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识解观照下的唐诗绝句英译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翻译学是翻译学的一种新范式,它将翻译理论与实践活动置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进行研究,阐释翻译现象,探寻翻译规律。本文以认知语法识解为基础,分别论述了详细度、聚焦、突显性及视角在语言表达中的体现,以及在汉英翻译中的作用,之后通过对不同译本的解析对比,进一步阐述了这四个识解维度在绝句英译中的运用,以期为绝句的英文翻译提供可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法;识解;绝句;英译
  【Abstract】As a new mode of translation study, Cognitive Translatology delves into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within a Cognitive Linguistics framework, elaborating on translation phenomena and exploring translation rules. Based on Cognitive Grammar’s construal theory, this article re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language expressions and four dimensions of construal——specificity, focusing, prominence and perspective, and further expounds on their rol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the article, by virtue of the anatomy and comparison, details their applications in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the Chinese quatrains from Tang Dynasty.
  【Key words】Cognitive Grammar; Construal; Quatrains; English Translation
  【作者简介】韩志毅(1976-),男,山东济南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教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8IVT02GJ004)。
  作为翻译学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在近20年间已取得不少成果。其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为基础,在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翻译理论实践及各种翻译现象进行探研。Mandeblit、孙亚、王斌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反思了对等翻译理论,提出翻译整合模式。王寅P581-583、萧立明、谭业升等学者指出涉身体验性对翻译的启示,强调了译者的翻译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最近的研究成果中,谭业升指出认知翻译学要关注译者不同于其他类型语言使用者的独特之处,而文旭、肖开容则将认知语言学诸多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探讨了翻译的认知规律和翻译的认知模型建构。
  上述学者的研究语料大多出自现代文或小說文本,专门针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并不多见,而诗歌翻译,却历来是翻译实践中比较艰深的领域,如何在有效传达诗意的同时兼顾韵律之美,是很多译者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体制短小却意旨丰富的唐诗绝句作为翻译研究对象,尝试从认知识解的不同维度,探讨中国古代诗歌英译过程的认知本质,以期为唐诗的英语翻译提供一点启发。为了检视研究的效度,在研究过程中,除了研读众多名家译作外,我们也做了一些绝句英文韵译的实践,并以此作为译例对比。
  一、 识解的意义和维度
  Langacker指出,一个语言表达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激活的概念内容,这一内容如何被识解也同样重要。换言之,人的识解方式对于意义的表达和理解也很关键,在认知语言学中,识解即语言使用者建构语言表达内容的心理方式。在“the girl in the room”和“the room in which the girl is”这两个语言表达中,激活的概念内容是一样的,但很明显,它们的意义却不相同,这一差异正是不同识解维度的体现。
  Langacke在1987年将识解分为十个维度:选择、详细度、图形-背景、视角、突显、指示、主观性与客观性、心理扫描、实体与相互联系、勾勒。他在2008年又将识解进一步缩纳为详细度(specificity)、聚焦(focusing)、突显性(prominence)及视角(perspective)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形成语义和语言结构重要机制,我们对绝句翻译的讨论,也将从这四个维度展开。
  二、 详细度与绝句英译
  1.详细度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详细度是指说话者描述某一情景时采取的不同的精确度和细节描述程度。与之相对应的是图式度(schematicity),一个表达的图式度越高,其意义就越抽象,而详细度越高,意义就越具体。如:
  (1) female→girl→tall girl→tall girl with long hair
  在例(1)中,每个表达相对于其后的表达都更具图式度,反之,后一个表达都比前一个更具详细度。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不同细节层次上对同一个事体进行描述,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首先正确理解文本作者对某一事体描述的具体程度,精准把握其意旨。但在着手转译时,却很难在目的语中将源语呈现的详细度完全对等地译出,这时,就需要详细度与图式度的转化,将原文的详细度表达译得图式度强一些,反之亦然。例如:
  (2)好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七大姑八大姨都来祝贺,送来了嘉奖令二十多张(莫言:《丰乳肥臀》。   译文:The News has traveled far and wide, and we have been visited by friends and relatives who have presented us with more than twenty congratulatory scrolls(葛浩文译)。
  例(2)中的“七大姑八大姨”是详细度比较高的表达,但如果英语以同样的详细度表达,读者肯定不明就理,于是译者选择用图式度更强friends and relatives来表达,其意义英文读者一目了然。
  2.详细度在绝句英译中的体现与作用。绝句言简意赅,有的表述往往具有文字背后的深意,甚至有时还会有些典故,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将详细度比较高的字词译为图式度较高的表达,会使读者更容易读懂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以刘禹锡的《乌衣巷》的两篇译文为例:
  (3)原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1:
  Black Robe Lane
  By the Red Sparrow Bridge flowers and grasses have gone to seed;
  Over Black Robe Lane the sunset is slanted and weak.
  Swallows that in the halls of grand houses used to nest
  Have flown into the homes of common folks there to rest. (龔景浩译)
  译文2:
  Black-attire Lane
  Beside the Bridge of Red-sparrow grow grass and wild flowers;
  Over the Lane of Black-attire beams the sunlight of dusk hours.
  The swallows that once perched on the roof of dignitaries’ mansion,
  Are now nesting under eaves of the simple house of people at low station.(韩志毅译)。
  我们知道,原文中的“王谢”分别指东晋名相王导和谢安的两大名门望族,这里转喻贵族高官的府邸。译文1将“王谢堂前”译为“the halls of grand houses”,图式度增强;译文2用“the roof of dignitaries’mansion”,虽然比原文也增强了图式度,但详细度则比译文1更高一些,dignitaries与“王谢”在详细度上更为接近。此外,对第四句中的“寻常百姓家”翻译,两篇译文采取的详细度也不同,译文1的“common folks”与原文详细度更为贴合,而译文2为了韵律齐整,采用了比原文更详细化的表达“people at low station”。可见,对原文详细化的调整可以成为保证诗歌音韵美感的手段,但这种调整,往往也会造成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三、聚焦与绝句英译
  1. 聚焦与语言表达。聚焦涉及用于语言表达的概念内容选取,可以广义描述为前景和背景关系排列。即使同一场景,语言使用者所选择的前景与背景不同,意义也会不同。例如:
  (4)a. Jack is near Jane.
  b. Jane is near Jack.
  这两句话描述相同场景,句(4)a是以Jane背景确定前景Jack的方位,而4(b)则相反。
  除了前景和背景关系,Langacker还提出了辖域的概念,即人们在对某一事体进行描述时被激活的概念内容。辖域又分为最大辖域和直接辖域,前者是一个表达时所能激活的最大内容,后者则是最相关的概念,直接辖域以最大辖域为基础而被前景化,因而得以突显,而我们的语言表达,往往就是直接辖域中被侧显(profile)的部分。如当我们说elbow时,body就是最大辖域,而直接辖域是我们的arm,被侧显的部分就是elbow,于是就形成了body →arm→elbow的辖域等级,body是最大辖域,arm是直接辖域,elbow是被侧显的概念内容。
  2. 聚焦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了解了聚焦与语言表达的关系,在翻译时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变聚焦方式,从而以不同手段描述与原文相同的场景。例如:
  (5)鱼他最喜欢吃。
  译文1:
  Fish is what he likes to eat best.
  译文2:
  He likes to eat fish best.
  两句话说了同一件事,但译文1完全遵从了原文的聚焦方式,而译文2则将原文的前景与背景互换,将“他”置于前景中加以突显,对英文读者而言,理解起来或许更加自然。
  同样,翻译过程中也可以改变原文辖域的激活方式。如:
  (6)她当寡妇只不过半年时间。
  译文1:
  She has been a widow only six months.
  译文2:
  Her husband died only half a year ago.
  在原文中,“她”是前景,“寡妇”是背景,译文1与原文一样,激活了直接辖域。而译文2则激活了最大辖域中原文所隐含的husband的概念,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意译,往往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激活了原文中表达的概念要素所在的最大辖域中的某些概念内容。   3. 聚焦在绝句英译中的体现与作用。在绝句英译过程中,为了押韵,有时可以对原诗作者的聚焦方式进行改变,将原诗背景置于译诗前景中。以白居易的《暮江吟》为例。
  (7)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1:
  Sunset and Moonrise on the River
  The departing sunbeams pave a way on the river;
  Half of its waves turn red and the other half shiver.
  How I love the third night of the ninth moon aglow!
  The dewdrops look like pearls; the crescent like a bow. (许渊冲译)
  译文2:
  A Verse Crooned by the River at Dusk
  On the water surface light from the declining sun is spread,
  Dyeing half of the river aquamarine and half sanguine red.
  Pleasant is lunar September’s third night with the moon’s glow.
  The dewdrops resemble pearls and the crescent is like a bow.(韩志毅译)。
  针对第一句,译文1用了与原诗相同的聚焦方式,译文自然顺畅,而译文2则在译文中把原文中置于背景的概念内容放在了前景中加以突显,做到了押韵,但与原诗要表达的意境就有些不相符合。在绝句英译中,是否为了押韵而改变原诗聚焦的聚焦选择,从而以不同语言结构译出,最終要看译者想在译文中侧重哪一方面,这也与随后要讨论的识解的视解维度相关。
  再以张九龄所作《赋得自君之出矣》的英译举例:
  (8)原文: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译文1:
  Since You Left Me
  Since you left me, my lord,
  No shuttlework is made.
  A full moon is my heart,
  Which wanes from night to night. (张智中译)
  译文2:
  A wife’s longing
  Since you went away and left me in gloom,
  No more have I been working on the loom.
  Like the full moon that wanes day by day,
  My heart longing for you is withering away.(韩志毅译)。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妻子对远行未归丈夫的思念之情,原诗的直接辖域中激活是妻子这个人物和满月两个概念,如何让英文读者感受妻子的思夫之情与满月渐亏的关联?两首译诗都不约而同地激活了最大辖域中隐含的“my heart”的概念内容,“月亮一天天变亏,就像我的心情一天天低落”,这种对最大辖域中概念的激活,可以让译文更打动人心,使读者感同身受。
  四、突显与绝句英译
  1. 突显与语言表达。Langacker认为语言结构的诸多不对称性,均有理由视为突显问题。他将突显性分为侧显(profile)和射体-界标联结(trajector/landmark alignment)。一个语言表达选定的概念内容范围称为概念基体(conceptual base),基体是表达的意义基础,狭义而言,概念基体是语言表达最活跃的直接辖域,而这一直接辖域中被语言使用者特别注意的方面,称为侧显。两个或多个语言表达激活同一概念基体,但侧显这一基体中不同的次概念内容,于是就有了不同意义。比如当我们分别说January、February、March等概念时,激活的是同一个一年12个月周期的基体,但侧显的却是这一基体中不同的概念内容。而当一个关系被侧显,该关系中最被突显的参与者,即关系述义中被聚焦的实体,就是射体,次突显实体,则是界标,为射体的定位提供参照点。射体与界标的关系在时间状语从句中更容易观察:
  (9)a. The train had left before we arrived at the station.
  b. We arrived at the station after the train had left.
  (9)的两个例子侧显了同一概念关系,但两句的射体和界标却正好相反,这源自语言使用者所关注的焦点的不同,最想为语言使用者突显的焦点,以射体呈现。a句强调的是火车离开,因此the train had left 成为射体,we arrived 作为界标成为射体的时间参照。而b句则正好相反。
  2.突显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加达默尔认为,翻译是一种突出重点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当确定原文描述的场景事物中哪些要侧显,侧显关系中的主、次焦点各是什么,有时被原文作者突显的概念内容,为了更贴合目标语的表达,可以不再突显,射体和界标关系也是如此。如:
  (10)十点钟他才到教室。   译文1:
  It was at ten o’clock that he arrived at the classroom.
  译文2:
  He didn’t arrive at the classroom until ten o’clock.
  原文中的“十点钟”是被突显的概念,译文1用强调结构同样突显了这一概念,但译文2则通过介词until将这一时间概念次焦点化,把动作作为射体进行焦点强化。虽然突显关系发生了变化,但译文2是更常见的英语表达,英文读者理解和接受起也更自然。
  3.突显在绝句英译中的体现和作用。在对诗歌表达意境的处理过程中,出于韵律需要,有时候会将原诗概念关系中的射體和界标进行改变。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为例:
  (11)原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1:
  LEAVING THE WHITE KING’S TOWN AT DAWN
  Leaving at dawn the White King crowned with rainbow cloud,
  I have sailed a thousand miles through Three Georges in a day.
  With monkeys’ sad adieux the riverbanks are loud;
  My boat has left ten thought mountains far away. (许渊冲译)
  译文2:
  Departure from White Emperor Town at Daybreak
  I depart at dawn from White Emperor Town above which are clouds colored.
  Jiangling City four hundred miles away I reach when the whole day is ending.
  From riverbanks apes’ strident roars can incessantly be heard.
  And Thousands of mountains are left behind when my small boat is scudding.(韩志毅译)
  两首译者都采用了隔行韵形式。原诗最后一句中,作者的观察主焦点是“轻舟”,次焦点是“万重山”,射体界标关系明确。在译文1中,许老延续了这一射体界标的突显关系。而译文2则将原诗中的射体界标关系颠倒,使thousands of mountains成为射体,以从句形式将boat处理为界标,以达成与第二句押韵的目的。如果译者想要在译诗中体现音韵之美,则可以适当改变原诗的突显方式。
  此外,也有译者为了突显原诗歌中的意象之美,不惜牺牲英语的“形”,也是突显的一种方式。如刘宓庆、章艳提到庞德为了突显中国诗歌的意境之美,打破了英语的语法结构。在翻译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两句诗时,庞德采用了其独创的脱体句法和并置结构,将这两句译为“Drawing sword, cut into water, water again flows. / Raise cup, quench sorrow, sorrow again sorrow”。这是典型的突显意境而压制目标语形式的例子。
  五、 视角与绝句英译
  1.认知语法中的视角。Langacker认为视角主要包括视点和焦点。后来又对与视角化识解相关的视点、主观化、客观化及心理扫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在上述讨论中,Langacker提到场境(ground)在概念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场境包括说话者和听者(读者),及话语发生的时空环境等各项要素。而所有这些要素是否出现在语言表达中,则是主观化和客观化的具体表现。在某特定场景中,只对说话者之外的客体进行概念化,则是最大主观化;而把言者及其组成要素同样作为客体进行概念化,则是最大客观化。而我们使用的语言大部分情况下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即语言表达中既会有概念化主体,也会概念化客体。如that beautiful girl这一表达,相对于beautiful girl来说,体现了对客体的主观概念化,也体现了说话者作为参照点的客观化。概念化主体的视角是主观-客观化识解的主要体现形式。视角还可以划分为各项次级识解方式,如视点、图形—背景、移情、心理扫描等。在翻译中,译者也会综合利用这些识解方式,将概念化主体的视角等主观因素融入语言表达。在本文中,选取视点和心理扫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2.视点与唐诗绝句英译。不同的视点选择往往会为一个场景配置不同的前景——背景结构,也会涉及概念化主体视点对场境要素的主观化和客观化处理。前景通常更突显,更易被观察,因此也往往与视点更为接近。唐诗绝句的篇幅,决定了其所涉场境数量有限,每个场境中的要素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对同一首绝句进行英译,不同的译者更容易从不同视点对原诗场境进行描写,从而呈现不同的译本。以杜甫的《绝句》为例:
  (12)原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1:
  A Quatrain
  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
  A flock of white egrets flies into the blue sky.
  My window frames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mountain scene;   My door oft says to eastward-going ships “Goodbye!” (许渊冲译)
  译文2:
  A Heptasyllabic Quatrain
  In the emerald willows two orioles are warbling;
  Up to the azure heavens a flock of egrets are scrambling.
  Framed in the window is the West-Peak snow that never thaws;
  The boats from distant Dongwu moor to the bank outside doors.
其他文献
来到马尔马拉海北岸的时候正是盛夏。   午后三点,一切都来得正好,颜色、风景、空气,处处都有些海市蜃楼的梦境感,连风都比别的地方轻柔。阳光之下,我远远地看到一座依山而筑的城市,这景象美得太不真实,让人不敢靠近,又无法全身而退。    一    伊斯坦布尔城里遍地都是时光的漫漫痕迹。千年前的寺庙、百年前的市场、十年前的咖啡馆都在这座城市里各自风光地存在。   建于四世纪的红色大教堂Aya Sophy
在英國南约克郡乡间僻静处,矗立着一栋庞大而古老的建筑。它有几百个房间,上千扇窗户,立面长度180多米。这就是温特沃思庄园,英国最大的古宅,也是全欧洲立面长度最长的建筑。  温特沃思庄园最初是托马斯·温特沃思伯爵的宅邸。18世纪20年代起,温特沃思家族开始庄园的重修和扩建。几十年后,庄园转交给与温特沃思家族沾亲带故的菲茨威廉家庭。菲茨威廉伯爵四世成为庄园新主人。在其掌管下,庄园扩建工程继续进行,直到
6年前,她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移民到美国纽约。生性活泼的儿子对陌生的西方社会充满了新奇感,而纽约是一座特别充满性色彩的城市。不用说曼哈顿四十二街有臭名昭著的红灯区,就是儿子每天上学要经过的那些性用品商店就足以让她担心:橱窗里的展示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男女亲昵画面令她这个过来人都脸红心跳。   她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儿子进中学后不久性格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仅言谈举止变得较以前深沉,一向不注重外表的他还
絕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底蕴,是这些徒步线路伟大的理由。本页左图为梅里的日照金山;右页图,玛旁雍湖边是成群的藏野驴,远处是神圣的冈仁波齐。  中国地理,何其壮美。  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想要真正了解和探究地理的真相,势必要亲身前往各种各样的人迹罕至之地。于是,经过无数地理工作者和户外爱好者的披荆斩棘、前赴后继,越来越多的徒步线路或被发现,或被开辟于莽莽原野间……  这些线路,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各
很多年前,CCTV5曾经有过一挡《电子竞技世界》的节目。某一期节目中,一位迈着京剧小碎步的瞎子追砍着一位骑着白马的老头,伴随着解说的激动语调,这一幕给当时电视屏幕前的一位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找到这款游戏体验了一下,谁知道从此“一路侯门深似海”,成为最忠实的电子竞技玩家。将近十年后,他已经成长为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拥有了广为人知的ID:XluoS,练习的项目也变成了星际2,并且
在美国、加拿大生活和游览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与未去大洋彼岸前的想象有很多“不一样”,甚至“大不一样”,想在这里列举一二,看看大家跟我的感觉是否一样。    公众Kiss其实很少    在中国人心目中美国男女间是十分Romantic
【摘要】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在实际英语教学时,绘本可以良好地进行辅助教学。且将绘本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也会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有益于学生在多彩的知识环境中,轻松学会英语知识。此外将绘本引入到学习中,还能够带动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文重点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展开相关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故事情节;问题及策略  【作者简介】王玉绒,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十
近期观看了某省研修平台上几节课例,深感小学英语课堂上“东施效颦”现象的普遍和严重。授课教师套用各种当下流行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整节课下来好像一个多姿多彩的拼盘,但是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这些设计更像是走程序,做表面文章,并无实际的效果,既丢掉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朴素扎实,又没有达到现代教育倡导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看到讲台上布局设阵的老师,和台下被牵着走、心生无趣却强打精神竭力配合的小学生,令人心生郁闷和
如果说有一个位置,可以既看到选手在赛场上的惊艳表现,又可以感受到现场观众们如火的热情,那么这个位置非解说席莫属。不但如此,解说更是肩负着将现场氛围传递给那些没能前往比赛现场、守候在屏幕前的粉丝们的重任。  从TI2开始,去过5次西雅图的海涛已经是国际邀请赛的老熟人。五年时间,他同DOTA2、同TI一起在成长、在改变,这已经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TI,他坦言“最喜欢的还是以解说身份参与其中”。
英雄也苦恼  那段少不更事的光阴    李连杰,1963年4月出生于北京。在他两岁时,父亲因劳累过度去世了,母亲张凤兰一个人挑起了照顾五个孩子与两位老人的生活重担,母亲坚忍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五个子女。  李连杰上小学二年级时,入选北京什刹海体校,开始接受系统的武术训练。因为必须住宿,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与哥哥姐姐的感情渐渐疏远。  经过刻苦的练习,小连杰的武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接下来的五年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