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黄鳝运输“发烧”的原因及防治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a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黄鳝“发烧”是舒城县黄鳝的主要病害之一。分析了影响黄鳝“发烧”的原因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进一步防止黄鳝运输发烧死亡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鳝;成活率;耗氧量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0517-6611(2014)03-00808-02
  黄鳝(Monopterus albus),俗称鳝鱼、田鳝,亦名长鱼、血鱼、罗鱼、无鳞公子等,为辐鳍鱼纲合鳃目合鳃鱼科的淡水底栖肉食性鱼类,可养殖供食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黄鳝分布于亚洲中国、台湾、日本、印度及东南亚的淡水流域。舒城县是大别山区黄鳝主产区之一,产量十分丰盛,一般年产量在3 000 t左右。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较高。黄鳝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它不仅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黄鳝不仅被做成名菜用来款待客人,近年来舒城黄鳝销往国内外,更有冰冻黄鳝远销美洲等地区。黄鳝一年四季有产量,但在贮养和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就会有大批黄鳝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分析了影响黄鳝“发烧”的原因、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旨在为提高黄鳝运输成活率提供试验依据。
  1 影响黄鳝“发烧”的原因[1]
  1.1 黄鳝“发烧”
  在高密度养殖和长时间运输过程中,黄鳝体表分泌的黏液在水中聚积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可使水温骤升(有时高达50 ℃),水中溶氧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缠绕,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
  1.1.1 黄鳝“发烧”与水温、气温、溶解氧和耗氧量的关系。取健壮的活黄鳝30 kg和自来水25 kg,贮存于容量60 kg的圆柱形木桶内暂养48 h,定期观察,观察期内不换水。
  由表1可知,当气温为24~32 ℃时,一般12 h后水质已完全污染,溶氧量降至零,有机物耗氧量升至50 mg/L以上,温度开始上升,少量黄鳝发生死亡;18 h以后,温度显著上升,容器内水温比气温高12.5 ℃,耗氧量达93.60 mg/L,死鱼较多;24 h以后,耗氧量达151.30 mg/L,水温高达43.5 ℃,比气温高17.5 ℃,黄鳝大量死亡;36 h以后,耗氧量高达207.40 mg/L,水温继续上升到47.5 ℃,此时除容器表层的黄鳝头露出水面、直接利用空气进行呼吸还依然存活外,其余的黄鳝绝大部分已死亡。48 h以后,水温上升到42.5 ℃,耗氧量高达262.50 mg/L,此时死黄鳝重量达26.54 kg,死亡率为88.4%。因此,在容器内盛装黄鳝密度过大又不及时换水的情况下,就会发生黄鳝“发烧”的现象。
  1.1.2 黄鳝“发烧”与黏液发酵的关系。取容量10 000 ml的白色细口瓶2只,标为A、B;A瓶盛装自来水10 000 ml,为对照组;B瓶盛装自来水9 000 ml,另外加入黄鳝粘液500 ml,为发酵组,进行48 h观察。
  引起黄鳝“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黄鳝的黏液所致。发酵组,当气温为24~32 ℃时,12 h以后溶解氧已降至零,水温上升到34.5 ℃,对照组高3.5 ℃;18 h以后,水温显著升至36 ℃,比对照组高10 ℃;24 h以后,水温继续上升到39.5 ℃,耗氧量高达183.60 mg/L;30 h以后,水温达44.5 ℃,比对照组高14 ℃;36 h以后,水温高达48.5 ℃,比对照组高18 ℃;48 h以后,水温下降到42 ℃,但耗氧量仍继续上升到315.30 mg/L。由于黄鳝体表富含黏液,当容器内盛装黄鳝密度很大又不及时换水时,这些黏液就会污染水质; 贮存时间越长,黄鳝分泌的黏液也越多,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 这些黏液会引起水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有机物耗氧量显著增加,将水中的溶氧量消耗殆尽,并产生热量,使水温显著增加。当水温达40 ℃左右时,容器内中、下层的黄鳝就相互缠绕成团,大批黄鳝死亡,即黄鳝“发烧”。由此可见,并不是黄鳝自身“发烧”,而是由于容器内水温高且缺氧窒息“烧死”之故。
  1.1.3 防止黄鳝“发烧”的试验。取容量60 kg的圆柱形木桶4只,分别装入健壮的活黄鳝30 kg和自来水25 kg,暂养48 h,分为Ⅰ、Ⅱ、Ⅲ、Ⅳ4组;Ⅰ桶试验期内不换水,为“发烧”组;Ⅱ桶每隔6~8 h彻底换水1次,为防止“发烧”组;丙桶不换水,
  在开始时和24 h后,投放浓度为0.07%的硫酸铜溶液30 ml,为抑制“发烧”组;Ⅳ桶不换水,在开始和24 h后,投放青霉素3.0×105 IU,为抑制“发烧”组。上述各桶每隔3~4 h用手伸至桶底再朝上将黄鳝搅动1次。
  当气温为23~30 ℃时,采用及时彻底换水或投放青霉素或硫酸铜等药物的办法,对防止黄鳝黏液污染水质和抵制黄鳝黏液的发酵作用,对防止黄鳝“发烧”都有良好的效果。由表3可知,若不换水(Ⅰ组),黄鳝成活率只有12.75%;采取每隔6~8 h彻底换水1次的办法,成活率可达96%;若在开始时和24 h后各投放青霉素3.0×105 IU,成活率可达93.4%;若开始时和24 h后各投放浓度为0.07%的硫酸铜溶液30 ml,成活率可达90.15%。
  头部受伤,用铁夹捕捉,常卡伤鳝体。在出售黄鳝时,用破损的篾篓盛装,容易擦伤鳝体;有时盛放在塑料桶或木桶内的黄鳝,也会发生相互咬伤尾部的现象。这些受伤的黄鳝,大多体质较弱,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发生死亡。分别取体质健壮、无外伤的黄鳝与受伤黄鳝各40尾,在圆柱形的木桶中贮存4 d,每天彻底换水1次,结果健壮的黄鳝成活率为97.5%;头部受伤的黄鳝成活率只有5%,身体受伤的黄鳝成活率为17.5%;尾部受伤(俗称“烧尾”)的黄鳝成活率为72.5%(表4)。
  1.3 温度对黄鳝的影响
  舒城县一般在立冬后黄鳝开始潜入泥穴,惊蛰前后渐趋活跃,清明以后已经十分活跃,到夏至前后活跃更甚,产量也最旺。黄鳝在不同季节和水温条件下,其耗氧量有较大的差异。当水温为8.5~10 ℃时,平均耗氧量为38.75 mg/(kg·h);当水温15~17.5 ℃时,平均耗氧量为243.63 mg/(kg·h);当水温23.5~26.5 ℃时,平均耗氧量为326.35 mg/(kg·h);当水温30~34.5 ℃时,为697.55 mg/(kg·h)。这些耗氧量包括黄鳝所分泌的黏液耗氧在内。一般而言,随着水温的上升,黄鳝耗氧量也显著增加。
  温度也是造成黄鳝发生大批死亡的原因之一[2]。2012年春夏之交,六安市某商贩从舒城发往广州的4 t成鳝在中途换水,因为水温相差10 ℃以上,成鳝到达运输目的地后死亡1.8 t。
  2 黄鳝启运前的准备工作
  2.1 黄鳝暂养 待运输的黄鳝转入到暂养网箱内暂养1 d,并禁食,并在暂养网箱内放入少量泥鳅[3]。
  2.2 盛装和贮存容器[4] 盛装和贮存容器主要有网箱、水泥池、塑料桶和木桶等。目前舒城地区大多用网箱、塑料桶和木桶作为收购、贮存暂养和运输黄鳝的盛装容器。桶的规格为圆柱形,用1.2~1.5 cm厚的杉木板制成(忌用松板),高67 cm,桶口直径50 cm,桶底直径46.7 cm,桶外三道箍,附有2个铁耳环,以便于搬运。桶口用同样的杉木板做盖,盖上有若干条通气缝以通空气。
  起运前都必须将病伤黄鳝剔除。同时要认真检查一下运输过程中的用具是否完备。与暂养一样要求在清洁卫生环境中装运黄鳝,并要求保证鲜活。运输黄鳝的工具应为无毒、无异味、表面光滑的器具。黄鳝不得与有害物质混装混运,更不要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的化学药物。
  3 黄鳝的运输方法
  黄鳝的运输方法应根据黄鳝数量和交通情况,分别采用木桶装运、湿蒲包装运、机帆船装运或尼龙袋充氧装运等。
其他文献
<正>2008年7月,原梧州市电业局划转广西电网公司管理。为了更好地理顺梧州市电力管理体制,2009年初,梧州供电局由原梧州市电业局和梧州供电局重新组建(原梧州市电业局员工占9
[目的]通过研究γL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GSAC)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GSAC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微板法测定GSAC对培养24 h细胞线粒体代谢甲
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758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128件,取消个案汇报,合议庭可自行选择向法官专业会议、调研小组等进行咨询,实现司法审判去行政化。
如何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如何使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安全措施环环相扣?柳州供电局创新思维,用心用脑构建了以"组织、制度、技术、思想"为主抓手的"四大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安全隐患,防
11月29日,韩国科学技术院知识产权(KAISTIP)美国办事处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对三星电子美国法人及格罗方德(GF)、高通(Qualcomm)等3家企业提起诉讼。诉讼称,以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比较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妇科、泌尿外科患者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支原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重申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
研究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工作尺寸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了氧化膜生长机理。氧化膜经过一段时间的线性增长后,生长速度逐渐降低。氧化初始阶段向外生长为主,氧化膜达到一定厚度
摘要通过对严寒地区村镇景观设施配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从生态适宜性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了严寒地区村镇生态景观网络格局的构建策略,以期对寒地村镇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与智力支持。  关键词寒地村镇;景观设施;生态环境;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500-01  严寒地区村镇具有寒地景观较为独特、日照间距系数较大、冬季村镇
通过对现代人追求绿色建筑的需求及绿色建筑的涵义进行了分析,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及其特点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当前要实现绿色建筑急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