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在面对重大灾害时采取的应对机制,可以从应急准则,应急政策,应急效率三个层次对其进行分析,这三者共同影响了国家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本文以“新冠肺炎”防治为切入点,提出了贯彻应急准则,适配应急政策,提升应急效率等观点,以期在上述三个层次共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达到提升政府治理水准,巩固政府公信力建设成果的目的。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政府公信力 应急管理体系 政府治理
一、引言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在不到2个政府治理周期内,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从一案三制的第二代应急管理体系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化的第三代发展。得益于此,此次新冠疫情与非典相比,政府采取的应急响应更加快速有序,中央到县乡村反应迅速,采取的措施更加有效,社会资源迅速在武汉集中,这一系列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我国的高效防治体现了政府卓越的治理水平,总体来说政府的公信力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增长,然而在疫情爆发初期,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舆论,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在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为了得到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办法,本文了阐述应急管理具体影响公信力的方面,并基于此给出改进的措施。
二、应急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公信力的概念。政府公信力,既体现在公,又体现在信上。公是指社会公众,可以认为是公信力的受众;信则指诚信,是指政策主体的处事准则,诚实为事而获信。公信结合,指政府履行对公众的承诺,则为公信力。从公信力的概念上也可以得知,分析公信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主体—政府,客体—社会,具体来说是主体的政策,客体的反应。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是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主体采取的政策则必然会引起客体一定的反应,会对公信力产生影响。之所以说应急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巨大,这是由于紧急时刻矛盾会被激化,此时任何政策上的失误都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大幅度下降。应急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影响政府公信力,分别是准则,政策,和效率。这三者分别在总体规划,过程,和结果上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类似于政府管理的理论,其中准则是三者的根基,指导应急政策的产生;政策是三者的核心,是产生应对结果的直接因素;效率则是衡量政策的一个标准,是应急反应是否成功的一个尺度,三者共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
(一)应急管理准则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准则是一切政策的基石,合法的准则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反之亦然。所谓合法即指合法理,法理即指符合人民的授权,这也就是说应急管理准则要着重于满足人民的需求,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当一个准则能够顺应人民的心声,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这也是所谓有了政治的合法性,行政的资格性,显然此时公信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理不顺应民众呼声则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准则是指导政策产生的,如果说一开始的应急的准则就背离人民,自然采取的应急的政策就会产生错误,则自然会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结果。
应急管理准则的贯彻程度也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影响。作为一个强政府国家,应急准则能否从中央到地方得到全面一致的贯彻是一个关键问题,灾难发于地方,若地方的官本位思想大于应急管理准则则会产生消极后果,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例如非典发生时期,2003年4月20日前,某些官员存在迟报漏报的现象,导致了嚴重的后果,实际上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某些地方也是存在类似问题的,这也导致了在这段时间内政府的公信力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二)应急管理政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应急管理的政策受应急准则的指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的恰当的政策则能体现国家高超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这个方面来说,应急管理政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即时间的多少,政策的恰当与否。从时间这个维度来说,当灾难发生时,在越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那么社会的损失也会越小,政府的公信力也能得到增长;政策的恰当与否则是指政府是否能够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可以在法理的角度上进行判断,即是否符合法理,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符合人民根本的利益政策才是受民众拥护的,才是合法的,才是恰当的。显然恰当的政策能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反之亦然。例如,相对与非典而言,可以看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理上中央政府采取的政策迅速果断,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赞扬,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而能否快速推行恰当的政策的关键是能否迅速得到科学判断的支持,简言之就是相关专业机构得到消息作出反应的时间,以及政府将其作为参考行使权力的时间,能够减少这一时间作出快速判断,则能够减少损失,否则则会引发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三)应急管理效率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对于应急突发情况而言,政策实施只是一个过程,而真正决定成败的则是应急管理的效率。这个效率并不仅指权力运转作出行政命令的时间,更确切的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为特定的群体提供社会资源的能力。这个效率不止体现在中央政府,重点更是体现在地方政府,并且关键在于地方能否确保政策“上行下效”,令行禁止,是关乎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疫情初期,武汉医院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窘况,但在以人民为本的应急准则下,政府高效的采取了一系列支援武汉的措施,给世界展现了火神山速度,这不仅提高了病人的救治速度,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但如果推出政令而下级执行得并不严格,例如西方某些国家颁布的禁足令,实际上每个地区执行得并不好,这样就会造成应急能力下降因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三、改善措施 诚然中国政府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关注到疫情初期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情况,应当说在整个应急处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疫情初期,舆论多关注地方政府采取的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声音认为地方政府反应不及时。从表面上看貌似是这种情况,但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地方应急管理还有提升的空间。由上文我们可以得出应急管理的准则,政策与效率都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分析解决措施时也将着重从以上几点来进行切入。
(一)针对应急准则的改善措施
提升应急准则的贯彻情况。应急准则是指导应急行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应急处置准则能否从上到下完全贯彻是重中之重。这个准则不仅指导应急后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决定事故发生后的决策,应让应急管理准则大于官本位的利益。只有做到这样,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应急措施才能准确快速的响应。针对此,政策上需要继续落实重大事故责任制度,政府应当做到敢追责,能追责,确实追责,采取措施以责任来压实责任。
(二)针对应急政策的改善措施
增加采取应急行为的主体,扩大应急政策的受众。例如这次新冠肺炎,是众多危险因素交杂引发的大风险,单靠国家的力量不足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采取应急行为的主体不应该只是国家。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加入民间组织的力量,并完善使用这一部分资源,积极的动员民间力量,共同承担处理风险。积极的激发民间团体的生产力,更有利于社会资源地集中和调度。在社会发展中,私人部门作为涌现的群体也是无法忽视的突生现象,从这个方面讲也应该在应急政策上适配私人部门与社会组织。采取如上措施,能够提高应急管理政策与当前社会的契合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针对应急效率的改善措施
适当放权,提升应急效率。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适当增加相关专业机构的权力,这样有利于减少权力运转带来的时间成本。从当前的政策来看,相关专业机构一般只有提供建议的功能,而真正根据咨询意见作出反应的主体是政府相关行政机构。若相关专业机构能够在紧急事态发生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则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以新冠肺炎为切入點,详细分析了应急管理措施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其中应急管理的准则,政策,效率共同决定了政府应急措施是否能成功,从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分析并列举了应急管理过程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办法。解决办法仍从以上三个方面给出,即政府要做到从上到下贯彻应急准则,要用理念指导政策,这是从准则,纲领层面;在应急管理政策中引入私人部门的力量,调动适配社会资源,扩大政策受体,这是在政策层面;适当给予相关专业机构的一定行政权力,减少权力运作时间,这是在效率层面。三个层面共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钟开斌.中国应急管理的演进与转换:从体系建构到能力提升[J].理论探讨,2014(02):17-21.
[2]付瑞平,温志强,李永俊.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内涵与架构[J].中国应急管理,2019(11):13-14.
[3]何显明,汪水波.地方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运作成本相关性的制度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S1):44-46.
[4]马彦涛,于永达.中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挑战与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20(04):55-63.
[5]杨晓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管理机制的构建途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政府公信力 应急管理体系 政府治理
一、引言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在不到2个政府治理周期内,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从一案三制的第二代应急管理体系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化的第三代发展。得益于此,此次新冠疫情与非典相比,政府采取的应急响应更加快速有序,中央到县乡村反应迅速,采取的措施更加有效,社会资源迅速在武汉集中,这一系列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我国的高效防治体现了政府卓越的治理水平,总体来说政府的公信力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增长,然而在疫情爆发初期,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舆论,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在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为了得到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办法,本文了阐述应急管理具体影响公信力的方面,并基于此给出改进的措施。
二、应急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公信力的概念。政府公信力,既体现在公,又体现在信上。公是指社会公众,可以认为是公信力的受众;信则指诚信,是指政策主体的处事准则,诚实为事而获信。公信结合,指政府履行对公众的承诺,则为公信力。从公信力的概念上也可以得知,分析公信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主体—政府,客体—社会,具体来说是主体的政策,客体的反应。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是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主体采取的政策则必然会引起客体一定的反应,会对公信力产生影响。之所以说应急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巨大,这是由于紧急时刻矛盾会被激化,此时任何政策上的失误都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大幅度下降。应急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影响政府公信力,分别是准则,政策,和效率。这三者分别在总体规划,过程,和结果上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类似于政府管理的理论,其中准则是三者的根基,指导应急政策的产生;政策是三者的核心,是产生应对结果的直接因素;效率则是衡量政策的一个标准,是应急反应是否成功的一个尺度,三者共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
(一)应急管理准则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准则是一切政策的基石,合法的准则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反之亦然。所谓合法即指合法理,法理即指符合人民的授权,这也就是说应急管理准则要着重于满足人民的需求,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当一个准则能够顺应人民的心声,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这也是所谓有了政治的合法性,行政的资格性,显然此时公信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理不顺应民众呼声则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准则是指导政策产生的,如果说一开始的应急的准则就背离人民,自然采取的应急的政策就会产生错误,则自然会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结果。
应急管理准则的贯彻程度也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影响。作为一个强政府国家,应急准则能否从中央到地方得到全面一致的贯彻是一个关键问题,灾难发于地方,若地方的官本位思想大于应急管理准则则会产生消极后果,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例如非典发生时期,2003年4月20日前,某些官员存在迟报漏报的现象,导致了嚴重的后果,实际上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某些地方也是存在类似问题的,这也导致了在这段时间内政府的公信力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二)应急管理政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应急管理的政策受应急准则的指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的恰当的政策则能体现国家高超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这个方面来说,应急管理政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即时间的多少,政策的恰当与否。从时间这个维度来说,当灾难发生时,在越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那么社会的损失也会越小,政府的公信力也能得到增长;政策的恰当与否则是指政府是否能够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可以在法理的角度上进行判断,即是否符合法理,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符合人民根本的利益政策才是受民众拥护的,才是合法的,才是恰当的。显然恰当的政策能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反之亦然。例如,相对与非典而言,可以看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理上中央政府采取的政策迅速果断,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赞扬,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而能否快速推行恰当的政策的关键是能否迅速得到科学判断的支持,简言之就是相关专业机构得到消息作出反应的时间,以及政府将其作为参考行使权力的时间,能够减少这一时间作出快速判断,则能够减少损失,否则则会引发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三)应急管理效率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对于应急突发情况而言,政策实施只是一个过程,而真正决定成败的则是应急管理的效率。这个效率并不仅指权力运转作出行政命令的时间,更确切的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为特定的群体提供社会资源的能力。这个效率不止体现在中央政府,重点更是体现在地方政府,并且关键在于地方能否确保政策“上行下效”,令行禁止,是关乎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疫情初期,武汉医院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窘况,但在以人民为本的应急准则下,政府高效的采取了一系列支援武汉的措施,给世界展现了火神山速度,这不仅提高了病人的救治速度,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但如果推出政令而下级执行得并不严格,例如西方某些国家颁布的禁足令,实际上每个地区执行得并不好,这样就会造成应急能力下降因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三、改善措施 诚然中国政府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关注到疫情初期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情况,应当说在整个应急处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疫情初期,舆论多关注地方政府采取的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声音认为地方政府反应不及时。从表面上看貌似是这种情况,但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地方应急管理还有提升的空间。由上文我们可以得出应急管理的准则,政策与效率都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分析解决措施时也将着重从以上几点来进行切入。
(一)针对应急准则的改善措施
提升应急准则的贯彻情况。应急准则是指导应急行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应急处置准则能否从上到下完全贯彻是重中之重。这个准则不仅指导应急后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决定事故发生后的决策,应让应急管理准则大于官本位的利益。只有做到这样,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应急措施才能准确快速的响应。针对此,政策上需要继续落实重大事故责任制度,政府应当做到敢追责,能追责,确实追责,采取措施以责任来压实责任。
(二)针对应急政策的改善措施
增加采取应急行为的主体,扩大应急政策的受众。例如这次新冠肺炎,是众多危险因素交杂引发的大风险,单靠国家的力量不足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采取应急行为的主体不应该只是国家。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加入民间组织的力量,并完善使用这一部分资源,积极的动员民间力量,共同承担处理风险。积极的激发民间团体的生产力,更有利于社会资源地集中和调度。在社会发展中,私人部门作为涌现的群体也是无法忽视的突生现象,从这个方面讲也应该在应急政策上适配私人部门与社会组织。采取如上措施,能够提高应急管理政策与当前社会的契合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针对应急效率的改善措施
适当放权,提升应急效率。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适当增加相关专业机构的权力,这样有利于减少权力运转带来的时间成本。从当前的政策来看,相关专业机构一般只有提供建议的功能,而真正根据咨询意见作出反应的主体是政府相关行政机构。若相关专业机构能够在紧急事态发生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则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以新冠肺炎为切入點,详细分析了应急管理措施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其中应急管理的准则,政策,效率共同决定了政府应急措施是否能成功,从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分析并列举了应急管理过程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办法。解决办法仍从以上三个方面给出,即政府要做到从上到下贯彻应急准则,要用理念指导政策,这是从准则,纲领层面;在应急管理政策中引入私人部门的力量,调动适配社会资源,扩大政策受体,这是在政策层面;适当给予相关专业机构的一定行政权力,减少权力运作时间,这是在效率层面。三个层面共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钟开斌.中国应急管理的演进与转换:从体系建构到能力提升[J].理论探讨,2014(02):17-21.
[2]付瑞平,温志强,李永俊.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内涵与架构[J].中国应急管理,2019(11):13-14.
[3]何显明,汪水波.地方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运作成本相关性的制度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S1):44-46.
[4]马彦涛,于永达.中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挑战与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20(04):55-63.
[5]杨晓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管理机制的构建途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