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认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的人才应具备精通的网络技术、多方面发展的能力,以及互联网思维下的管理方法,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高职人力资源人才;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人为本,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120-0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加快,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改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遵循“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坚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只有人力资源分配合理,企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将互联网技术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企业中人尽其用的目标。
  一、“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
  “互联网+”不仅仅是强大的互联网,它更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充分把握以及利用“互联网+”是未来所有企业要走的必然之路。综合来看,“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巧妙利用大数据平台。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分配和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中的工作业绩评定职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从而公平决策员工的职位调动等;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反映出来的员工调查问卷了解职工心理需求,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保障企业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
  (二)人力资源的有效重组。现代科技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现代产品的发明与制作,需要更多人力物力与科技力量,制作难度更上一层楼,所需要的人才也涉及众多领域。在一款产品的研发设计过程中,需要众多领域相关专家的相互合作,这就需要跨领域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重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分配任务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人才的适应性与适应度。真正开展项目之前,需要对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选拔,然后进行培训。企业目前对于人才的需求,属于多元化“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就需要人才的跨领域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跨领域人才时,可以促进各行业的交流,从而有利于合作共赢,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人才的多领域流动。但在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在人才流动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以及应增强集团和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人才的流失。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群體扩大。互联网就像是一张大网,它几乎将整个世界容纳了进来。同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也早已被容纳进一张大网之中,在这张网里,包罗万象,它涉及各种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发生关系的各商家、顾客、合作企业及其内部成员等,凡是能和企业有所联系的人力资源,以企业为中心,呈网状发散,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呈现出一个不断扩大、不断深化的态势。
  (四)推进公司管理民主化进程。互联网无边界管理改变了“以企业高层为中心”的局面,互联网下的“去中心化”不断深入发展,使得企业中人与人的沟通更加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下层的沟通效率,缓解公司员工间的矛盾,有利于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员工之间沟通交流,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另外,利用互联网的民意调查、决策投票等功能,可以让公司职员广泛地参与到民主决策中,既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引导,也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的人才素质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人力资源人才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具备精通的网络技术。网络现在几乎已经应用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了,一个合格的员工需要具备优秀的网络知识和精通网络技术。比如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就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网络应用技术、PS高级应用、Excel表格应用等。具备更加专业的多媒体技术,才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赢得各种先机。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优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各种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技术,深入地去研究网络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网络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
  (二)多方面发展的能力。有的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很精通,但是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型人才,因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需要多领域跨行业合作发展,那么就需要全能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培养多元发展的全能型人才。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也要加强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互联网+”背景下,要求员工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多方面发展以适应工作多方面的要求,促使工作顺利完成。因此,互联网思维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三)互联网思维下的管理方法。为了更加快速准确地传达工作指令,保证工作按时完成,人力资源人才必须树立网络思维管理理念,利用方便的网络技术传达信息。现在QQ、微信等通信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多企业通过这些平台进行项目宣传,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与分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来就比较复杂,层层管理,更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有效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人才需要更新管理观念,紧跟时代发现潮流,顺应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新模式,利用好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层层管理,加强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信息沟通的实时性,提高管理效率,提高高职人才的专业素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措施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高职人力资源人才。高职人力资源人才对专业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入,对于专业实践性的要求了解更透彻,所以在工作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要扩宽高职人力资源人才的知识面,除了教师课上授课,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比如网易云课堂、蓝墨云班课、百度等进一步探索知识,培养出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促进社会人才资源优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高职人力资源人才需要具备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将媒体技术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职业中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将重点放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这需要以实际工作情景为基础构建教学体系。首先,校企合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我国南方有较多的成功案例,一方面是由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南方地区“互联网+”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可以借鉴南方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经验,如学校邀请相关企业、基层政府机关、兄弟院校等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调研,并指导学生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了解工作模式和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人事政策、招聘方案、供求分析等事项。其次,要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重新设置课程,构建新的学习框架,建立以基础素质能力、职业操作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为模块的教学体系。同时,在“互联网+”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高职人力资源人才,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让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接触到相关企业,加强理解所学知识和未来的工作内容,提高未来人力资源的质量。高职院校本身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学术方面的教学成果不太显著,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互联网+”的推行,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三)以人为本,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人才与资本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才不仅仅是一项资本投入,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才可以創造出新的资本,利用人才优势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和产业增值。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持,加快人才的流动。
  如今,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进行人力资源培养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现,企业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互联网视频会议进行管理,通过视频会议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将这些时间和资源投入到人才的管理方面,优化人才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树立起新型的人才管理观念,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面,学校往往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这一特殊工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实践育人平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践技能的交流和培养。“互联网+”背景下的沟通机制更加完善,有利于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降低了沟通成本,推动了企业中的人才流动和信息流动,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信息的有效性不断实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培育出更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认知实践—专业学习—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流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五)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又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学校应定期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去企业培训,或进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挂职锻炼。同时,也要积极“引进”企业中专业素质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拓宽育人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巧燕,范炜斌.“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J].财经界,2016(6)
  [2]王民钢.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J].中国市场,2016(9)
  [3]张彦.高校创新创业的观念辨析与战略考虑[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作者简介】刘彦伯(1982—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甘肃葡萄产区为例,分析了甘肃葡萄产区发展具有地理、人力及政府扶持等优势,集约化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甘肃葡萄产区在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文化推广和营销策略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迅速涌入课堂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与委员们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其中,提高教师待遇、解决“三点半”难题、中小学生“减负”、科技教育等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高职教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之需,作为高职教育媒介的课程体系问题也是难辞其绺的。通过网络检索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最基本的问题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心小学着力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博雅"课程,从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抢她的课比双十一秒杀还难"的复旦大学"女神"教师陈果,"最害怕两样东西",一是害怕自己"不爱这个世界了",二是害怕自己"灵感枯竭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只要我偶尔在看一些书的时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