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校长探讨合作模式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0月15日,以“大学与企业的研究策略:合作与竞争”为主题,探讨大学之间如何开展合作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美高校“大学合作研讨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13位美国高校校长、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伦·马克迪尔米德教授、国内部分著名大学校长、企业代表、学者等参加了会议。
其他文献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里举行院庆十周年活动,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员工表示最哀心的祝贺,向前来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兄弟院校和兄弟单位的同志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它们之间是“一脉相传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不仅对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也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一种比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更为深刻的“人的时间价值经济学”;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有关人的时间价值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合理内核,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而且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重要精神,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黄楠森等六位哲学专家的倡议,在2001年7月8—10日期间,中共深圳市委联合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在深圳共同主办了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一百七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以下简称《创新》)一书就是由遴选的与会者所提交的论文汇编而成的,它也是这次会议的重大理论成果之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探讨邓小平理论,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25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北京大学
经过三天紧张而又热烈的研讨,2004年首届“北京论坛”完成了全部议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即将胜利地落下帷幕,我代表北京大学和大会组委会向来自五大洲的学者们,再一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首届北京论坛是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我校主办的世界级学术论坛。论坛是以学术和文化为中心,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2004年8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32个国家的20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有225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刊征得作者同意,选择了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的特邀报告和其他四位著名学者的主旨报告发表,以飨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