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金融发展中所需要依赖的外部环境。良好金融环境具备聚集金融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金融稳定等特性。
目前,金融生态不再停留于仿生概念的抽象化探讨,而是越来越具体,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日渐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这些都是金融生态的相关重要课题。在云南省政府强力打造“两强一堡”之际,记者采访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刘建华,聆听他为我们详尽剖析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云南打造“两强一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金融生态是竞争力
每次接触刘建华,总被他的睿智、干练所折服,这次的采访也不例外。当诸多官员和金融机构高管对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还感到模糊时,刘建华早已了然于胸。一开场,他就为记者精准地道出金融生态的内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建设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社会诚信的基础作用,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以有序的政策协调体制构建为重点,以金融信用环境治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范围,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建华进一步解释道,所谓“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金融发展成长中所需要依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甚至包括历史、文化环境等。刘建华作了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存发展的环境,就好比人的生存环境,环境好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就高了,环境不好,人的生活质量不高,个人就难以获得发展,金融生态环境也同样如此,金融生态环境好了,金融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刘建华结合自身从事金融工作多年的体会详细解释道,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外部环境,作为金融机构生存发展、金融产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构成部分:
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洼地效应”现象,指的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金融资本就向那个地方聚集,正如水往低处流。所以说,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是法制环境。现代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甚至是一种契约经济,不论是信用也好,还是契约也好,必须要有好的法制环境作为保证,否则信用无法得到履行。同时,一个地方的金融犯罪比较猖獗的话,金融就不安全。金融环境与地方法制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地方的社会治安好,金融的法律法规、国家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那么金融方面的契约、信用就会得到很好的贯彻。
社会信用环境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银行是做货币交易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来实现其效益。其他金融机构同样如此,都是通过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资源需求的对接而产生金融交易,形成一种契约,来实现效益。这就需要有一种良好的信用环境来给予保证供给与需求的正常对接。如一个地方出现银行利息、本金无法收回,赖账、拖欠,甚至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现象频频发生,像这样的金融环境就不可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都将举步维艰。
刘建华认为,社会信用环境首先是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在所有信用中起到领先、示范、带头作用。因为政府在履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责任的时候,需要信贷资金来推动,也需要运用相关的投融资平台来实现融资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政府信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所涉及到的银行信贷资金或是其他金融资源,也是一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原则,通过这句话来履行政府信用。
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发挥好带头作用最为重要。一个地方的金融生态好,金融机构对该地区的评级就高,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就会产生倾斜,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反之,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削弱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从云南省逐年上升的招商引资成绩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这一点。刘建华举例说,像玉溪市通海县,由于当地民风淳朴,有着良好的信用环境,诸多金融机构都纷纷到通海设点,可以说通海是云南县域获得融资最多的地方,通海的金融“洼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搭建起坚实平台。
第二是企业的信用。企业的信用,在社会信用环境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信用最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源要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更多的是通过企业来体现。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细胞、单元。金融资源或者信贷资金要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要通过企业来体现,要通过企业来承接贷款,来承接自然资源,来运用自然资源。企业既然是金融活动主要承接者,它的信用也就起到非常直观而重要的作用,也是判断一个地方金融质量高低、金融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都履行信用,都履行它的契约,都履行它的承诺,那么金融机构就通过金融活动,获得应有的回报,金融流动性就会大为增加,金融活动就会越来越活跃。反之,如果企业不履行它的信用承诺,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务,就会带来一系列风险。首先体现的就是金融风险,随之可能出现的就是地方政府风险。除此之外,还会破坏企业形象,带来企业金融风险。
社会信用环境第三个方面就是个人信用。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或多或少都要和金融机构发生经济往来。从出生到读书,到就业,到买房、购车,结婚生子等等,每一阶段都有可能由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要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和银行发生关系,其中最主要是信贷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个人信用就非常重要,作为社会成员,个人信用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信用环境的好坏,这就是社会信用环境。
除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法制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外,刘建华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政策和制度环境。金融的发展是需要政策推动,也需要制度保证。这当中地方政府鼓励金融的发展与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所执行的一系列制度,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地方党政领导,有没有强烈的金融意识,鼓不鼓励金融业在这个地区发展,这就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制定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另外,金融业务的推进,特别是各项金融资源、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作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到一个结合点,这就需要有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形成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经济与金融结合的制度化、常态化,必须用金融制度来保障。在另一个方面,为了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也需要政策激励。金融生态环境的第五个方面则是金融机构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是金融生态环境重要方面。刘建华分析道,首先,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金融资源积极互通,这样的金融工作环境,是金融生存发展重要必备条件。如果一个地方,信息不通、交通不好、金融资源相当分散,布局不合理,业务开展极不方便,这样的环境既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发展。金融讲聚集效应,从华尔街到英国伦敦的金融城,到上海浦东,到北京金融街,都是充分发挥金融的聚集效应。聚集就能成为合力,它就能形成金融产品互相融合、整合。再探讨一下生活环境,一个地方工作方便程度、舒适程度、幸福指数都决定着银行员工的去留问题。如果不改善的话,金融业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是一句空话。毋庸置疑,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外部环境好了,金融发展、壮大、繁荣就会成为现实。但是刘建华也严肃地指出,而云南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认真研究改善金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改善金融环境的地方并不多,州市政府把金融生态环境作为系统工程来做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完善金融生态环境重在地方政府
刘建华说,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只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而没有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这与地方管理者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认识有重要关系,金融生态好,商业评级就高,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就会产生倾斜使更多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反之,则会损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刘建华认为,作为政府领导应该意识到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良好金融环境具备聚集金融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金融稳定等特性,因此应该针对这些特性逐步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是聚集金融资源,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环境好了,就会形成金融“洼地”。金融一旦集中,金融资源和金融资本就越多,所获得金融知识就越多,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会成为现实。云南是西部省份,更是经济社会不发达少数民族省份,除努力争取国家支持外,必须努力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吸引各种金融资源到云南发展,为云南提供金融服务,最终获得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效果。
其次,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云南良好形象需要。形象就是一面旗帜,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窗口。金融讲究生态环境,其他行业没讲,因为金融对对外部环境改善的需求更为强烈。在所有投资里,金融投资是综合性最强、规模最大,其积聚着各种投融资手段和投资环境,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因此要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目前云南的银行体系基本完善,近年来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加上保险机构、证券机构的大量入驻云南,说明云南的金融环境正在逐步好转。“但是,还不够,还得努力加强改善环境的步伐。”刘建华坚定地说,“要通过不断改善金融环境,让更多的金融机构来云南发展,为云南提供更多金融产品、金融服务。”
再次,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对金融的稳定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金融安全,没有安全就无以言及稳定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很安全,比如法制环境好,那么金融诈骗、假币、非法集资等现象就会越来越少,正当的金融活动就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金融的稳定就会成为现实。同时,因为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整个金融投入的回报就得到保证,资产的风险就大大降低。反之,法制环境、社会治安、社会信用条件不好,整个金融就不安全、不稳定,发生风险的机率就高。
于此同时,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也是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金融是在不断改革当中前进,如果有良好的政策制度作保障,金融改革就会顺利推进。改革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改革的效果就会越来越显著。积极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来实现金融发展,这就需要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作保障。
此外,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和谐,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来保障。近年来,云南金融发展总体而言是平稳的,是依照科学发展观来推进金融发展,非法集资案件得到及时查处,没酿成社会不稳定事件。刘建华总结道,社会各阶层必须提高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制度、办法、措施,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与繁荣,实现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
良好金融生态为“两强一堡”搭建发展平台
刘建华从全局分析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生态作为护国利器和大国经济之本,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为国家工程,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大国金融地位。7月份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试点启动,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云南首先是对外开放以引进为主,最近两年,云南又逐渐地在鼓励金融业走出去,富滇银行在老挝设立代表处就是云南金融“走出去”的新尝试,代表处的成功设立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云南逐渐成为了亚洲金融体系中一个负责任、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一个实体。
“两强一堡”的提出是云南省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是云南省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云南多气候带的气候资源及多物种的自然资源、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及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天然地缘联系的实际提出来的。
结合国家“两强一堡”战略建设,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有助于促进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贸往来,有利于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实施。
2010年7月27日,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对于云南出口企业交易风险方面来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改变传统第三方货币结算,规避企业汇率风险,提高云南产品在跨境贸易中的竞争力。从企业成本方面看,减少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消除了企业汇兑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这也正是云南在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的有力证明。
刘建华进一步诠释着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对云南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云南省有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我们的金融生态环境怎么样?未来面向我们城市发展的造血功能,和走向这个城市新的经济体,用什么方式改造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有效措施构建良好云南金融生态
针对云南省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举措和工作,刘建华如数家珍。刘建华说,总体而言目前金融办的首要工作就是不断制定、完善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一系列政治措施,推出深化改革、强化金融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云南省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已初步构建。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级有关部门特别是财政、金融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深入调研,省金融办已经起草并出台了深化改革强化金融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发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直接融资工作、改善金融服务支持林业发展和集体林权改革、切实解决农村金融缺失体、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等意见,同时,关于推进企业上市指导意见、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桥头堡建设实施意见、金融支持云南藏区发展等意见已上报云南省政府。一系列的文件,形成一整套的金融改革发展、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刘建华接着介绍说,云南正在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金融政策实施体系已经覆盖了金融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这些方面。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改革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由此推动云南金融改革发展。近几年,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规模、支持力度、支持效果不断显现,与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密不可分。
为改善云南金融生态环境,云南省金融办制定了促进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激励措施、政策。云南省政府专门拿出资金,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且制定了非常科学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每年两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各家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积极性。这几年,云南的信贷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7月末,存款规模、贷款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刘建华欣慰地说,在西部省份当中,云南是除四川、重庆之外的第三家。同时,直接融资金融手段不断得到运用,保险资金得到不断运用,其他融资手段也不断得到运用,这都是政策激励取得的效果。云南保险资金运用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以来,向中国平安等保险机构推荐了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35个项目,这些都是政策激励带来的效果。
为改善云南金融生态环境,云南省金融办不断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营造制度环境。首先,制定了一系列会议制度,比如云南省政府金融运行分析会议制度,省政府金融办与人民银行、三个监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对此刘建华强调说,金融联席会议加强了金融业人士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理解和贯彻,对金融形势的分析,对重点工作的研究,让大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同时也营造了合力。第二,建立直接融资联席会议制度。云南推动直接融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地推进了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和上市公司风险化解工作。针对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行政资源分散、各种审批手续繁多等情况,为了缩短企业在履行各种行政审批环节中的时间、提高行政效率,组建了直接融资联席规制,这个机制运行以来极大地推进了企业上市工作,现在云南的上市企业已突破30家。第三,建立保险资金运用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家保险机构,把保险资金运用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重大项目。云南省政府和平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把保险资金运用作为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予以明确、落实,通过联席会议重点推进保险资金与项目结合。现在保险资金在云南不仅用于赔付,还用于项目发展、产业发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第四,云南银监局牵头建立了云南省林业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22个重点县,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幅增长,至6月末,全省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1亿元。第五,建立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制度有利于改善金融法制环境,在处理性质恶劣的非法集资案件过程中取得较好成效,有效遏制了云南省非法集资的势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意见》,召开了全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培训会议,金座公司非法集资案件主要涉案人员已开庭审理,有力震慑了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得到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督导调研组的高度评价。于此同时,法院、银监部门积极开展清理和追讨不良贷款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刘建华谈及,营造金融改革发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云南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又一重要工作。其一,积极争取人民币贸易跨境结算试点,使云南金融机构围绕云南桥头堡建设,围绕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围绕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就要运用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工作,来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密切了云南同周边国家的金融联系。参加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越来越多,营造了非常好的金融改革环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试点操作指引、试点企业管理办法,扩大了试点企业范围,指导有关商业银行建立了互开账户的清算模式,开展了多笔跨境结算业务,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收付系统。截至8月末,云南省商业银行共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3035笔,金额23.61亿元,出口18.31亿元,进口5.31亿元。其二,争取到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融服务中心。广福路作为金融集聚区第一期启动区域,因其环境好、交通便捷,获得广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随着方案的实施,一个全新的高品位、高档次金融聚集区将会逐步形成。极大地积聚各种金融资源,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作为金融服务中心第二期的呈贡新区,从长远来看,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建成。
刘建华还说,为改善云南金融生态环境,云南省通过不断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了云南省信用评级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信用评级,对担保机构、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对提高和改善整个社会信用水平至关重要。第一,对云南追知来信用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云南国联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等三家信用评级公司实施了现场检查。全年,已对50家担保机构和18家借款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通过对担保机构、对相关的进行信用评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至关重要。同时,联席会议制度,除评级以外,还现场电脑检查。对相关的担保机构、相关企业实施现场检查的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企业信用水平。
第二,云南省政府加快促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一次会议,曹建方副省长明确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由人民银行带头,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继续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培训达到15000余次,树立社会信用观念,宣传信用方面知识,让社会信用观念做到家喻户晓。然后建立诚信信用档案,现有17000中小企业被纳入社会信用档案,进行动态考核。
第三,继续推进云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9年,全省人民银行共对中小企业培训及宣传次数达15,703次,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户数为17198户,征集过程中共有9412户企业办理了贷款卡,并有3381户企业取得了银行授信意向。为9000多户中小企业办理了贷款卡,信用情况良好。3300多户企业授到企业信用意向。这是中小企业。全省农村金融机构已为663.42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220.71万户,评定信用组9713个、信用村1403个、信用乡(镇)32个。以整个社会信用环境这些工作,逐步慢慢得到改善、优化,同时人民银行鉴定系统覆盖面扩大,对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使用此系统,信贷,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用支撑。
第四,支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试点为重点,提升了支付结算效率和水平,小额支付和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省共处理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630.14万笔,金额163.41亿元。同比业务量增长666%、金额增长643.98%;全省小额支付系统共处理往来账业务1,147.99万笔,清算资金957.55亿元,同比笔数增长207.43%、金额增长32.78%。成为全国小额支付系统增长排名第一的省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小额业务量超过大额业务量的省区。同时,云南银行卡发卡数量持续增长,受理市场不断改善,各项业务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全年银行卡发行总量达到4005.33万张,同比增加22.94%,新增借记卡786.03万张,信用卡 55.23万张,全年实现银行卡跨行清算交易6705.53万笔,交易金额1240.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78.62%。对于一组组数据,刘建华脱口而出,宛若探囊取物。透过刘建华的轻松,我们却看到云南金融工作取得如此骄人业绩实属不易。
刘建华坦言:“总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艰巨工作。只有从观念、思路上寻求突破,从工作措施方面寻求创新,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云南金融生态环境才会不断改善,不断优化。而与之相随的是,随着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业的发展与繁荣就会成为现实。”
编辑:杨建乐
目前,金融生态不再停留于仿生概念的抽象化探讨,而是越来越具体,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日渐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这些都是金融生态的相关重要课题。在云南省政府强力打造“两强一堡”之际,记者采访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刘建华,聆听他为我们详尽剖析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云南打造“两强一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金融生态是竞争力
每次接触刘建华,总被他的睿智、干练所折服,这次的采访也不例外。当诸多官员和金融机构高管对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还感到模糊时,刘建华早已了然于胸。一开场,他就为记者精准地道出金融生态的内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建设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社会诚信的基础作用,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以有序的政策协调体制构建为重点,以金融信用环境治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范围,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建华进一步解释道,所谓“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金融发展成长中所需要依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甚至包括历史、文化环境等。刘建华作了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存发展的环境,就好比人的生存环境,环境好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就高了,环境不好,人的生活质量不高,个人就难以获得发展,金融生态环境也同样如此,金融生态环境好了,金融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刘建华结合自身从事金融工作多年的体会详细解释道,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外部环境,作为金融机构生存发展、金融产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构成部分:
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洼地效应”现象,指的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金融资本就向那个地方聚集,正如水往低处流。所以说,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是法制环境。现代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甚至是一种契约经济,不论是信用也好,还是契约也好,必须要有好的法制环境作为保证,否则信用无法得到履行。同时,一个地方的金融犯罪比较猖獗的话,金融就不安全。金融环境与地方法制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地方的社会治安好,金融的法律法规、国家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那么金融方面的契约、信用就会得到很好的贯彻。
社会信用环境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银行是做货币交易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来实现其效益。其他金融机构同样如此,都是通过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资源需求的对接而产生金融交易,形成一种契约,来实现效益。这就需要有一种良好的信用环境来给予保证供给与需求的正常对接。如一个地方出现银行利息、本金无法收回,赖账、拖欠,甚至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现象频频发生,像这样的金融环境就不可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都将举步维艰。
刘建华认为,社会信用环境首先是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在所有信用中起到领先、示范、带头作用。因为政府在履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责任的时候,需要信贷资金来推动,也需要运用相关的投融资平台来实现融资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政府信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所涉及到的银行信贷资金或是其他金融资源,也是一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原则,通过这句话来履行政府信用。
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发挥好带头作用最为重要。一个地方的金融生态好,金融机构对该地区的评级就高,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就会产生倾斜,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反之,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削弱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从云南省逐年上升的招商引资成绩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这一点。刘建华举例说,像玉溪市通海县,由于当地民风淳朴,有着良好的信用环境,诸多金融机构都纷纷到通海设点,可以说通海是云南县域获得融资最多的地方,通海的金融“洼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搭建起坚实平台。
第二是企业的信用。企业的信用,在社会信用环境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信用最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源要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更多的是通过企业来体现。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细胞、单元。金融资源或者信贷资金要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要通过企业来体现,要通过企业来承接贷款,来承接自然资源,来运用自然资源。企业既然是金融活动主要承接者,它的信用也就起到非常直观而重要的作用,也是判断一个地方金融质量高低、金融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都履行信用,都履行它的契约,都履行它的承诺,那么金融机构就通过金融活动,获得应有的回报,金融流动性就会大为增加,金融活动就会越来越活跃。反之,如果企业不履行它的信用承诺,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务,就会带来一系列风险。首先体现的就是金融风险,随之可能出现的就是地方政府风险。除此之外,还会破坏企业形象,带来企业金融风险。
社会信用环境第三个方面就是个人信用。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或多或少都要和金融机构发生经济往来。从出生到读书,到就业,到买房、购车,结婚生子等等,每一阶段都有可能由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要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和银行发生关系,其中最主要是信贷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个人信用就非常重要,作为社会成员,个人信用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信用环境的好坏,这就是社会信用环境。
除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法制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外,刘建华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政策和制度环境。金融的发展是需要政策推动,也需要制度保证。这当中地方政府鼓励金融的发展与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所执行的一系列制度,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地方党政领导,有没有强烈的金融意识,鼓不鼓励金融业在这个地区发展,这就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制定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另外,金融业务的推进,特别是各项金融资源、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作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到一个结合点,这就需要有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形成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经济与金融结合的制度化、常态化,必须用金融制度来保障。在另一个方面,为了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也需要政策激励。金融生态环境的第五个方面则是金融机构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是金融生态环境重要方面。刘建华分析道,首先,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金融资源积极互通,这样的金融工作环境,是金融生存发展重要必备条件。如果一个地方,信息不通、交通不好、金融资源相当分散,布局不合理,业务开展极不方便,这样的环境既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发展。金融讲聚集效应,从华尔街到英国伦敦的金融城,到上海浦东,到北京金融街,都是充分发挥金融的聚集效应。聚集就能成为合力,它就能形成金融产品互相融合、整合。再探讨一下生活环境,一个地方工作方便程度、舒适程度、幸福指数都决定着银行员工的去留问题。如果不改善的话,金融业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是一句空话。毋庸置疑,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外部环境好了,金融发展、壮大、繁荣就会成为现实。但是刘建华也严肃地指出,而云南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认真研究改善金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改善金融环境的地方并不多,州市政府把金融生态环境作为系统工程来做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完善金融生态环境重在地方政府
刘建华说,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只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而没有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这与地方管理者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认识有重要关系,金融生态好,商业评级就高,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就会产生倾斜使更多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反之,则会损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刘建华认为,作为政府领导应该意识到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良好金融环境具备聚集金融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金融稳定等特性,因此应该针对这些特性逐步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是聚集金融资源,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环境好了,就会形成金融“洼地”。金融一旦集中,金融资源和金融资本就越多,所获得金融知识就越多,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会成为现实。云南是西部省份,更是经济社会不发达少数民族省份,除努力争取国家支持外,必须努力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吸引各种金融资源到云南发展,为云南提供金融服务,最终获得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效果。
其次,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云南良好形象需要。形象就是一面旗帜,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窗口。金融讲究生态环境,其他行业没讲,因为金融对对外部环境改善的需求更为强烈。在所有投资里,金融投资是综合性最强、规模最大,其积聚着各种投融资手段和投资环境,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因此要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目前云南的银行体系基本完善,近年来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加上保险机构、证券机构的大量入驻云南,说明云南的金融环境正在逐步好转。“但是,还不够,还得努力加强改善环境的步伐。”刘建华坚定地说,“要通过不断改善金融环境,让更多的金融机构来云南发展,为云南提供更多金融产品、金融服务。”
再次,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对金融的稳定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金融安全,没有安全就无以言及稳定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很安全,比如法制环境好,那么金融诈骗、假币、非法集资等现象就会越来越少,正当的金融活动就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金融的稳定就会成为现实。同时,因为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整个金融投入的回报就得到保证,资产的风险就大大降低。反之,法制环境、社会治安、社会信用条件不好,整个金融就不安全、不稳定,发生风险的机率就高。
于此同时,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也是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金融是在不断改革当中前进,如果有良好的政策制度作保障,金融改革就会顺利推进。改革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改革的效果就会越来越显著。积极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来实现金融发展,这就需要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作保障。
此外,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和谐,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来保障。近年来,云南金融发展总体而言是平稳的,是依照科学发展观来推进金融发展,非法集资案件得到及时查处,没酿成社会不稳定事件。刘建华总结道,社会各阶层必须提高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制度、办法、措施,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与繁荣,实现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
良好金融生态为“两强一堡”搭建发展平台
刘建华从全局分析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生态作为护国利器和大国经济之本,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为国家工程,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大国金融地位。7月份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试点启动,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云南首先是对外开放以引进为主,最近两年,云南又逐渐地在鼓励金融业走出去,富滇银行在老挝设立代表处就是云南金融“走出去”的新尝试,代表处的成功设立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云南逐渐成为了亚洲金融体系中一个负责任、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一个实体。
“两强一堡”的提出是云南省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是云南省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云南多气候带的气候资源及多物种的自然资源、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及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天然地缘联系的实际提出来的。
结合国家“两强一堡”战略建设,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有助于促进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贸往来,有利于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实施。
2010年7月27日,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对于云南出口企业交易风险方面来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改变传统第三方货币结算,规避企业汇率风险,提高云南产品在跨境贸易中的竞争力。从企业成本方面看,减少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消除了企业汇兑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这也正是云南在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的有力证明。
刘建华进一步诠释着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对云南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云南省有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我们的金融生态环境怎么样?未来面向我们城市发展的造血功能,和走向这个城市新的经济体,用什么方式改造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有效措施构建良好云南金融生态
针对云南省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举措和工作,刘建华如数家珍。刘建华说,总体而言目前金融办的首要工作就是不断制定、完善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一系列政治措施,推出深化改革、强化金融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云南省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已初步构建。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级有关部门特别是财政、金融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深入调研,省金融办已经起草并出台了深化改革强化金融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发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直接融资工作、改善金融服务支持林业发展和集体林权改革、切实解决农村金融缺失体、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等意见,同时,关于推进企业上市指导意见、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桥头堡建设实施意见、金融支持云南藏区发展等意见已上报云南省政府。一系列的文件,形成一整套的金融改革发展、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刘建华接着介绍说,云南正在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金融政策实施体系已经覆盖了金融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这些方面。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改革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由此推动云南金融改革发展。近几年,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规模、支持力度、支持效果不断显现,与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密不可分。
为改善云南金融生态环境,云南省金融办制定了促进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激励措施、政策。云南省政府专门拿出资金,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且制定了非常科学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每年两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各家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积极性。这几年,云南的信贷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7月末,存款规模、贷款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刘建华欣慰地说,在西部省份当中,云南是除四川、重庆之外的第三家。同时,直接融资金融手段不断得到运用,保险资金得到不断运用,其他融资手段也不断得到运用,这都是政策激励取得的效果。云南保险资金运用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以来,向中国平安等保险机构推荐了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35个项目,这些都是政策激励带来的效果。
为改善云南金融生态环境,云南省金融办不断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营造制度环境。首先,制定了一系列会议制度,比如云南省政府金融运行分析会议制度,省政府金融办与人民银行、三个监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对此刘建华强调说,金融联席会议加强了金融业人士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理解和贯彻,对金融形势的分析,对重点工作的研究,让大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同时也营造了合力。第二,建立直接融资联席会议制度。云南推动直接融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地推进了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和上市公司风险化解工作。针对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行政资源分散、各种审批手续繁多等情况,为了缩短企业在履行各种行政审批环节中的时间、提高行政效率,组建了直接融资联席规制,这个机制运行以来极大地推进了企业上市工作,现在云南的上市企业已突破30家。第三,建立保险资金运用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家保险机构,把保险资金运用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重大项目。云南省政府和平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把保险资金运用作为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予以明确、落实,通过联席会议重点推进保险资金与项目结合。现在保险资金在云南不仅用于赔付,还用于项目发展、产业发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第四,云南银监局牵头建立了云南省林业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22个重点县,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幅增长,至6月末,全省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1亿元。第五,建立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制度有利于改善金融法制环境,在处理性质恶劣的非法集资案件过程中取得较好成效,有效遏制了云南省非法集资的势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意见》,召开了全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培训会议,金座公司非法集资案件主要涉案人员已开庭审理,有力震慑了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得到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督导调研组的高度评价。于此同时,法院、银监部门积极开展清理和追讨不良贷款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刘建华谈及,营造金融改革发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云南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又一重要工作。其一,积极争取人民币贸易跨境结算试点,使云南金融机构围绕云南桥头堡建设,围绕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围绕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就要运用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工作,来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密切了云南同周边国家的金融联系。参加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越来越多,营造了非常好的金融改革环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试点操作指引、试点企业管理办法,扩大了试点企业范围,指导有关商业银行建立了互开账户的清算模式,开展了多笔跨境结算业务,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收付系统。截至8月末,云南省商业银行共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3035笔,金额23.61亿元,出口18.31亿元,进口5.31亿元。其二,争取到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融服务中心。广福路作为金融集聚区第一期启动区域,因其环境好、交通便捷,获得广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随着方案的实施,一个全新的高品位、高档次金融聚集区将会逐步形成。极大地积聚各种金融资源,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作为金融服务中心第二期的呈贡新区,从长远来看,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建成。
刘建华还说,为改善云南金融生态环境,云南省通过不断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了云南省信用评级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信用评级,对担保机构、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对提高和改善整个社会信用水平至关重要。第一,对云南追知来信用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云南国联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等三家信用评级公司实施了现场检查。全年,已对50家担保机构和18家借款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通过对担保机构、对相关的进行信用评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至关重要。同时,联席会议制度,除评级以外,还现场电脑检查。对相关的担保机构、相关企业实施现场检查的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企业信用水平。
第二,云南省政府加快促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一次会议,曹建方副省长明确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由人民银行带头,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继续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培训达到15000余次,树立社会信用观念,宣传信用方面知识,让社会信用观念做到家喻户晓。然后建立诚信信用档案,现有17000中小企业被纳入社会信用档案,进行动态考核。
第三,继续推进云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9年,全省人民银行共对中小企业培训及宣传次数达15,703次,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户数为17198户,征集过程中共有9412户企业办理了贷款卡,并有3381户企业取得了银行授信意向。为9000多户中小企业办理了贷款卡,信用情况良好。3300多户企业授到企业信用意向。这是中小企业。全省农村金融机构已为663.42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220.71万户,评定信用组9713个、信用村1403个、信用乡(镇)32个。以整个社会信用环境这些工作,逐步慢慢得到改善、优化,同时人民银行鉴定系统覆盖面扩大,对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使用此系统,信贷,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用支撑。
第四,支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试点为重点,提升了支付结算效率和水平,小额支付和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省共处理集中代收付系统业务630.14万笔,金额163.41亿元。同比业务量增长666%、金额增长643.98%;全省小额支付系统共处理往来账业务1,147.99万笔,清算资金957.55亿元,同比笔数增长207.43%、金额增长32.78%。成为全国小额支付系统增长排名第一的省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小额业务量超过大额业务量的省区。同时,云南银行卡发卡数量持续增长,受理市场不断改善,各项业务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全年银行卡发行总量达到4005.33万张,同比增加22.94%,新增借记卡786.03万张,信用卡 55.23万张,全年实现银行卡跨行清算交易6705.53万笔,交易金额1240.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78.62%。对于一组组数据,刘建华脱口而出,宛若探囊取物。透过刘建华的轻松,我们却看到云南金融工作取得如此骄人业绩实属不易。
刘建华坦言:“总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艰巨工作。只有从观念、思路上寻求突破,从工作措施方面寻求创新,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云南金融生态环境才会不断改善,不断优化。而与之相随的是,随着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业的发展与繁荣就会成为现实。”
编辑:杨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