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是拉威尔晚期的创作,送给一位只有左手的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丝毫没有受到技巧与表现力的约束,而是凭借自己的惊人毅力,为世界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一颗璀璨明珠。《左手协奏曲》对现代作曲家甚至现代音乐的创作都有着持久深远的推动和发展作用。
关键词: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艺术特征;音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洲进入了新一轮的社会大变革,资本主义的脚步开始进入了人们世界。哲学思想的引领方面,唯意志论、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学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艺术流派方面,以马拉美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和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绘画已被大众所接受。在音乐方面,曾今梦幻的浪漫主义音乐早已是日落西山,被现实的野蛮铁蹄践踏的支离破碎,二十世纪的音乐,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弗朗克及他的学生继续着他传统音乐的路线,圣桑及弟子福雷仍然蜗居与法国音乐的精美宫殿里,而德彪西却要打破现有的规则,淡化了旋律与调性,进入了一种超自然的状态。但拉威尔并没有跟随任何人的脚步,而是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在一起,成为了新的具有自己唯一特色的拉威尔音乐。
二、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
和声是整个音乐的骨骼,在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中,和声运用极其讲究,充分体现了拉威尔和声风格。当然,除了和声的精美之外,其中的美妙之处还巧妙的体现在其他的音乐要素里,其中细部结构的处理、调式调性的安排、织体节奏的设计,都处处体现着拉威尔的“钟表”风格。
1、和声材料的运用
和声是由和弦构成的,而和弦又被音程构成,所以,和声材料的分析其实就是对和弦结构的探索。
三度结构和弦。纵观全曲,作曲家非常青睐于三度重叠的和弦的运用,在第一部分的慢板乐段中早已是司空见惯,第二部分则更是如此,且这样的典型音型总共出现过三次,另外,在本部分结束之前C调号部分的钢琴流动型织体也是以这种结构运行。在第三部分里,基本上全是钢琴的花奏,然而,在流动的和声织体中也大量存在着三度和弦结构。
四度音程和弦。四度音程和弦在传统的音乐里出现的较少,即使,有时也会有这种和弦摇晃于和声之中,但也并不是把他作为系统和弦来使用,他们的存在也只是大海中的浪花一般,极少出现。然而,作为现代派音乐的奠基人,他将众多的反叛因素加入了作品之中,尤其在钢琴刚开始花奏时就用许多的四度音程自上而下的翻滚式进行,充分表现了拉威尔坚定地反叛精神。
二度音程和弦。二音程在这首协奏曲里的运用也是颇有特点,在第一部分钢琴花奏结束时,进入4/3拍,拉威尔就开始使用了这种音程。然而,拉威尔并没有直接使用二度和弦,而是将他们作为八度的和声进行,这样便更能增加音响的宏伟效果。
2、调式与调性的安排
在调式、调性的安排方面拉威尔更是煞费苦心,在茫茫的调性海洋之中与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让人感觉扑朔迷离但却又梦幻迷恋。作品中,拉威尔主要运用了分散调中心与动摇调性支柱这两种游移式技法,来摆脱调中心的束缚。然而,拉威尔更多的调性游离大部分是在大调式里进行,虽然,贯穿于整个作品的第二动机是小调式,但也是瞬间即逝,连续的低声部延长音牢牢地把握着作品的调性,以至于在上下翻滚、左右飘舞的纷扰世间,保持自己得以巍然不动。
3、节奏的设计
在节奏的设计方面,作品中的变化也是也是非常多样的,里面的节奏形态主要是运用了自由节奏、复合节奏、柱式节奏、分解式节奏等。第一部分里,柱式节奏与流动式节奏相互交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与婉转悠扬抒情曲交替出现。
至于复合节奏形态和自由节奏形态在作品中的运用也比较多,例如三连音于四连音组合或是6/8拍于3/4拍结合等。
之后,幽默的爵士乐风格另起门户,采用了爵士乐柱式节奏,再到第三部分,则更多的是流動型节奏,宛如滔滔江水,毅然的奔向远方。
三、总结
这部作品是一首不间断的单乐章协奏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低沉而沧桑,乐队里的大提琴持续的演奏着六连音的低音,给人一种不安的紧张感,之后,低音大管奏出了悲伤而又幽怨的第一主题,它沉闷、压抑的氛围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仿佛是母亲失去自己孩子时的一种哀愁与无奈。第二主题由圆号演奏,舒展的旋律仿佛是一阵温暖的春风,让人看到了希望,乐队开始逐渐增加力量,排山倒海式的狂风开始席卷一切。就在此时,钢琴豪迈的站上了舞台,坚定而又视死如归的漫上了这条不归之路,充满着一种悲剧性的色彩。不久,音乐的情绪开始冷静下来,凄凉柔美的钢琴开始缓慢的浮现出来,仿佛进入了天国的世界。下行的密集型三和弦拉开了第二部分的序幕,在固定整齐的节奏音背景下,爵士乐风潮毅然决然的走了进来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相互交织,形成了乐队又一次的华丽高潮,渲染出一种新颖奇妙的诙谐效果。第三部分由钢琴的刮奏开始进入,此时是乐队与钢琴的交相呼应,共同完成了钢琴开始时雄壮有力的主题。钢琴最后一次的华彩在一连串的六连音音符中浮现,用流水般的华丽琶音作为伴奏将之前的所有主题进行了总结,在一片幽默而热烈的爵士乐氛围中结束了全曲。
参考文献
[1]杨永贤.拉威尔创作生命中的最后辉煌——《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2]刁蓓华.钢琴曲百花园中一枝奇葩——拉威尔左手协奏曲[J].钢琴艺术,2001(03).
[3]孙国忠.《左手钢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1982(01).
关键词: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艺术特征;音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洲进入了新一轮的社会大变革,资本主义的脚步开始进入了人们世界。哲学思想的引领方面,唯意志论、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学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艺术流派方面,以马拉美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和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绘画已被大众所接受。在音乐方面,曾今梦幻的浪漫主义音乐早已是日落西山,被现实的野蛮铁蹄践踏的支离破碎,二十世纪的音乐,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弗朗克及他的学生继续着他传统音乐的路线,圣桑及弟子福雷仍然蜗居与法国音乐的精美宫殿里,而德彪西却要打破现有的规则,淡化了旋律与调性,进入了一种超自然的状态。但拉威尔并没有跟随任何人的脚步,而是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在一起,成为了新的具有自己唯一特色的拉威尔音乐。
二、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
和声是整个音乐的骨骼,在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中,和声运用极其讲究,充分体现了拉威尔和声风格。当然,除了和声的精美之外,其中的美妙之处还巧妙的体现在其他的音乐要素里,其中细部结构的处理、调式调性的安排、织体节奏的设计,都处处体现着拉威尔的“钟表”风格。
1、和声材料的运用
和声是由和弦构成的,而和弦又被音程构成,所以,和声材料的分析其实就是对和弦结构的探索。
三度结构和弦。纵观全曲,作曲家非常青睐于三度重叠的和弦的运用,在第一部分的慢板乐段中早已是司空见惯,第二部分则更是如此,且这样的典型音型总共出现过三次,另外,在本部分结束之前C调号部分的钢琴流动型织体也是以这种结构运行。在第三部分里,基本上全是钢琴的花奏,然而,在流动的和声织体中也大量存在着三度和弦结构。
四度音程和弦。四度音程和弦在传统的音乐里出现的较少,即使,有时也会有这种和弦摇晃于和声之中,但也并不是把他作为系统和弦来使用,他们的存在也只是大海中的浪花一般,极少出现。然而,作为现代派音乐的奠基人,他将众多的反叛因素加入了作品之中,尤其在钢琴刚开始花奏时就用许多的四度音程自上而下的翻滚式进行,充分表现了拉威尔坚定地反叛精神。
二度音程和弦。二音程在这首协奏曲里的运用也是颇有特点,在第一部分钢琴花奏结束时,进入4/3拍,拉威尔就开始使用了这种音程。然而,拉威尔并没有直接使用二度和弦,而是将他们作为八度的和声进行,这样便更能增加音响的宏伟效果。
2、调式与调性的安排
在调式、调性的安排方面拉威尔更是煞费苦心,在茫茫的调性海洋之中与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让人感觉扑朔迷离但却又梦幻迷恋。作品中,拉威尔主要运用了分散调中心与动摇调性支柱这两种游移式技法,来摆脱调中心的束缚。然而,拉威尔更多的调性游离大部分是在大调式里进行,虽然,贯穿于整个作品的第二动机是小调式,但也是瞬间即逝,连续的低声部延长音牢牢地把握着作品的调性,以至于在上下翻滚、左右飘舞的纷扰世间,保持自己得以巍然不动。
3、节奏的设计
在节奏的设计方面,作品中的变化也是也是非常多样的,里面的节奏形态主要是运用了自由节奏、复合节奏、柱式节奏、分解式节奏等。第一部分里,柱式节奏与流动式节奏相互交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与婉转悠扬抒情曲交替出现。
至于复合节奏形态和自由节奏形态在作品中的运用也比较多,例如三连音于四连音组合或是6/8拍于3/4拍结合等。
之后,幽默的爵士乐风格另起门户,采用了爵士乐柱式节奏,再到第三部分,则更多的是流動型节奏,宛如滔滔江水,毅然的奔向远方。
三、总结
这部作品是一首不间断的单乐章协奏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低沉而沧桑,乐队里的大提琴持续的演奏着六连音的低音,给人一种不安的紧张感,之后,低音大管奏出了悲伤而又幽怨的第一主题,它沉闷、压抑的氛围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仿佛是母亲失去自己孩子时的一种哀愁与无奈。第二主题由圆号演奏,舒展的旋律仿佛是一阵温暖的春风,让人看到了希望,乐队开始逐渐增加力量,排山倒海式的狂风开始席卷一切。就在此时,钢琴豪迈的站上了舞台,坚定而又视死如归的漫上了这条不归之路,充满着一种悲剧性的色彩。不久,音乐的情绪开始冷静下来,凄凉柔美的钢琴开始缓慢的浮现出来,仿佛进入了天国的世界。下行的密集型三和弦拉开了第二部分的序幕,在固定整齐的节奏音背景下,爵士乐风潮毅然决然的走了进来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相互交织,形成了乐队又一次的华丽高潮,渲染出一种新颖奇妙的诙谐效果。第三部分由钢琴的刮奏开始进入,此时是乐队与钢琴的交相呼应,共同完成了钢琴开始时雄壮有力的主题。钢琴最后一次的华彩在一连串的六连音音符中浮现,用流水般的华丽琶音作为伴奏将之前的所有主题进行了总结,在一片幽默而热烈的爵士乐氛围中结束了全曲。
参考文献
[1]杨永贤.拉威尔创作生命中的最后辉煌——《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2]刁蓓华.钢琴曲百花园中一枝奇葩——拉威尔左手协奏曲[J].钢琴艺术,2001(03).
[3]孙国忠.《左手钢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