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因此教师习惯采取生活化的形式,将一些看似无法理解的问题转化为更加通俗易懂的信息,在数学的生活化互动过程中,若是教师主观臆测学生的生活情境,导入一些是无法理解的生活问题,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强烈的畏难情绪,教师应综合教学的经验,找到生活教学的误区,从而规避问题,为了生活化更加合理的导入创造契机,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大胆的展开数学的畅想,实现数学的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对策
引言:生活化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年龄的差距,同时生活的视角也不同,所以生活化的问题也许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的生活化知识与教材的重点信息关联性不强,出现种种误区会导致课堂时间浪费,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教师在钻研素质教育的同时,应从多视角出发,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使得生活化教学紧扣教材,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1.教材与生活问题关联性不强
教材上的知识已经明确的指向某些问题,在生活化的问题中,虽然能够短时间的引发学生的回忆与思考,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融洽,学生的思维思考也更加活跃,但课后学生面对对应的练习题却无从下手,过于轻松的生活情境,反而导致学生理解浅薄,部分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乐学,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喜好,反而忽视原本的教材要求,学生的成绩不高,他们面对数学思考不够严谨,缺乏逻辑能力,生活的信息如果与教材的知识关联性不强,那么学生课堂上即使表现的较为积极,对数学也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中,难以累积到有意义的知识。
2.举例子过于模糊,没有具体定义
生活的举例中,教师没有明确的说明某一地点,某一人物的名称,举例中数学的信息依旧抽象,甚至利用数字符号来代表其中的含义,导致学生完全感受不到生活化的愉快与简单,如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班级中学生的名字为例,但教师不懂得灵活应变,采取ABC这样的方式代表题目中的名字,学生虽然处于一个生活化的问题中,但面对的还是难以理解的字符数字,对于题意的理解仍旧不够透彻。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分析
1.深入的挖掘教材内容,在生活当中找出基本材料
数学教材的应用是与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者,教师需要从中深入的进行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的教材当中找出关于生活化特点的习题,就比如“毛算除法”这是根据学生植树的场景进行比喻,“位置和方向”则是根据学校的操场实景。或者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修改,比如关于“李师傅平均每个小时能够加工出150个零件,而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那么请问李师傅一天能够加工出多少零件?”。学生在看到此题目时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思考,因为这道题目并没有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题目改编为“李老师一天能够批改150份作业,而李老师的工作时间为一星期5天,那么请问李老師一星期能够批改多少份作业?”。
2.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寻找出数学当中所存在的奥秘。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圆锥体积的知识内容中,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小学生的天性都有着爱玩的性质,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让小学生把圆锥里面的沙子倒进圆柱里面,从中得出数学的规律。教师将这种实际的案例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来,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
3.创建相对应的情景模式,提供学生体验数学生活化的机会
兴趣的教学模式才是学生对学习产生的最大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熟悉所喜爱的生活场景进行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致使教师在情景模式中对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课本内容中的“三角形”进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找来一把不平稳的凳子,让学生寻找出可以修好凳子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所学习的三角形原理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
4.“走出课堂,回归自然”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教学“利息”一节内容时,把课堂搬到银行。带领学生参观调查,积累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了解利息、利率、本金、本息、活期、整存整取等银行所用的专用名词,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利息。学生掌握了方法后,让他们帮银行叔叔算一算利息,看看结果是否正确。这样的课堂模式使了解、领会、掌握、应用“一条龙”,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以及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情况。
5.深入学生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师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我就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新课结束后,我就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后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同时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还使他们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现阶段数学发展的需求,它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在一定基础上是具有较大意义的现实价值。教师在教学生活当中不能够只是过多的注重于现实性和趣味性教学模式,而更应该重视于日常生活当中小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式,小学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当中获取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章雅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7(44).
[3]叶玉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5).
[4]张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8(13):92-9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对策
引言:生活化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年龄的差距,同时生活的视角也不同,所以生活化的问题也许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的生活化知识与教材的重点信息关联性不强,出现种种误区会导致课堂时间浪费,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教师在钻研素质教育的同时,应从多视角出发,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使得生活化教学紧扣教材,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1.教材与生活问题关联性不强
教材上的知识已经明确的指向某些问题,在生活化的问题中,虽然能够短时间的引发学生的回忆与思考,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融洽,学生的思维思考也更加活跃,但课后学生面对对应的练习题却无从下手,过于轻松的生活情境,反而导致学生理解浅薄,部分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乐学,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喜好,反而忽视原本的教材要求,学生的成绩不高,他们面对数学思考不够严谨,缺乏逻辑能力,生活的信息如果与教材的知识关联性不强,那么学生课堂上即使表现的较为积极,对数学也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中,难以累积到有意义的知识。
2.举例子过于模糊,没有具体定义
生活的举例中,教师没有明确的说明某一地点,某一人物的名称,举例中数学的信息依旧抽象,甚至利用数字符号来代表其中的含义,导致学生完全感受不到生活化的愉快与简单,如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班级中学生的名字为例,但教师不懂得灵活应变,采取ABC这样的方式代表题目中的名字,学生虽然处于一个生活化的问题中,但面对的还是难以理解的字符数字,对于题意的理解仍旧不够透彻。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分析
1.深入的挖掘教材内容,在生活当中找出基本材料
数学教材的应用是与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者,教师需要从中深入的进行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的教材当中找出关于生活化特点的习题,就比如“毛算除法”这是根据学生植树的场景进行比喻,“位置和方向”则是根据学校的操场实景。或者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修改,比如关于“李师傅平均每个小时能够加工出150个零件,而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那么请问李师傅一天能够加工出多少零件?”。学生在看到此题目时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思考,因为这道题目并没有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题目改编为“李老师一天能够批改150份作业,而李老师的工作时间为一星期5天,那么请问李老師一星期能够批改多少份作业?”。
2.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寻找出数学当中所存在的奥秘。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圆锥体积的知识内容中,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小学生的天性都有着爱玩的性质,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让小学生把圆锥里面的沙子倒进圆柱里面,从中得出数学的规律。教师将这种实际的案例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来,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
3.创建相对应的情景模式,提供学生体验数学生活化的机会
兴趣的教学模式才是学生对学习产生的最大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熟悉所喜爱的生活场景进行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致使教师在情景模式中对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课本内容中的“三角形”进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找来一把不平稳的凳子,让学生寻找出可以修好凳子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所学习的三角形原理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
4.“走出课堂,回归自然”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教学“利息”一节内容时,把课堂搬到银行。带领学生参观调查,积累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了解利息、利率、本金、本息、活期、整存整取等银行所用的专用名词,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利息。学生掌握了方法后,让他们帮银行叔叔算一算利息,看看结果是否正确。这样的课堂模式使了解、领会、掌握、应用“一条龙”,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以及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情况。
5.深入学生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师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我就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新课结束后,我就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后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同时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还使他们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现阶段数学发展的需求,它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在一定基础上是具有较大意义的现实价值。教师在教学生活当中不能够只是过多的注重于现实性和趣味性教学模式,而更应该重视于日常生活当中小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式,小学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当中获取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章雅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7(44).
[3]叶玉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5).
[4]张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8(13):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