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趋常规的综艺节目形态
在选秀同质化的今天,优质选秀资源比较紧俏。今年引进国外版权模式较多,借助国外选秀模式,虽可在节目流程、环节设计,甚至创新机制上学习一招半式,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外模式的本土化,尤其是与播出平台定位、气质的对接。在我看来,现阶段热炒的“选秀国际化”更像是一种宣传噱头。
中国电视节目正经历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以往是以栏目为核心的节目体系,现在,由湖南卫视领军的季播节目正逐渐取代传统栏目的核心地位。作为新兴的生产模式,季播节目一般是一次性投入,一段时间内集中播出。其比一周一次的栏目,灵活且风险更小,只要有赞助商支持一般都不会有问题,比如选秀。
在政策限制下,作为季播节目,选秀所谓的“海选”已经失去了真正内涵,现今只能说是“挑选”而非“海选”。
选秀毕竟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节目形态,选秀不会死,会日趋常规成综艺节目形态,不会再出现2005年那样的“群众运动”盛况。有无产业链支撑,攸关选秀节目的生命力。缺失产业链的选秀没有意义。
“过程”取胜
前段时间人们对选秀这一节目形态的诟病和厌倦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湖南卫视做选秀成功后,大批“复制品”蜂拥而至,观众已审美疲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连续几年对选秀节目做了诸多规范,让过热的选秀“冷静”了下来。应该说,选秀的一度疲软是一种“非自然曲折”,它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如果要想让这个市场长久一些,就要控制简单“复制品”的出现。
选秀这类节目并非以“形态”取胜,而是以“过程”取胜。对过程精彩度的要求要比对环节性的要求高。因此,今年的选秀会更加注重“过程”的可看性。会更强调“人”本身的故事和情感,以及人物关系等对观众的影响。在 “过程”中,根据观众情况做适度调整,寻求趣味的差异化。
今年各大选秀还没进入高潮期,还无法评点优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提升“内功”。比如购买国外版权。与往年简单的形态模仿不同,今年更多台购进国外全套的制作宝典。这会对节目制作、运营管理、宣传推广、资源整合等各方面都会产生深刻触动。制作流程更加细节化,环节控制更规范和严格,细化到工艺环节、镜头节奏、舞美、灯光、音乐等各个工种。当然,加入国际化元素,更要强调迎合中国人审美情趣和本土特质的环节设置。另外,人才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今年选秀阵营里有一些新加入卫视,它们也力求办出影响力和独特性,但这对卫视选秀格局不太可能有根本性影响。因为一个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与平台气质的契合度。而且一个频道的气场并非是某一个大型节目就能树立起来的,而是一个节目带或节目集群成就的。
一条明线,两条暗线
“秀”永远不会过时,但歌舞类、才艺类的选秀已经进入疲劳期,开始走下坡路了。应该提倡新的、多样化的选秀,比如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
今年的选秀,如何掌握和盘活“达人”资源是争夺焦点。芒果比较聪明,只要发现具备才艺的“达人”,就马上签下。而且,大批“中国达人”资源已被东方卫视“保护”起来,其他卫视面临“达人”资源价码飙升的尴尬。
国外某些生命力较强的选秀节目,其致胜法宝就是操作流程的精细化和标准化。以《美国偶像》为例,它胜在密集的信息量。一期50分钟的节目,人们能看到20-25个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做节目会细致到每个鏡头,比如单个镜头不超过7秒,人物采访不超过20秒⋯⋯节目在制作出来后,就会出一本操作流程手册。这个手册是经过调研和实践检验的,一定会保障收视率。
今年国内出现了很多从国外引进的选秀节目和综艺节目,我们要向国外学什么?就是要学习精细化操作、生产线流程作业的方式。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有句很有见地的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们可以学老外的创意、想象力、形态。但选秀要做好,还是要有中国的价值观,即情感、故事。中国人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普通人的故事。中国人重情感,有亲情、爱情、友情、思乡之情、感恩之情。中国环境下做选秀,除了才艺这条明线,还要有情感和故事这两条暗线。
深度网络营销是时代使然
今年,选秀最大的作用或在于转移人们对政经热点的关注,其极强的参与性非常适于成为疏散民众焦点的一种渠道。选秀在去年曾因自身的一些“肆无忌惮”而备受鞭挞,今年的回潮,既是娱乐节目本身潮流反复的规律使然,也是电视台调剂收视和市场需求的结果。同时,政策环境也表现出对这类节目的宽容。
今年的选秀,品质和规格都较往年有所提高,被诟病的“胡闹”成份会越来越少,对评委、选手的资质会有比较严肃的甄选,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和规范会更加严格。卫视平台会更加注重挖掘有看点的“异人”,而不是有问题的“异人”。人本、人性是电视表现应遵循的规律。
选秀是时代的产物,也必然得遵循时代要求。选秀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人,而对选秀这类节目和年轻人这一特定群体来说,网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已经远超电视。所以,选秀重用网络营销会比往年更突出,尤其是对微博的利用。
今年几大卫视的选秀,我还是比较看好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一方面湖南卫视的经验优势、团队优势无可质疑,节目品质深植本土土壤,契合度很高,非常符合其地域娱乐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湖南卫视的创新灵动性很高,这也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我知道,今年辽宁卫视也费了很大心思,引入国际选秀品牌。除了对一个成功的模式进行成功的本土化之外,后发之力的强弱还取决于是否有灵动的创造性。这个品牌与东北黑土地的民间文化的彼此适应,需要灵动的创造性。
在选秀同质化的今天,优质选秀资源比较紧俏。今年引进国外版权模式较多,借助国外选秀模式,虽可在节目流程、环节设计,甚至创新机制上学习一招半式,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外模式的本土化,尤其是与播出平台定位、气质的对接。在我看来,现阶段热炒的“选秀国际化”更像是一种宣传噱头。
中国电视节目正经历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以往是以栏目为核心的节目体系,现在,由湖南卫视领军的季播节目正逐渐取代传统栏目的核心地位。作为新兴的生产模式,季播节目一般是一次性投入,一段时间内集中播出。其比一周一次的栏目,灵活且风险更小,只要有赞助商支持一般都不会有问题,比如选秀。
在政策限制下,作为季播节目,选秀所谓的“海选”已经失去了真正内涵,现今只能说是“挑选”而非“海选”。
选秀毕竟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节目形态,选秀不会死,会日趋常规成综艺节目形态,不会再出现2005年那样的“群众运动”盛况。有无产业链支撑,攸关选秀节目的生命力。缺失产业链的选秀没有意义。
“过程”取胜
前段时间人们对选秀这一节目形态的诟病和厌倦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湖南卫视做选秀成功后,大批“复制品”蜂拥而至,观众已审美疲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连续几年对选秀节目做了诸多规范,让过热的选秀“冷静”了下来。应该说,选秀的一度疲软是一种“非自然曲折”,它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如果要想让这个市场长久一些,就要控制简单“复制品”的出现。
选秀这类节目并非以“形态”取胜,而是以“过程”取胜。对过程精彩度的要求要比对环节性的要求高。因此,今年的选秀会更加注重“过程”的可看性。会更强调“人”本身的故事和情感,以及人物关系等对观众的影响。在 “过程”中,根据观众情况做适度调整,寻求趣味的差异化。
今年各大选秀还没进入高潮期,还无法评点优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提升“内功”。比如购买国外版权。与往年简单的形态模仿不同,今年更多台购进国外全套的制作宝典。这会对节目制作、运营管理、宣传推广、资源整合等各方面都会产生深刻触动。制作流程更加细节化,环节控制更规范和严格,细化到工艺环节、镜头节奏、舞美、灯光、音乐等各个工种。当然,加入国际化元素,更要强调迎合中国人审美情趣和本土特质的环节设置。另外,人才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今年选秀阵营里有一些新加入卫视,它们也力求办出影响力和独特性,但这对卫视选秀格局不太可能有根本性影响。因为一个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与平台气质的契合度。而且一个频道的气场并非是某一个大型节目就能树立起来的,而是一个节目带或节目集群成就的。
一条明线,两条暗线
“秀”永远不会过时,但歌舞类、才艺类的选秀已经进入疲劳期,开始走下坡路了。应该提倡新的、多样化的选秀,比如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
今年的选秀,如何掌握和盘活“达人”资源是争夺焦点。芒果比较聪明,只要发现具备才艺的“达人”,就马上签下。而且,大批“中国达人”资源已被东方卫视“保护”起来,其他卫视面临“达人”资源价码飙升的尴尬。
国外某些生命力较强的选秀节目,其致胜法宝就是操作流程的精细化和标准化。以《美国偶像》为例,它胜在密集的信息量。一期50分钟的节目,人们能看到20-25个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做节目会细致到每个鏡头,比如单个镜头不超过7秒,人物采访不超过20秒⋯⋯节目在制作出来后,就会出一本操作流程手册。这个手册是经过调研和实践检验的,一定会保障收视率。
今年国内出现了很多从国外引进的选秀节目和综艺节目,我们要向国外学什么?就是要学习精细化操作、生产线流程作业的方式。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有句很有见地的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们可以学老外的创意、想象力、形态。但选秀要做好,还是要有中国的价值观,即情感、故事。中国人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普通人的故事。中国人重情感,有亲情、爱情、友情、思乡之情、感恩之情。中国环境下做选秀,除了才艺这条明线,还要有情感和故事这两条暗线。
深度网络营销是时代使然
今年,选秀最大的作用或在于转移人们对政经热点的关注,其极强的参与性非常适于成为疏散民众焦点的一种渠道。选秀在去年曾因自身的一些“肆无忌惮”而备受鞭挞,今年的回潮,既是娱乐节目本身潮流反复的规律使然,也是电视台调剂收视和市场需求的结果。同时,政策环境也表现出对这类节目的宽容。
今年的选秀,品质和规格都较往年有所提高,被诟病的“胡闹”成份会越来越少,对评委、选手的资质会有比较严肃的甄选,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和规范会更加严格。卫视平台会更加注重挖掘有看点的“异人”,而不是有问题的“异人”。人本、人性是电视表现应遵循的规律。
选秀是时代的产物,也必然得遵循时代要求。选秀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人,而对选秀这类节目和年轻人这一特定群体来说,网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已经远超电视。所以,选秀重用网络营销会比往年更突出,尤其是对微博的利用。
今年几大卫视的选秀,我还是比较看好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一方面湖南卫视的经验优势、团队优势无可质疑,节目品质深植本土土壤,契合度很高,非常符合其地域娱乐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湖南卫视的创新灵动性很高,这也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我知道,今年辽宁卫视也费了很大心思,引入国际选秀品牌。除了对一个成功的模式进行成功的本土化之外,后发之力的强弱还取决于是否有灵动的创造性。这个品牌与东北黑土地的民间文化的彼此适应,需要灵动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