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本文从识字、阅读、习作三个方面来介绍了如何在课堂上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关键词:生本课堂 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 习作教学
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现在我们正在实践的生本教育,不正是在实现这样的理想吗?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这几年来,我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着我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上,我针对班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爱学、乐学,学得轻松。可以这样说,生本教育,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田,慢慢地,它生根、发芽、长出茎叶,最后开出了美丽的花儿。
一、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把识字教学让给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地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识字教学低学段时被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到了高学段则似乎被忽略了,教师们往往只把阅读与习作当成教学重点。阅读与习作固然重要,但识字任务也不能放弃,要贯穿语文教学整个始终。
以往的识字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会学得枯燥和乏味,识字教学的目标也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在班上做了一些尝试,每学一篇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让他们先自学起来。学生在预习生字时,首先要读准字音,可以借助文中的拼音,也可以查字典。其次,会给生字扩词,至少两个。然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最后,想一想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想提醒其他同学。
学生课前预习好了生字之后,我会把生字教学的课堂还给他们,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施,一是找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让他来上识字课,上完之后,其他学生也可以补充。二是小组交流,课上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学生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也会提醒小组同学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通过这些尝试,我发现孩子们在交流中学到的识字的方法更灵活了,兴趣更浓了。他们也变得更加自信了,把识字课还给学生,学生也会学得很精彩。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课上我们畅所欲言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交流思想在我们阅读课上是多么重要。可是以前的阅读课,教师一个人喋喋不休,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学生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又何谈交流?
阅读课上,我努力地践行着生本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批一批”、“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再在书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想法,也可以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接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所写的批注,小组交流完了之后再在班级里交流。最后我再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就这样,老师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主人,他们读书,思考,批注,交流……学有所获。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把这种“读—思—批—议”的阅读方法由课内扩展到了课外,这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莎士比亞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只要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感受,他们就敢畅所欲言,阅读课上就会有思维的碰撞,精彩纷呈。
三、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习作课由学生做主
刚开始落实生本教育的时候,我遇到了最大的难题——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怎样实施?后来有幸读到了管建刚的作文教学系列书籍,我茅塞顿开,作文课也可以由学生做主。我利用一次周记的机会,按照管老师的理念(“讲评”重于“指导”)去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学生写周记之前,我没有做任何的指导。周记本收上来了之后,我很快改完,然后按照管老师的方法做了PPT,分成3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是欣赏,大屏幕出示学生在周记中用得好的句子并附上姓名,再由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被读到的学生满满的成就感。第二步是挑刺,我把学生那些经典的错误提炼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修改,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第三步是训练,我找到一个训练的点,让学生当堂练一练,这次课上我主要训练的是写人物的对话,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提示语来写。
后来的作文课,我也采用这种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方法,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我们很注重作文前的指导,生怕学生不会写,甚至还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参考借鉴,最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如果我们充分相信了学生,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本教育让我的课堂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在这条道路上,我将继续探索下去,努力地践行着生本教育的理念,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幸福的“牧者”。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0
关键词:生本课堂 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 习作教学
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现在我们正在实践的生本教育,不正是在实现这样的理想吗?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这几年来,我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着我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上,我针对班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爱学、乐学,学得轻松。可以这样说,生本教育,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田,慢慢地,它生根、发芽、长出茎叶,最后开出了美丽的花儿。
一、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把识字教学让给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地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识字教学低学段时被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到了高学段则似乎被忽略了,教师们往往只把阅读与习作当成教学重点。阅读与习作固然重要,但识字任务也不能放弃,要贯穿语文教学整个始终。
以往的识字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会学得枯燥和乏味,识字教学的目标也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在班上做了一些尝试,每学一篇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让他们先自学起来。学生在预习生字时,首先要读准字音,可以借助文中的拼音,也可以查字典。其次,会给生字扩词,至少两个。然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最后,想一想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想提醒其他同学。
学生课前预习好了生字之后,我会把生字教学的课堂还给他们,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施,一是找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让他来上识字课,上完之后,其他学生也可以补充。二是小组交流,课上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学生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也会提醒小组同学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通过这些尝试,我发现孩子们在交流中学到的识字的方法更灵活了,兴趣更浓了。他们也变得更加自信了,把识字课还给学生,学生也会学得很精彩。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课上我们畅所欲言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交流思想在我们阅读课上是多么重要。可是以前的阅读课,教师一个人喋喋不休,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学生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又何谈交流?
阅读课上,我努力地践行着生本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批一批”、“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再在书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想法,也可以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接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所写的批注,小组交流完了之后再在班级里交流。最后我再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就这样,老师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主人,他们读书,思考,批注,交流……学有所获。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把这种“读—思—批—议”的阅读方法由课内扩展到了课外,这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莎士比亞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只要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感受,他们就敢畅所欲言,阅读课上就会有思维的碰撞,精彩纷呈。
三、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习作课由学生做主
刚开始落实生本教育的时候,我遇到了最大的难题——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怎样实施?后来有幸读到了管建刚的作文教学系列书籍,我茅塞顿开,作文课也可以由学生做主。我利用一次周记的机会,按照管老师的理念(“讲评”重于“指导”)去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学生写周记之前,我没有做任何的指导。周记本收上来了之后,我很快改完,然后按照管老师的方法做了PPT,分成3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是欣赏,大屏幕出示学生在周记中用得好的句子并附上姓名,再由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被读到的学生满满的成就感。第二步是挑刺,我把学生那些经典的错误提炼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修改,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第三步是训练,我找到一个训练的点,让学生当堂练一练,这次课上我主要训练的是写人物的对话,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提示语来写。
后来的作文课,我也采用这种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方法,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我们很注重作文前的指导,生怕学生不会写,甚至还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参考借鉴,最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如果我们充分相信了学生,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本教育让我的课堂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在这条道路上,我将继续探索下去,努力地践行着生本教育的理念,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幸福的“牧者”。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