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中前进:2012年报业改版浪潮观察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版,对于身处转型社会的我国报业来说,已是一种常态。但是,回首2012年,从2月6日《北京晨报》改版开始,《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广州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华西都市报》《深圳晚报》《生活新报》《都市时报》《山东商报》等一连串的报纸都出现在改版名单上。
  这些报纸何以在2012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改版?集体改版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报业改版的方向又在哪里?
  改版改变的是什么?
  纵观此次报纸的改版设计和实践,笔者认为此次以都市报为主体的报业改革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本土化,始终如一的选择。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的调查,对于传统平面媒体来说,受新技术冲击最厉害的是全国性报纸和都市类报纸,而社区报(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县市级报纸概念相当)则因为提供内容的独特性,及较少竞争对手,反而面临的压力较小。显然,本土化是这些社区报的立身之本。
  对此,中国报业显然也深有同感。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记者“走转改”等经典表述,无一不彰显出报纸立足本土,深耕细作的决心。一直领跑中国城市报纸的《广州日报》在11月6日决然把《都市新闻》版改名以“提供身边服务 传递身边意见”为主旨的《身边纸》。在告示中,它如此表述“……《身边纸》是创新的产品——在信息爆炸的新传播时代,或许你能获得十万八千里之外的新闻,却难以掌握近在咫尺的消息;或许你能获得铺天盖地的资讯,却难以找到打动你的故事;或许你能收集成G上T的数据,却难以寻觅满足你的服务……”可见,立足本土,贴心服务已经成为大报们应对网络冲击的一大法宝。
  此外,国内另一家《楚天都市报》把武汉新闻12个版单独成叠设计, A2叠武汉新闻可以依次阅读,也可以直接抽取,则显示了都市报对主要发行区域的重视和依靠。
  文化引领,并非一句空言。在一个有着深厚的“敬惜纸墨”“白纸黑字”传统的国度里,报纸并不仅仅是一种告知信息的媒体,同时又是社会、民族文化的守望者。近些年来,报纸在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中,首先祭起的大旗就是公信力以及对新闻事件独特的视角,高深、精准的分析,更加客观理性的声音等。
  “报纸应该是一个更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形象”,能领一代风气之先,给人以思想的激荡。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报纸的思想浅薄、内容娱乐化,无论是信息含量还是思想深度均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人们被电视及网络的活色声香、海量信息和自由参与表达吸引过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正是看到了这些不足,都市报也在此次改版中着力于以“深度和高度”为主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比如,针对深圳百万家庭,《深圳晚报》提出了“民生报、家园报、服务报”的定位,并在内容上作了“减法”,凡涉及暴力、血腥、性以及赌博一类的内容统统被摒弃在外。晚报还利用自身影响力主办多种服务民生的重大活动及工程。
  《北京青年报》在2012年改版中,重点打造的是深度报道。在原有的深度报道组的基础上,继续充实采编力量,设立了深度报道部。专门经营自主性的选题,重点做好调查性、解释性报道和深度人物报道。
  视觉多元,更精致地表达。改版中版式的改变最直观。曾几何时,插画、漫画、速写、3D新闻制图、图表等手段对中国的报纸来说还相对陌生,但现在,这些元素都在版面上一一得以呈现。此轮改版,不少报纸在视觉表现方面做了进一步深化。与以往单纯追求视觉冲击力不同,更多的报纸提出了“清雅”“秀丽”“悦感”等主张。如《新京报》开设的《拍者》专版就是突出报纸视觉化的力作;云南的《生活新报》,改版当日的封面版上,将一个硕大的“变”字雄壮地屹立在版面中央。
  而在细节方面,《京华时报》改版后除保持了现有的黑体体系以及头条超粗黑字体的特色之外,将其他标题改成了兰亭黑系,正文字体改成了博雅宋,并增加了标题区域的留白。同时,在图片使用方面强调“大图”“上置”两个基本原则并增加新闻制图及漫画、图表。
  集群化,重新定位自身。不可否认,随着网络媒体的结构及呈现方式对受众的影响,人们浏览网络的阅读习惯已经深深影响到了纸媒。《今日美国》的印刷版和网站版也选择在今年同时改版,改版的特点是报纸版面网页化与网页设计移动化。
  反观国内此轮都市报的改版,《新京报》新开的《拍者》视觉版可以看作向网络UGC(用户生产内容)的致敬;《广州日报》推出的“第一纸”、《华西都市报》的“第一眼”则可以看作是对读者新闻速览要求的回应。
  《北京晨报》改版后的《全媒体-视讯》等4个全媒体版面是为解决网络媒体的碎片化效应而设置的,“不用你去搜索,我们都帮你搜好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华西都市报》借此次改版,推进了报网融合与整合——4月16日,《华西都市报》改版的当天,全新的华西都市网也同时上线。据有关人士称,此次改版特别强调“华西传媒集群”的概念。这个集群是按照“一主体三平台N延伸”的架构搭建的,即以《华西都市报》为主体,持续提升华西都市网、《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生活周报》这3个平台的影响力,并以华西移动阅读媒体、华西魔码、华西都市报微博等为载体,延伸报纸在移动互联网和全媒体市场的影响力。
  改变就是追赶
  “一张生机勃勃的报纸,应当不断发现向读者报道世界并解释世界的更好途径”,美国著名改版专家、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达里尔·莫恩曾这样说过。一张报纸如果老是停滞不前,就不会有新的进展。都市报此次的集体改版,正是在新媒体竞争格局下的奋力前行。
  笔者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报业改版潮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即以信息最大化为主要特征的“1.0”式改版——此时的改版主要以扩张民生新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娱乐新闻为主体,以进入“厚报时代”为标志,扩张(跨地域)与扩版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第二个阶段则是报纸构造完善与调整的“2.0”式改版,即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化本土新闻,完成以“汽车”“房产”等板块为主体的专副刊扩充,在版式上以大图片运用为主要手段,营造视觉冲击力和纸型瘦身为主的外观改造。   2012年报纸的改版可以看作是2.0式改版的延续。这是一次充分吸取新媒体产品特点的改版,它既是对世界范围经济危机下报业生存发展的回应,也呈现了新媒体格局下,报业重新扬帆起航的决心。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两组数字:一组是关于广告的,报业广告今年的表现令人揪心——上半年以7.3%的速度下滑,且直到目前也未出现回暖迹象,业界普遍预计,这种低迷会持续全年。另一组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
  如果仅仅是数字的庞大并不是最让传统媒体人惊心的,更让人心惊的是报纸的议程设置能力在下降。许多成为社会一时之议的话题都原发于网络,而传统媒体更多地扮演了一个放大器的作用,这在职业精神与职业荣誉上足以摧毁传统媒体人的信心。也许这才是传统报业真正的危机——当一个以推动社会进步为职业追求的媒体无法提出有份量的社会议题,也无法准确地触摸到当下的脉博时,它存在的合理性必然会受到置疑。
  此轮都市报的改版,在吸收新媒体产品的优点、整合新媒体内容的同时,坚守传统媒体的价值,发挥平面媒体的优势,其显示的正是一种追赶,是一种反思后的行动。
  明天,我们该如何改版
  报纸的改版对于报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促进。但是,也有人担心报纸的改版会不会变成一种“都流行西装了,还在那里研究中山装怎么改进”的方向性错误?这种担心实际上也是近年来一直困挠报业发展思路的反映:报业的明天在哪里?互联网来了,移动互联来了,报纸还有明天吗?路在何方?
  对于报业的未来,业界与学界一直有三种态度——“消亡派”认为,尽管很难说清报纸消亡的时间,但认为报纸必将走向终结;“悲观派”认为,“纸死报不死”,纸可能消失,但“报”不死;“乐观派”认为,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报纸长久的品牌积淀,以及它的宜携带性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相对廉价,报纸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
  笔者认为,报纸应当还有较长的存在周期,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萎缩。很难想象,未来30年后报业仍能维持黄金岁月里“一枝独秀,一报独大”的格局。
  眼下,报业可以做的有两件事。一方面,在现阶段,报纸需要深入探究如何借助改版,使报纸在网络时代留住更多的读者,并通过改版,创新机制,使报社的采编队伍爆发出更大的活力。在改版前,首先要研究多媒体环境下受众对媒体的消费习惯。比如其消费媒体的时间是有限恒定的,还是会适时增长的?当受众拥有多媒体渠道时,他是如何分配消费不同媒体的时间及场合的?会重点使用一种,还是会同时选用?这种多媒体平台的消费习惯对报纸的阅读有何影响等。但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组织机构做过相应的调查。美国的报业协会做过的调查声称,一方面,80%使用互联网的成年人,有74%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平台阅读本地报纸(即印刷版和网络本);另一方面,拥有手机、平板电脑及网络的人事实上增加了触媒时间。但中国读者消费媒体的习惯是否与美国人一样?特点又是什么?却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
  其次,对于一直让报纸恐惧的“读者老化问题”,各家报纸是否能准确地知道自己这些“老读者”老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需求?对于非常渴望吸引到的年轻读者,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系统工程,让他们接触到报纸、喜欢上报纸,成为报纸的读者?报纸仅仅意识到危机是不够的,只有维系好老读者,吸引新读者,与读者一起成长,才能顺利地实现转型。
  另一方面,报业也需要适时进行战略布局。今年的报业广告形势被业内称为继2005和2008年后的“第三次低谷”,有关学者甚至再一次提出了“报业拐点论”。业内人士也认为,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的报业集团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而不少报业集团因为进行了多元化的发展及新媒体的战略布局,分散了分险,整体收入预估仍能增长。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在做大做强报纸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全媒体的建构,而在进行建构的同时,对集群内容进行合理分配与创新,也应该是报纸改版的新命题。
  作者单位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传媒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因材施教、培优扶差”的本质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辅导成绩差强人意的学生达到平均水平,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
后进生在老师的心目中通常是那些学习成绩差、思想落后的学生。因为后进,他们常常有较重的自卑感。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后进生、热爱后进生、了解后进生,以平等的姿态走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
2013年,中国贸易报社违法任命广告发行代理公司负责人及广告发行业务人员分别担任《中国贸易报》广东记者站常务站长、执行站长,负责记者站日常工作。中国贸易报社还模仿新闻记
本文阐述了万用电表实验的设计原理、计算以及制作过程。
本文对变质量物体的运动微分方程作补充讨论,并指出文献[2]一例中的错误.
聋哑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贪玩、稳定性差,思维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因此,要使聋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在新
本文证明了非常数连续函数的非极值点的全体有连续基数,讨论了无常数区间的连续函数存在单调区间的充分必要条件.
<正>《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以下简称《资料法》是属于等级体系分类语言,即体系分类法,经修订后的第三版不仅能在特定类目下使用组配,而且允许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组配,因而使
课外阅读应遵循整本书阅读推进的基本流程,及时跟进阅读情况,积极使用阅读策略。在导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预测、猜读等思维工具,让学生有兴趣地开始读;在自读活动中,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