往衰老的多种可能,五本小说,讲述了五个关于变老的故事。《柠檬桌子》  《柠檬桌子》是朱利安·巴恩斯关于变老和死亡的短篇小说集。讲述了关于变老的11个故事。这些故事是为逝去的青春、逝去的诺言和逝去的爱而作的美丽悲歌。一贯理智的朱
听北欧民谣、唱英文歌、读诗写词、参加选秀,这些文艺范儿十足的事情,齐豫在40年前已经开始做了。  “音乐是有力量的,”她说,“它不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更是可以影响他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听者的耳中,齐豫的声音让人想起海边捡回的贝壳,藏着大海的倾诉和海风的清冷。正如她所唱的那首《橄榄树》,世事茫茫,人生碌碌,却总是对远方充满向往。  作家三毛的词、音乐家李泰祥的曲以及齐豫的演唱,是经典歌曲的顶配了。
“豆花——草果——”  这白色、黑色,黑白分明的物体从时间后面追着我的思维,从记忆里滑了出来,如此充沛地弥漫着我的味觉。  这叫卖声不是每天都能听到,它像电影里的特务,在不及防的时候突然地冒了出来。前后两大陶缸汁料,一缸豆花,一缸草果,满满的,卖到我们这里,掀开盖子,经常是只剩半缸子的。  篮子婶家门前有根高高的电线杆,卖豆花的担子停歇在她家门口,斜靠着电线杆。篮子婶早端着碗出来了,后面紧跟着她的
退休后,总有一种思维活跃在脑际,即生命的“节点”,特别是当被问及“养老金”时,总在想,我怎么就到了养老的时候?我觉得我还年轻,还没开始认识人生呢。于是,趁着腿脚还利落,我选择了户外徒步,亲近大自然。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常常感觉人的渺小和生命的艰辛。“五一”小长假,我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毅然决定去沙漠徒步。    广袤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令我震惊,无须赘言沙漠的孤冷和浩渺,古人有太多描写大漠边关凄婉壮
最近一段时期,时不时就会有一些“超级食物”出现,比如牛油果、奇亚籽、藜麦、椰子油等都曾被市场追捧。这些“超级食物”被认为比同类食物含有更丰富的营养,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可以预防或治愈某些疾病,甚至有抗癌的作用。  据了解,只要被冠上“超级食物”的头衔,价格就会翻涨好几倍,从2007年至今,“超级食物”这个名词已经为全球食品业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商机。  但是,营养学家顾中一指出,“超级食物”其实就是
他是一名村民的“跑腿员”,随叫随到帮民困;她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20余年如一日,為山区群众治病除疾,他们就是江西省广昌县千善乡上堡村的黄阳云、吴淑梅夫妇。他们夫妻相亲相爱、互相支持,建立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2016年12月12日,黄阳云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互敬互爱,共奏家庭和谐曲  吴淑梅是“赤脚医生”,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经常因为忙着给病人看病,没时间料理家务
新年伊始,你是否已经为自己的健康饮食做规划了呢?近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了2018最佳饮食榜单。专家从操作便捷、避免肥胖、营养均衡、预防慢病等角度,对全球40种流行的饮食搭配进行了评估和排名。结果显示,得舒饮食和地中海饮食排名前列,弹性素食、减肥饮食、健脑饮食等位列前10强。得舒饮食  得舒饮食已连续8年蝉联全球健康饮食首位,由美国心肺及血液研究所为高血压患者设计。  其主张多摄入蔬菜、水
在中国,儿女满堂,妻贤子孝,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裕等等,如果拥有这些,都可以讲这个人有福气。  我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还没有资格谈福气。有时,我又觉得自己挺有福气的,我所指的“福气”可理解为“幸运”。跟我相熟的朋友,都觉得我有点傻,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傻人有傻福”。  现在人们的生活成本上升,医疗保健开销大,老年人在这方面的花销更大,好似无底洞。所以说,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小辈的福气。  每年,父亲
桌上经常见到的果酱、果汁、汉堡包、薯片、脆黄瓜、萝卜,这些不起眼的食物,看起来那么普通,这些食物怎么可能和竞争激烈的职场风云有所搭边呢?其实,对于美食,只要你善于发现,懂得品尝,就会有好口福。就像在工作中,有些工作是清闲的,但做不出业绩。有些工作虽然劳累,但容易提升你的能力,业绩也能做出来。  当然,有些美食的烹饪或者吃法中也有奥妙,如果能仔细咀嚼其中关联,你会发现某些食物的特性中寓含了很多相似的
十字路口,一长串由宝马和奔驰组成的车队在红绿灯处停了下来。领头汽车的引擎盖上铺满了鲜花和彩带,尾随其后的车辆也都挂满了粉红色气球,装点得煞是喜庆。  我跟妻说:“今天应该是个好日子,又有一对新人要步入婚礼的殿堂了。你看看这车队可真够气派的。”谁料,妻听了说:“气派又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单位有两个年轻人,上个月结的婚,婚车阵容比这还豪华壮观呢,可他们今早离婚了。哎,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视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