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对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要进行综合培养和训练。
当代中小学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校组织开展的心理素质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探索一条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途径。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各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对每个年级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600份。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心理学概论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
2调查结果
从调查的数据表明,有52.5%的学生心理状态良好,30%的学生属于基本正常范围,12.5%的学生基于正常水平,有5%的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拢。
3分析讨论
很多专家指出,无论国内外,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的首先是应试教育。因为高考、中考指挥棒有形无形之间确立了一套对学校的评价体系,社会、家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也只指向知识或单纯的智力考察。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强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无论怎样被强调,都难以完全落在实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
3.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3.1.1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自身要求。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峻,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重要的。
3.1.2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1.3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拓展教育功能并使之完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教学中,学生的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即时反馈,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2.1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树立自信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以鼓励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根据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等内容,通过理论课、谈话、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保健知识,明确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持和增进健康。
3.2.2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和健全学生的自尊自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勤奋踏实、互助合作、友好相处、责任心强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预防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心理辅导法、快乐体育法、情景教学法、锻炼体验法、游戏法、竞赛法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3.2.3培养学生的情绪的自控力。中学生好胜心强,易于激动,容易急躁,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如果自己能学会调节情绪,增强情绪的自控力,防止情绪波动过大,就可以避免心理失去平衡。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人的各种刺激,如通过练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竞争、冒险、追求不确定目标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体验。
3.2.4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适应能力。中学生非常重视同学间的友谊,也渴望得到师爱、母爱、父爱。但又会经常发生人际关系不适应的情况,有的因为自卑、害羞、性别差异等主观原因不能与同学和谐、愉快相处,感到孤独、苦闷。因而,我们应帮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友爱、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3.2.5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存在着生理上迅速发育,心理上不成熟等问题。如有的学生早恋影响了学习,教师应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帮助他们用理智支配和指导情感。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交往优势,让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群体活动中更好地展现人的健康美、体形美、姿态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让异性间的自然情感得到升华。
教育的本质应在于帮助学生不断深入发掘和拓展自己的内在潜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创造力,开阔内心世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程,需按照心理教育的规律来进行,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健康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代中小学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校组织开展的心理素质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探索一条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途径。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各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对每个年级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600份。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心理学概论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
2调查结果
从调查的数据表明,有52.5%的学生心理状态良好,30%的学生属于基本正常范围,12.5%的学生基于正常水平,有5%的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拢。
3分析讨论
很多专家指出,无论国内外,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的首先是应试教育。因为高考、中考指挥棒有形无形之间确立了一套对学校的评价体系,社会、家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也只指向知识或单纯的智力考察。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强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无论怎样被强调,都难以完全落在实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
3.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3.1.1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自身要求。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峻,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重要的。
3.1.2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1.3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拓展教育功能并使之完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教学中,学生的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即时反馈,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2.1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树立自信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以鼓励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根据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等内容,通过理论课、谈话、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保健知识,明确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持和增进健康。
3.2.2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和健全学生的自尊自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勤奋踏实、互助合作、友好相处、责任心强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预防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心理辅导法、快乐体育法、情景教学法、锻炼体验法、游戏法、竞赛法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3.2.3培养学生的情绪的自控力。中学生好胜心强,易于激动,容易急躁,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如果自己能学会调节情绪,增强情绪的自控力,防止情绪波动过大,就可以避免心理失去平衡。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人的各种刺激,如通过练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竞争、冒险、追求不确定目标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体验。
3.2.4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适应能力。中学生非常重视同学间的友谊,也渴望得到师爱、母爱、父爱。但又会经常发生人际关系不适应的情况,有的因为自卑、害羞、性别差异等主观原因不能与同学和谐、愉快相处,感到孤独、苦闷。因而,我们应帮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友爱、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3.2.5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存在着生理上迅速发育,心理上不成熟等问题。如有的学生早恋影响了学习,教师应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帮助他们用理智支配和指导情感。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交往优势,让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群体活动中更好地展现人的健康美、体形美、姿态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让异性间的自然情感得到升华。
教育的本质应在于帮助学生不断深入发掘和拓展自己的内在潜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创造力,开阔内心世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程,需按照心理教育的规律来进行,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健康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