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浅议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erorn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七大再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关于社会建设问题的一系列新认识、新概括的形成,既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今深刻变化了的客观现实及其发展机遇与意义的一种敏感和自觉把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党的社会建设理论形成与现实基础的逻辑联系加以分析,将有助于增强人们理解和实施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他文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一书已于2011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聂运麟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李宗楼教授等主持编写,总共有十六位教授、博士参与撰稿工作,历时三年得以完成。该书结构严谨、文笔顺畅、内容充实、分量厚重、有一定深度,可供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机关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阅读参考。
古典共和主义对政治领域的普遍性,政治生活的目的性价值以及公民美德的强调影响了早期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使他持有一种积极政治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马克思对君主制、特权政治以及现代国家的批判,清楚地阐述了古典共和主义所提倡的基于理性参与美德的普遍性国家;其二,马克思早期的某些政治理念从正面阐述了古典共和主义的范畴。
建国初期,在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下,中央政府鼓励各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地方经济社会系统随之产生,加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配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的纵向求援、补给不足提供了制度保证,而地方资源之间的交流受到上级政府的调控与约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央政府逐渐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相伴而生的是社会主体及地方政府独立地位逐渐凸显,地方间的资源交流与互补主要借助于市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配方式逐渐式微。在非
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已经成为转型期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中部地区农业大县,X县基于自身面临的现实困境,积极探索改革,为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实际上,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与完整的系统,它是在"人本理念"及"服务理念"指导下,拥有注重效率、突出服务民众为基础的完善组织结构,具有公开、透明及参与性治理运行机制,以民众满意度为评价指标、为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民有、民治、民享"政府。在社会转型发展中,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服务方式上进行改革
当代中国冲突管理中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当政府作为与冲突并未直接相关的第三方对争议各方进行调解时,为化解直接冲突双方之间的矛盾而愿意为其"兜底",作出补偿,力图平息事态,结束争端。本文立足于中国转型期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制度情境,探讨其兜底的内在逻辑,即原本作为中立调解者的政府,是如何陷入"不得不"的境地,阐述政府兜底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剖析其限度,并指出规范和调整政府作为调解者角色的可能进路。
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条件是关系城乡一体化能否实现的根本所在。城乡二元分割只注重了效率却忽视了公平和参与,所以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时兼顾公平、效率和参与,否则,城乡差距会进一步加大。为此,本文基于公平、效率、参与价值目标的考虑,提出城乡一体化应该满足"三个需要":一是应该满足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二是应该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应该满足农民参与的需要,增强农民的参与能力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东亚地区战略地位上升,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洲"。美国东亚战略做了新的调整,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在东亚的军事优势、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推行积极的东亚参与外交。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涉及对华强制性接触、单边压力下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尽管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应该理性看待其影响的限度。
救灾领域是东盟地区论坛所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所建立起来的救灾合作机制近年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的救灾合作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限制性因素,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它还需要继续朝着更加成熟与健全的方向发展。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也作为论坛重要的成员国,理应在论坛救灾合作机制的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包容性发展作为一个有社会影响的概念,反映了当代的重要经济关系:经济上的包容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必然有包容主体和被包容的对象。一定包容关系的发生,既决定于包容主体的发展价值和发展程度,也取决于包容主体在一定时期对被包容对象的包容度。只有领会这些意蕴,才能正确地理解包容性发展,才不会奢谈"包容"、包容无度。
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主将之一的弗格森那里,自由问题也是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总的来说,弗格森的自由观更倾向于积极自由式的自由观,他的自由观与共和主义思潮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而与自由主义尤其是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存有相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