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理和谬论只有一步之遥,但理论和实践有时却隔山重水。学了几年的幼教专业知识,憧憬着自己不久就会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赚足孩子的崇拜和同行的羡慕。然而几年后,多少幼教同仁的满腔热情渐渐冷却凝固——做好一个幼儿园老师,绝非易事!俗语说:隔行如隔山,专业人员尚且如此,非专业的“门外汉”可想而知。
近年来,由于专业合格率不够,教师流动频繁,造成了我园师资水平远远跟不上硬件的尴尬局面。2004年搬入新园以来,每学期都有近十个新老师加入我园,整体专业合格率不足60%。本学年,我园又有8位新老师加入,其中仅有1位有过两年的教育经历,其余7位根本没有接触过幼教专业,更谈不上教育经验。所以她们能否短期内进入角色,直接关系到我园的教学质量。
在当代教育的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让非专业教师尽快熟悉课堂教学,短期内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园让非专业教师熟悉课堂教学分三步走,配合教育理论学习和说课,促使非专业教师能在较短时间内走上讲台,为她们成为我园中坚力量甚至优秀师资奠定基础。
第一步,根据现成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原则上让一位骨干教师和一位新老师配班合作,一来能为新教师提供好的耳濡目染的对象,二来骨干们能随时随地地引领她们。
由于是非专业老师,所以一开始不对她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做任何要求,只让她们按教师用书上现成的教案逐个环节地组织进行教学,逐步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
等她们基本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后,“师傅”们可向她们指出一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明显且容易纠正的疏漏。如我班的那位新老师,刚开始每次教学活动之前,都要费很多口舌来组织孩子,可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是集中不起来。后来我告诉她,引导语言要简洁、明了,语速要慢,不要无意义地重复。她自己注意纠正后,情况果然好多了。再如,开始部分怎么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怎样处理会更自然,怎么提问更能激起幼儿的求异思维,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到活动中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比较浅显的,一般提过几次后她们自然而然就会注意并掌握这些问题。
第二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教学目标基本一致,教學方案不同的新模式。
经过第一步的实践,新教师一般能独立完成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也能根据课题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方案,但这些设计一般都套用她们已形成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很少有创新。所以,接下来要打破她们形成不久的教学模式,让她们向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转型,实现质的飞跃。当然,这需要多听课,多思考,积累一定感性经验,需要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师傅”的提醒,点拨。
如美术活动《蛋壳画》,教材上的步骤是:一、指导欣赏,观察特点;二、讲解方法,演示制作;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四、展示作品,小结全课。这样的步骤显得有些陈旧,结合新《纲要》精神中的“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发展,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在这样的活动方案中,显然没有很好地体现。就建议让新老师对原来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刚开始新老师显得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于是提醒她可结合一次外出听课的内容:大班美术活动《螃蟹》进行修改。新老师得到启示,把《蛋壳画》的步骤改成:一,欣赏观察,讨论方法;二,尝试制作;三,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四,再次操作;五,展示作品,小结全课。
这样,既与原来的教学目标同步,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在这期间,让她们独立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获得成功感,赢得自信心,也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步,接受思维冲击,教学方案凝聚集体的智慧。
个人的优势已不能满足新教师发展的需要,单个教师的特质从某一角度上会阻碍新教师的多元化发展。所以当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已初具模型,我们更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教育活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大家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新老师能在借鉴别人建议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活动设计,这样在重新整理的过程又是一个重新进行研究的过程,设计者在活动过后结合理论与实践做出教育反思,由此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大班美术活动《蛋壳画》,我们组织并与各班教师一起商量教学方案,于是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使原本狭隘的思维一下子豁然开朗。有老师首先对把蛋壳贴在即时贴上提出了质疑,认为把蛋壳贴在其它物体上面也许更有艺术效果,有的老师提出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
这个阶段,还可配合说课活动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新老师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活动流程用“说课”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提高了她们的理论水平,又使其在不断的纠错过程中不断创新,获得经验和教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当然,实践同样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构建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灵活应对“教与学”、“师幼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园的非专业新教师,多则一年,少则一学期,都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有的已成为骨干。非专业教师都渴望成长,可是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更容易产生挫败感。但只要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合适的培养机制,相信非专业的教师队伍也能培养出学习型、合作型、反思型和创造型的优秀教师。■
近年来,由于专业合格率不够,教师流动频繁,造成了我园师资水平远远跟不上硬件的尴尬局面。2004年搬入新园以来,每学期都有近十个新老师加入我园,整体专业合格率不足60%。本学年,我园又有8位新老师加入,其中仅有1位有过两年的教育经历,其余7位根本没有接触过幼教专业,更谈不上教育经验。所以她们能否短期内进入角色,直接关系到我园的教学质量。
在当代教育的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让非专业教师尽快熟悉课堂教学,短期内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园让非专业教师熟悉课堂教学分三步走,配合教育理论学习和说课,促使非专业教师能在较短时间内走上讲台,为她们成为我园中坚力量甚至优秀师资奠定基础。
第一步,根据现成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原则上让一位骨干教师和一位新老师配班合作,一来能为新教师提供好的耳濡目染的对象,二来骨干们能随时随地地引领她们。
由于是非专业老师,所以一开始不对她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做任何要求,只让她们按教师用书上现成的教案逐个环节地组织进行教学,逐步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
等她们基本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后,“师傅”们可向她们指出一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明显且容易纠正的疏漏。如我班的那位新老师,刚开始每次教学活动之前,都要费很多口舌来组织孩子,可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是集中不起来。后来我告诉她,引导语言要简洁、明了,语速要慢,不要无意义地重复。她自己注意纠正后,情况果然好多了。再如,开始部分怎么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怎样处理会更自然,怎么提问更能激起幼儿的求异思维,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到活动中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比较浅显的,一般提过几次后她们自然而然就会注意并掌握这些问题。
第二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教学目标基本一致,教學方案不同的新模式。
经过第一步的实践,新教师一般能独立完成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也能根据课题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方案,但这些设计一般都套用她们已形成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很少有创新。所以,接下来要打破她们形成不久的教学模式,让她们向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转型,实现质的飞跃。当然,这需要多听课,多思考,积累一定感性经验,需要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师傅”的提醒,点拨。
如美术活动《蛋壳画》,教材上的步骤是:一、指导欣赏,观察特点;二、讲解方法,演示制作;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四、展示作品,小结全课。这样的步骤显得有些陈旧,结合新《纲要》精神中的“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发展,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在这样的活动方案中,显然没有很好地体现。就建议让新老师对原来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刚开始新老师显得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于是提醒她可结合一次外出听课的内容:大班美术活动《螃蟹》进行修改。新老师得到启示,把《蛋壳画》的步骤改成:一,欣赏观察,讨论方法;二,尝试制作;三,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四,再次操作;五,展示作品,小结全课。
这样,既与原来的教学目标同步,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在这期间,让她们独立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获得成功感,赢得自信心,也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步,接受思维冲击,教学方案凝聚集体的智慧。
个人的优势已不能满足新教师发展的需要,单个教师的特质从某一角度上会阻碍新教师的多元化发展。所以当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已初具模型,我们更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教育活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大家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新老师能在借鉴别人建议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活动设计,这样在重新整理的过程又是一个重新进行研究的过程,设计者在活动过后结合理论与实践做出教育反思,由此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大班美术活动《蛋壳画》,我们组织并与各班教师一起商量教学方案,于是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使原本狭隘的思维一下子豁然开朗。有老师首先对把蛋壳贴在即时贴上提出了质疑,认为把蛋壳贴在其它物体上面也许更有艺术效果,有的老师提出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
这个阶段,还可配合说课活动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新老师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活动流程用“说课”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提高了她们的理论水平,又使其在不断的纠错过程中不断创新,获得经验和教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当然,实践同样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构建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灵活应对“教与学”、“师幼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园的非专业新教师,多则一年,少则一学期,都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有的已成为骨干。非专业教师都渴望成长,可是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更容易产生挫败感。但只要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合适的培养机制,相信非专业的教师队伍也能培养出学习型、合作型、反思型和创造型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