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转变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主要通过“认同”这一概念,对小说《砂女》中主人公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意识的转变进行分析。主人公对冷漠的社会感到失望,同时他又寄希望于通过发现新昆虫物种实现自身价值。在被监禁在砂坑的过程中,他以前得到的能被社会认同的资格和实现自我认同的途径都被打碎,使他不得不对一切进行重新认识。最终在意识到劳动的实质后,他放弃出逃留在了砂坑。主人公的迷茫是时代背景下所有人都有的烦恼。
  关键词:砂女;社会认同;自我认同
  《砂女》是安部公房在1962年创作的小说,讲述的是普通教师仁木顺平为了收集昆虫,误打误撞进入了砂村。当地居民的房屋都在深深的沙坑之中,为了家园不被沙子吞没村民们只能每日“清砂”。由于缺少劳动力,村民们把主人公监禁在砂村。与他相伴的年轻寡妇,更像是引诱他进入砂坑的“诱饵”。男人多次出逃都未遂,最后终于等到了出逃的机会,但他却留了下来。在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代人对于“认同”的追求和迷失。作品描摹了现实的社会状态,人们忙忙碌碌最后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何在。
  1、相关理论
  (一)关于identity(认同)
  “认同”译自英文identity。国内有时也将identity译作“身份”,但这时只能当名词使用。在心理学之中“identity”译作“认同”。付义荣[3]提到不同的“认同”概念有个体主义层面的也有集体主义层面的,但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内核:(1)认同是人们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定位;(2)认同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自我观照和规范的学习而形成的;(3)认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
  (二)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指个体通过群体对自身的定位。泰弗尔认为社会认同是个体自我形象的一部分,它源于“个体所具有的这些知识,即自己属于哪些群体,而这些群体成员资格之于自己又具有怎样的情感和价值”。每个个体可同属于几个群体,并在不同程度同他们保持联系。因此需要与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联系,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认同。
  (三)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吉登斯[3] 认为自我认同并不是一个人的所有特质的组合,而是通过其个人经历塑造的。而“理想自我”就是“我想成为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可以说它是自我认同的核心部分,它促成了“自我认同”的实现。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则会面对自我认同危机,无法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2、由追求社会认同转向实现自我价值的试探
  《砂女》创作时间正值日本战后重建,经济稳步发展时期。日本国民面对社会的剧变逐渐产生了迷茫。物质生活上的日渐富裕,带来了精神上更高的追求。
  “他”是一名中学教师,31岁,长相普通,喜欢捕捉昆虫制作标本。文中称他为“男人”,作者模糊掉他的姓名是将他视为万千迷茫普通人中的一员,他的孤独和迷失并不是“仁木顺平”独有的烦恼。他不赞同目前的“幻想式教育”,为了谋生他却只得继续做个麻木的教师。在男人失踪后他人对他进行了一些恶意揣测,同事认为他喜欢收集昆虫的爱好是因为他精神上存在缺陷。在家庭里,妻子对他冷嘲热讽,声称他是“精神上的性病患者”。两人为此都渐渐的丧失了生活中的热情。
  他的工作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同,只有将希望寄托于捕捉昆虫发现新物种并留名青史,才能实现对自我的认同。社会认同的缺失使他转向对自我认同的渴求。希望在平凡中实现一点人生的价值。
  3、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双重毁灭
  (一)原有社会身份被剥夺
  男人为了寻找一种独特的斑蟊虫来到了这个偏远砂村,被当地村民“好心”留宿却再也无法从砂坑里出来。沙坑里的房子和女人只不过是诱捕他这个劳动力的陷阱和诱饵罢了。
  在男人被困砂坑之时,他曾多次对“女人”和村民讲明自己的身份,对遭到不公待遇进行控诉。“偏巧我不是个流浪汉……我老老实实地纳税,有正式的户籍……就现在,已经给警察局发了“寻人启事”,肯定会出什么事的!………”
  “我喝到了水,该做的事我都会做的。我和你们说定了,但还是想问几句,你们绝对计算有误……我可是学校的教师哇……我有同事,还有工会组织,我们受教育委员会和PTA的管辖……你们以为我失踪了,社会上就会默不作声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男人对回到原来社会的渴望,对自己原本身份的强烈认同。他为建立好工作方面的社会认同付出了努力。做一个本分的教师常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哪怕是为了谋生),像“深深沉在河里的石头”看着学生每年像“河里的流水一样从自己身边奔流而去”。男人发现自己被监禁考虑的是“……对我这种有工作的人来说,预定超过半天,将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呐。我可不想浪费时间呐………”。为了被社会认同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为了立足社会得来的各种证书,都随着被监禁化作了泡影。
  (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男人原有的社会身份被强行剥离。在被困砂坑时他一共做出了三次反抗。这个过程也展现了在村民的违法监禁下他的自我认同意识是怎样被逐步击垮的。
  首先男人自认为作为一个“本分纳税人,有公民户籍”的身份会震慑住村民,使村民相信政府不会对男人的失踪置之不理。然而,自始至终等不来的救援讓他意识到,自己不过像沙砾一样渺小。他曾努力建立的种种社会“身份”救不了他。
  为了让村民知道他的存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第一次男人的反抗是装病。“女人不堪事态的重负,不久一定会变得筋疲力尽的。干活的能力下降,甚至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威胁。对整个村落来说,这可是严重的大问题呀,劳动力算不上,还拖进来个添麻烦的种。不把他赶快撵走,将来可就无法收拾了。”这时,他认为自己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女人照顾他会不堪重负,久而久之会引起村里的重视。然而第一次反抗由于村民不闻不问和他自身认为“还有什么后路存在”无法坚持装病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反抗,男人将女人绑起来意图威胁村民放他走。丧失两个劳动力,这下村民不得不重视了吧。这次依然没有人理睬他,男人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他的存在,已经作为推动这里日常生活的一个齿轮,载入零件册了吧。”自己已经不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人了,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零件一般的存在。村民的对应方法是断水,在缺水时候男人意识到这些人“哪可能把他的性命放在心上”。从村民對他的行为,男人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这次反抗由于男人无法忍受缺水的痛苦,依然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反抗,男人用攒起来的布条做成绳梯逃出了洞穴,一开始看似顺利。最终男人被追赶到“食人沙”处,在被沙子吞没之前他发出了“野兽般”的呼救。“……临到死之边缘,什么个性,什么忙也帮不了……男人终于哭了起来。起先还强忍克制着,呜呜咽咽;不一会儿就号啕大哭起来。可怜的崩溃感觉里,男人恐怖得直打哆嗦……当背后忽然传来声音时,他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觉得自已被打得落花流水。连惭愧羞耻的心情,也像蜻蜓翅膀着了火,悄无声息地缩成一团,变成了灰。”所有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退缩了。男人被救起时“沙子扑扑地一层层坍塌。理想、绝望、羞耻、体面都被这些沙子埋葬了,消失了。”这一次直面死亡的经历彻底剥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也击垮了男人对自身价值和身份的认同。
  4、对于自我认识的反思和再构建
  实际上女人就像是一面镜子[5],反映出男人所处的状况。“清砂”也好“教书”也好都是为了活下去罢了。每一天都是没有意义的循环,被劳动和工作束缚。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自身的价值和身份,在探寻自己身份的同时一边又只能用各种身份证件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意义,这种证明本就是无稽之谈。在“清砂”过程中他终于体会到曾经一个讲师演讲的含义。“跨越劳动,除了通过劳动没有其他路可走。不是劳动本身有价值,而是要通过劳动来超越劳动……只有这自我否定的能量,才是劳动的真正价值。”不管是目前的体力劳动还是从前的工作都是没有价值的,为了劳动而劳动无法实现“理想的自己”。通过对从前生活的重新认识,男人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面对过死亡的男人,在回到砂坑之后“打算像冬眠一样,顺应洞穴的生活,他一心一意专等解除村里人的警戒。”
  然而,在认清原本生活实质之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回到“文明都市”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男人发现他做的捕捉乌鸦的装置“希望”可以屯水,这为他茫无目的的等待带来了希望。“沙子的变化,同时也使他发生了变化。也许他从沙子中,和水一起捡回了另一个自己。”男人发现了新的生活,发现了新生命的可能性。
  在村民慌慌张张抬走宫外孕出血的女人后,男人战战兢兢攀上了他们忘收走的绳梯。“风吹过来,像要从嘴里扼住他的气息似的。他在洞的边缘兜了一圈,往看得见海的地方登了上去。海也是黄色、浑浊的。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嘴里只有粗糙不光滑的感觉,并没有他所预期的那种滋味。”男人这时觉得这已经不是他所期望的自由。在这里他先前努力融入社会建立的社会认同和对自我的认同已经被粉碎,他已经“习惯了茫无目的的等待”。尤其是,在认识到劳动的实质之后,从前为了逃脱通勤的日常去收集昆虫,与现在为了逃脱“清砂”的日常观测溜水装置,似乎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从无用劳动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在从前的社会孤立无援,在如今的砂坑亦是如此,已经没有逃脱的必要了。手里紧紧攥着的“往返车票”既没有目的地也没有返回场所。重要的是男人和始终不愿离开砂坑的女人一样,已经“习惯了茫无目的的等待”。
  5、结语
  小说看似荒诞,然而其中反映的却是大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看似繁华的都市背后布满了迷茫和不安。男人最终没有逃跑,是因为溜水装置实现了他对自我的认同吗?男人已经意识到,为了生活他已经逃不出这种义务的累赘和无所作为。他之前对自我的认同对社会的认同已经破碎,他的认知虽然被刷新,但还不足以支撑他对自我产生新的认同。往返车票的站点都是空白,不知该去往何方,不管向何处去都是一样的结果。这正是高度成长期背景下人们迷茫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安部公房.砂の女[M].東京:新潮社,1989.
  [2](日)安部公房著.砂女[M].杨炳晨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3]付义荣,葛燕红.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社会认同理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孔祥娜.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
  [5]ウィリアム·カリー.「疎外の構造」——安部公房·ベケット·カフカの小説[M].新潮社,1975.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开始崭露头角。不仅在中国流行,中国短视频应用已经在海外市场得到巨大的成就。目前,TikTok(抖音海外版)是越南用户最喜欢的中国短视频应用。2018年5月,TikTok在越南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两个应用商店双双拿下总排行榜的第一名。截至2019年6月,TikTok已经在越南拥有超过1200万活跃用户和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医疗器械监管模式,基于我国国情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医疗器械;监管  如今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快速,不断创新,基本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医疗需要,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水平较之前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美国是最早使医疗器械管理走上法制化管理道路的国家,其监管立法的目的是确保只有安全的医疗器械才能进入市场。  1 美国医疗器械监管模式  1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非虚构写作这个概念已经进入主流写作平台,以平实的笔法完成文章也被读者广为接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新媒体写作随之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写作形式。非虚构写作植根于互联网媒体,成为了一种被互联网受众广为接受的方式,在理念上,基于新媒体,非虚构写作特点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特稿;新闻伦理  一.什么是非虚构写作  (一)非虚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和优势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章联系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其特点和优势所在,进一步研究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  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各类技术的发展更具智能化特征,各行业进步更依赖先进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在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由于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具有降低传统手工的复杂性和难度、
期刊
摘 要:我国江河辽阔,渔业资源丰富,由于人们观念腐朽,开发技术受到限制,据最新结果调查显示,陆地资源开发利用匮乏,于是人们将手伸向海洋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恶劣,近海渔业也受到影响,有些稀有的物种也濒临灭绝。对此,必须提高对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视,加大对海洋生态对整治力度,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绿色发展。本文将通过近海渔业资
期刊
摘 要: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时代悄然来临。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互联网用户体系的主力军。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行为规律等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部分大学生甚至产生了厌世心理、社交障碍与人格缺陷等问题。由此,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微时代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通信技术为核心、以便携式移动智能终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公共管理者要把大数据充分运用到公共管理中,提升公共管理者的水平,转变思维,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最终实现社会治理水平的大幅度上升。  关键词:公共管理;大数据;挑战;创新  一、大数据的发展及其特点  大数据指的是無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信息资产。大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校园信息泛滥,师生等各方群体要得到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较为困难,为了能使在校园内遇到困难的学生老师在最快的时间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为了能让远在家乡的父母了解孩子的校园情况,为了能让校友时刻看到母校的发展变化,为了让和高校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人才招聘,同时也为了高校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渠道,设立校园资讯整合平台的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校园资讯;整合平台  经过问卷调
期刊
摘 要:“印外求印”是晚清篆刻艺术创作最具有活力的命题,其核心可以说是对古文字的“印化”。二十世纪,由于新发掘与整理的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增加,研究成果也日益丰硕,从而大大拓展了“印外求印”的创作空间。因此,现当代的篆刻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入印文字”新资源,从而产生了像甲骨文印风、金文印风等篆刻艺术新印式。  关键词:印外求印;现当代篆刻;创新  一、“印外求印”的发展  清代金石考古之风盛行,日益增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要,他们的审美和艺术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新的时期,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美术教学,使公众具有更高的美术素养。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技术和电子产品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也使得美术学习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首要介绍了当下美术教学方法的主要问题,和通过新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