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价值取向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ncx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文化的新时期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民族文化振兴中的强大力量,初中生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自觉的提升是实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前提与基础。

一、文化认同课程实施策略


  1. 构建“认知交汇”式的传统文化通识体系
  文化认同,作为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的第一发展阶段,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实现其理想的根基。一方面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把中国传统文化合理的因素纳入各科教学之中,使传统文化课程与各个学科之间达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通识体系,而不是把传统文化课程当作一门特殊的课程而孤立对待,僵持在一个“死胡同”当中;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研制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将分散在各个领域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整合起来,将其系统化、专业化,以此来促进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 倡导“寓量引质”式的中华经典诵读方式
  传统诗文经典,既是中华民族品质与精神的载体,也是汉语言文学的精髓与典范。让中学生反复诵读古典诗词、古典文学著作,在头脑中逐渐建构知识结构。如此一来,每一次的诵读,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多一次诵读,就多了一份对古代文人墨客的理解;多一次诵读,就多了一份对古文精髓的感悟;多一次诵读,就多了一份对古典韵律的人文情怀;多一次诵读,就多了一份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长此以往,寓量引质,必然会激发中学生对于中华经典的喜爱之情,而在这喜爱的情感之中,也自然而然地饱含着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打造“春风化雨”式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
  文化自觉价值取向下,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需要校园环境的支持与引导。优化校园环境,创造传统文化氛围,深化文化认同是隐性课程期许的教学效果,也是执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必要途径。学校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时,尤其应注重对其文化氛围的营造,聚焦传统文化载体的开拓,着重添加具有古香古色的校园文化特色。春风化雨般,让学生能够顺其自然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文化自信课程实施策略


  1. 创设“价值认知”式的文化网络对话平台
  网络平台具有多样化、开放化、信息流通快的特点,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可以将互联网作为平台,让中学生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以此,促进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认知,并在认知走向深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借助网络的优势,深化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从而增强其文化自信。
  2. 开设“寓节于情”式的传统节日动态课程
  传统节日具备强大的凝聚力与广博的包容性,它所反映出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它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代表,生命力的延续必须是铿锵有力的。这种力量来自其本身,作用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其实质就是一种民族性,一种文化认同感。所以,寓节于情,动态处理,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材,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回归节日生活。当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延续下去,民族情感自然得到升华,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3. 开展“生命力体验”式的传统文化校内活动
  在当下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中,如果只注重对古典诗词的诵读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讲解等活动,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则很容易使中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产生距离感。因此,学校可根据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艺术形式,在学校范围内,以活动体验的形式开展选修课程,诸如中国书法、中华武术、古典戏剧、民间工艺、饮食厨艺等传统艺术,赋予学生课程自由选择权。中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信心。

三、文化反思课程实施策略


  1. 创设“认知冲突”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环境
  中学生文化反思能力是培养其文化自觉的中坚力量。激发中学生的文化反思能力,营造出良好的“认知”氛围,是正向思维引导所不具备的功能。尤其是介入具体的人文情境,它能有效提高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质疑和反省能力, 使中学生在春风化雨的过程中,形成对传统文化反思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从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出诸如“中西文化两难”“古今文化两难”的认知冲突式教学情景,提高他们对于文化价值观的鉴别、判断能力,培养去粗取精的精神。
  2. 开展“口语思辨”式的传统文化交流模式
  这种模式以“思辨”为导向,更加注重对中学生口语表達能力的培养,即如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确切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不是随便说说,它更讲究的是培养逻辑推理思维和公正客观的抉择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模式,给予学生口语思辨挥洒的平台,利用汉语言的特点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为培养中学生文化反思能力提供新的视角,使其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自觉。
  3. 执行“醍醐灌顶”式的传统文化作业反馈
  “醍醐灌顶”是指为了及时了解、巩固中学生在文化反思教学过程中所达成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以作业反馈的形式更正或是鼓励中学生的某些观点,并给予其前期学习成果一个客观的评价,对于改进、强化中学生文化反思能力起到点拨作用,从而使这一阶段的文化反思课程实施告一段落。在此环节,应该注意完善传统文化作业反馈评价功能和创新传统文化作业反馈形式。

四、文化创新课程实施策略


  1. 设置“推陈出新”式的传统文化认知专题
  文化创新认知专题的设置,不是漫无边际、随意编排的,要遵循逻辑性、层次性、新颖性三个原则。(1)逻辑性。文化自觉作为一种高级的思维意识,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培养都不能肆意妄为。可将历史时间作维度,设置为上至远古文化,下至当今社会文化专题;可将内容形式作维度,分别设置为礼仪风俗、服饰家居、舞蹈戏剧、书法绘画、建筑风格、节日习俗等专题;可将地域文化作维度,设置为齐鲁文化、闽南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江浙文化、岭南文化等专题。(2)层次性。指课程专题设置的难易程度,要以中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为基础,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中学生文化认知的形成。(3)新颖性。无论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突出新意。从认知的角度,激发中学生文化创新的潜能,为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2. 提供“自由想象”式的传统文化创新空间
  想象是人们通过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的一种立足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造性思维。它能够把意识性的事物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丰富具体,并且能够顺利地促进各种创新行为。自由的想象力是中学生顺利完成传统文化课程任务的一种必备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的形成有助于中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中,多设置一些激发思维、启发想象力的教学环节,能够促进中学生文化创新能力提升。
  3. 鼓励“和而不同”式的传统文化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中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可以达到统一集体对文化创新的判断与认知的教学效果,此谓之“和”;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对于问题的思考有着不同的批判性思维,其文化创新思维也就不同,而这种不同的个性正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源泉,此谓之“不同”。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中,要做到“和而不同”,鼓励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主动参与文化创新教学环节的探讨与交流;在对某一传统文化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时,要集结团体的智慧,求同存异,促进中学生整体的文化创新能力提升。
其他文献
早熟晚粳“9520”由武进市运村农科良种场育成,组合为(91—21×加48)×丙 815。全生育期 155天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伸长节间数6个,分蘖性中等,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库容
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是卵巢内分泌及旁分泌影响下协调发展的过程,卵巢的颗粒细胞围绕在卵母细胞周围对随后的卵泡发育、排卵、卵子受精及胚胎种植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卵泡的生长发
新世纪,IT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众多的IT管理者在NASDAQ的冲击下显得无所适从,以往的管理方法与战略手段不能使得IT企业成功实现增值,不禁使管理者对IT企业是否真正具有价值
为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部署,研究推进广东“新师范”建设工作,5月14日下午, 省教育厅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广东“新师范”建
期刊
记者:陈老师您好! 拜读过您的一篇文章《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实践者——我的职业规划和成长中的“四种角色”》,请由此谈谈您的教研之路,您是从哪个切入点开始教研活动的?rn陈
期刊
翰墨飘香,曲艺流芳,漠阳江水映碧汉.rn丹青溢彩,丝竹悦耳,闾巷深处传书声.rn这是阳江市江城区的文化写照. 作为阳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江城钟灵毓秀,文化底蕴
期刊
“国之立,必有学,是谓国学. ”国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安身立命、永续发展的根本理念与行为方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国学教育团队 (以下简称“广东二师国学教育团
期刊
将衣袖做成手机, 把电视折叠起来装进口袋, 这种炫酷的场景听起来似乎充满科幻色彩.但是在华南理工大学,这个场景却与一支低调谦和的科研团队联系在一起. 这个团队中的许多成
期刊
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光辉文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动纲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深刻论述,为我们全面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提供了科学指南。纵观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历程,从无到有、自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世界第
期刊
邹官民  邹官民,小学美术正高级教师,省美术特级教师,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邹官民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沃土中深耕20多年,他认为,美术教育是生命摇动生命,美术教师应该追求生命的唯美,凝聚教学思想,锤炼教学风格,创作绚丽多彩的人生作品。  记 者:邹老师,您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提出“想象力大美课堂”的呢?  邹官民:美术活动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创造与想象,新时代的美术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