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如何策划传统文化教育课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这个与我们一海相隔的邻邦,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所做的一系列策划值得我们反思、借鉴。
  日本在修订的《新编国语》以及《现代文》课程里面竟然大量使用了中国古代故事、古典诗歌和中国著名的成语、格言、警句、谚语……他们为何做出如此策划,这与我国中小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何差异,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与比较。
  日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
  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亚洲国家的共同烙印。日本的传统文化既凝聚着日本民族独特的气质特征,也体现出对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在日本教育改革中备受瞩目。2006年,日本政府对《教育基本法》实施全面修订,其中教育目标上增加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内容,即“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孕育传统文化的国家和乡土,并且尊重他国,培养贡献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态度。”这是日本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保障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特别是2008年由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学校教育课程的基准《学习指导要领》。须知日本大约每10年对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一次修订,继1999年改订后,2008年2月公布的该《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并颁发《学习指导要领解说》对其进行详细解读。次年的修订报告中再指出“培养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同时,要加深理解家乡和国家的传统文化,必须充实继承与发展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各学科教科书的渗透内容,亦或作为独立的地方(或学校)特色课程,已经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和文化”之风。这充分反映了日本近年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要求,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情感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造,其中蕴含着由单一到多元的文化指向性。
  日本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策划与特点
  为对日本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从课程目标、内容、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课程基本要素分析日本传统文化教育。
  1.课程目标。日本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提出了“生存力”理念,明确“生存力”由扎实的学力、丰富的心灵和健全的体魄构成。新的教育理念以公共精神、传统文化为基础,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及相关的道德活动、体验活动。它强调了如下观点,“要贡献于世界,只有加深对自己国家和乡土传统文化的理解,形成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才能在全球化的社会中表达对异文化的敬意,才能与来自异文化的人们共存;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不仅是和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与自我对话、加深自我理解也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与日本政府主导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有着共同之处。因为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对外发展战略,即要向世界传播本民族文化、以文化来强国;二是对内的任务,即提升国民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培养具有丰富心灵和完善人格的公民素养。但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少了日本“传统和文化教育”所具有的过去、现代和未来文化相联系的视野,缺乏面向未来的文化创造的追求。
  2.课程内容。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在国家课程层面上以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了传统文化在各学科课程中的内容,并提出了若干课程实施建议,《学习指导要领》的传统文化教育由于侧重人文素养的形成、文化内涵的积累、性格气质的陶冶,其内容主要集中于人文社会学科,对中小学各学段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把这些教育内容融入五大课程:国语科,社会科,艺术、家庭和体育科,外语科,道德科。
  从中日课程内容的文献对比我们可看出,我国在教育内容系统性、整体性还存在不足;各学段的课程标准仍有待进一步细化。
  3.课程开发。为了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其理解,日本不但在国家层面制定了指导纲要,文部科学省也指定了“传统与文化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学校,这些地区和学校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推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此外,日本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也介入到“传统与文化教育”研究之中。
  在东京教育委员会所编辑和发行的《日本的传统与文化教材集》中,“传统与文化教育”的教材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涵盖文化的多个层面。该教材集列举了31份教材,按照以下三大部分进行分类:
  第一,基本单元(含10份教材)。色、形、纹—学习使用包袱布Ⅰ;折叠、包裹、打结—学习使用包袱布Ⅱ;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字;日本游戏;筷与碗;日本的住宅;作为文化的日本之音;漫步江户和东京;倾听和之声;节日的魅力。
  第二,体验和创造单元的教材(含14份教材)。制作动漫画卷—从鸟兽戏画、北斋漫画到现代动漫;摩登城市东京的生活文化;身边的信息和媒体;探索出版文化的诞生;仪式中的音和音乐;世代相传的日本民歌;大相扑和现代生活;和服的着装;学“道”—花道、茶道;道具和工具;生活中保存的江户文化;学习武道;学习象棋;学习围棋。
  第三,新文化单元(含7份教材)。事件、信息和媒体;现代艺术中隐含的日本的传统与文化;折纸鹤—宇航员野口的“宇宙鹤”计划;来自“和”文化的日本品牌;体味日本式的感性—挑战手工制作和乐器;西式舞蹈与和式乐器的结合;举办日式晚会。
  上述各单元中的每份教材都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要点、相关知识的解说、学习课题(包括思考题、讨论题、调查作业等)和参考文献。有些教材还附有学生作业单和已经完成的学生作业案例。后两个单元的教材比“基本单元”教材多了一些创作类活动的提示。
  基于“过去、现代和未来之文化联系”的视点而设计的东京都《日本的传统与文化》课程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追求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本国传统文化价值,而是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与国内外多种文化的比较、吟味和交流,面向未来创造出新的文化。
  4.课程实施。日本教育界非常重视授课方式,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关于中小学课堂的指导方向中强调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活动,能够增强对所在地区和社会的了解,体会劳动的价值、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日本的传统与文化》一则中学实践(“茶道·花道·书法”的体验、探究活动)为例:   概要:茶道·花道·书法这三项内容分别各学习三次,共计九节课。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学习,在各门课上先进行说明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实践和课程:中学一年级综合学习课。
  留意点:每班分成三组,在同一时间分别体验茶道·花道·书法这三项内容。
  学生:通过初次的体验教学,不仅增加了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心度,也学会了一些传统的礼仪规矩。每次花道课结束后,学生把花带回家装点房间,真切地感受到花道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师:通过指导以及和学生一起的体验式学习,越发体会到日本传统和文化的美好之处。
  传统和文化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一般都是中小学共有的,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活动,加强了地区间的教育合作,也加深了对指导内容的理解。除此以外,该实践案例还有学习三味线(日本古乐器)并举行演奏会;参观当地的一些社会机构;进行道德教育活动实践等。
  5.课程评价。中日两国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呈现两种不同的取向。我国更注重对学校工作的评估和督导,而《日本的传统与文化》课程评价更多针对学生的发展,基于“兴趣、意愿与态度”“思考与判断”“技能与表达”“知识与理解”四个方面,并参考学校设定科目的课程目标。以课程单元为标准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方式既有形成性评价,也有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如评价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热情,评价对传统与文化理解的兴趣,评价发表、发言的方式,评价思考过程和体验过程;总结性评价如评价展示活动、交流活动的学习成果等。
  课程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评价呈现出动态、持续、不断改进的特点。此外,通过学生展示的作品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表现性评价充分体现了重视质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的新评价理念,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信表达,积极参与评价。
  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启示
  为了实现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我国可以借鉴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视野,将传统、现代和未来联系起来,设计系统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学习日本把传统文化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注重多学科渗透,并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资源的优势和作用,真正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形成隐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日本对乡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经验,把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分化和整理出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通过地方和校本课程,将青少年和所在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打下良好基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鼓励他们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投身社区服务;利用微课、慕课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心灵,逐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种代表性事物在培育学生的心灵和创造力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并研究开发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体现创新精神的传统技艺;相关的专家学者应学习日本的专家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广泛领域,介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构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东区中学)
其他文献
何谓“课改”?一说课程改革,一说课堂改革,一说二者结合。  放眼全国,正在进行课改或准备进行课改的学校何其多也。有些学校的课改大同小异,有些学校的课改则是大相径庭。北方的课改和南方的课改是大同小异还是大相径庭,专家们都各执其词,众说纷纭,我们尝试用一些代表性的学校来进行分析。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  【品牌标签】课改代名词  【时间】1998年至今  【课改模式】“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
期刊
还师生完整的教育生活,何勇校长的教育思想与行动在告诉我们一位优秀校长真实的办学生活。  教育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美国大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揭示了教育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而何勇校长所探索和实践的教育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版”,注入了时代元素,即处理好现代社会生活与现代教育生活的关系。应当说,在今
期刊
“走红地毯求婚”,作为爱情的见证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可能经历的神圣时刻。因此,无论出现在哪一场合,这一光明正大的行为都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更不是“少儿不宜”的情色画面,绝不会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  在极力倡导创新教育,全面推行课改的今天,一所学校尝试改变开学典礼模式,不仅一改单调乏味的尴尬局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把一个长期以来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庆典活动
期刊
首届全国学校美育工作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成功举办。  2016年3月27—28日,连日的阴雨终于停歇,春光明媚,暖风习习,像是专程来为这场美育会议增添几分美色。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领导、校长、教师等三百多位代表齐聚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山中学,参加由《学校品牌管理》编辑部策划组织的首届全国学校美育工作研讨会,共同研讨学校美育工作开展的方法与策略。本次研讨会得到容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期刊
尊敬的朴槿惠总统:  您好!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且又是一名教育期刊的小记者来说,给您写这样一封信,内心还是有些不安的。无论身处青瓦台的您看到与否,我都想跟您聊聊关于中韩两国传统文化之争的几个问题。  从“端午申遗”燃起的导火线  前段日子,韩国拔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网上掀起一阵讨论热潮。其实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传统文化之争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且争议不断,造成的影响波及了东南亚及全世界整个
期刊
广东教育比山东教育落后10年?都是一个“东”字,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最近,这样的说法开始传播流行开来。这种舆情如果能转变成广东教育者的达摩斯剑,有了发展的危机感,那倒是变成了好事,可就怕温水煮青蛙。  广东的教师倦怠,从全国层面来看处在“高阀值”。这是我个人感觉,扔砖头也得说。  校长很可怜,根本管不住老师:人不归你管,工资不归你发,甚至岗位都不由你定,校长的作用也就是呵呵了。每每看到校长那个
期刊
2016年,学校品牌进入美的时代!  它的美首先得贯穿学校的方方面面,再由学校向家庭漫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毕竟美是世界的语言,美育是世界的话题。  我国美育由来已久,“礼、乐、射、御、书、数”,排在前两位的就是美育。蔡元培是近代美育先驱,他说:“凡是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这样的传承和积淀,却不知从何时沦落为中国现代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  这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众说纷纭之中似乎都
期刊
2016年4月13日的广州,阳光正好,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十字形屋顶上洒满金光。  这座位于两广总督总署旧址,历时25年才建成的石构天主教教堂,奠基时就埋葬着来自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一公斤泥土,宏大规模与雄伟造型使其拥有“远东巴黎圣母院”之誉。而在西侧,与其一道沐浴阳光的是一所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全国知名小学——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  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千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现代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意见》的出台表现出国家行政部门对美育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中“美”的长年缺失所积累的问题之大,但这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也是极大的鼓舞。如何将《意见》落地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做理论探讨和制度设计。经与部分教育管理工作者交流,笔者整理出学校美育工作开展的六大难题。  
期刊
湖北省:黄鹤展翅  说到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教育部门不会陌生,但将其与当地的美育节结合起来,打出区域品牌的“组合拳”,湖北省无疑走在前列。据悉,湖北省教育厅发起的“黄鹤美育节”每三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十届,被誉为湖北中小学校“艺术的盛会、学生的节日”。第九届黄鹤美育节创造性地将艺术展演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中小学校长美育论坛相结合,既展示了中小学生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又集中反映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