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100820 解放军第二炮兵礼士路门诊部
通讯作者:王怀湘
【摘要】 目的 观察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门诊行包皮环切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48例(观察组),术中阻断阴茎静脉回流,在阴茎背静脉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麻醉。阴茎根部阻滞麻醉4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麻醉。分别对比各组疼痛例数、麻药用量、术后伤口水肿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为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两组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17%(2/48)和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两组麻药用量分别为(20.92±2.33) mg和(71.53±7.16)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1)。结论 局部静脉麻醉效果佳,明显减轻注射麻药时及术中伤口疼痛,局麻药物用量少,术后水肿发生率低,操作方便,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局部静脉麻醉; 包皮环切术; 阴茎背静脉; 麻醉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57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外科的常见小手术。以往采用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时疼痛明显,且需多点穿刺,患者痛苦大,麻醉效果欠佳,术后包皮水肿发生率高,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不少文献对包皮环切术的麻醉进行了改进和探索[1,2]。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4月~2010年5月门诊行包皮环切术96例,其中48例采用局部静脉麻醉,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5岁,单纯包皮过长83例,包茎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48例,对照组(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48例,两组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常规消毒铺巾,用乳胶止血带在阴茎根部阻断静脉回流,使阴茎背浅静脉充盈。左手固定阴茎,选好充盈静脉,右手持针,用5号头皮针由远心端向近端刺入,待回血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1.5~2.5 ml,拔针后局部压迫1~3 min即可。约2~5 min后产生麻醉作用,痛觉丧失,根据情况术中止血时可短暂放松止血带。对照组:用1%利多卡因溶液5~10 ml常规阴茎根部阻滞麻醉,5~10 min产生麻醉作用。两组包皮环切手术同常规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痛觉 指术中疼痛感。观察组局部疼痛3例,占6.25%(3/48),对照组10例,占20.83%(10/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
2.2 麻醉药物用量 观察组15~25 mg,平均(20.92±2.33) mg;对照组48~100 mg,平均(71.53±7.16) m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1)。
2.3 麻醉持续时间 观察组在手术完成松开止血带后数分钟,麻醉效果消失;对照组维持时间40~70 min。
2.4 术后包皮水肿 观察组术后出现水肿2例,占4.17%(2/48),持续时间1~4 d,平均2.3 d;对照组术后11例,占22.92%(11/48),持续时间2~15 d,平均4.5 d。两组术后出现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
3 讨论
局部静脉麻醉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在20世纪初由Bier首次报道[3]。其作用原理是局麻药可透出血管阻滞与其伴行的神经引起所属区域痛觉消失或运动麻痹。阴茎背神经与阴茎背动脉、静脉共同走行于阴茎深筋膜与白膜之间,支配阴茎皮肤、包皮及阴茎头部的感觉,是局部静脉麻醉行包皮环切术的主要解剖学基础[1]。此外,阴茎皮下组织疏松,静脉呈环行网络,血运丰富,有大量血窦,且体积小,麻药易扩散到阴茎及皮下组织,故麻药用量少,效果完全。阻断了阴茎静脉回流,麻醉效果维持较好,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楚。穿刺阴茎背浅静脉,一针即可成功,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局部静脉麻醉时需要注意:(1)掌握手术适应证,阴茎短小者及肥胖患者不适用。(2)尽可能靠近阴茎根部上止血带,便于静脉穿刺。(3)止血带松紧应以阴茎皮肤不皱折为宜。(4)须准确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 min。(5)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皮下血肿。(6)包皮缝合之前,应仔细止血,必要时应松开止血带观察有无出血,以免术后发生创口出血或血肿。(7)手术时间宜控制在30 min内。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包皮环切术中实施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效果佳[4],注射麻药时几乎无痛感,麻药用量小,仅2 ml,操作简单,静脉穿刺一针即可,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楚,术后水肿轻,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肖元宏,刘洲禄,彭少林,等.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3):177-178.
[2] 宋进胜,王林现,李爱然,等.包皮深筋膜外腔内麻醉与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8,3(19):22.
[3] David L.Brown.局部麻醉图谱[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3-56.
[4] 卢振权,李宝兴,刘文泓.局部静脉麻醉下行包皮环切术的应用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5):396.
(收稿日期:2011-12-09)
(本文编辑:车艳)
通讯作者:王怀湘
【摘要】 目的 观察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门诊行包皮环切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48例(观察组),术中阻断阴茎静脉回流,在阴茎背静脉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麻醉。阴茎根部阻滞麻醉4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麻醉。分别对比各组疼痛例数、麻药用量、术后伤口水肿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为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两组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17%(2/48)和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两组麻药用量分别为(20.92±2.33) mg和(71.53±7.16)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1)。结论 局部静脉麻醉效果佳,明显减轻注射麻药时及术中伤口疼痛,局麻药物用量少,术后水肿发生率低,操作方便,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局部静脉麻醉; 包皮环切术; 阴茎背静脉; 麻醉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57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外科的常见小手术。以往采用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时疼痛明显,且需多点穿刺,患者痛苦大,麻醉效果欠佳,术后包皮水肿发生率高,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不少文献对包皮环切术的麻醉进行了改进和探索[1,2]。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4月~2010年5月门诊行包皮环切术96例,其中48例采用局部静脉麻醉,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5岁,单纯包皮过长83例,包茎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48例,对照组(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48例,两组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常规消毒铺巾,用乳胶止血带在阴茎根部阻断静脉回流,使阴茎背浅静脉充盈。左手固定阴茎,选好充盈静脉,右手持针,用5号头皮针由远心端向近端刺入,待回血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1.5~2.5 ml,拔针后局部压迫1~3 min即可。约2~5 min后产生麻醉作用,痛觉丧失,根据情况术中止血时可短暂放松止血带。对照组:用1%利多卡因溶液5~10 ml常规阴茎根部阻滞麻醉,5~10 min产生麻醉作用。两组包皮环切手术同常规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痛觉 指术中疼痛感。观察组局部疼痛3例,占6.25%(3/48),对照组10例,占20.83%(10/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
2.2 麻醉药物用量 观察组15~25 mg,平均(20.92±2.33) mg;对照组48~100 mg,平均(71.53±7.16) m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1)。
2.3 麻醉持续时间 观察组在手术完成松开止血带后数分钟,麻醉效果消失;对照组维持时间40~70 min。
2.4 术后包皮水肿 观察组术后出现水肿2例,占4.17%(2/48),持续时间1~4 d,平均2.3 d;对照组术后11例,占22.92%(11/48),持续时间2~15 d,平均4.5 d。两组术后出现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
3 讨论
局部静脉麻醉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在20世纪初由Bier首次报道[3]。其作用原理是局麻药可透出血管阻滞与其伴行的神经引起所属区域痛觉消失或运动麻痹。阴茎背神经与阴茎背动脉、静脉共同走行于阴茎深筋膜与白膜之间,支配阴茎皮肤、包皮及阴茎头部的感觉,是局部静脉麻醉行包皮环切术的主要解剖学基础[1]。此外,阴茎皮下组织疏松,静脉呈环行网络,血运丰富,有大量血窦,且体积小,麻药易扩散到阴茎及皮下组织,故麻药用量少,效果完全。阻断了阴茎静脉回流,麻醉效果维持较好,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楚。穿刺阴茎背浅静脉,一针即可成功,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局部静脉麻醉时需要注意:(1)掌握手术适应证,阴茎短小者及肥胖患者不适用。(2)尽可能靠近阴茎根部上止血带,便于静脉穿刺。(3)止血带松紧应以阴茎皮肤不皱折为宜。(4)须准确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 min。(5)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皮下血肿。(6)包皮缝合之前,应仔细止血,必要时应松开止血带观察有无出血,以免术后发生创口出血或血肿。(7)手术时间宜控制在30 min内。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包皮环切术中实施阴茎背静脉局部麻醉效果佳[4],注射麻药时几乎无痛感,麻药用量小,仅2 ml,操作简单,静脉穿刺一针即可,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楚,术后水肿轻,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肖元宏,刘洲禄,彭少林,等.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3):177-178.
[2] 宋进胜,王林现,李爱然,等.包皮深筋膜外腔内麻醉与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8,3(19):22.
[3] David L.Brown.局部麻醉图谱[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3-56.
[4] 卢振权,李宝兴,刘文泓.局部静脉麻醉下行包皮环切术的应用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5):396.
(收稿日期:2011-12-09)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