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在面对重大灾害时采取的应对机制,可以从应急准则,应急政策,应急效率三个层次对其进行分析,这三者共同影响了国家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本文以“新冠肺炎”防治为切入点,提出了贯彻应急准则,适配应急政策,提升应急效率等观点,以期在上述三个层次共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达到提升政府治理水准,巩固政府公信力建设成果的目的。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政府公信力 应急管理体系 政府治理
   一、引言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在不到2个政府治理周期内,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从一案三制的第二代应急管理体系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化的第三代发展。得益于此,此次新冠疫情与非典相比,政府采取的应急响应更加快速有序,中央到县乡村反应迅速,采取的措施更加有效,社会资源迅速在武汉集中,这一系列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我国的高效防治体现了政府卓越的治理水平,总体来说政府的公信力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增长,然而在疫情爆发初期,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舆论,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在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为了得到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办法,本文了阐述应急管理具体影响公信力的方面,并基于此给出改进的措施。
   二、应急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公信力的概念。政府公信力,既体现在公,又体现在信上。公是指社会公众,可以认为是公信力的受众;信则指诚信,是指政策主体的处事准则,诚实为事而获信。公信结合,指政府履行对公众的承诺,则为公信力。从公信力的概念上也可以得知,分析公信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主体—政府,客体—社会,具体来说是主体的政策,客体的反应。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是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主体采取的政策则必然会引起客体一定的反应,会对公信力产生影响。之所以说应急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巨大,这是由于紧急时刻矛盾会被激化,此时任何政策上的失误都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大幅度下降。应急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影响政府公信力,分别是准则,政策,和效率。这三者分别在总体规划,过程,和结果上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类似于政府管理的理论,其中准则是三者的根基,指导应急政策的产生;政策是三者的核心,是产生应对结果的直接因素;效率则是衡量政策的一个标准,是应急反应是否成功的一个尺度,三者共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
   (一)应急管理准则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准则是一切政策的基石,合法的准则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反之亦然。所谓合法即指合法理,法理即指符合人民的授权,这也就是说应急管理准则要着重于满足人民的需求,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当一个准则能够顺应人民的心声,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这也是所谓有了政治的合法性,行政的资格性,显然此时公信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理不顺应民众呼声则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准则是指导政策产生的,如果说一开始的应急的准则就背离人民,自然采取的应急的政策就会产生错误,则自然会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结果。
  应急管理准则的贯彻程度也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影响。作为一个强政府国家,应急准则能否从中央到地方得到全面一致的贯彻是一个关键问题,灾难发于地方,若地方的官本位思想大于应急管理准则则会产生消极后果,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例如非典发生时期,2003年4月20日前,某些官员存在迟报漏报的现象,导致了嚴重的后果,实际上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某些地方也是存在类似问题的,这也导致了在这段时间内政府的公信力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二)应急管理政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应急管理的政策受应急准则的指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的恰当的政策则能体现国家高超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这个方面来说,应急管理政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即时间的多少,政策的恰当与否。从时间这个维度来说,当灾难发生时,在越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那么社会的损失也会越小,政府的公信力也能得到增长;政策的恰当与否则是指政府是否能够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可以在法理的角度上进行判断,即是否符合法理,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符合人民根本的利益政策才是受民众拥护的,才是合法的,才是恰当的。显然恰当的政策能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反之亦然。例如,相对与非典而言,可以看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理上中央政府采取的政策迅速果断,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赞扬,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而能否快速推行恰当的政策的关键是能否迅速得到科学判断的支持,简言之就是相关专业机构得到消息作出反应的时间,以及政府将其作为参考行使权力的时间,能够减少这一时间作出快速判断,则能够减少损失,否则则会引发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三)应急管理效率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对于应急突发情况而言,政策实施只是一个过程,而真正决定成败的则是应急管理的效率。这个效率并不仅指权力运转作出行政命令的时间,更确切的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为特定的群体提供社会资源的能力。这个效率不止体现在中央政府,重点更是体现在地方政府,并且关键在于地方能否确保政策“上行下效”,令行禁止,是关乎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疫情初期,武汉医院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窘况,但在以人民为本的应急准则下,政府高效的采取了一系列支援武汉的措施,给世界展现了火神山速度,这不仅提高了病人的救治速度,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但如果推出政令而下级执行得并不严格,例如西方某些国家颁布的禁足令,实际上每个地区执行得并不好,这样就会造成应急能力下降因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三、改善措施   诚然中国政府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关注到疫情初期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情况,应当说在整个应急处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疫情初期,舆论多关注地方政府采取的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声音认为地方政府反应不及时。从表面上看貌似是这种情况,但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地方应急管理还有提升的空间。由上文我们可以得出应急管理的准则,政策与效率都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分析解决措施时也将着重从以上几点来进行切入。
   (一)针对应急准则的改善措施
  提升应急准则的贯彻情况。应急准则是指导应急行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应急处置准则能否从上到下完全贯彻是重中之重。这个准则不仅指导应急后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决定事故发生后的决策,应让应急管理准则大于官本位的利益。只有做到这样,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应急措施才能准确快速的响应。针对此,政策上需要继续落实重大事故责任制度,政府应当做到敢追责,能追责,确实追责,采取措施以责任来压实责任。
   (二)针对应急政策的改善措施
  增加采取应急行为的主体,扩大应急政策的受众。例如这次新冠肺炎,是众多危险因素交杂引发的大风险,单靠国家的力量不足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采取应急行为的主体不应该只是国家。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加入民间组织的力量,并完善使用这一部分资源,积极的动员民间力量,共同承担处理风险。积极的激发民间团体的生产力,更有利于社会资源地集中和调度。在社会发展中,私人部门作为涌现的群体也是无法忽视的突生现象,从这个方面讲也应该在应急政策上适配私人部门与社会组织。采取如上措施,能够提高应急管理政策与当前社会的契合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针对应急效率的改善措施
  适当放权,提升应急效率。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适当增加相关专业机构的权力,这样有利于减少权力运转带来的时间成本。从当前的政策来看,相关专业机构一般只有提供建议的功能,而真正根据咨询意见作出反应的主体是政府相关行政机构。若相关专业机构能够在紧急事态发生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则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以新冠肺炎为切入點,详细分析了应急管理措施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其中应急管理的准则,政策,效率共同决定了政府应急措施是否能成功,从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分析并列举了应急管理过程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办法。解决办法仍从以上三个方面给出,即政府要做到从上到下贯彻应急准则,要用理念指导政策,这是从准则,纲领层面;在应急管理政策中引入私人部门的力量,调动适配社会资源,扩大政策受体,这是在政策层面;适当给予相关专业机构的一定行政权力,减少权力运作时间,这是在效率层面。三个层面共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钟开斌.中国应急管理的演进与转换:从体系建构到能力提升[J].理论探讨,2014(02):17-21.
  [2]付瑞平,温志强,李永俊.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内涵与架构[J].中国应急管理,2019(11):13-14.
  [3]何显明,汪水波.地方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运作成本相关性的制度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S1):44-46.
  [4]马彦涛,于永达.中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挑战与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20(04):55-63.
  [5]杨晓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管理机制的构建途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研究体育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通过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上发布虚拟配对简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能力强的学生收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总体上比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高约23%,尤其对男性的就业影响更明显;对于有实习或参加社团经历的学生,体育能力对就业影响会相对减弱。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体育能力 配对简历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用人单位不光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更看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数据以及政策性担保融资机构运行效率的分析,发现温州市现有政策性担保融资机制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提高了申贷率,机构运行效率良好。目前主要存在政策性融资担保覆盖面不广,缺乏完善的共享型企业数据平台,银行配合度有待提高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政策性担保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需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及风险防范,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增加合作银行数量,扩大业
期刊
摘 要: 土地增值税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市县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调研了甘肃省近年完成的土地增值税清算项目,在不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情况下,若取消房地产企业扣除项目金额加计20%的政策,对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超过20%的民生保障免税政策显化,增加一档0税率,按照税负保持基本稳定的原则,设置五级超率累进税率。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情况下,增值率会上升,可进一步降低土地增值税税率。  关键词: 土地增值税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实际出发构建“2个层面、7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的温州区县域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温州四个区、两个县级市、五个县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并就进一步优化温州市营商环境提出建议,助力温州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区县域 评价指标 温州经济  一、引言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
期刊
摘 要: 甘肃作为中医药主产区之一面临巨大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首先对甘肃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剖析,表明甘肃发展中医药产业完全符合甘肃要素禀赋结构,中医药产业是甘肃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应通过产业政策实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拓展沿线国家市场,尽快完善产业链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新结构经济学 中医药产业 全产业链
期刊
摘 要: 当前,国家的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阶段,扶贫管理过程中凸显的腐败问题也亟待解决。为了提高扶贫工作监督的效率和透明度,笔者将大数据同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信息沟通与监督相结合,使内控五要素大数据化,旨在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置于国家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为扶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大数据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扶贫腐败   一、引言及研究意义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
期刊
摘 要: 提升江南文化品牌传播力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部分。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搜集、整理江南文化品牌在六大类媒体平台的传播信息,构建文化品牌网络传播力评估模型,考察品牌传播效果。江南文化品牌数量较多,传播力位居全国前列,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文化品牌的数量和传播力差异较大。江南文化品牌建设从整体上应明确品牌定位、树立品牌意识、引入互联网思维、建立协同机制,以提升其传播力,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
期刊
摘 要: 企业上市财务规范要先行。企业IPO被否问题中,财务合规性问题最为突出。背后的原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引发的财务规范与上市要求矛盾、经营风险问题和财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偏低。为此分别提出短期对策、中长期对策和营造有利于企业上市发展的环境对策,助力化解难题。  关键词: 企业上市财务管理 IPO 拟上市企业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地,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然而截止2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为例,研究其从集成创新到生态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从模拟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及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本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创新战略、创新型组织、创新型文化和创新型人才等内在驱动因素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 模仿创新 集成创新 自主创新 驱动因素   一、引言  自2009年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以来,
期刊
摘 要: 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与人类幸福的最重要标志,大学生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效应不容置疑,但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评价指标仍然需要进行量化分析。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区域,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就业观念开放,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比较明显。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研究,建立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创业带动就业优势与实效,为地方政府及高校推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活动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