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低头行为指在亲子交流时,父母专注于手机使用而忽视孩子、扰乱其亲子互动的现象.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青少年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孤独感和学业倦怠等内化问题和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网络欺凌行为、社会退缩等外化问题.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青少年的认知-情绪过程和家庭过程实现,且这一影响会因父母心理因素、父母自我反思态度、父母监控的强弱和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自尊、社会敏感性、人际敏感性以及特质自我控制等个体因素,同伴依恋和青少年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等社会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未来研究应从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进行跨文化研究等三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探究.
其他文献
不同于存在主义将人构想为被抛入世的孤独存在者,精神分析从一开始便将人置于家中进行考察,认为人在根本上便是有家、在家且恋家之人.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家首先是作为家族世代传递的无意识结构,具有赋予每个主体以其独特身份与位置的重要功能,是人由个体转化为主体的首要场域.作为主体的人往往不仅生于且终于、困于也成于作为一种情结的家中,而且正是对这种家情结的升华,造就了诸如“国家”这样的政治共同体,使得“国”在文化无意识层面有可能成为“家”之命运、结构与功能的延续、拓展与深化.
在当下中国,“躺平”现象引发了社会性焦虑.青年人为何“躺平”,如何变“躺平”为“挺立”,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躺平”现象产生之外因主要是当代青年承受的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和中外消极文化的侵蚀,内因主要是其生命意义缺失与精神危机.后者表现为躺平者的“空心病”和“三观”问题,其核心是缺乏支撑其存在感和意义感的价值观.青年人要走出“躺平”之困境,打造昂扬挺立之人生,需要以人之“贵”“灵”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挺立时代潮头;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修德进业,担当责任使命;以时中之智慧走出“内卷”与“不公”,突破制度瓶颈
人世日益演进,“真”却日益稀缺;“真”愈难得,人们慕“真”、求“真”之念愈烈.从思想史看,道家一方面引领人们投入内外修炼而返“真”;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以“醉”达“真”的方便法门.后世追随者进而将“醉”视为“真”的直接前提与简洁路径.在他们的观念中,“醉”既能产生“真”,也能呈现“真”;既能乐“真”、养“真”,也能保障不失“真”.他们甚而断言“惟有醉时真”,将“醉”作为“真”的必要前提与呈现场域,以及精神生活的本源.王绩以“醉乡”全面敞开“醉”的精神内涵.“醉乡”平淡自然,独立自得,成为孕育、孵化“真”的基地
法国科学哲学家米歇尔·塞尔是拉图尔的哲学导师,他的关系哲学是拉图尔拒斥现代性二分的非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源头.不同于以往人与非人、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的截然二分,非现代哲学注重关联性,在统一与杂多、二分与综合中选择后者.实际上,非现代哲学就是一种关系哲学.塞尔这位学界普遍忽视的科学哲学家为拉图尔提供了诸多重要的灵感来源,拉图尔从塞尔那里继承了相似的时空观,直接借用了“转译”、“拟客体”等核心概念,在“人类世”等现实层面也与塞尔主张一致.梳理二人的异同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非现代哲学,进而为把握当下关联混杂
一、实用主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rn苏珊·哈克(以下简称“哈克”):首先我想说,要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至少要写一本有实质内容的书.所以,接下来只能是非常简明、非常有选择性的回答.rn伊戈尔·焦哈泽(以下简称“焦哈泽”):当代实用主义(pragmatism)的许多内容看起来与原始版本有很大的不同.
期刊
“贴标签”简单理解就是“扣帽子”.它与普通的评价不同,是指片面地、重复地以某种特质来形容一个人,或把人归于某个类别.“标签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更倾向于成为标签所框定的那种人.rn先说负面标签的影响,它通常会让人不自信、自责或羞愧,让人对自己的价值视而不见.
期刊
模因概念已经被广泛用于文化研究和社会科学领域,但对其依然缺乏公认一致的看法.基于对几种代表性观点的梳理和分析,模因被界定为由人类心智系统所创生和复制的文化信息单元.通过与普适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对模因的运用可以作为解释文化进化机制的必要和有效的进路.而且,在学理上,模因与基因共享一种基于信息—计算的本体论,这对研究文化进化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心理教师,我从教已经十几年了.近两年,我明显感到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过来找我寻求心理辅导,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愿意主动跟我交流学生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给我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室由门可罗雀变为门庭若市.这其中不难看出,那就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越来越多的趋向.
期刊
在众多中国哲学经典当中,《庄子》一书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但一般爱好者喜爱,专业研究者也青眼有加,单是书名中包含“庄子哲学”字样的,仅北京大学哲学系不到二十年时间就贡献了五部,按出版先后,依次是:王博《庄子哲学》?(2004),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2006),郑开《庄子哲学讲记》?(2016),章启群《渊默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2019),杨立华《庄子哲学研究》?(2020).
期刊
父母心理控制是指父母入侵子女的思想和情感,对子女的需求没有反应,并通过过度实施控制性的父母教养策略来给子女施加压力.从四个方面对父母心理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1)父母心理控制的概述,包括父母心理控制的概念、与父母行为控制的关系和自我决定理论框架下的父母心理控制;(2)父母心理控制的不良后果,包括内部化问题、外部化问题、学业相关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机制研究;(3)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的特征、子女的特征和环境因素;(4)父母心理控制的文化差异.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父母心理控制能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