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藏元青花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vig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造型修长秀美,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胎薄,局部可透光影。白釉细腻而莹亮,白中泛青。口沿内绘青花卷草纹,腹部绘人物故事图。据《靖节先生集-五柳先生传》记载,陶渊明宅前有五棵柳树,因而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常携琴会友,又因有脚疾,常有二童子随从服侍。该图案十分形象的描绘了陶渊明外出携琴访友的情景,陶渊明走在前边,二童子前后呼应,边走边语。周围有柳树、鹿、石、花卉陪衬,布局得体,宛如一幅精美的墨笔人物画。上下各配蕉叶纹、变形莲瓣纹、卷草纹,均为元代典型的绘画风格。瓶底书釉下青花“又”字,似是符号性的标记,与钧窑瓷器的“一”“二”“三”“四”等数字编号类似。该瓶为典型的元代风格,绘画又极精,是非常难得的,为一级文物。
  目前,元代玉壶春瓶在社会上较多见,但绘青花人物的元代玉壶春瓶十分罕见。目前还没有发现和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相同的第二件元代青花人物玉壶春瓶。但是仿制这件馆藏品的玉壶春瓶在国内外都已经出现了。有的通过照片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仿我馆199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广东省博物馆陶瓷选》的文物图片,器形很相似,纹饰和图片一模一样,但胎比较白,青花色泽比较艳丽,纹饰比较呆板。最有意思的是,由于图录仅拍摄了器物的一面,看不到背面有二童子随从的图案,仿品上就没有了这两个人物。至于器底,真品的底是有釉的,而且还有不经意的“又”字,但图录上并没有器底的图片,这也是造假者仿制不了的。
  元青花折枝花玉壶春瓶,通体施白釉,白中泛鸭蛋青色。底有釉,圈足一周露胎处有较明显的火石红烧制痕迹。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折枝花卉一周,上下纹饰以弦纹间隔。青花色泛灰暗,花卉自然、流畅、简练,为国产青料,应是景德镇元代早期的作品。
  元青花花卉纹蒜头瓶,底无釉,露胎处留有铁锈斑点痕迹。蒜头部位饰一周双莲瓣纹,颈部饰一周回纹,腹部绘折枝梅花纹,腹下部绘一周勾莲纹。青花色泽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梅花的花瓣色泽较浓艳,为苏尼勃青料重点涂色的部位,其余为淡雅的国产青花料。每层纹饰以淡雅的泛灰色青花间隔。笔者认为其绘制方法为先用国产料绘画,然后在重点部位绘苏尼勃青料,这样更有立体感,同时又突出了进口苏尼勃青料的珍贵。
  元青花花卉纹小罐,肩部双弦纹间草纹一周,腹部以弦纹相隔,画两枝相对称的折枝菊花。纹饰虽然简练,但画法讲究,既有铁线勾勒,又有分水渲染等传统国画手法,用笔酣畅有力,干脆利索,保持了元瓷那种粗犷奔放的特点。青花料发色淡雅,明快悦目,含铁量低,是典型的国产青花料。施釉不到底,白釉泛青色,莹润明亮。平底无釉,为火石红色。胎稍粗,刀削痕明显,内壁中间有一接痕,外壁较平整,是景德镇窑的产品。
  元青花束莲如意纹匝,内中心绘青花束莲纹,内壁绘一周花卉。外壁绘变体莲瓣纹,瓣内绘如意云纹。青花料色深处有下凹现象,为标准的苏尼勃青料。白釉泛青色,口沿和底无釉,呈火石红色。造型优美,纹饰工细,青花艳丽,为一级文物。匝是西周、春秋时流行的盥洗用具。笔者曾见到过几件现代仿制品,器形和纹饰仿得比较相像,但胎火候过高,底部明显粗糙,纹饰色泽过于鲜艳或深浓,不自然。
  元青花菱花口单凤纹碟,花口,平底。内绘青花单凤菊花,内壁绘一周卷草纹,施鸭蛋青色釉。砂底,有密集的铁锈斑点。该器物十分精巧秀美,纹饰流畅自然,是国产料和进口的苏尼勃青料的混合作品,目前还没有发现一样的第二件,为一级文物。笔者见到该器的仿品,造型、青花、纹饰都较差,可以看出仿者本身并没有真正见到器物,只是从图录上看到想当然而已。
  元青花月梅纹洗,矮圈足,不太规整,挖足较草率。灰白胎,稍泛红色。腹间主题纹饰为梅花、月亮,线条粗犷草率,一气呵成,好似书法的大写意笔法。两枝梅花相对,之间画一半月,是元代常用的纹饰。里外施白釉,泛青色,有细小纹片。青花灰蓝,浓处泛黑,釉白中泛青。有专家认为此器是云南玉溪窑的产品,笔者认为还是景德镇元代早期的作品或者是景德镇附近吉州窑的产品。从纹饰上看,它接近吉州窑宋代时期的白釉剔刻月影梅纹饰;造型上则和吉州窑南宋时期的洗几乎一致。
其他文献
古人肯定没有想到,原本冶炼清且明、做镜真大好、供佳人们对镜弄姿搔首的青铜照子,却被今人当成了收藏投资佳品而受到热宠。当拍场上“天价”拍品频现,业界惊呼跨入“亿元时代”之际,古代铜镜的成交价已悄悄迈过了百万元大关。  古代铜镜——这些重量不过几斤,尺寸不过半尺的圆形铜片,在不多的收藏投资者奋力拼搏下,就快在拍卖市场中成长为参天大树了。  一个径不过寸的古代钱币能卖出百万,一件古代青铜器成交单位往往也
期刊
欧阳长桥    笔者对沈周作品鉴定进行了20年的专门研究,当我打开这幅《栖禽图》时,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望气”的快感:好一幅沈石田晚年的花鸟画真迹!众所周知,沈周从中年开始尝试画花卉树石,年近70岁时已具写意花鸟的个人风格。由于起点高,所以一开始即已突破了五代、宋人工笔重设色的传统,如他51岁所作《九月桃花图》轴(上海博物馆藏),曾被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赞为“浅色淡墨,神采翩翩,妙而真者也”,清代
期刊
什么是“玉”、“玉石”和“古玉”?翡翠、和田玉为何既可称“玉”,义可称“玉石”?什么是出土古玉、传世古玉?什么是仿古玉、伪古玉?仿古玉和伪古玉是怎样制作的?一般人能鉴定占玉吗?人们为什么对收藏玉制品越来越感兴趣?前些年玉料价格为何涨得那么快?……这是人们走近玉石和占玉市场时,不得不面对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从事玉石研究多年,对玉石市场也有所了解,愿与读者朋友一起探讨上述问题。    什么是玉和玉石  
期刊
当前,有媒体宣称全国收藏投资者逾7000万人,称之为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收藏高潮,有业者深情地喻之为“盛世收藏”的再现。收藏投资高潮固然与经济水准有关,而学术界直接起到了引领作用。收藏投资市场真实反映了学术知识作用下的收藏投资多变的走势和复杂的状况。  历史上的收藏高潮是北宋晚期、明代后期、清代前期及改革开放以来。这四次收藏高潮的历史背景不同,相同的是知识分子参与并统领了收藏的发展方向。  学术进步推
期刊
常常听到喜爱文物的朋友说:“我很喜欢玉器,但是学起来太难了!”逢此之时,我常有种自豪的感觉。相对于陶瓷和书画来说,玉器因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当代,8000多年的历史确实显得源远流长,加之始终属阳春白雪——玉料珍贵不似陶瓷器有碎片可拣、学习时有便宜的标本参考——玉器在国人眼里就显得十分神秘,更不要说古玉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显得深奥难懂了。  但是,如果您真正喜爱玉器,观摩把玩,日久必会发现玉充满了
期刊
从2006年秋季试水,一西平措在北京翰海主持佛教艺术品专场拍卖近四年了。由首场9件,发展至每季大拍的2个场次,成交额在2009年秋突破亿元大关,规模、成交额稳居首位,树立了可贵的国际品质。  好也罢,坏也罢,不媚市的一西平措坚持以自己的风格和方式,引领佛教艺术品收藏朝着设定的目标发展。陆续推出的中原造像、随身佛等等学术专业性较强的专拍,对引导市场分层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做到了他当初所说的“着眼于
期刊
2009年,广东省博物馆通过拍卖方式,征集了一幅题款为“五羊何浩写”的《万壑秋涛卷》,在此之前,有论者曾著文评论这幅长卷:  “史料中又可多出一名明朝的宫廷画家,绘画史上又增加了一幅明朝的宫廷绘画作品,值得一记。”  (聂崇正:《记新发现的一幅明代宫廷绘画》)然而,对于这个在画史中长期被忽视的明代院体画家何浩,这幅画的画史意义应该还不仅仅于此,如果从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哈斯克尔“艺术史可能不那么举足
期刊
中华民族是尊玉、崇玉、敬玉、爱玉、贵玉和尚玉的民族,有着其他国家和民族无法比拟的独特的玉文化史。  中国玉器艺术历经漫长岁月,被人们赋予了无比神秘的色彩,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深植于传统文化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功用。8000多年前,原始先民就用玉制作工具和装饰品。伴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玉器在新石器时期成为神灵的信物。商周时期,随着祭祀,礼仪的完备,玉器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进入汉代,神
期刊
金融海啸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大的冲击,反而挤压了原有的市场泡沫,特别是在新一轮资本金大量涌入情况下,艺术市场整体会出现更多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当前艺术市场的新格局、新发展、新态势与新方向,已经成为左右整体投资观念的风向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调整后中国艺术市场会更加充满活力拥有更为广阔的投资前景。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之作势必会迎来新的投资和收藏热潮。正因为如此,云南典藏根据自身发展,适时的调整其于
期刊
内地市场历年拍卖的古代玉器主要是明清玉,或者准确来说主要是清代玉器——1994年内地拍卖市场起步之初即呈现出了这种基调。当年中国嘉德秋拍,瓷杂专场240件拍品玉器占42件——元玉1件,明玉3件,清玉38件;北京翰海当年秋拍200件瓷杂中玉器25件——2件宋玉,清玉23件。  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首次将以清代玉器为主体的中国玉器作为独立的专场进行拍卖,369件拍品拍出82.38%,成交额17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