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成就精彩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来比较时尚的教研形式,它让教师(无论是执教人,还是听课人)在此类从多角度获得体验:课程、理念、方法方面等等,让大家看到了新课程实施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践行“改革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这场课程革命深层次意义,特别是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联系。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实践 反思”
  
  一、同课异构的界定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材的同一教学内容,在同一年级的不同班别,由不同教师实施各自的不同教学设计方案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让不同教师通过不同的构思,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丰富内涵与不同理解和思考角度,同时凸现教师教学个性,彰显数学之魅力。进而通过议课、评课,让参与的教师共同获得专业化成长,并在这种成长中,学生也获得真正的成长!
  二、同课异构的实践
  正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研中“单兵作战”缺陷的反思和对新课改呼唤构建“学习共同体”现状的审视,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路上摸索前行,下面就笔者的教研教改活动来阐述同课异构的历程。
  (一)在异构中碰撞
  教学设计决定教学的成败,尽管现代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但没有合理的教学预设,教学的生成只能是一句空话,或者说,教师无力把握课堂生成的机遇而形成教育机制。
  如:七年级下册《8.2消元》第一课时,有四位教师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前三位教师运用都是从实例的引入,分别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而后进行对比,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通过代入消元的方法,以达到转化成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
  最后一位教师也采用实例引入,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给出四个答案,问哪个答案是这个方程组的解,然后去掉答案后,你是否能知道它的答案。在学生疑惑处适时引出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在这一“问”一“擦”再一“疑”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思维碰撞”,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熟悉的天平问题入手,在实验中初步感知“代入”思想,并面对现实有一种“急切突破”的冲动:如何代?将此实验抽象成了一个“数学问题”。有了实验的铺垫,学生对于代入的理解与思维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碰撞中实践
  数学情境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数学实体,它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与空间,同时,也是教师巧妙干预与调控教学进程的脚手架。在实践的过程中,各位教师的主线分明、引入各异。第一位老师以小记者深入社会,关注“节能行动”开始,从节能与科技的角度引入,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第二位老师以一则故事来引入化归的概念,然后以临近圣诞节为话题,想买布娃娃和糖果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好友展开,接近学生的生活。第三位老师则巧妙地结合椒江二中的一个售书活动引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项活动举办地:椒江二中!)
  对比以上的几种引入,都是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并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充分体现了人文理念。就教育意义来说,安洲中学郑老师有着节能的现实教育意义。就与学生融合的亲和力而言,松门镇中李老师的设计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上课的地点是椒江二中,而且正好举办曹文轩教授的签名售书活动。结合这个活动,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既贴近学生,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实践的操作中,谁能善于发现身边的事,加以提炼和整合,谁就拥有主动权。就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三)在实践中达成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尽力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实践到理论,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同课异构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遗憾的艺术。因而有缺点的课才是平实的课。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同课异构”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结果,他们在分享结果的同时,更加回味精彩的过程。也正是这样的特点,同课异构能在众多的教研活动中一枝独秀,受到教师的热捧,笔者以为同课异构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在同课异构中动态参与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不一,对同一内容的课,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构思,因此在课堂上各显所能,带给听课的老师充满个性的精彩课堂、魅力课堂。同课异构,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对话,建构出不同的意义,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对教材的“激活”,彰显自己的个性。
  (二)在同课异构中关注生成
  丰实的课即生成性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相对于传统的教研课来说,同课异构的形式更能产生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激起大家的共鸣;教师可以在对比中反思,在交流中提升,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博采众长的效果。在同课异构中关注生成,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课堂生成,也是教师之间的生成,教师在教研之前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当与不同的教学思维产生对比时,其感触之多,感悟之深不言而喻。
  (三)在同课异构中反思提升
  “同课异构”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有利于教学和研究的结合,能切实解决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锤炼参与者;“同课异构”用理论诠释实践,用案例解读理论,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参与者;“同课异构”可以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有利于传承和创新的结合,完善参与者。
  “同课异构”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只在比赛时才出现,就不能做到常态化?这可能与同课异构型的课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关,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匀出一些时间来提升自己,同课异构飞入寻常课堂间也就为时不远了。到那时,我们将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成就彼此的精彩。
其他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根据初中生知识教育水平所设计的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也是最能同现代信息化社会接轨的学科,初中信息课堂中所开展的合作学习,目的在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经济运行开局平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商品房销售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非制造业商务活
“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2011年2月,一段名为《天堂午餐》的六分钟视频在网上引起了高点击率,“感恩”这一永恒的话题也再一次触动了每个人的心灵。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积极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报恩之事,常具施恩之德!  一、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感恩教育良好氛围  感恩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教室张贴标语、宣传画等方式,精心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课余时间,教室里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方式与思想,现代教育不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参与者,突出其
期刊
温政发〔2013〕67号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它决定了人们想不想创造、敢不敢创造的欲望和倾向性,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决定了人们善不善创造、能不能进行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创造思维必须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
有句教育名言说:“孩子往往朝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是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  我曾教过一个“问题”学生:他很聪明,学习不认真却位居中上,性格倔强,思想偏激,和同学相处不和睦,动不动就吵架,甚至还动手打人。事后老师批评他也不接受,总觉得自己有道理。而且你去教育他,你会发现他心态很不好,似乎跟老师有种天然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当我刚接手这个班时,很多老师和学生就向我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家长、学生、甚至学校和老师都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知识教育上,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升学率和优秀率,而将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忽略了.即使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
2012年,国家提出利用网络共享优秀教学资源,至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果丰硕,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获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