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部分:写作(25题,50分)
  
  25.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① 联想
  ②成长的足迹
  要求:①如果选择第一个题目,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④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脊(jǐ)梁 虽(suí)然 折(zhé)腰 更胜一筹(chóu)
  B.追溯(sù) 屡(lǚ)次 祛(qū)除 锐不可当(dānɡ)
  C.勉强(qiánɡ) 静谧(mì) 蝉蜕(tuì) 心旷神怡(yí)
  D.轩(xuān)榭 着(zháo)装 黄晕(yùn) 豁(huò)然开朗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报酬 迸溅 竦峙 谈笑风声
  B.绽放 寒喧 啜泣 温故知新
  C.诘问 繁衍 推崇 张皇失措
  D.烦燥 取缔 归咎 惟妙惟肖
  3.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图便宜,趋于理性。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目前戏曲艺术不景气,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弘扬民族文化。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②_________________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人,那么人际关系一定会和谐、融洽。
  6.下面表格是德国心理学家埃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得出的数据,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共6分)
  


  ①这个数据表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同学小英常因记不住所学知识而苦恼向你倾诉时,你准备怎样劝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介绍一个你认为在学习上有效的记忆方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7~23题,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13分)
  [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乙]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
  注释:攘:偷。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君子之道 是: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各讲了什么道理?(4分)
  答: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言为心声,“攘鸡者”所说正是他所想。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请举例谈谈它的危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11分)
  对噪声的新认识
  ①噪声是什么?噪声就是那些貌似杂乱无章常常起着扰乱作用而且接二连三振动的声音。然而在这些振动中,科学家却发现它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这种被叫做噪声的乱糟糟的东西,生命本身就不能存在。
  ②因为如果没有噪声,冬天的湖水将不会结冰;化学反应将不会发生;噪声使得人体的肌肉在需要时产生收缩;噪声还帮助人体细胞在细胞膜的内外传递关键的物质……
  ③科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发现源于80年代对噪声利用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一种“随机共振”现象,即在噪声系统信号输入端增加噪声,输出端的信号和信噪比都会得到增强。如今在更多地方发现这种现象。例如小龙虾尾部传感神经元的信息就是靠噪声的随机共振传递至细胞膜两侧的离子通道上的。这是生命依靠噪声存在的证据之一。
  ④不过,随机共振只是噪声的奇异效应之一。噪声的另一种奇异效应是噪声的原型为白色,即每一个声音振动都与它们的前身毫不相干,白色噪声没有记忆,然而当它们被“染色”之后,噪声就能发挥它所具有的记忆作用了。
  ⑤这一奇异效应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假如你正在制造某种昂贵的药物,而制造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化学反应,随机的热噪声(即被“染色”后的噪声)会使反应能以某一特定的速度进行。
  ⑥生命起源必须经过化学反应,而噪声,是否就是宇宙混沌初期促使化学反应的条件之一呢?是否就是宇宙大爆炸开天辟地的巨响,埋下生命诞生的伏笔呢?
  ⑦对噪声的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世界的真相并改造世界。改变对噪声的看法吧,噪声并不是完全有害的,没有它,人类也不存在了;有了它,人类还可以对它综合利用,化害为宝。
  (选自2007年《大科技》)
  11.通读全文,概括回答对噪声的新认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噪声的奇异效应有几种?并简述其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文中举出下定义的例子,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噪声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利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12分)
  羡慕自己
  ①生活中,人们都有一个弱点,就是常爱羡慕别人。譬如:看见别人住进豪华别墅,坐上了宝马香车,升了正处,做了老总,摸了大奖,发了大财,娶了美女,就如同害牙痛病似的不舒坦。不舒坦是因为妒嫉、烦躁、怨恨。如此一来,便心理失衡,愁云不展。轻者忧郁自闭,重者干出蠢事。明知羡慕别人是一种自虐,不如掉过头来羡慕自己。
  ②羡慕自己决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一种尊重,对自己人格精神的一种肯定。
  ③在电视新闻里看过这样一位教师,三十年扎根乡村中学,平生没进过宾馆吃大餐,没穿过西服扎过领带。而同事,有的升迁上调,做了政府官员;有的弃教跳槽,当了百万富翁。当记者问及“有何感触”时,他笑答,一不眼热,二不心动,我有自己的“最好”。我能背《古文观止》,能把差生变为优生,能为县里培育出十多个文科状元,我从乡邻百姓眼里看到自己“挺不错”。
  ④应该说,能认识自己“挺不错”,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挺不错”的东西,只不过许多人看不到自己的“最好”,而总是对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徒生羡慕,这是做人的一种悲哀。
  ⑤羡慕自己也是一种阅尽沧桑的经验,是一种成熟淡泊的处世态度。老友家境不好,按常理少有雅兴留客,然而他兴致勃勃地下厨炒菜。席间竟大谈自己的晚年幸福:清晨推着偏瘫老伴儿散步,边走边谈心,很惬意,想想那些没有老伴的孤老头,我真算有福了;儿子修车技术不错,收入不比上班低,孝敬我们更是没说的;孙女儿在聋哑学校是尖子生,特会跳舞,将来说不定像邰丽华那样上央视春晚。话语中溢满了尽享天伦之乐的幸福感。羡慕自己,快乐便充盈于心。人秉天地之气有厚有薄,做人该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
  ⑥其实,羡慕自己则是一种心境,唯守住心中的静气,方能固守道德的防线。
   (选自2007年《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5.选文第①段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有两个分论点,试概括其内容。(4分)
  答:分论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果去掉选文第④段,好不好?请说明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挺不错’的东西”,相信你也有。请说说自己值得羡慕的优点,要求用上修辞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3题。(15分)
  露 珠
  ①深秋的清晨,踏着淡雾,走在市郊的田野上,准备晨练,不一会儿,便发现自己的裤脚上有一些潮湿,这才意识到,田野的草上尽是露珠。
  ②我蹲了下来,好奇地审视着一棵小草上发亮的小东西。绿绿的小草,两片长叶一片小叶,长叶的叶尖上各垂吊着一滴露水,像是小草用劲生长出的,如同农民们顶着烈日在田头劳作时脸上渗出的汗珠,圆圆的,晶莹剔透。远远看去,无数颗露珠在田野汇成一片水晶珠玉的海洋,它们借助张力在一脸嫩绿的草尖上撒娇,将草尖热含在嘴中,犹如多情的少女正在亲吻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我用心体会着它们之间的言笑和轻轻的吟唱。我听到了小草在露珠的滋润中一齐生长发育的声音,就像当年我们高考考场上一片安静,只是写字的“唰唰”、“唰唰”的声音一样,周围充满了音乐,一种莫名的美妙的音乐,一种大自然发出的、催促世界万物生长奋进的爱的音乐。
  ③太阳升起,晨练归途,再来寻找刚刚欣赏过的那棵小草上的露珠时,露珠已无影无踪,不知它们都去了哪里?或许它们已修成正果,沿着一缕缕阳光升腾到了天堂,汇聚成了头顶那一朵淡淡飘逸的云;或许刚才的那一阵风把它们统统接走了,启程到了别的正在夜晚、有小草小树需要滋润的地方;或许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④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是露珠多还是人口多。我莫名地想起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他们如今都在哪里?刚刚飘去的、再难找回的那些露珠,莫非正是他们的身影;不仅他们,若干年后,今日的我以及千千万万的赏露人,势必也将如同一滴草尖上的露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群晨练人的眼皮底下,不声不响地飘向天涯海角。
  ⑤那些露珠都悄悄地飞走了,但它们在草尖上的那份热情、那份晶亮、那份微笑,却始终珍藏和烙嵌在我的心里。它们没有雨的泛滥,也没有雾的散漫,更没有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随意,它们用心滋润着世界万物,一辈子凝心聚力地只做这一件事,默默地来,默默地去,没有辉煌,鞠躬尽瘁。虽然它只是一个很小的、一吹即落、一触即溃的水珠,但却浓缩着世间最珍贵的宁静、纯洁和善良。
  ⑥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难怪自古就有“人如朝露”一说呢。但我想,即便是露珠,我也要力争纯洁不染,一心滋润草木,誓不让自己空飘忽、染尘埃。
  (选自2008年《散文百家》,有改动)
  19.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观察了露珠的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②段画线句子中,露珠会有“言笑”和“吟唱”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对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露珠具有什么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写作(24题,50分)
  24.作文。(50分)
  题目:为你唱一支歌
  提示:“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体事物(高山、清风、灯、书包等),也可以是抽象事物(时间、品格、友情等)。
  要求:1文体自定;2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其他文献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②。”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④,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⑤:“君使服之于内⑥,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⑦,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
期刊
静坐树下,我感到头顶仿佛有一条河在流动。  一条由鸟鸣汇成的河,在空中拍着细浅的浪。清凉的水沫子,溅在水杉树瘦瘦的枝条上,枝条一下子就爆出了无数叶芽;溅在紫荆树光光的树干上,树干一下子就托上了簇簇花蕾。  鸟的翅膀,轻轻划过自己唱出的这条河,再高高掠起,拍着柏树墨绿的树梢,老成持重的柏树马上就羞成了一个浑身颤栗的新娘。  鸟的翅膀,剪着淡红轻蓝的夕阳余晖,灵敏地画了一个圈又一个圈,竟把墙外的音乐也
期刊
面对中考作文,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还要脱颖而出,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拿到一个作文题考生都要解决立意和选材这两大问题,而选材却又成为考生们很头疼的一件事。  有人把如何写好中考作文概括为:首尾点扣题,立意要深刻,材料要新颖,语言要生动,形式要突出。这几句话有一定道理,就选材来说一线老师总强调选材要典型、新颖、有意义。要学生有发散思维,展开联想,避开大众材料,防止假、大、空出现。
期刊
说起“七大洲”老师,感慨颇多,尤其是老师的观点,更令我们吃惊不已。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朝气蓬勃,朝气在打闹中“横生”,往往也在老师的“军演”中屡败屡战,虽勇气可嘉,但常常是伤痕累累,于是便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除了批评,还是批评,好像批评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少了还有点不舒服,因为我们早就有了抵抗力了。唉,你看!人家女生简直有点“另类”,平时文文静静,特别听话,常常博得老师的阵
期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是巴金老人的两篇短文《日》、《月》,其中《日》比较浅显,学生读了也能够马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而对于《月》,教参的解读是:  “与千百年来吟月的诗不同。”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里的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姮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
期刊
议论、抒情都是常用的写作表达方式。  所谓议论,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作深入、细致的剖析之后而生发的精辟见解或评论。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指的是在文章的关键处加上的,能使中心思想更加深刻,主题更加突出的精当话语。其议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缘事而发,即依据所描述的内容发表看法,使议论建立在事例记叙或感情抒写的基础之上,与记叙的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二是画龙点睛。这就是说,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只是“点睛”之笔,一
期刊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期刊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期刊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期刊
山和海,我都同样喜欢。我喜欢山的绿,山的稳重和坚定:我喜欢海的蓝,海的辽阔和活力。  山,我曾经登过、亲近过。我登过台湾的阿里山和阿里山中的梅山,也登过大陆的黄山,和黄山中的天都峰,它们的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  海,我却一直没有机会投入它的怀抱,因为我不会游泳:我也不曾坐船在海上航行过!只有一次,我从澎湖本岛的马公,搭渔船到对面的桶盘,去看灰黑色的玄武岩:另有一次,是在韩国的釜山,是坐小型游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