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本文从教育方式、培养模式、传统观念、就业歧视等方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试图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 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歧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客观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同样条件下,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就业更难。具体分析,有下面一些原因。
1 教育方式的影响
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人才培养上都是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创新、重授业轻传道。于是相当一部分女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女生无论在学业成绩还是在专业发展上,都是于男生并驾齐驱,甚至某些方面比男生还更胜一筹。但是,由于女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且不愿参加更多的文体活动和其它社团活动,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使她们与男生比较起来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质量,注重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在校表现、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些女生虽然学习成绩占优,能力却较单一,在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方面与男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女生这种很容易在实践中显现出来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创新的能力指标,因不符合市场需要,必然使他们在应聘中缺乏优势和实力,在竞争中将自然败下阵来。
虽然接受了大学教育,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和社会偏见所造成的女性的某些消极的心理定势(如自卑、依赖、软弱)在一些女大学生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因而许多女大学生过低地估计自己,特别是在与男大学生竞争时,因为自信心不足,为了获取工作机会,常常在岗位、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出让步或牺牲,造成同等学历的男女生在就业质量上出现了差距。
2 培养模式的影响
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脱节。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是旧内容多,新知识少,新信息少;教学方法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灌输传授多,启发、讨论少;理论学得多,实际操作少,实践能力锻炼少;考试题目是死题目多,运用性活题目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几门德育课程来进行,尚没有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作的远远不够。在这种负面的前提下,如果女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注意对自己进行能力的锻炼,其综合素质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
3 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善良的、温柔的,它几乎是迄今为止任何时代衡量女性好坏与否的标准,不仅被男性也被女性自身所接受,受到高等教育的男女大学生同样不例外。调查表明,大学生们认为男性的特征是有能力的、有理性的、有主见的;女性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温柔、感情丰富;男性多与成就、工作相联系,女性多与情感、人际关系相联系。
在时代发展变化的历程中,传统观念一直以不断变换的形式仍然牢固地附着于人们的头脑中。就目前我国女性面临的现实来看,中国的男性包括知识男性一般都不愿找一个“女强人”或高学历的女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或未来的伴侣承担重要的工作,他们担心女性事业心强会丧失女性特点,对自己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不能给家庭带来和谐与美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即使那些较高层次的男性,虽然可能会选择高学历的女性,但并不苛求于她们在事业上要取得多大的成功。这无疑会使女大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本应可以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的一些素质较好的优秀女性怕被人称作“女强人”而日渐平庸,甚至毫无事业心可言。
4 就业歧视的影响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就业歧视是永远都不能回避的话题。就业歧视包括很多方面,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籍贯、户口所在地、身高、体重、身体状况等等,在其中唯一对于男女生机会不均等的就业歧视就是性别歧视。2002年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下发了1300份调查问卷,在反馈的1100多份答卷中,有80%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与此调查结果相似的是厦门大学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厦门大学2002届1068名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问卷中发现,超过2/3的毕业生认为在就业中存在着对女生的性别歧视,其中,女生赞同此观点的比例高达87.8%7。
某些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上明确提出“只限男生”的要求,甚至一些國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使同样具备应聘资格的女生失去竞争机会。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女职员时往往带有一些附加条件,其中最“性别分明”的一点就是女职员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怀孕。一位女大学生在与南京某银行签完就业协议之后,负责人又要求她在工作的前三年内不得怀孕。一些企业在招聘女职员时甚至规定5年内不得怀孕。这些苛刻的规定使得很多女大学生被卡在了劳动力市场的入口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常注重投入于产出的成本核算。他们会很在意女大学生将来面临的怀孕、育子、负担家务等“麻烦事”,且按照国家规定录用女性必须支付生育保险,录用女大学生必然会增加成本费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聘用女生的单位,同样的产品,付出的劳动力资本就要比聘用男生的单位高。所以,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当然愿意聘用男生而不愿意聘用女生。有的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一般都不愿意要女生。有些单位宁愿要条件差的男生也不愿要条件好的女生。而这种成本观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从客观上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女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努力弥补缺陷,加强学习和锻炼,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 杨春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注”,《人才开发》,2007年第4期,p14~15
[2] 叶文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3] 刘善仕、翁赛珠、岑有文,《如何挑选大学毕业生》,武汉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研讨会
收稿日期:2008-03-18
【关键词】 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歧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客观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同样条件下,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就业更难。具体分析,有下面一些原因。
1 教育方式的影响
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人才培养上都是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创新、重授业轻传道。于是相当一部分女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女生无论在学业成绩还是在专业发展上,都是于男生并驾齐驱,甚至某些方面比男生还更胜一筹。但是,由于女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且不愿参加更多的文体活动和其它社团活动,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使她们与男生比较起来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质量,注重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在校表现、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些女生虽然学习成绩占优,能力却较单一,在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方面与男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女生这种很容易在实践中显现出来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创新的能力指标,因不符合市场需要,必然使他们在应聘中缺乏优势和实力,在竞争中将自然败下阵来。
虽然接受了大学教育,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和社会偏见所造成的女性的某些消极的心理定势(如自卑、依赖、软弱)在一些女大学生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因而许多女大学生过低地估计自己,特别是在与男大学生竞争时,因为自信心不足,为了获取工作机会,常常在岗位、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出让步或牺牲,造成同等学历的男女生在就业质量上出现了差距。
2 培养模式的影响
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脱节。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是旧内容多,新知识少,新信息少;教学方法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灌输传授多,启发、讨论少;理论学得多,实际操作少,实践能力锻炼少;考试题目是死题目多,运用性活题目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几门德育课程来进行,尚没有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作的远远不够。在这种负面的前提下,如果女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注意对自己进行能力的锻炼,其综合素质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
3 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善良的、温柔的,它几乎是迄今为止任何时代衡量女性好坏与否的标准,不仅被男性也被女性自身所接受,受到高等教育的男女大学生同样不例外。调查表明,大学生们认为男性的特征是有能力的、有理性的、有主见的;女性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温柔、感情丰富;男性多与成就、工作相联系,女性多与情感、人际关系相联系。
在时代发展变化的历程中,传统观念一直以不断变换的形式仍然牢固地附着于人们的头脑中。就目前我国女性面临的现实来看,中国的男性包括知识男性一般都不愿找一个“女强人”或高学历的女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或未来的伴侣承担重要的工作,他们担心女性事业心强会丧失女性特点,对自己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不能给家庭带来和谐与美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即使那些较高层次的男性,虽然可能会选择高学历的女性,但并不苛求于她们在事业上要取得多大的成功。这无疑会使女大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本应可以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的一些素质较好的优秀女性怕被人称作“女强人”而日渐平庸,甚至毫无事业心可言。
4 就业歧视的影响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就业歧视是永远都不能回避的话题。就业歧视包括很多方面,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籍贯、户口所在地、身高、体重、身体状况等等,在其中唯一对于男女生机会不均等的就业歧视就是性别歧视。2002年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下发了1300份调查问卷,在反馈的1100多份答卷中,有80%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与此调查结果相似的是厦门大学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厦门大学2002届1068名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问卷中发现,超过2/3的毕业生认为在就业中存在着对女生的性别歧视,其中,女生赞同此观点的比例高达87.8%7。
某些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上明确提出“只限男生”的要求,甚至一些國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使同样具备应聘资格的女生失去竞争机会。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女职员时往往带有一些附加条件,其中最“性别分明”的一点就是女职员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怀孕。一位女大学生在与南京某银行签完就业协议之后,负责人又要求她在工作的前三年内不得怀孕。一些企业在招聘女职员时甚至规定5年内不得怀孕。这些苛刻的规定使得很多女大学生被卡在了劳动力市场的入口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常注重投入于产出的成本核算。他们会很在意女大学生将来面临的怀孕、育子、负担家务等“麻烦事”,且按照国家规定录用女性必须支付生育保险,录用女大学生必然会增加成本费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聘用女生的单位,同样的产品,付出的劳动力资本就要比聘用男生的单位高。所以,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当然愿意聘用男生而不愿意聘用女生。有的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一般都不愿意要女生。有些单位宁愿要条件差的男生也不愿要条件好的女生。而这种成本观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从客观上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女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努力弥补缺陷,加强学习和锻炼,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 杨春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注”,《人才开发》,2007年第4期,p14~15
[2] 叶文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3] 刘善仕、翁赛珠、岑有文,《如何挑选大学毕业生》,武汉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研讨会
收稿日期:200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