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对地下室和地下车库防水结构形式的选用和构造节点的设计展开研究,并细致探讨了地下室及地下车库防水施工要点,最后对地下室和地下车库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施工质量控制展开分析,为地下室及地下车库的防水施工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地下车库;防水施工
现如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地下室和地下空间的开发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施工环境及建筑特点,其防水施工质量一直饱受诟病。地下建筑防水施工质量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并对地面建筑的基础稳定性带来影响。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防水施工技术、要求与地面建筑防水施工有极大不同,如何在地下建筑施工中做好防水施工的设计和施工,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节点
1、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结构自防水(含外加剂)为主的防水主导思想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结构自防水法是利用结构本身的密实性、憎水性以及刚度,提高结构本身的抗渗性能,通常被称为刚性防水。而提高结构整体刚度的关键在于设置好合理的结构形式。因此,设计中在结构选型方面,应根据防护要求、平时和战时使用功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能方的不长、能整的不散,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尽量使结构选型规则、整齐,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少裂缝开展及变形缝的设置。
2、构造节点设计
变形缝、施工缝和其他(例如穿墙孔、阴角部位等)构造节点在地下车库防水设计中是薄弱环节,应尽量不设或少设。
(1)长期以来就有“十缝九漏”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充分暴露出变形缝防水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解决变形缝的防水问题外,尽量减少变形缝的设置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变形缝的渗漏问题是地下车库的通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解决好它们的防水设计是铲除这一病害的根本。十缝九漏,究其原因,除变形缝防水施工难度较大外,防水设计中的单一防线也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加强变形缝的防水处理,变单一式的防水设计为复合式防水设计。目前,应用最广的复合式防水设计有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
(2)关于施工缝的防水设计,传统的凹缝、凸缝、阶梯缝、钢板(橡胶)止水带,其原理都是延长渗水线路,等于加大了混凝土的厚度。这一原理除本身不完善外,施工时也不易处理,因此不再提倡单独使用。建议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其中以遇水膨胀胶条或腻子条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最佳,但在防护结构中宜采用钢板,以确保工程的防护效果。
(3)穿墙管、线、螺栓宜采用止水环与遇水膨胀腻子条复合使用,且应采取防止转动的措施,如将止水环平面外形改为非圆形。总之,构造节点的防水设计应避免单一式,尽量采用复合式,对于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应根据不同防水等级选用不同的防水措施。防水等级越高,拟采用的措施越多,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目前缝隙渗漏率高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由于缝的工程量相对于结构主体来说要小得多,采用多种措施也能做到精心施工,容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地下室和地下车库防水施工要点
1、主体结构材料强度设计
地下车库特别是兼做人防工程的地下车库,其顶、底板多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越高,水泥用量就越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出现过大的温度应力,产生开裂。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強度等级宜选择在C20~C35范围,兼做人防工程时可适当提高,但应控制在C40左右,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在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方面,水泥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配置大体积混凝土,用量控制在380kg/m3以内;采用5mm~40mm颗粒级配的石子和中、粗砂,控制含泥量小于1.5%;且配置的混凝土抗渗等级应在P6以上。
2、钢筋布置
由于地下工程多为双向双面配筋,除满足结构应力外,还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裂缝的开展。因此,上下钢筋的布置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普通地下车库主筋采用直径14mm~20mm的钢筋和100mm~150mm间距比较合适,构造筋直径宜为10mm~14mm,间距100mm~150mm,作为人防地下室时钢筋直径可适当提高。由于人防地下室需要设置大量的拉结筋钢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其保护层厚度,势必形成一定数量的渗水通道。这就要求在设置拉接筋时,采用“梅花形”布置、尽量少而精(用6或8钢筋);双面配筋要采用统一的模数确定钢筋间距,保证双面钢筋交叉点连线垂直于钢筋网;尽量在拉结筋中间焊接止水环;必须严格保证混凝土迎水面50mm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3、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和环境中可能渗入的碱与混凝土集料(砂石)中的碱活性矿物成分在混凝土固化后缓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胶凝物质因吸收水份后发生膨胀,最终导致混凝土从内向外延伸开裂和损毁的现象。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来自水泥、化学外加剂和矿粉掺合料中游离钾、钠离子量之和。碱活性集料配制混凝土,其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3kg/m3。地下室工程用混凝土,应当首先考虑使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4、根据使用要求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
防水混凝土要起到防水作用,除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外,还要求混凝土施工完后不开裂,特别是不能产生贯穿裂缝。为防止或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配制混凝土时,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
三、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施工质量控制
后浇带是现代地下建筑施工中的常用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结构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一旦后浇带施工质量不足,将会成为地下车库结构中渗漏发生的主要部位。为了降低渗水发生几率,在后浇带施工中一定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同时施工缝的留置应依据规范合理选定,应尽量与后浇带重合。变形缝是地下车库的施工难点,务必按设计要求严格施工。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在隐蔽验收时,为方便后期查验,应留存影像资料。在编制施工方案、监理细则时,应具体明确拍照部位,图像应重点反映相关部位的清理、安装情况,有效地制约人为因素的忽视,督促保证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地下室和地下车库防水施工质量,首先要针对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建筑特点,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防水施工方案。同时注重地下建筑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并做好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等易渗漏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振宇, 薛建华. 浅谈地下室防水工程细部渗漏的主要原因与对策[J]. 价值工程, 2014(20):126-127.
[2]张廷会, 伍坪, 杨德全. 某地下室工程防水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6, 45(3):73-75.
关键词:地下室;地下车库;防水施工
现如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地下室和地下空间的开发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施工环境及建筑特点,其防水施工质量一直饱受诟病。地下建筑防水施工质量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并对地面建筑的基础稳定性带来影响。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防水施工技术、要求与地面建筑防水施工有极大不同,如何在地下建筑施工中做好防水施工的设计和施工,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节点
1、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结构自防水(含外加剂)为主的防水主导思想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结构自防水法是利用结构本身的密实性、憎水性以及刚度,提高结构本身的抗渗性能,通常被称为刚性防水。而提高结构整体刚度的关键在于设置好合理的结构形式。因此,设计中在结构选型方面,应根据防护要求、平时和战时使用功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能方的不长、能整的不散,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尽量使结构选型规则、整齐,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少裂缝开展及变形缝的设置。
2、构造节点设计
变形缝、施工缝和其他(例如穿墙孔、阴角部位等)构造节点在地下车库防水设计中是薄弱环节,应尽量不设或少设。
(1)长期以来就有“十缝九漏”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充分暴露出变形缝防水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解决变形缝的防水问题外,尽量减少变形缝的设置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变形缝的渗漏问题是地下车库的通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解决好它们的防水设计是铲除这一病害的根本。十缝九漏,究其原因,除变形缝防水施工难度较大外,防水设计中的单一防线也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加强变形缝的防水处理,变单一式的防水设计为复合式防水设计。目前,应用最广的复合式防水设计有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
(2)关于施工缝的防水设计,传统的凹缝、凸缝、阶梯缝、钢板(橡胶)止水带,其原理都是延长渗水线路,等于加大了混凝土的厚度。这一原理除本身不完善外,施工时也不易处理,因此不再提倡单独使用。建议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其中以遇水膨胀胶条或腻子条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最佳,但在防护结构中宜采用钢板,以确保工程的防护效果。
(3)穿墙管、线、螺栓宜采用止水环与遇水膨胀腻子条复合使用,且应采取防止转动的措施,如将止水环平面外形改为非圆形。总之,构造节点的防水设计应避免单一式,尽量采用复合式,对于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应根据不同防水等级选用不同的防水措施。防水等级越高,拟采用的措施越多,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目前缝隙渗漏率高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由于缝的工程量相对于结构主体来说要小得多,采用多种措施也能做到精心施工,容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地下室和地下车库防水施工要点
1、主体结构材料强度设计
地下车库特别是兼做人防工程的地下车库,其顶、底板多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越高,水泥用量就越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出现过大的温度应力,产生开裂。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強度等级宜选择在C20~C35范围,兼做人防工程时可适当提高,但应控制在C40左右,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在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方面,水泥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配置大体积混凝土,用量控制在380kg/m3以内;采用5mm~40mm颗粒级配的石子和中、粗砂,控制含泥量小于1.5%;且配置的混凝土抗渗等级应在P6以上。
2、钢筋布置
由于地下工程多为双向双面配筋,除满足结构应力外,还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裂缝的开展。因此,上下钢筋的布置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普通地下车库主筋采用直径14mm~20mm的钢筋和100mm~150mm间距比较合适,构造筋直径宜为10mm~14mm,间距100mm~150mm,作为人防地下室时钢筋直径可适当提高。由于人防地下室需要设置大量的拉结筋钢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其保护层厚度,势必形成一定数量的渗水通道。这就要求在设置拉接筋时,采用“梅花形”布置、尽量少而精(用6或8钢筋);双面配筋要采用统一的模数确定钢筋间距,保证双面钢筋交叉点连线垂直于钢筋网;尽量在拉结筋中间焊接止水环;必须严格保证混凝土迎水面50mm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3、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和环境中可能渗入的碱与混凝土集料(砂石)中的碱活性矿物成分在混凝土固化后缓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胶凝物质因吸收水份后发生膨胀,最终导致混凝土从内向外延伸开裂和损毁的现象。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来自水泥、化学外加剂和矿粉掺合料中游离钾、钠离子量之和。碱活性集料配制混凝土,其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3kg/m3。地下室工程用混凝土,应当首先考虑使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4、根据使用要求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
防水混凝土要起到防水作用,除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外,还要求混凝土施工完后不开裂,特别是不能产生贯穿裂缝。为防止或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配制混凝土时,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
三、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施工质量控制
后浇带是现代地下建筑施工中的常用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结构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一旦后浇带施工质量不足,将会成为地下车库结构中渗漏发生的主要部位。为了降低渗水发生几率,在后浇带施工中一定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同时施工缝的留置应依据规范合理选定,应尽量与后浇带重合。变形缝是地下车库的施工难点,务必按设计要求严格施工。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在隐蔽验收时,为方便后期查验,应留存影像资料。在编制施工方案、监理细则时,应具体明确拍照部位,图像应重点反映相关部位的清理、安装情况,有效地制约人为因素的忽视,督促保证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地下室和地下车库防水施工质量,首先要针对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建筑特点,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防水施工方案。同时注重地下建筑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并做好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等易渗漏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振宇, 薛建华. 浅谈地下室防水工程细部渗漏的主要原因与对策[J]. 价值工程, 2014(20):126-127.
[2]张廷会, 伍坪, 杨德全. 某地下室工程防水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6, 45(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