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应该算是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这个“主任”的作用却不可以小瞧。因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一项巨大而繁重的工程,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完成班主任的管理任务,实现赋予班主任的神圣职责,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一切管理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导致了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处于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在小学的班集体中, 他们基本上只是集体生活的参与者。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使教育目标自我内化,那么,学生的道德思想、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等将会有极大的改变。
如何对初中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呢?首先,要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就是一个人追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也就是分析管理和控制自身及外界事物的自我愿望和要求。”其核心就是独立、自信、自主。自主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高水平自主意识的人,相信自身的潜力,对周围世界的反应较为敏感,这种意识促使他不断确立目标,寻找、把握机会,使自己获得成功。自主意识的力量,诸如自知之明、勇气、自信、自尊、责任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等在自我实现中有强大的动力功能,这些都是竞争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班主任必须具备让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新观念和思想。我们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有思想,有个性,且在不断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潜能,班主任必须面对现实,充分培养,挖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而不是把学生视作一个产品,或是一块建筑材料,由自己的意愿,喜好随意雕砌、摆放。因此,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产生一种自觉意识,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当这种观念支配他们的行动时,就使行为有了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工作和学习保持向上的热情。
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意识”,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关键还是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就需要我们创设平台,让学生逐步参与班级管理过渡至自主管理
第一,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要确认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在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奋斗目标,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在班主任指导下自主的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和太严,否则就不好操作,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接受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督导,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全班学生的互相监督。如此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自我意识,更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培养自立能力
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而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自主管理不是主动生成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到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需要精心策划培养。
例如:我班有一个放学前值日班长总结制度,每天轮流有一个学生在放学前把班级的情况进行汇报和点评,而这位同学对一天情况的记录是否周全、负责,作为学期结束评优评先的一个依据。有一次,轮到一个比较细心的女同学做值日班长,她观察问题很仔细,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个别值日生到岗比较晚,影响了值日工作的完成,哪几排课桌排放不整齐,课间哪些同学追逐打闹,没有做到文明休息等,我一听觉得总结的不错,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有的同学却有自己的想法,这倒不是认为她说的不对,而是认为她不能光记不干,正确的做法是提醒当事人,做好保洁工作,注意文明休息。此后,值日班长在进行总结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当天发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提醒、督促改进等放在里面。这充分发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潜能,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三,激发自我教育欲望,促进学习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班级管理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主体意识是不会自发形成的,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我班实行了“小组自主互助型”学习方式。根据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成绩和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我把我班学生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开展自主互助学习,每组5到6名同学,设学习组长、数学导师和英语导师,小组成员在明确分工后,每周利用一至两节自习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伙伴互助答疑,这样自主互助学习就扎实的展开了。在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班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是老师在要求你学什么,而是自己在学,并且是自己发现问题,由小伙伴进行解答,从心理上感觉会好些。
创建“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班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行的,仅靠班主任老师的个人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全体老师都投入到教育实践中来,使其结出丰硕的成果。
总之,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起点是人,归宿也就是人”。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未来的班级管理策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启动其他管理要素的运作,班级管理才行之有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导致了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处于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在小学的班集体中, 他们基本上只是集体生活的参与者。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使教育目标自我内化,那么,学生的道德思想、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等将会有极大的改变。
如何对初中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呢?首先,要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就是一个人追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也就是分析管理和控制自身及外界事物的自我愿望和要求。”其核心就是独立、自信、自主。自主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高水平自主意识的人,相信自身的潜力,对周围世界的反应较为敏感,这种意识促使他不断确立目标,寻找、把握机会,使自己获得成功。自主意识的力量,诸如自知之明、勇气、自信、自尊、责任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等在自我实现中有强大的动力功能,这些都是竞争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班主任必须具备让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新观念和思想。我们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有思想,有个性,且在不断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潜能,班主任必须面对现实,充分培养,挖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而不是把学生视作一个产品,或是一块建筑材料,由自己的意愿,喜好随意雕砌、摆放。因此,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产生一种自觉意识,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当这种观念支配他们的行动时,就使行为有了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工作和学习保持向上的热情。
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意识”,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关键还是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就需要我们创设平台,让学生逐步参与班级管理过渡至自主管理
第一,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要确认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在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奋斗目标,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在班主任指导下自主的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和太严,否则就不好操作,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接受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督导,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全班学生的互相监督。如此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自我意识,更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培养自立能力
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而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自主管理不是主动生成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到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需要精心策划培养。
例如:我班有一个放学前值日班长总结制度,每天轮流有一个学生在放学前把班级的情况进行汇报和点评,而这位同学对一天情况的记录是否周全、负责,作为学期结束评优评先的一个依据。有一次,轮到一个比较细心的女同学做值日班长,她观察问题很仔细,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个别值日生到岗比较晚,影响了值日工作的完成,哪几排课桌排放不整齐,课间哪些同学追逐打闹,没有做到文明休息等,我一听觉得总结的不错,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有的同学却有自己的想法,这倒不是认为她说的不对,而是认为她不能光记不干,正确的做法是提醒当事人,做好保洁工作,注意文明休息。此后,值日班长在进行总结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当天发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提醒、督促改进等放在里面。这充分发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潜能,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三,激发自我教育欲望,促进学习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班级管理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主体意识是不会自发形成的,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我班实行了“小组自主互助型”学习方式。根据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成绩和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我把我班学生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开展自主互助学习,每组5到6名同学,设学习组长、数学导师和英语导师,小组成员在明确分工后,每周利用一至两节自习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伙伴互助答疑,这样自主互助学习就扎实的展开了。在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班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是老师在要求你学什么,而是自己在学,并且是自己发现问题,由小伙伴进行解答,从心理上感觉会好些。
创建“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班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行的,仅靠班主任老师的个人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全体老师都投入到教育实践中来,使其结出丰硕的成果。
总之,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起点是人,归宿也就是人”。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未来的班级管理策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启动其他管理要素的运作,班级管理才行之有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