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落实在人文教育上最基本的两项任务是:“给学生的生命一种亮色,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底子”,“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就必须走大语文学习之路:一是课堂上针对课本的语文学习;二是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中的语文学习;三是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中的语文学习。信息化为实施“大语文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 信息化为课堂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
互联网的普及、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进入知识探求的情境。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接触有益的信息资源,开阔视野,拓宽思维。语文教学信息化能将抽象、遥远的事物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帮助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形成对事物全面深入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我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断、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国庆的天安门广场照片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参与性更强,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成份更大。在信息化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则在协作学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 信息化为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应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世界,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加强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语文的特性。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而这些又无疑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在教《虎门销烟》一课时,需要学生对为什么要销烟的历史有一番认识,因此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利用信息技术课和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有关林则徐禁烟的知识。课上导入时,当我一问“有谁知道禁烟的历史”时,学生们有的讲了吸食鸦片的危害,有的讲了林则徐到民间寻找禁烟的方法,有的讲了那次销烟的宏大场面…
● 信息化为课堂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
互联网的普及、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进入知识探求的情境。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接触有益的信息资源,开阔视野,拓宽思维。语文教学信息化能将抽象、遥远的事物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帮助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形成对事物全面深入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我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断、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国庆的天安门广场照片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参与性更强,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成份更大。在信息化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则在协作学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 信息化为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应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世界,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加强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语文的特性。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而这些又无疑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在教《虎门销烟》一课时,需要学生对为什么要销烟的历史有一番认识,因此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利用信息技术课和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有关林则徐禁烟的知识。课上导入时,当我一问“有谁知道禁烟的历史”时,学生们有的讲了吸食鸦片的危害,有的讲了林则徐到民间寻找禁烟的方法,有的讲了那次销烟的宏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