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建筑科学与监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混凝土施工中易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从质量通病的种类、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通病
  【中图分类号】 TU5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32-02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水泥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但一些质量通病仍困扰着我们,笔者就几年生产和施工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和讨论。
  1 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1.1 产生原因。①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②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③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1.2 预防措施。①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②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③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④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2 混凝土裂缝
  2.1 塑性收缩裂缝。
  2.1.1 现象。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
  2.1.2 原因分析。①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还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②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③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④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的倾向,亦会出现这类裂缝。
  2.1.3 防治与治理措施。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混凝土要振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风设施。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或重新振捣方法来消除;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
  2.2 干缩裂缝。
  2.2.1 现象。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发生在结构截面处;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2.2.2 原因分析。①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②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③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④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砂浆层,收缩量加大。⑤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在露天长久堆放而不张拉等。
  2.2.3 防治与治理措施。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爆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其余参见“塑性裂缝”的预防措施。
  表面干缩裂缝,可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深进的或贯穿的,就用环氧灌缝或在表面加刷环氧胶泥封闭。
  2.3 温度裂缝。
  2.3.1 现象。温度裂缝有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无大变化。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裂缝多发生在浇灌完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
  2.3.2 原因分析。①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如冬期施工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使表面出现裂缝。②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约束引起,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浇筑在坚硬地基或厚大混凝土垫层上,如混凝土浇灌时温度较高,当混凝土冷却收缩,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裂缝较深的,有时是贯穿性的,常破坏结构整体性。③基础长期不回填,受风吹日晒或寒潮袭击作用;框架结构的梁、墙板、基础等,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连接,或预制构件浇筑在台座伸缩缝处,因温度收缩变形受到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深进的或贯穿的温度裂缝。④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不严,降温过速,或养生窑坑急速揭盖,使混凝土表面剧烈降温,而受到肋部或胎模的约束,常导致构件表面或肋部出现裂缝。   2.3.3 防治与治理措施。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可控制构件内外不出现过大温差;浇灌混凝土后,应及时用草帘或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在冬期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不过早拆除模板或保温层;对薄壁构件,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降温;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5℃,以防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地下结构混凝土拆模后要及时回填。预防深进或贯穿温度裂缝,应尽量选用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减水剂,以节省水泥,减少水化热量;选用良好级配的集料,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必要时,可采用冰水搅制混凝土,或对集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浇灌温度,分层浇灌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大体积基础采取分块分层间隔浇筑(间隔时间为5~7天),分块厚度1.0~1.5m,以利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或每隔20~30m留一条0.5~1.0m宽间断缝,40天后再填筑,以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加强洒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冬季适当延缓保温和脱模时间,缓慢降温,拆模时内外温差控制不大于20℃;在岩石及厚混凝土垫层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浇一层沥青胶或铺二层沥青,油毡作隔离层,预制构件与台座或台模间应涂刷隔离剂,以防黏结,长线台座生产构件及时放松预应力筋,以减少约束作用;蒸汽养护构件时,控制升温速度不大于25℃/h,降温不大于20℃/h,并缓慢揭盖,及时脱模,避免引起过大的温差应力。
  3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3.1 产生原因。①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②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③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3.2 预防措施。①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②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③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④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4 外形尺寸偏差
  4.1 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4.2 产生原因。①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②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③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④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⑤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4.3 预防措施。①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②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③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④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⑤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4.4 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姜妮.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与处理[J].科技信息,2009(29):514
  2 王崴等.浅谈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以及处理方法[J].
  北方交通,2008(7):33~34
  3 李洪强.现浇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与处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2008(8):245,247
  4 陈雪珍.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
  2009(18):53,57
其他文献
【摘 要】 阐述了地铁工程的特点以及盾构法施工的工艺及技术要求,浅谈监理对地铁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和任务。  【关键词】 地铁工程;监理;盾构法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17-03  1 概述  本篇文章讲述了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地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某新闻中心工程实例,对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5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20-0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
期刊
【摘 要】 现有的砼结构及既有的结构性能存在着不同的损伤或缺陷,本文对结构性能检验方法应用于既有砼结构件的可靠性评定中。从概率角度对既有砼结构构件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荷载值;可靠性指标;抗裂性  【中图分类号】 TU52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1-0
期刊
【摘 要】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今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各施工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内抓管理,外抓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本文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指出只有项目管理得到持续创新,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项目 管理 创新  
期刊
【摘要】 以钢纤维、合成纤维、碳纤维及玻璃纤维为代表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应用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纤维混凝土是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飞跃发展。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 TU528.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30-02  Light the
期刊
【摘要】 质量是所有工程项目的生命,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
期刊
【摘 要】 建筑给水管材主要有金属管材、塑料管材、复合管材。本文分析介绍各种卷材的使用性能及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处理。  【关键词】 给水管材;金属管材;塑料管材;复合管材  【中图分类号】 TU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1-019-02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所采用的各种给排水管材
期刊
预应力管桩与沉管灌注桩相比具有自身的优点:管桩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特别是软土地基,沉管灌注桩因挤土效应容易产生断桩),施工现场噪音小、对环境污染小、振动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相对较小。但由于管桩基础是在地下施工,隐蔽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因此,必须更加严格地监理其施工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理,能极大地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杭州市德胜东路(沪杭高速-文汇路)改造提升工程,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采用旋挖钻机施工。本文主要介绍旋挖钻机钻孔的工作原理及施工工艺,阐述旋挖钻在市政工程应用,对以后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旋挖钻机;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  【中图分类号】 TU7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南水北调跨渠桥梁韩庄桥工程上部构造采用三向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该文介绍了三向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的设计构思、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方案。  【关键词】 桥梁;箱梁;预应力;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7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1-030-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