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唱独角戏,完全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对象,上课开始讲、记笔记,然后死记硬背。面对这样的历史教学,学生对历史学习能有多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去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兴趣 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原本系统的高中历史知识开始分散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越发感觉困惑和茫然。那么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一、丰富课堂导入方法,改善师生关系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导入环节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与之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节课的导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活跃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例如可以通过成语典故引入,高中历史教科书上,有许多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导入中,颇具特色。如道路以目、草木皆兵、围魏救赵、闻鸡起舞、揭竿而起、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约法三章、风声鹤唳、公车上书、击楫中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破釜沉舟等等。用成语导入,言简意赅,字字铿锵,直截了当,寓意深刻。
此外,師生关系也直接影响了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状态。自从新课改实行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关系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具体的指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教育方向和指导学习,包括帮助学生懂得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并且在教学过程提倡个性化,活动化和探索化。这样学生会体验到平等、民主、自由、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浓厚了。
二、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简明幽默形象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语言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最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必须要用生动、直观的语言,才能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的失败时,就可以引用谭嗣同和袁世凯两人的一段对话:一天深夜,谭嗣同悄悄来到法华寺,密访袁世凯。谭嗣同略加试探后就直截了当地问:“天津阅兵的事你知道吗?”袁世凯说:“有些风闻。”接着谭嗣同拿出了光绪皇帝的手诏给他看,并说明了来意。谭嗣同说:“现在只有你可以救皇上,你如果不愿意,可以向太后告密,你肯定会升官。”狡猾的袁世凯一拍胸脯,正色道:“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啊?你我同受皇上厚恩,大家都有救护的责任。”还说:“阅兵时只要皇上到我营里,传号令杀奸贼,杀个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来,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语音室、计算机等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课文所需的画面、情境。真实、可视的画面和情境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甚至能帮助学生观察到凭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弄懂那些凭教师讲授或简单教具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画面的展示,情境的再现,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在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外形成一些学习的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新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这对学困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在课堂上分小组学习,可以发挥多人的智慧,通过学习,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有针对性、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果。课外活动,要因地制宜。让这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起到课内课外互补,相得益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巩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果。
总而言之,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众多,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好方法。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丽芹,王玲玲,李凡.浅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3):190-191.
[2]张富华,宗启全,余文森.浅谈高中历史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9(11):138-140.
[3]曹明秋.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48):123-124.
[4]袁义方.中学历史学科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1,3(27):116-117.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兴趣 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原本系统的高中历史知识开始分散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越发感觉困惑和茫然。那么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一、丰富课堂导入方法,改善师生关系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导入环节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与之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节课的导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活跃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例如可以通过成语典故引入,高中历史教科书上,有许多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导入中,颇具特色。如道路以目、草木皆兵、围魏救赵、闻鸡起舞、揭竿而起、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约法三章、风声鹤唳、公车上书、击楫中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破釜沉舟等等。用成语导入,言简意赅,字字铿锵,直截了当,寓意深刻。
此外,師生关系也直接影响了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状态。自从新课改实行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关系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具体的指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教育方向和指导学习,包括帮助学生懂得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并且在教学过程提倡个性化,活动化和探索化。这样学生会体验到平等、民主、自由、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浓厚了。
二、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简明幽默形象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语言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最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必须要用生动、直观的语言,才能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的失败时,就可以引用谭嗣同和袁世凯两人的一段对话:一天深夜,谭嗣同悄悄来到法华寺,密访袁世凯。谭嗣同略加试探后就直截了当地问:“天津阅兵的事你知道吗?”袁世凯说:“有些风闻。”接着谭嗣同拿出了光绪皇帝的手诏给他看,并说明了来意。谭嗣同说:“现在只有你可以救皇上,你如果不愿意,可以向太后告密,你肯定会升官。”狡猾的袁世凯一拍胸脯,正色道:“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啊?你我同受皇上厚恩,大家都有救护的责任。”还说:“阅兵时只要皇上到我营里,传号令杀奸贼,杀个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来,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语音室、计算机等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课文所需的画面、情境。真实、可视的画面和情境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甚至能帮助学生观察到凭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弄懂那些凭教师讲授或简单教具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画面的展示,情境的再现,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在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外形成一些学习的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新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这对学困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在课堂上分小组学习,可以发挥多人的智慧,通过学习,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有针对性、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果。课外活动,要因地制宜。让这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起到课内课外互补,相得益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巩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果。
总而言之,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众多,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好方法。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丽芹,王玲玲,李凡.浅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3):190-191.
[2]张富华,宗启全,余文森.浅谈高中历史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9(11):138-140.
[3]曹明秋.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48):123-124.
[4]袁义方.中学历史学科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1,3(2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