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
编辑整理/王梦辉
采访记者/苏琳、张妍
当今,人类已进入网络与知识经济时代。无论人们对此重视还是漠视,网络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观念,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个日益网络化的环境里,当网络化生活成为我们新的生活方式时,有可能使得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就如同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不断给人们带来正反两面作用的潜在冲突。网络游戏、网络婚恋、网络博客等新生事物,给人们平添了几许困惑、几多痛苦、留下许多思索……
以下是本刊编辑部近期收到的一位读者来信,看完之后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尊敬的《健康美学》的编辑们:
你们好!
我是一名十六岁孩子的母亲,这封信我是在极度的无助和伤心的情况下给你们寄来的。我的儿子杨毅今年读初三,从小就聪颖好学,他不但是我们全家的至爱,更是我的骄傲。可是,就要面临中考前,成绩一向优秀的他,却由名列前茅迅速下滑,家里人十分担心,再三辅导也不见起色,追问其原因,他始终不肯说出原由,慢慢的他从前几名一下子落到了倒数几名,他爸爸实在看下去了。有一次偷偷的跟踪他,看他放学后去干什么了,原来他去网吧了。他爸爸非常的生气,把他强拉回了家,并从此不准他上网,他竟然离家出走,这一去就没有了音讯,甚至连中考他也没去。原来他一直泡在网吧,玩着网络游戏。家里和睦的气氛一下子冷冻了起来,我把儿子找回了家,并苦口婆心的教育,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回学校上课,原来他迷网络游戏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可以整天什么事都不做,净想着那些虚幻的游戏。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他还是无动于衷,做为一个母亲我的心都碎了。
编辑同志们,我带孩子去了一些医院和心理诊所但都不见好转。我在绝望的同时想到了你们,你们见多识广,如果可以的话请帮帮我这个可怜的母亲。同时我也希望借助你们媒体的力量告诫天下所有的父母,让孩子远离网络的“魔界”吧!
广东深圳 杨毅的母亲刘薇
2006年9月10日
看完这封求助信,编者的心情非常沉重。在这封信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年一步步堕入网络的无尽深渊,被网“魔”无情的摧残;我们看到了一对无助的父母在努力地挽救自己的孩子时挣扎的身影;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家庭深陷无尽痛苦时飘摇无助的困境……因此,我们针对网络的是是非非展开新闻采访与调查,讲述真实故事。
网络时代,又爱又恨
采访镜头一
Mark从事网络工程师工作十年的自诉
我觉得网络时代更加有力地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因为现代网络技术本身就是知识的结晶,它向我们传播了空前丰富的知识。像任何技术进步一样,网络的出现也是利弊并存,令人又爱又恨。我们在谴责网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之时,往往忽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把自己淹没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使精神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就是那种整天盯着屏幕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如此。这样反而令我更加无法直面现实,因为汲取信息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间接来源,一旦离开网络生活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甚至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拿起笔来写字,也许我就是一个“一无用处的网虫”。网络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使得我变得不思进取、消极厌世。
记者感言:网络使个人头脑里的智慧瞬间与全人类相连,以至于产生智慧的乘积效应,从而使人聪明倍增;但在电脑旁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所受的思维训练是全新的。他们不得不同时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传统的、真实的;一个是未知的、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魔障重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病毒”、“黄色污染”、“情感错觉”等,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
“游戏”人生
采访镜头二
马棋流落街头的17岁少年的自述
我是2004年开始接触网络的,那时读初中,每天都悄悄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拿去上网。渐渐地迷上了网络游戏,后来渐渐发展到逃学去玩游戏,父母发现后我还是回到了学校。但是游戏的打斗场景已经在我脑中扎根了,每天都沉浸在网络游戏里,分不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游戏。终于有一天我离家出走,跑到了广州。现在我每天在街上靠乞讨和捡破烂过生活,一有点钱我就去网吧享受网络游戏带给我的刺激,我不知道我以后的生活会怎样,暂时就这样过吧。
周礼勤北京某外语学院的大二学生
我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2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当我在游戏中又成功升了一级,或者拿到了别人没有的宝物可以四处炫耀时,我就觉得无比地开心和满足。
记者感言: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出现,网络游戏上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也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网”情深
采访镜头三
阿颖花季少女的网恋
我叫阿颖,今年19岁。三个月前我在网上认识了他,我们聊的很投契,他的谈吐大方,而且很有涵养。在聊的过程中我得知他没有女朋友,在渐渐熟识以后我们见面了。我们比网上聊的还要尽兴,并且我很快爱上了他。在一个夜晚我把自己宝贵的第一次给了他,我甚至憧憬以后能和他一起共渡幸福的人生。可是,在那以后他便消身匿迹了,而我唯一可以联系他的方式就是QQ。我终于明白这一场网恋就这样终结,我至今都没有从网恋的伤痕中走出来。
真实故事报纸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在网上互生情愫,视对方为心目中理想情人的网友,见面后竟然发现是一对父女,这是多么啼笑皆非的一个悲剧故事啊。
记者感言:网恋是现代人经历恋爱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在网络爱情里迷惑了。在网恋中,人们爱恋的是另一个自己,人们总是按着自己的需求塑造自己网络上的另一半,用最完美的想象为对方编织一个美丽而虚幻的光环,总是带着美好的期望来到网上,向他人展示自己闪光的灿烂的一面,把阴翳的、灰暗的一面隐藏得很深。这如同一个假面舞会,大家在扮演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人的扮演。
网恋毕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何况还与魅力浪漫的爱情相联系。人们总有一种猎奇心态,总是喜欢“另类”以给生活增加乐趣。但仅凭一个ID,一个Email帐号,根本不足以给爱情任何保障的,你是否应该谨慎思考呢?
信息泛滥
采访镜头四
钱先生一封电子邮件的骗局
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告知我的网上银行帐号消费金额出现问题,需要我自己上网确认消费金额。因此我自己上网打开帐号,并根据邮件中提示的操作程序输入帐号和密码进行查询,没有发现金额错误,于是我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一个月后我去银行取款才发现我帐号上的8000元不易而飞。经银行方面调查,那封邮件是有人冒充银行发来的,就这样瞒天过海把我帐号上的钱划到了对方的帐号。
朱蒂 误入色情网站的陷阱
从网上看到一家广告公司招兼职模特,我看待遇还不错就试着发了两张艺术照过去,但是许久都没有回复,我便以为没有下文了。但是不久有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在某某网站上看到我的相片,要我赶紧上网看看。于是,我打开了朋友所说的那个网站,让我意想不到的结局。我看到的是一张色情全裸的女性照片,而照片上赫然是我的脸。如此移花接木的卑劣手段令我痛恨,想到有人看到这张照片而不知缘由的误以为是我就感到羞愧,这样的遭遇是我始料未及的。
记者感言: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媒体,它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也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甚至传播“色情”内容等严重危害社会的信息。当类似人体炸弹的“虚假信息”也混杂在网络信息中流传时,虚拟世界里的“信息泛滥”必然会导致现实生活中“感官刺激”。这种基于网络的信息流传却有着自身的致命缺陷,那就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难度。
隐形杀手
采访镜头五
赵医生因网络而产生的伤害
最近我们医院来了一位14岁的少年,他迷恋电子游戏,整天泡在网络游戏里,易怒厌世,对人极为冷漠,甚至整夜不回家,过度痴迷网络游戏对身心造成了严重损害,最后被确诊患上精神病。游戏成瘾患者的人格会发生明显变化,变得怯懦、软弱、自卑、自责、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为了继续游戏活动,不择手段。甚至出现电脑狂暴症,即一旦电脑出现死机或故障,便会沮丧、焦虑,转而向电脑或向他人发泄无名之火,狂暴不止,严重时将键盘、鼠标摔得粉碎,进而产生自杀念头。
记者感言:网络对人心理的伤害也是可怕的,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会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瘾综合症”。它的基本症状,就是上网时间失控,自己难以控制上网的冲动,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和干扰,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却仍会继续。
编者的话
网络或许对我们的确很有益,但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一个个鲜活的事实﹑血淋淋的教训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的面前,网络上那些不健康的东西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有多少青少年因为迷恋上网而断送学业啊!篇首的求助信不正是对“网络之魔”的控诉吗?
虽然互联网有利也有弊,然而它毕竟事清风拂面的和煦春风,遮不住挡不得。但谁也不能忽视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成瘾综合症。随着因特网广泛的应用,来自网络的挑战越来越大,因此,心理学家对经常上网的人群提出以下忠告:(1)严格控制网络的使用时间;(2)每天应抽出2~3个小时与同事、家人进行现实交流;(3)及时发现形成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4)网络成瘾综合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出现只有强制限定使用时间,必要时去接受心理治疗。
编辑整理/王梦辉
采访记者/苏琳、张妍
当今,人类已进入网络与知识经济时代。无论人们对此重视还是漠视,网络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观念,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个日益网络化的环境里,当网络化生活成为我们新的生活方式时,有可能使得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就如同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不断给人们带来正反两面作用的潜在冲突。网络游戏、网络婚恋、网络博客等新生事物,给人们平添了几许困惑、几多痛苦、留下许多思索……
以下是本刊编辑部近期收到的一位读者来信,看完之后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尊敬的《健康美学》的编辑们:
你们好!
我是一名十六岁孩子的母亲,这封信我是在极度的无助和伤心的情况下给你们寄来的。我的儿子杨毅今年读初三,从小就聪颖好学,他不但是我们全家的至爱,更是我的骄傲。可是,就要面临中考前,成绩一向优秀的他,却由名列前茅迅速下滑,家里人十分担心,再三辅导也不见起色,追问其原因,他始终不肯说出原由,慢慢的他从前几名一下子落到了倒数几名,他爸爸实在看下去了。有一次偷偷的跟踪他,看他放学后去干什么了,原来他去网吧了。他爸爸非常的生气,把他强拉回了家,并从此不准他上网,他竟然离家出走,这一去就没有了音讯,甚至连中考他也没去。原来他一直泡在网吧,玩着网络游戏。家里和睦的气氛一下子冷冻了起来,我把儿子找回了家,并苦口婆心的教育,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回学校上课,原来他迷网络游戏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可以整天什么事都不做,净想着那些虚幻的游戏。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他还是无动于衷,做为一个母亲我的心都碎了。
编辑同志们,我带孩子去了一些医院和心理诊所但都不见好转。我在绝望的同时想到了你们,你们见多识广,如果可以的话请帮帮我这个可怜的母亲。同时我也希望借助你们媒体的力量告诫天下所有的父母,让孩子远离网络的“魔界”吧!
广东深圳 杨毅的母亲刘薇
2006年9月10日
看完这封求助信,编者的心情非常沉重。在这封信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年一步步堕入网络的无尽深渊,被网“魔”无情的摧残;我们看到了一对无助的父母在努力地挽救自己的孩子时挣扎的身影;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家庭深陷无尽痛苦时飘摇无助的困境……因此,我们针对网络的是是非非展开新闻采访与调查,讲述真实故事。
网络时代,又爱又恨
采访镜头一
Mark从事网络工程师工作十年的自诉
我觉得网络时代更加有力地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因为现代网络技术本身就是知识的结晶,它向我们传播了空前丰富的知识。像任何技术进步一样,网络的出现也是利弊并存,令人又爱又恨。我们在谴责网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之时,往往忽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把自己淹没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使精神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就是那种整天盯着屏幕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如此。这样反而令我更加无法直面现实,因为汲取信息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间接来源,一旦离开网络生活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甚至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拿起笔来写字,也许我就是一个“一无用处的网虫”。网络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使得我变得不思进取、消极厌世。
记者感言:网络使个人头脑里的智慧瞬间与全人类相连,以至于产生智慧的乘积效应,从而使人聪明倍增;但在电脑旁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所受的思维训练是全新的。他们不得不同时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传统的、真实的;一个是未知的、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魔障重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病毒”、“黄色污染”、“情感错觉”等,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
“游戏”人生
采访镜头二
马棋流落街头的17岁少年的自述
我是2004年开始接触网络的,那时读初中,每天都悄悄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拿去上网。渐渐地迷上了网络游戏,后来渐渐发展到逃学去玩游戏,父母发现后我还是回到了学校。但是游戏的打斗场景已经在我脑中扎根了,每天都沉浸在网络游戏里,分不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游戏。终于有一天我离家出走,跑到了广州。现在我每天在街上靠乞讨和捡破烂过生活,一有点钱我就去网吧享受网络游戏带给我的刺激,我不知道我以后的生活会怎样,暂时就这样过吧。
周礼勤北京某外语学院的大二学生
我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2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当我在游戏中又成功升了一级,或者拿到了别人没有的宝物可以四处炫耀时,我就觉得无比地开心和满足。
记者感言: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出现,网络游戏上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也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网”情深
采访镜头三
阿颖花季少女的网恋
我叫阿颖,今年19岁。三个月前我在网上认识了他,我们聊的很投契,他的谈吐大方,而且很有涵养。在聊的过程中我得知他没有女朋友,在渐渐熟识以后我们见面了。我们比网上聊的还要尽兴,并且我很快爱上了他。在一个夜晚我把自己宝贵的第一次给了他,我甚至憧憬以后能和他一起共渡幸福的人生。可是,在那以后他便消身匿迹了,而我唯一可以联系他的方式就是QQ。我终于明白这一场网恋就这样终结,我至今都没有从网恋的伤痕中走出来。
真实故事报纸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在网上互生情愫,视对方为心目中理想情人的网友,见面后竟然发现是一对父女,这是多么啼笑皆非的一个悲剧故事啊。
记者感言:网恋是现代人经历恋爱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在网络爱情里迷惑了。在网恋中,人们爱恋的是另一个自己,人们总是按着自己的需求塑造自己网络上的另一半,用最完美的想象为对方编织一个美丽而虚幻的光环,总是带着美好的期望来到网上,向他人展示自己闪光的灿烂的一面,把阴翳的、灰暗的一面隐藏得很深。这如同一个假面舞会,大家在扮演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人的扮演。
网恋毕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何况还与魅力浪漫的爱情相联系。人们总有一种猎奇心态,总是喜欢“另类”以给生活增加乐趣。但仅凭一个ID,一个Email帐号,根本不足以给爱情任何保障的,你是否应该谨慎思考呢?
信息泛滥
采访镜头四
钱先生一封电子邮件的骗局
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告知我的网上银行帐号消费金额出现问题,需要我自己上网确认消费金额。因此我自己上网打开帐号,并根据邮件中提示的操作程序输入帐号和密码进行查询,没有发现金额错误,于是我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一个月后我去银行取款才发现我帐号上的8000元不易而飞。经银行方面调查,那封邮件是有人冒充银行发来的,就这样瞒天过海把我帐号上的钱划到了对方的帐号。
朱蒂 误入色情网站的陷阱
从网上看到一家广告公司招兼职模特,我看待遇还不错就试着发了两张艺术照过去,但是许久都没有回复,我便以为没有下文了。但是不久有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在某某网站上看到我的相片,要我赶紧上网看看。于是,我打开了朋友所说的那个网站,让我意想不到的结局。我看到的是一张色情全裸的女性照片,而照片上赫然是我的脸。如此移花接木的卑劣手段令我痛恨,想到有人看到这张照片而不知缘由的误以为是我就感到羞愧,这样的遭遇是我始料未及的。
记者感言: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媒体,它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也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甚至传播“色情”内容等严重危害社会的信息。当类似人体炸弹的“虚假信息”也混杂在网络信息中流传时,虚拟世界里的“信息泛滥”必然会导致现实生活中“感官刺激”。这种基于网络的信息流传却有着自身的致命缺陷,那就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难度。
隐形杀手
采访镜头五
赵医生因网络而产生的伤害
最近我们医院来了一位14岁的少年,他迷恋电子游戏,整天泡在网络游戏里,易怒厌世,对人极为冷漠,甚至整夜不回家,过度痴迷网络游戏对身心造成了严重损害,最后被确诊患上精神病。游戏成瘾患者的人格会发生明显变化,变得怯懦、软弱、自卑、自责、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为了继续游戏活动,不择手段。甚至出现电脑狂暴症,即一旦电脑出现死机或故障,便会沮丧、焦虑,转而向电脑或向他人发泄无名之火,狂暴不止,严重时将键盘、鼠标摔得粉碎,进而产生自杀念头。
记者感言:网络对人心理的伤害也是可怕的,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会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瘾综合症”。它的基本症状,就是上网时间失控,自己难以控制上网的冲动,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和干扰,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却仍会继续。
编者的话
网络或许对我们的确很有益,但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一个个鲜活的事实﹑血淋淋的教训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的面前,网络上那些不健康的东西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有多少青少年因为迷恋上网而断送学业啊!篇首的求助信不正是对“网络之魔”的控诉吗?
虽然互联网有利也有弊,然而它毕竟事清风拂面的和煦春风,遮不住挡不得。但谁也不能忽视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成瘾综合症。随着因特网广泛的应用,来自网络的挑战越来越大,因此,心理学家对经常上网的人群提出以下忠告:(1)严格控制网络的使用时间;(2)每天应抽出2~3个小时与同事、家人进行现实交流;(3)及时发现形成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4)网络成瘾综合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出现只有强制限定使用时间,必要时去接受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