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阜南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近年来由于实施了民生工程,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制约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教学硬件,而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新形势下,区域间师资水平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更翔实地了解目前这些地区的师资水平现状,为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笔者以阜南县为例,分别对阜南县县直属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师资情况做了详尽的调查。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分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分别对城乡教师的数量以及他们的年龄、职称、专业结构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师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农村学校和县直属学校相比教师年龄的“两极化”现象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35岁以下和46岁以上的教师人数占农村学校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将近80%。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精力旺盛但教学经验不足,46岁以上的教师又存在着缺乏进取心、知识结构陈旧、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这种教师年龄结构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提高全县基础教育的水平无疑是不利的。
二是农村教师的配备不够均衡。目前,阜南县学校布局调整还没有完成,一些本应该被调整的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暂时还没有进行调整,导致师资配备等方面还显得很零散。村级小学或县直属中小学在行政村设置的教学点,除了办学硬件不能达标外,师资的配备也明显偏弱。
三是农村学校和县直属学校相比,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教师培训工作松散。目前,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城乡已无明显差别,但是农村教师的职称水平明显低于县直属学校。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县直属学校占9.6%,农村学校占2.2%。另外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师资培训中心虽然组织了相关教师培训,但效果却不理想。
四是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现象,部分中小学结构性缺编严重。从调研和统计数据中发现,阜南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在政治、历史、英语、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品德等学科上专业不对口现象很突出。以小学英语为例,由于师资缺乏,加上学科专业性较强,该县部分小学不能正常开课,使广大农村的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无法与城镇学校对接。
五是欠缺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比较薄弱。近年来,骨干教师不断向阜阳、合肥,甚至上海、北京等地流动,导致了阜南县的教师资源相对落后。因为缺乏骨干的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低,自我学习意识不强,适应不了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教师科研能力比较薄弱。阜南县“十一五”期间仅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尚未结题;省级课题立项22项,结题16项;市级课题51项,仅结题21项。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县教育科研课题已获省级立项5个,市级立项22个,县级立项32个,已全部开题并进入研究节段。目前,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从未开展过课题研究,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阜南县教师队伍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县域内城乡之间的差别有直接的关联。
一方面,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直不平衡。曾经有一段时期,该县广大农村的教育靠民办教师来支撑,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小学未毕业就教小学,初中未毕业就教初中,根本没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更谈不上专业对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政府又以一种情感补偿的方式让广大民办教师在没得到真正的专业培训的前提下几乎全部转正,导致阜南县农村教育一直徘徊在低水平状态。2000年后,该县连续六年每年公开招考300名中小学教师,连续两年每年约选招500名特岗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但这部分新教师大部分被分配到各中学或集镇小学。与此同时,又把原有的老教师调到村小,所以使该县县城学校、集镇学校与村小之间师资水平相对不平衡。另外,县城学校教师参加教研交流和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多,而村小基本没有机会。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专业成长速度较慢,教学与科研能力有待提升。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逐利现象比较普遍,淡泊名利的高尚师德受到了冲击。二是没能构建一套科学的师资培训体系或者培训没能很好地落到实处。以近年来各学校的校本教研为例学校有专人分管教学,但没有抓教研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从而导致了这项工作落实不到位。三是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育科研部门偏重于对宏观教育的研究,很少深入基层,剖析偏远农村的教育,致使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做法和设想
今后,阜南县教育工作将立足该县师资情况的现状,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实行标准化学校建设。阜南县将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阜南县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计划每3-5万人口新建或扩建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初中;平均约1.5万人口新建或改扩建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和一所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能满足全县残疾儿童就学需要的特教学校。
二是继续按需要逐年补充教师,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阜南县将继续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根据新的形势,适当提高选招人员的学识层次。把报考教师的条件提高到:小学、初中以本科为起点,学前教育以专科为起点,鼓励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报考县高中教师。同时,根据各校教师专业结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招,解决教师知识水平不高,结构性缺编等问题。
三是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的任期工作制和合理流动制。强化教师和校长任期制,建立教师和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期满后必须流动,而且加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人员交流。新提拔校长或教师评聘高一级职称时,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四是在资金、师资、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对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在教师职称评聘、学习交流,教育督评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学校。特别是在教育督导评估时,要注重对学校进行发展性评价;在师资培训方面,要给予广大农村学校教师更多的机会。
五是继续在全县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阜南县已经制定并实施了《阜南县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县将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及奖惩机制,实施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业务考试工作,以考促学,以考促研,使广大教师沿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这一专业化梯级成长。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培训,解决参训教师的学费等实际问题。
六是重视教科研工作,加大科研经费的专项投入。教研部门要注重对各类学校一线干部和教师的专项培训,建立教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学校教科研工作纳入年终督导评价体系,引导各类学校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普及义务教育后的主要任务,而师资水平的均衡是其中的关键。通过采取以上六项措施,阜南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将会得到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一定会全面上升,这有助于促进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有助于促进阜南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只有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都上升了,我国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小康之国。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实习编辑 陆燕)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分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分别对城乡教师的数量以及他们的年龄、职称、专业结构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师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农村学校和县直属学校相比教师年龄的“两极化”现象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35岁以下和46岁以上的教师人数占农村学校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将近80%。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精力旺盛但教学经验不足,46岁以上的教师又存在着缺乏进取心、知识结构陈旧、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这种教师年龄结构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提高全县基础教育的水平无疑是不利的。
二是农村教师的配备不够均衡。目前,阜南县学校布局调整还没有完成,一些本应该被调整的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暂时还没有进行调整,导致师资配备等方面还显得很零散。村级小学或县直属中小学在行政村设置的教学点,除了办学硬件不能达标外,师资的配备也明显偏弱。
三是农村学校和县直属学校相比,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教师培训工作松散。目前,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城乡已无明显差别,但是农村教师的职称水平明显低于县直属学校。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县直属学校占9.6%,农村学校占2.2%。另外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师资培训中心虽然组织了相关教师培训,但效果却不理想。
四是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现象,部分中小学结构性缺编严重。从调研和统计数据中发现,阜南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在政治、历史、英语、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品德等学科上专业不对口现象很突出。以小学英语为例,由于师资缺乏,加上学科专业性较强,该县部分小学不能正常开课,使广大农村的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无法与城镇学校对接。
五是欠缺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比较薄弱。近年来,骨干教师不断向阜阳、合肥,甚至上海、北京等地流动,导致了阜南县的教师资源相对落后。因为缺乏骨干的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低,自我学习意识不强,适应不了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教师科研能力比较薄弱。阜南县“十一五”期间仅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尚未结题;省级课题立项22项,结题16项;市级课题51项,仅结题21项。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县教育科研课题已获省级立项5个,市级立项22个,县级立项32个,已全部开题并进入研究节段。目前,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从未开展过课题研究,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阜南县教师队伍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县域内城乡之间的差别有直接的关联。
一方面,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直不平衡。曾经有一段时期,该县广大农村的教育靠民办教师来支撑,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小学未毕业就教小学,初中未毕业就教初中,根本没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更谈不上专业对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政府又以一种情感补偿的方式让广大民办教师在没得到真正的专业培训的前提下几乎全部转正,导致阜南县农村教育一直徘徊在低水平状态。2000年后,该县连续六年每年公开招考300名中小学教师,连续两年每年约选招500名特岗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但这部分新教师大部分被分配到各中学或集镇小学。与此同时,又把原有的老教师调到村小,所以使该县县城学校、集镇学校与村小之间师资水平相对不平衡。另外,县城学校教师参加教研交流和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多,而村小基本没有机会。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专业成长速度较慢,教学与科研能力有待提升。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逐利现象比较普遍,淡泊名利的高尚师德受到了冲击。二是没能构建一套科学的师资培训体系或者培训没能很好地落到实处。以近年来各学校的校本教研为例学校有专人分管教学,但没有抓教研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从而导致了这项工作落实不到位。三是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育科研部门偏重于对宏观教育的研究,很少深入基层,剖析偏远农村的教育,致使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做法和设想
今后,阜南县教育工作将立足该县师资情况的现状,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实行标准化学校建设。阜南县将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阜南县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计划每3-5万人口新建或扩建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初中;平均约1.5万人口新建或改扩建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和一所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能满足全县残疾儿童就学需要的特教学校。
二是继续按需要逐年补充教师,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阜南县将继续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根据新的形势,适当提高选招人员的学识层次。把报考教师的条件提高到:小学、初中以本科为起点,学前教育以专科为起点,鼓励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报考县高中教师。同时,根据各校教师专业结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招,解决教师知识水平不高,结构性缺编等问题。
三是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的任期工作制和合理流动制。强化教师和校长任期制,建立教师和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期满后必须流动,而且加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人员交流。新提拔校长或教师评聘高一级职称时,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四是在资金、师资、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对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在教师职称评聘、学习交流,教育督评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学校。特别是在教育督导评估时,要注重对学校进行发展性评价;在师资培训方面,要给予广大农村学校教师更多的机会。
五是继续在全县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阜南县已经制定并实施了《阜南县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县将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及奖惩机制,实施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业务考试工作,以考促学,以考促研,使广大教师沿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这一专业化梯级成长。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培训,解决参训教师的学费等实际问题。
六是重视教科研工作,加大科研经费的专项投入。教研部门要注重对各类学校一线干部和教师的专项培训,建立教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学校教科研工作纳入年终督导评价体系,引导各类学校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普及义务教育后的主要任务,而师资水平的均衡是其中的关键。通过采取以上六项措施,阜南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将会得到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一定会全面上升,这有助于促进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有助于促进阜南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只有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都上升了,我国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小康之国。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实习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