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式行为训练 推动养成教育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s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学校引进了不少新教师,他们往往第一年就担负起了班主任这个重任。我对学校25名班主任做了一个关于近三年来的“教育困惑”的小调查,发现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常规怎么管?那些老教师带的班级,学生个个训练有素,年轻的班主任们往往花了几倍的精力,可学生还是我行我素。
  这样的困惑,我相信每个初做班主任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比如:“我已经不下百遍地对学生说了必须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了,怎么就全成了耳旁风?”“我吓也吓了,批评也批评了,什么招都用了,怎么就没有效果?”“表扬一下管用一天,回头这些学生就卷土重来,吃不消!”“我样样都示范给他们看了,他们怎么就做不到呢?”……此般种种,无不是对小学生养成教育有效性的一种呼唤。
  有这样一个统计:对孩子的教育,95%来自教师、家长的影响。教师有激情、有活力,教的学生和班级就会有激情和活力;教师的教态、板书甚至是衣着,不用刻意强调,学生就会跟着学,就会受到影响。可见,在学校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并结合自己几年的班主任经历,我对如何通过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来提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性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行为来自于模仿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Bandura)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他让三组儿童分别观察一段影片:前半段都是一个成人正在对一个充气的人形玩偶拳打脚踢。但是在后半段中,a组儿童看到这个成人受到惩罚;b组儿童看到这个成人得到奖励;c组儿童则没有看到这个成人有什么好或坏的结局。影片看完之后,实验者分别把这些孩子带到一个房间中,房间里有很多玩具,特别是一个橡皮假人的玩偶摆在中间显眼处,然后让孩子自己在房间玩耍。结果发现,a组的儿童对橡皮假人表现粗暴行为的次数最少;其次是c组儿童;至于b组儿童,根本就是肆无忌惮地打。
  班杜拉根据上述的实验提出社会学习论,意指“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会经由观察别人行为的表现方式,以及行为的后果(奖励或处罚),间接学习到是否要表现某一个行为。间接学习的过程称为模仿(modeling),而模仿的对象则称为楷模(model)”。
  显然,作为班主任的教师通常都承担着“楷模”这个角色。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为学生做示范,比如端端正正地板书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学着写,写得好的批个五角星,写得不好的批个三角形或者重写,直到得到五角星。日积月累地示范、书写、评价,反复进行,学生端正书写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像这么通俗的观念,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其实正因为它太过通俗了,往往让人们把“熟悉”误会为“了解”,反而忽略了其中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二、教师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认识误区
  
  一个同事看到我上面所说的,立刻反诘我:“一开学我就示范了怎么提前做好预习,表扬、批评都用了快半个学期了,到现在班级里真正做到预习的没几个!”他的话里包含着对学生十分的失望和对我十二分的怀疑。
  班杜拉提出的更重要一点是,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个体会经历四个阶段:(1)注意:个体观察到某个行为,并且以自己的想法来解读这个行为;(2)保持:将某个行为经过内在编码之后,存在自己的记忆之中;(3)再生:将自己记忆之中,楷模所表现的行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4)动机:当行为习得之后,会在日后适当的时机。主动表现出来。
  那么看起来,其实在第三个步骤(再生)产生时,个体已经学会了楷模的行为。而事实上,很多人常忘记第四个步骤中个体的主动性,总以为学会了就要表现出来,却没有想到“会了”和“愿意表现”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就算会了也不见得愿意表现,因为动机代表个体对所学习到的行为的认同。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规范和要求都仅仅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根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说到这里,我问我的这位同事:“如果说你的‘表扬和奖励’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外在动机’,那么‘内在动机’呢?”看着同事一脸的迷茫,我说起发生在我的班级里同样的一件事情:
  开学第一天,我同样给学生做了预习要求和示范,同样制定了奖惩措施。但不同的是,针对学生度过了一段时间“获奖避惩”的热情后显现出来的不预习现象,我利用午会课、班会课等时间和学生一起做探究:请大家分别读一篇刚预习过的短文和课本最后一篇课文,看哪篇读得熟,记得快。无疑,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一次预习带来的“妙处”。从那以后,学生的预习情况大有好转,加上我变着花样地强化巩固,如今孩子们预习作业的完成质量越来越高了。因此,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
  
  三、激发行为动机的方法
  
  再回到行为的形成——模仿学习。虽然学习是由模仿而来,但是很显然地,在同样的情境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相同的观察学习。那么,哪些条件会影响观察学习呢?班杜拉曾经提出六点原则:
  ★楷模与学习者,在人格特质上相似。
  ★在学习者心中,楷模的角色就像偶像一般值得崇拜。
  ★楷模的行为明确,让学习者可以清楚认定。
  ★楷模所表现的行为,有明确的行为后果。
  ★学习者表现模仿行为之后,能够得到增强。
  ★楷模所表现的行为,在学习者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楷模具有越多上述特点,越能够激发学习者观察学习的动机。我将这六条原则运用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同伴式”师生关系
  班级里有个写字极其马虎的女孩,总是把作业本弄得很邋遢,除非在老师的“监视”下才能写得端正整洁。于是,利用一次和学生一起玩耍的机会,我趁她淘气的时候,说:“你和我小时候真像!”当时,她愣了一下。当天的家庭作业本上,我加了一条批语:“淘气的你让我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我相信书写方面,你也能将我再次带回童年。”
  现在,这个女孩还在我的班里,但是作业本早已是班级的范本了。
  2,示范“注释型行为”
  班级里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往往成为贴在墙上的口号,学生“知行分离”的现象普遍存生。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管理班级事无巨细,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在眼里却不一定明在心里。我在平时会有意识地把希望学生模仿的行为加个语言解释,边做边解释,使之能够被学生清楚地认定。
  教室前面有张课桌是老师面批作业时用的。课桌上往往报纸、作业本、工作手册、文具四处散落。利用这个机会,我联合各位任课老师,坐下来面批之前,一边整理课桌,一边“唠叨”上一句话:“为了让字写正,工作效率提高,我现在得整理整理这些东西。一学生天天听到、看到,就不由自主地当场模仿。不到一个月,班级里每张课桌的书本、文具就都摆放得整齐有序,还成了全校的观摩教室。
  3,强化方式多样化
  学生的模仿行为得到表现后,只有不断地强化才能够巩固成一种习惯,“好行为就奖励,坏行为就惩罚”,这是我们常见的强化方法。早有研究表明奖励比惩罚效果好,但如今大力提倡的“赏识教育”也时常让我们茫然:总是表扬,麻木;总是惩罚,还是麻木。其实还有两种行为强化方法常不被大家重视。一种叫做“负强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是由去除不愉快的事物构成,该行为以后就会被增强。
  班级里有一个学生的词语默写总是红叉累累,10分、20分是很平常的事。而他自己也几乎是破罐子破摔。于是,我改用“勾号”批改,而且每次看到他默写多对一个或几个词语时,我就在他的默写本上留言:“真棒!今天你又多得了一个勾!”不断地负强化之后,我看到他逐渐变得积极了,现在的默写从来不会低于80分。
  另外一种行为强化方法叫“消退法”。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做出的不良行为连续多次之后,都没有得到想要的强化,我们对这种行为不予关注,不予理睬,那么,孩子的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下降。
  调皮捣蛋的罗××,是全校闻名的“小恶魔”。课堂上更是插曲不断,在不断地了解中,我知道他的这些行为都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针对他课堂上这种表现特点,在无论我点他多少次名都看不到效果之后,便开始使用“消退法”。我让其他同学配合我,在课堂上“无视”他。几次三番地“败下阵”来,这个“小恶魔”居然主动放弃了捣乱。偶尔有一次表现好,我就“狠狠”地表扬他。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他居然变乖了,如今还做了纪律小队长。
  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养成教育的渠道还有很多种,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下去。
其他文献
放暑假了,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了乡下的父母家。多年未回来,惊叹家乡变化之余,更为乡间的清新与悠闲所深深吸引。傍晚,正当我们漫步在夕阳余辉中的乡间小路时,一个人远远地向我
[本刊讯)据公安部《消防法》宣贯会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火灾形势基本平稳。据统计,全国共发生火灾(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火灾)69574起,死IO95人,伤2175人,直接财产损失7.互亿元,均比去
宁波市镇海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隶属宁波市规划局镇海分局,是自收自支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具有规划、市政、测绘和地理信息开发等资质,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和市政设计、规划咨询和
荣辱与礼仪是德育的最基本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国现行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养成知荣辱、知礼仪、树新风的习惯。在
一、引言李开复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这样的一个新生事物却不乏投资人:联想总裁柳传志、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等等。 I. Introducti
责任意识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种认同社会角色要求,主动约束自我的价值取向。责任意识的形成机理不同于知识技能,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体验性的知情整合学习过程,其中既有对社会活动规范和社会角色规定性的认知学习,也有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学习。认知是责任意识形成的前提,情感则是责任意识的决定性因素。小学阶段是责任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但纵观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笔者调查发
自1988年国家“两部两局”联合发出限制毁田烧砖、加速墙体材料改革的通知后,小型空心砌块被全国各省市采纳,作为可以代替粘土砖的首选墙体材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不完全
通过实验,研究了720℃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Si基板上得到的大面积垂直排列的有序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光电响应特性。实验表明,激光诱导所产生的光电流是光强度和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土钉墙面层受不受力一直存在着争议。根据规程可知土钉面层不受力,所以喷射混凝土面层一般按构造进行设计。但实际上土钉墙面层土压力对基坑变形及墙体的应力分布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