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校本教研模式,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实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热情的最大化?……诸多问题,引起笔者思考,现以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共同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浅谈一二。
一、同课异构,异中求同
不能单纯地将同课异构中的“同”字定义为“同一节教学内容”。比如《只有一个地球》,笔者认为不管多少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教学时至少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教学目标:研读文本,阅读教参,领悟编者意图,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受到情感熏陶;体会说明文用语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在本教材中的地位以及编者意图,不难确定,教学这篇课文应该把“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知识经验等,引领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当是本课教学难点。
固然,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上课,但就目前开展情况看,同样需要同伴互助、智慧共享。过去,学校在开展“讲三课”、“草根教研”活动时,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时间,同备课组的教师齐聚一堂,研读教材,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创作意图;揣摩语言文字,感悟工笔之匠心;交流读书体会,变一个思想为多个思想!不知不觉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教学思路明晰了……显而易见,“同课异构”仍然需要集体备课。
二、同课异构,同中存异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不同的教者以同一教学文本为依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文本进行多样科学解读。
《只有一个地球》虽是一篇说明文,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真情。作者细致地描写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的景象,由衷地感叹:“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当写到“地球的矿产资源因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而面临枯竭”时又无比痛心……最后引用宇航员遨游太空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作结,呼吁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活动中,赛课教师都抓住了“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根情感线,并以此为切入口,实施课堂教学。冬梅老师声情并茂,从朗读理解关联词“……不是……而是……甚至……”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词语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含有这组关联词的句子朗读,要求把关联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读出来,体会作者的意图;然后找出课文中其他几组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用上面的方法自读自悟。巧妙达成“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领悟说明方法”的教学目标,语文味甚浓;王辉老师创设情境,巧妙地将“央视记者采访有关专家”活动引入课堂,活动中“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向“特邀嘉宾”提问: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②地球母亲很容易受到哪些人为伤害? ③哪些资源可以再生?④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被邀嘉宾有“某大型化工企业老总”“市环保局长”“地质专家”“天文专家”,他们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查阅资料,研读课文,回答问题质量非常高,其他学生纷纷充当热心观众,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学生了解掌握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赛课中唯一的男教师王永久略显质朴,没有多的课件,却用“人类即使坐飞机飞往40万亿千米的其它星球也需要五十多年”类比,巧妙突破了学生理解“40万亿千米到底有多远”这个难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智慧。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一、同课异构,异中求同
不能单纯地将同课异构中的“同”字定义为“同一节教学内容”。比如《只有一个地球》,笔者认为不管多少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教学时至少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教学目标:研读文本,阅读教参,领悟编者意图,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受到情感熏陶;体会说明文用语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在本教材中的地位以及编者意图,不难确定,教学这篇课文应该把“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知识经验等,引领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当是本课教学难点。
固然,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上课,但就目前开展情况看,同样需要同伴互助、智慧共享。过去,学校在开展“讲三课”、“草根教研”活动时,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时间,同备课组的教师齐聚一堂,研读教材,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创作意图;揣摩语言文字,感悟工笔之匠心;交流读书体会,变一个思想为多个思想!不知不觉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教学思路明晰了……显而易见,“同课异构”仍然需要集体备课。
二、同课异构,同中存异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不同的教者以同一教学文本为依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文本进行多样科学解读。
《只有一个地球》虽是一篇说明文,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真情。作者细致地描写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的景象,由衷地感叹:“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当写到“地球的矿产资源因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而面临枯竭”时又无比痛心……最后引用宇航员遨游太空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作结,呼吁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活动中,赛课教师都抓住了“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根情感线,并以此为切入口,实施课堂教学。冬梅老师声情并茂,从朗读理解关联词“……不是……而是……甚至……”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词语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含有这组关联词的句子朗读,要求把关联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读出来,体会作者的意图;然后找出课文中其他几组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用上面的方法自读自悟。巧妙达成“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领悟说明方法”的教学目标,语文味甚浓;王辉老师创设情境,巧妙地将“央视记者采访有关专家”活动引入课堂,活动中“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向“特邀嘉宾”提问: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②地球母亲很容易受到哪些人为伤害? ③哪些资源可以再生?④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被邀嘉宾有“某大型化工企业老总”“市环保局长”“地质专家”“天文专家”,他们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查阅资料,研读课文,回答问题质量非常高,其他学生纷纷充当热心观众,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学生了解掌握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赛课中唯一的男教师王永久略显质朴,没有多的课件,却用“人类即使坐飞机飞往40万亿千米的其它星球也需要五十多年”类比,巧妙突破了学生理解“40万亿千米到底有多远”这个难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智慧。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