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应用于认知功能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yuy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事件相关电位应用于认知功能研究的发展构架、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2011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关于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功能研究中应用的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来源地、作者、机构、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国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詹向红,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关键词以P300、抑郁症等频次较高,研究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主要关注事件相关电位的关联性负变.国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Christian Beste,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关键词以注意力、脑电等频次较高,研究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双向情感障碍等疾病,主要关注P300的θ振荡.结论 国内外对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功能中的研究热度保持稳定,可对多种疾病展开认知功能研究.
其他文献
患者女,60 岁,因“反复心悸 10 年、活动后气促 3 月余”入院;平素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见5.60 cm×4.30 cm中等回声,边缘不规则,位置固定,不随心动周期活动,附着于左心房侧壁及二尖瓣后叶处,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二尖瓣瓣口见彩色明亮血流信号,前向血流速度 2.14 m/s,跨瓣压差 18 mmHg(图 1A、1B).
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是一种因长期过度使用所致的髌腱损伤,主要表现为髌腱疼痛、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胀以及运动功能受限,常见于长期进行跳跃或落地等相关体育项目的年轻运动员[1].据报道,排球和篮球运动员的PT患病率约占32%~45%,而田径运动员、手球运动员以及足球运动员的患病率约占13%~25%[2].PT在运动员中不仅患病率高而且症状持续时间长,这使得运动员日常体育训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症状严重者可能被迫结束职业生涯.由于运动员对PT的治疗效果要求更高,所以如何通过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躯干旋转肌群在不同角速度和收缩次数影响下的等速力学特征,得出较为合适的测试角速度及其对应的重复次数,用以指导日后的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在我科实习的20名健康男性学生,接受两次重复次数不一致的等速躯干轴向旋转评估,具体测试参数为方案A(90°/s X5次、30°/s×5次、180°/s×10次)和方案B(90°/s×10次、30°/s×10次、180°/s×15次),两测试方案的先后顺序使用电脑随机统筹产生,提取峰力矩(PT)和总功(TW)进行分析比较,并用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RPE)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肺康复在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率及肺部感染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肺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再次置管率、肺部感染评分及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成功拔管19例,拔管率63.3%,对照组成功拔管10例,拔管率33.3%,观察组拔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学龄前S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运动训练3个月,观察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3个月.观察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智力恢复、社会功能差异.结果:2组训练后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评分、智力发育量表(CDCC)、盖世尔量表(Gesell)、儿童能力评估量表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对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吞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动作观察疗法(AOT)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动作观察疗法(rTMS+AOT)组,每组15例.每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其余3组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分别接受rTMS或(和)AOT治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20min,1周5d,持续4周.治疗前后进行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标准吞
目的:为弥补现有吞咽障碍量表的不足,从整体功能评估的视角,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CF)初步确定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评估的类目.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CNKI、wanfang、Si-nomed等数据库中关于脑卒中吞咽障碍近10年来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ICF标准链接规则独立对文章进行概念提取及ICF类目链接.结果:最终纳入288篇文献,去重后得到111个功能评价指标,21个功能评价量表,链接到78条ICF唯一类目,其中共有33条出现在超过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治和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对比2组患者一年内防治效果、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水平.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防治效果包括病情好转率、家庭参与率、监护率、服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肇事肇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及症状和不良反应量表得分显著
痉挛状态是脑卒中、脊髓损伤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一种临床表现.统计显示,约65%的脊髓损伤患者会出现痉挛状态[1],脑卒中患者后遗症中有19%~38%的可能发生肢体痉挛[2].由于运动神经元失去大脑皮层控制,肌肉表现出牵张反射亢进、随意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临床治疗以肉毒毒素肌注、口服药物、牵伸训练等干预方法为主,但这些治疗措施受到临床疗效、副作用、医疗费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仍是康复治疗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物理因子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措施,在治疗痉挛状态上备受关注,本文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结合等速测试仪探讨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FES组及安慰刺激组(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及康复治疗.FES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安慰刺激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电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图结合等速测试仪测试患者下肢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计算各肌肉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