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氨氧化附着膜膨胀床长期停运后的性能恢复过程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连续流反应器在经历长期停运后的性能恢复情况,重启一个已停止运行150d的厌氧氨氧化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恢复了其脱氮性能,且考察了恢复策略的可行性、颗粒污泥性质的变化及其菌群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通过逐渐降低水力停留时间(HRT)(由13 h至3 h)和逐步提高进水总氮(TN)浓度(由(67.58±4.02)mg·L-1 至(374.93±10.76)mg·L-1)的方式,在72 d 的恢复期中,氮去除率(NRR)由0.117 kg·(m3·d)-1 提升至2.553 kg·(m3·d)-1,略高于反应器停运前((2.316±0.125)kg·(m3·d)-1),说明该AAFEB系统的脱氮性能恢复成功.在恢复期的第21天和第63天,反应器中部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644.70 μm和741.65 μm,均超过停运前中部污泥的平均粒径(602.24 μm).g_Candidatus_Kuenenia为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优势菌种,而g_Candidatus_Brocadia对长期停运后恢复期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这说明AAFEB系统内AnAOB具有良好的韧性,恢复策略可行,在经历长期停运后,AAFEB系统的脱氮性能可以得到恢复.
其他文献
以吉林公主岭、江西进贤、湖南祁阳、辽宁沈阳农大等多地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微宇宙试验培养的土壤,探索类芬顿反应对长期施肥土壤中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中自由基含量均显著低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通过纳米粒子探针(NanoSIMS)发现,施用化肥的土壤中56Fe16O-的离子强度强于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根系和微生物的进入对土壤产生影响,在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类芬顿反应能够增加碳、铁的移动性,微生物和根系的作用会加强铁矿物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施用有机肥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类芬顿反
人正常角膜上皮细胞(HCE)经室内环境浓度下的铜(10μmol·L-1)、锰(20、40 μmol·L-1)单独及复合暴露后,采用CCK-8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使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测定了细胞凋亡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从分子水平比较了不同暴露组炎症(NLRP3,IL-1β)和凋亡调控关键基因(Caspase-1,Caspase-3)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低浓度铜或锰单独暴露时,未明显降低细胞活力,而复合暴露后,细胞活力降低至20%~77%,大量细胞变圆并形成空泡,细胞凋亡率增
涉重危废是危险废物中非常独特的大类类别.重金属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其环境危害具有持久性,重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资源属性具有稀缺性,因此,涉重危废的资源-环境交互属性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但涉重危废的资源属性和污染属性与物料本身的结构复杂性存在密切关联.一方面,昂贵/高价金属的提取回收受到其复杂结构的干扰;另一方面,高毒/有毒金属的环境行为也受到其复杂结构的影响.为此,首次提出了涉重危废三维(资源、污染和结构)属性的概念,给出了三维属性的表征方法和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三维属性的涉重危废精细化分级分类
为研究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水体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影响,在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于袁河干流及支流设置3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测定金属元素Al、Fe、Cr、Mn、Cd、As、Tl和Ni的浓度.采用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与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金属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均具有较大影响,且二者解释能力大小接近.土地利用中的建设用地和农田,以及地形特征中的高程积分是研究区内金属元素主要影响因素,与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呈
厌氧氨氧化-羟基磷酸钙(anammox-hydroxyapatite,anammox-HAP)技术可实现污泥厌氧消化液高效自养脱氮同步磷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磷的浓度与污泥性质、厌氧消化过程相关,变化范围很大.为探索anammox-HAP 系统中的磷回收效率,通过基于anammox-HAP长期运行的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考察了不同进水磷浓度、pH和钙磷质量比(Ca/P)对磷回收效率及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磷浓度在40~250mg·L-1时,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脱氮性能稳定,总氮去除率可达88.5%
为实现集成、高效的氮磷处理,提高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运行稳定性及功能集成性,搭建了一种新型的anammox-HAP颗粒污泥型膨胀床反应器.设置了 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器,通过控制进入反应器中的钙、磷元素,以及调控反应器pH,探究了膨胀床反应器对氮、磷的同步去除能力,并对污泥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nammox-HAP颗粒污泥型膨胀床反应器在35、25、15℃条件下均可稳定运行,并能分别实现(44.90±0.32)、(17.12±0.97)、(8.79±0.14)g·(L·d)-1的氮去除速率,且总氮去
利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氨基修饰的Fe/Cu-MOF-NH2,分别采用XRD、SEM、N2吸附-脱附、UV-vis、EA等检测方法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其用于RhB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 RhB的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和pH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在合成Fe/Cu-MOF-NH2时,当含氨基配体与不含氨基配体的摩尔比为1∶1、RhB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1、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mg,mL-1、pH为4.2时,光照4h后,催化剂对RhB的去除率达到99
污泥脱水液的经济高效脱氮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依托天津津南污泥处理厂采用两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脱氮工艺处理污泥脱水液,在35℃下,对工程规模的工艺启动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活性污泥可成功启动部分亚硝化(PN)反应器,PN反应器出水NO2--N/NH4+-N为1.1时,可实现anammox系统的快速启动与稳运行;出水NO2--N/NH4+-N过高会造成anammox系统的不稳定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anammox系统在进水TN为(821±102)mg·L-1,
近年来,水体镉污染日益严峻,筛选超富集植物用于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90个浮萍株系为实验材料,采用30mg·L-1的镉处理7d,获得7个镉耐受优势株系.通过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7个浮萍株系的种属,确定为 Spirodelapolyrhiza、Lemnajaponica、Lemna minor 和 Landoltiapunctata.通过低质量浓度(0.5mg·L-1)和高质量浓度(10mg·L-1)镉处理7d,进一步比较和研究了 7个优势株系对镉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镉处理后,
采用磁絮凝-吸附技术开展了同步去除黑臭水体浊度、氨氮和总磷(TP)实验.在磁絮凝阶段,通过聚合硫酸铁(PFS)、磁粉(MPs)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使用,利用电荷中和作用去除浊度和TP;同时,利用化学吸附沉淀去除TP;在此阶段中,当PFS、MPs、PAM的投加量分别为16.00、100.00、2.20 mg·L-1且以PFS+MPs在快速阶段先投加,PAM在慢速阶段后投加的顺序投配时,絮凝效果达到最佳.在吸附阶段,吸附剂质化壳聚糖-沸石(PCZ)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氨氮以及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去除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