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来源 :科学文化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er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6—7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是“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也是迎接和筹备全国科学大会的预备会议,参会人员以多种形式主要讨论了方毅的大会报告和科技发展远景规划草案中属于科学院的部分.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与主要议题,重点分析了方毅大会报告中提出的有关科技工作拨乱反正的原则性问题和有力措施.从会议的实际影响和历史作用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对我国科技工作走向正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且它的成功离不开科学院核心领导人突出的个人能力.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愈发重视对学生的情境教育,中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阅读教学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瓶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落实情境教育,提高阅读教学的综合成效.本文对语文阅读教学目的进行了探讨,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打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瓶颈的钥匙——情境教育的实施路径.
单元写作,不仅能有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但是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理想.如何才能让单元写作落地生根?化整为零,以读带写,是“金钥匙”.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持续推进阅读教学改革,对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加强关注这一点,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以便更好地应对核心素养培养对自身教学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阅读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不二选择.传统阅读注重记忆和技巧,重点掌握关键字词的阅读只是停留在阅读表面,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慢,难以满足当前的阅读要求.本论文就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会宁县实验中学的阅读教学实践,针对群文阅读教学开展路径、成效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初中语文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用更灵动、更新颖、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一直以来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不想写”“不爱写”“不会写”的问题非常普遍,如何才能运用灵动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真正爱上写作,走出写作的困境,享受用文字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已经成了一线语文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灵动教学来开展快乐写作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质量不高、阅读形式比较单一的情况.因此,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课文要“授学生以渔”、自读课文要学生以“渔”求“鱼”、课外阅读要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连接通道,改变语文阅读教学止于课堂的不足,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回顾了在2009年提出的关于中国人才挑战的四个命题,并审视中国是如何迎接这些挑战的.还评估了中国政府吸引海归而出台的政策,指出缺乏高层次人才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到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大国的努力.最后将讨论“钱学森之问”对中国未来的人才发展意味着什么.
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机构,曾组织评议组首次对60多个院属研究所进行了学术评议.评议内容包括研究所的科研方向、课题设置、科研队伍结构、实验体系建设、学术管理情况等.通过学术评议,评议组给研究所提出发展建议.此次学部评议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改革开放初期依靠科学家加强学术领导,实施“专家治院”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研究所的发展,也开启了国内对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评议的先河.
从梳理丹增彭措之生平入手,论其藏药著作《晶珠本草》一书的知识源流及汉译,兼述其在工艺美术等领域的贡献.
1958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大幅度增加会员、分会、科普活动数量等目标,这些变化加速了科学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提升了基层群众对科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但也降低了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话语权,削弱了科普工作的专业性.回顾了这场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党对科学和科普的态度,分析当时的官方认识在科普工作中贯彻的方式,重点研究了这一运动的特征和影响,认为该运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科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