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习并运用数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为直观,让学生们爱学数学。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从生活中提取,变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多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直观而又具体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把枯燥的數学知识趣味化。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例如:在教《认识物体》时,我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牙膏盒、易拉罐、魔方、篮球等实物带到课堂上。当这些物体呈现在他们眼前时,我让他们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摸摸它们是平的还是弯曲的,然后在滚动一下试试,谁快谁慢,堆一堆它们看是否容易堆起来。经过一番体验以后,学生们充分感知了这些物体,之后,我让他们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再将这些物体分类,比如:牙膏盒是长长方方的,魔方是方方正正的,篮球是圆圆的……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再一起总结: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什么是球。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提取出来,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并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他们所习得的知识,就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学生们置于熟悉的数学生活之中,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会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认识除法中的平均分》时,我拿出了学生们最爱看的漫画书,创设生活情境。上课时,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都爱看漫画书吧?如果我有6本漫画书,要分给2个表现最为突出的学生,你们觉得怎么分,最公平呢?”学生们听了立刻开始想,我拿出6本漫画书,问:“你们看,怎么分好呢?”学生们说:“每人三本。”接着,我拿着6本漫画书边展示边问:“1本对5本,或2本对4本,可以吗?”学生们立刻说:“不可以。”“为什么呢?”学生们说:“两个人不一样多啊,这样就不公平了。”我达到了目的,立刻抓住机会说:“是啊,这不仅仅是公不公平的问题,也是一个数学问题。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公平的,那么,在数学上这就叫做平均分。”学生们点了点头。我又拿出10本漫画书,让他们同桌合作平均分分看,可以怎样分,每份是多少?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成功,使得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浓。
  另外,由于每个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受到的知识背景,环境各不相同,也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所差异,思维过程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化特征,放手让他们自主去探究,允许他们有不一样的想法,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去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在教《认识乘法》时,我带着学生们去看幼儿园小朋友做操。小班的孩子站4队,每对8个人。我问学生们:“你们看小班小朋友做操的队形,能告诉我有多少人在做操吗?并告诉我你们的方法。”通过交流,我让学生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有的说:“每对8人,4队就是4个8人,应该是32人。”有的说:“一排有4人,8排就是8个4,是32人。”同样的问题,他们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最终都能得到最佳的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而且他们的思路也被打开了,真正的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理解能力。
  三、走进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当然,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们知道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学完《认识厘米、米》之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量一量自己的床多长多宽,自己的房间大概的长和宽,房间里衣柜的长和宽,玩具汽车的长和宽,洋娃娃的长和宽……通过这些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又如:在教《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玩具、文具都贴上价格标签,在教室里摆摊,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让他们去体验买东西和卖东西的过程,感受一下营业员和顾客在买卖物品时,是怎么样考虑价格的,又是怎样给钱,找钱的?这样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们运用数学,他们会觉得自己学得数学是有价值的,也能很好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总之,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去发现探究;走进生活运用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样的数学学习会让学生们觉得更加容易,也能让他们更感兴趣。
  【作者单位: 江苏】
其他文献
期刊
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学曾开展了一场名为“一个鸡蛋”的德育活动。该活动通过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枚鸡蛋,以让学生保护好该“幼小的生命”为主题,让学生们通过这一活动,学会关爱,通过对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德育并非只是在班会课或品德课上简单而枯燥的说教,而应把德育渗透于所有学科,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身就是实际生活的抽象概括和本质升华,里面蕴含了很深的德育内容,而在经过数学分析形成德育的过程中,会使德育更有说服力并且更具有哲理和寓意,会使学生在严谨数学教育中体会到德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思想品德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课堂动态,让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语文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英语的课堂教学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而课外作业是英语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在重视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今天,其作用进一步凸现。传统的作业,多数属于封闭性的作业,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作业形式上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开放而富有活力
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发现和确立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既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又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科学研究——对于小孩子来说,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使他们受益终生的体
期刊
在我案头整整齐齐放着一摞32开本的口袋书——“电信业务使用手册”,这套书出版不久.便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每种书的首印次数均在万册以上.且很快告罄,这套书的内容涉及用户已经
读罢陈良运先生所著《中国诗学批评史》(该书为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从书”之一,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心中感慨万千:泱泱诗歌大邦的中国,终于有了一本与之相适应的中国诗论史、弥合了中国学术界之缺憾,一举改变了让日本著名汉学家铃木虎雄在此领域着鞭先行的局面,激动之余,感觉很有必要将此书介绍给广大读者。
我国第一部粮食专业辞书《粮食经济与科技大辞典》集数年之艰辛劳动,已由中国商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由原商业部副部长傅立民为顾问.南京经济学院院长靳祖训教授任主编,组织有关省市粮食部门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编著的一部大型辞书,共120多万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粮食流通领域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流通新格局。与此同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也日益渗透于粮食行业的各个领域,逐步替代了落后的传统技术和陈旧的生产设施,成为现代生产发展中最活跃的
南京大学张彦的新著《市场经济与中国科技知识分子》,是“中国知识分子丛书”中第一本研究科技知识分子的专著。它以我国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为背景,通过大量新鲜材料,多侧面反映了科技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历的变迁和面临的矛盾。它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在于揭示了当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观念的变革是如何通过主体行为来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解放,对发展第一生产力具有怎样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