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传统教学的反思和线上教学模式的初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教研状况存在着演练形式化、案例选取不当、角色配置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原因,大多数高校采取线上教学的模式,增加了模拟法庭课程的教学难度,需要对现有的模拟法庭课程进行改革,建议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选择性优化,实现导师团队的分组指导,建立动态跟踪式的评价系统,建立模拟法庭的助教团队。模拟法庭的教学规划不仅仅要克服传统模拟法庭的问题,还应着手建立线上教学的初步方案,统一线上模拟庭审工具,实现线上分组指导,建立电子化卷宗管理制度等等。
  关键词:模拟法庭;角色配置;线上教学;传统教学;电子卷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079-05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form of practice training, improper case selection, imperfect role configuration, and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etting in the simulated court teaching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law majo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New Coronary Pneumonia (COVID-19) epidemic in 2020,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opt an online education model,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mock court course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forms, such as selective optim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eal cases, realize online group guidance of the mentor team, establish a dynamic tracking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 a mock court teaching assistant team, unify online court hearing tools, etc. The teaching planning of the moot court should not only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moot court, but also set up a preliminary plan for online teaching, unify the online mock court trial tools, realize online group guidance, establish an electronic fi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Keywords: moot court; role configuration; online teach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electronic file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法学专业培养目标仅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因而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认识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遇到实际法律问题茫然无措的情况[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为提升在校生的法律实务能力,与众多高校法学院一样,我校也引入了“模拟法庭”教学①。本文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0年度上学期35人班级问卷调查结果为主,探讨疫情下以线上教育为主的民事诉讼法课程模拟法庭演练环节的设计和传统模拟法庭的完善路径。
  一、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普遍现状
  根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专业特点,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特地制定本课程教授计划,课程总共54课时,其中模拟法庭演练约9课时,尽管现有的模拟法庭教学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实践能力,但总的来说在适用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为:
  (一)演练整体形式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法学教师意识到,定位于培养法科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模拟法庭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该从一元走向多元。然而,从现有模拟法庭实验教学的实践来看,我国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尚停留在与一元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表演式模拟审判上[2]。
  1. 整体表演痕迹重:设置模拟法庭的初衷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但是在我们进行模拟法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模拟法庭演练环节逐渐形式化,表演痕迹也较重,学生在模拟法庭环节积极性不高、配合度不高、收获也较少。模拟庭审成为了一场“话剧表演”,学生只需要把握好审判的流程,而无法在模拟法庭中获得实战的经验。
  2. 模拟法庭整体水平受限:进行模拟法庭演练时工作繁杂,角色配置耗时长,而配置的课时又很有限(仅9课时),如果不能科学安排,就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进行模拟法庭演练。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能力和经验技巧,参与模拟法庭的水平受到很大限制。参与人员的素质无法保障,无疑会制约学生的参与热情[3]。
  (二)角色配置不合理
  1. 各角色不尽职:形式化的问题在部分角色身上表现得更加鲜明,以法官以及代理律师为代表。作为法官,对庭审秩序的把控不够严格,在双方当事人及代理律师无视庭审秩序時不能及时制止和引导,对当事人与庭审无关的表述不及时打断,甚至有些法官不清楚庭审活动的流程而导致法庭审理失控。代理律师对本案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把握不够准确,在进行质证时,没有紧扣证据的三性,而是做出大量无关的陈述。   2. 角色流动性较差:就模拟法庭而言,比较重要的业务型角色有法官、双方代理律师。由于工作量大,任务重,大多数学生没有信心而不愿意选择这些角色,或者大家在组队时偏向于擅长的角色,而导致每次模拟法庭时角色分配没有大的变动。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组队时偏向于和自己熟悉的同学组队并因此产生依赖心理,错失独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3. 角色覆盖人数受限:一般而言,民事诉讼法模拟法庭可以分配的角色有法官、陪审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律师、被告代理律师。对于模拟法庭的课堂设计来说,以30-40人的人数为课堂容量,传统的做法为分组,根据案情的难易程度分为2-3组,小组没有被分配的案件,参与度近乎为零。
  (三)案例选取不当
  通常模拟法庭备选的案件类型主要为两类,一类是最高院颁布的指导性案例;一类是教师团队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曾经办理的相关案件,针对两类案件类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1. 指导性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选取并颁布的指导性案例针对解决同一类型的民事案件具有重大的指导性作用,但是指导性案例往往较为复杂,本科学生的法学水平和实务经验有限,选取过于复杂的案例不仅不能鼓励学生,反而会打压其积极性。另外,指导性案例的另一个现实性问题是没有完整的证据材料,且已经形成了被认可的证据链条。
  2. 律师亲办的真实案件:在使用案件的过程中,老师已经尽力去除证据中真实的案件信息,如当事人姓名、公司名称、标的物名称等,但仍然可能隐藏了一些真实信息,学生恰恰是利用这些信息检索到判决书,法院的判决思维使其思路局限于成文的判决文书,不能建立自己的法律逻辑。
  (四)教师指导形式化
  对于法律的实践理性的本质认识不足、高校职称评审“重科研、轻教学、轻培养(学生)”的体制弊端、教学和科研压力下的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等因素,共同制约了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在法律实践方面的有效指导[4]。多数教师只关注审判程序是否流畅,即关注在庭上的陈述、举证、质证、辩论和宣判等过程,而忽视诉讼过程中的提起诉讼、送达等程序,特别是忽视实体法的具体适用[5]。大部分学生对于争议焦点涉及法律问题的定性仍然比较模糊,而大多数教师却偏向于关注庭审的完成度而忽视了对具体请求权的法律分析。
  (五)课程设置边缘
  我校在民事诉讼法中插入模拟法庭的教学计划,在设置上作为隐性课程,在教学要求上没有正式课程要求严格,且可能被其余课程安排占用导致实际开展所配置的课时紧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疫情下模拟法庭线上教学的新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高校延期开学,为确保学生安全,根据上海市教委相关指示文件,上海市高校普遍采取非毕业班不开学的措施,并采取网络教学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利用线上教学APP进行远程文字、音频、视频授课,基本可以满足疫情下的教学需求,但模拟法庭教学出现了较大的现实考验。
  (一)模拟法庭开展难
  采取线上教学方式后,由于我校缺乏在线模拟开庭经验,使得开展模拟法庭存在巨大困难,为了整合教学资源、跟进教学进度,只能选择性放弃模拟法庭的课时内容,采取比较稳妥的普通线上授课方式。总结来说,主要存在如下原因:
  1. 视频窗口数量大:以本学期35人的班级人数为例,鉴于线上无法共用视频窗口,所有参与到庭审中的人员都需要独立的视频窗口,因此除指导教师外,重要的法庭角色都必须全场使用视频窗口,至少产生10-15个视频窗口。
  2. 移动端同屏视频窗口有限:手机移动端基本可以满足单向性在线课程学习的需要,但是对于在线庭审而言,因为需要同步多个视频窗口,而移动端同屏窗口数量有限(一般为4个),因此在进行在线庭审时,移动端不能将所有的视频窗口同屏,且手机屏幕较小,这样会使在线庭审人员缺少对庭审的整体认知,难以保障在线庭审的节奏顺畅。
  3. 庭审交流受限:在庭审过程中,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会存在交流的需要,以便于代理律师向当事人进行专业名词的阐述或者和当事人确认某些法律事实,审判人员及书记员也会就事实和证据问题及庭审笔录等进行实时沟通确认。而在线上庭审的情景模式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同步公开的”,特定个体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打乱在线庭审的秩序。
  4. 庭审节奏同步难:传统的模拟法庭在庭审前双方交换完相应的诉讼材料,且庭审时准备好相应的纸质材料,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时便于翻阅和辩论。而线上模拟法庭时,案件材料以电子版为主,庭审时诉讼参与人员翻阅资料难免滞后,且文档过多,个人对电子材料的熟悉程度不同,可能产生大量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破坏庭审的节奏。
  (二)模拟法庭真实性降低
  与一般的课程不同,模拟法庭更突出情景演练的真实氛围,不同于法院具备专业的法院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进行线上开庭,线上教育所采用的APP还是以满足基础教学和会议为主,不能完全切合模拟法庭的需求。模拟法庭的同学并不具备专业素质,在推进庭审流程、配合庭审秩序等方面不能适应线上节奏,使得模拟法庭的效果大大降低。
  (三)网络质量影响线上庭审质量
  网络质量问题是在线教育存在的通病,各大APP受网络质量影响及软件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常常出现网络延时、闪退等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对在线模拟庭审的流畅性造成了巨大的干扰。除此之外,线上教育模式下师生的互动力度也大大降低。教师难以确切、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课程感受并做出相应调整,课堂沟通存在一定难度,课堂的氛围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三、模拟法庭教学改革方向
  我校現在的民事诉讼法本科模拟法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是不是意味着应该取消该项课程设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提升其严谨性、全面性以及完备性[6]。
其他文献
前摄抑制理论是指学生之前所学知识对于当前知识的影响,而后摄抑制理论是指学生当前所学知识对于之前所学知识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根据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理论,为学生区分与归纳相应数学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认清不同数学知识的关系与区别.本文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理论对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内容,提出了“利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理论帮助学生消除新旧知识之间的干扰”、“运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理论促进学生正确区别类似知识”、“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生成新
摘 要: 2021年1月教育部为参加新高考的八省命制了一套模拟卷,文章对其中一道解析几何综合小题进行研究,给出三种不同解法,并对其变式推广得到关于二次曲线的一般性结论,接着总结出该类问题的通解通法,最后介绍该法在高考真题中的应用,以期对教学、研究、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 八省联考;解析几何;一题多解;通解通法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
主体教育思想是自改革开发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形成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想,该教育理论在研究生教育政策文件中得到体现.通过教学案例探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科研在教学
摘 要:荣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时代培养优秀本科拔尖学生和精英人才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文章通过培养目标、选拔机制、课程体系与修读方案等方面分析,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荣誉项目及中国一流高校荣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比较,提出国内高校荣誉教育在滚动机制、培养模式和建立健全荣誉学位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荣誉教育;拔尖人才;一流大学;荣誉学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
摘 要: 用“两边夹,夹出美丽的答案来”的方法,可以巧妙的解决相关的函数问题、方程问题、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问题、平面向量问题、求取值范围问题、恒成立问题、求值问题、存在性问题、数列问题、平面几何问题、求极限问题.本文以例分析,并对相关解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两边夹;不等式;解题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16-00
摘 要:针对新商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滞后、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容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提出了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原则,设计了课程体系重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发多元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渠道、多方式的重构策略,为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商科;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逐渐从“双基”转变为“核心素养”.面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师唯有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四有”课堂,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强化数学知识,发展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在本论文中,笔者以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研究中心,针对“四有”数学课堂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例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起到示范、内化和强化数学知识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及学业测试中灵活使用,也可与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着进行教学.借用例题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侧重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摘 要: 在自身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后,课程任务会增加,且面临着高考压力,学科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自身未来发展.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函数知识属于其中的核心组成内容.函数学习对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函数蕴含的教育意义,不断的创新解题方式,有效利用多种形式方法展开数学教学,将多元化的数学解题思路融入教学中,提升数学教学能力.本文研讨的是高中数学函数
摘 要: 化归思想是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即为把陌生、复杂、抽象、不易解答的问题,通过相关方法转化成熟悉、简单、具体、易于解答的问题,产生顺利解答的效果.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指导学生有效应用化归思想,提高他们的的解题水平与数学成绩.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解题中如何有效应用化归思想作深入研讨,并罗列一系列个人建议.  关键词: 高中数学;解题;化归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