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为1.06:1,平均发病年龄(55.86±13.64)岁,平均就诊年龄(60.08±13.35)岁,头面部发病最多(占88.45%),依据临床及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占66.14%、色素型26.69%、浅表型6.37%、硬斑病样0.80%;病程超过2年者78.09%,平均病程50.8个月。40岁以上发病者86.85%,但40岁以下的基底细胞癌患者占13.15%。在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基底细胞癌的符合率为79.28%,其中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误诊为色素痣的比例为25.37%。结论:在新疆地区的基底细胞癌患者中,头面曝光部位仍是好发部位,最常见的基底细胞癌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其次是色素型。多发基底细胞癌患者较少,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的病例年龄较小。中青年基底细胞癌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应进一步提高皮肤科医生临床诊断基底细胞癌的能力。
  [关键词]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病理学;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10-007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data,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and incidence of basal cell carcinoma(BCC)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West-northern Chin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confirmed histopathologically from 2006 to 2016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Among 251 patients enrolle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06:1, the average age of onset was(55.86±13.64) years, average age of visit was(60.08±13.35) years. The head and face were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BCC(88.45%). According to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type, nodular/ulcer subtype accounted for 66.14%, pigmentary subtype 26.69%, superficial subtype 6.37%, morpheaform subtype 0.80%. The course of disease over 2 years accounted for 78.09%, the average course was 50.8 months. Over 40 years old patients with onset was 86.85%, but under 40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13.15%, the incidence of the head and neck was still dominated(88.45%).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 diagnosi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BCC was 79.28%, and the proportion of pigmentary BCC misdiagnosed as nevi was 25.37%.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of BCC in Xinjiang area,the head and face is still the predilection site,the most common BCC subtype was nodular/ulcer subtype, followed by pigmentary subtyp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BCC were seldom, and the BCC cases with sebaceous nevus were younger. Young-middle aged patients with BCC had a certain propor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diagnosis in BCC.
  Key words: skin neoplasms; basal cell carcinoma; patholog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基底細胞癌(BCC)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群,国内有关BCC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研究资料多来自东北、东部、中部及西南等地区[1-4],而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较少,尤其是新疆地处西北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尚无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2006年1月-2016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BC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的BCC发病特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BCC的病例。
  1.2 研究方法:查阅原始病理报告并复查切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皮肤科病理医师重新阅片,确定符合诊断为BCC的病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皮损部位、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等数据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符合BCC的病例共计251例,其中男129例(51.39%),女122例(48.61%),男女比例为1.06: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23~86岁,就诊年龄25~90岁,其中18~39岁发病者33例(占13.15%),40~59岁发病者112例(占44.62%),≥60岁发病者106例(占42.23%)。251例BCC患者各种临床病理亚型的性别、发病年龄、就诊年龄及发病部位见表1。
  2.2 病程:251例BCC患者中,病程1个月~20年,中位数为4.17年;其中病程>1年者236例(94.02%),病程>2年者196例(78.09%),病程>5年者77例(30.68%)。
  2.3 发病部位:251例BCC患者中,头面部受累222例(88.45%),躯干及外阴21例(8.37%),四肢8例(3.19%),各亚型发病部位见表1。
  2.4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符合率定义为临床及病理均诊断为BCC的病例数占病理确诊为BCC病例数的百分比。251例BCC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临床误诊疾病见表2。
  2.5 特殊病例及其临床表现:3例患者为BCC继发于皮脂腺痣基础之上,年龄24~45岁(见图1);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年龄52岁(见图2);1例右颈部及右眼内眦部位同时发生BCC(见图3~4);1例腰骶部位色素性BCC(见图5)。
  3 讨论
  BCC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群的低度皮肤恶性肿瘤,是由多潜能基底样細胞异常增生所致,可向表皮或皮肤附属器分化,少有转移发生,但可侵犯和破坏局部皮肤组织,严重影响患者容貌[5]。BCC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提示其发病可能与日晒有关,尤其是紫外线为其重要诱因。但也有研究表明与环境及工业化污染、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皮脂腺痣等疾病及SHH(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突变相关[6-8],本组资料显示病变发生于头面颈部位高达88.45%,与国内外的报道基本一致[1,3,9]。同时可能与新疆地处高海拔地区,紫外线相对较强,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紫外线防护意识淡薄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BCC的男女发病比例为1.06:1,男性多见,与国、内外多项研究不同地区的男女患病比例相似[10-12]。小于40岁发病者占13.15%,40~59岁占44.62%,≥60岁占42.23%,表明BCC患者的发病仍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但不容忽视的是40岁以内的年轻人群,最小年龄仅23岁,国外有研究显示40岁以下的年轻人BCC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1,13],因此临床上诊断基底细胞癌时,应重视中青年人群患者。
  本组资料显示251例BCC患者中,病程中位数为4.17年,其中病程>2年占78.09%,病程>5年占30.68%。说明BCC的侵袭性相对较弱,与患者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及皮肤科医生的诊断准确性有关。本组资料中的特殊病例是继发于皮脂腺痣的多发性BCC4例患者,最年轻的患者仅24岁的女性。皮脂腺痣容易并发BCC已得到公认,国外一项631例皮脂腺痣病例的研究显示最常见并发的恶性肿瘤是BCC(0.8%),平均年龄12.7岁[14];国内报道的病例表明成人皮脂腺痣并发BCC的风险较高,18岁前恶变的风险较低,所以建议成年患者皮脂腺痣应积极手术切除为宜[15-16]。
  本组资料中,BCC的临床病理类型仍以结节溃疡型和色素型为主,而浅表型和硬斑病样相对较少。而结节溃疡型BCC临床上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误诊原因是皮损外观呈半透明质硬结节伴毛细血管扩张,久之继发溃疡,长期不愈,触之易出血等特点。结节溃疡型BCC与鳞状细胞癌的不同特点是皮损发展缓慢,病程长,皮损边缘呈珍珠状隆起。色素型BCC临床上易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症及黑色素瘤。其误诊原因主要是皮损外观均表现为黑褐色或黑色的丘疹或结节,但色素型BCC的临床特点是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发病(而色素痣多为先天或儿童发生,而40岁以上几乎无色素痣发生的可能),皮损表面光滑(而脂溢性角化症皮损表面呈疣状,不光滑),皮损发展缓慢,病程长,部分皮损可破溃的特点,临床上色素型BCC与黑色素瘤的鉴别相对困难(见图5),但黑色素瘤的皮损进展速度相对较色素型BCC更快。因此,作为皮肤科医生,应加强普通人群对BCC的相关知识普及和认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黄远深,李航,涂平,等.632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7):452-454.
  [2]高天文,孙东杰,李春英,等.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469-472.
  [3]刘勇,岑瑛,许学文,等.236例皮肤恶性肿瘤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7,22(2):368-369.
  [4]郑文博,邹勇莉,何黎,等.皮肤恶性肿瘤568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2):808-809,81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整形原则修复面颈部皮肤撕脱伤,提高撕脱组织存活率、减少术后瘢痕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7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面颈部皮肤撕脱伤患者17例,共19处损伤。在急诊根据撕脱皮瓣损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撕脱皮瓣面积相对较小、组织无明显碾挫伤者,清创后行撕脱皮瓣原位缝合;撕脱皮瓣末端血供障碍者,将其远端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全厚皮片原位回植,予以打包包扎,并应用美容缝合技术。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磁性前列地尔脂微球靶向治疗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制备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组注射磁性前列地尔脂微球,并在皮瓣外覆盖铷铁硼稀土磁铁;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进行血管阻断及药物注射。测定三组皮瓣血流量、皮瓣组织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皮瓣原位缝合后7d评估皮瓣成活率,并检测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空白组
期刊
[摘要]目的:设计、制备透皮型弹性蛋白样多肽(elastin-like polypeptide, ELP)融合蛋白,探索其作为皮肤美容制剂的潜能。方法:设计具有透皮特性的蛋白转导功能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 PTD)和ELP融合蛋白PTD-ELP,联合密码子优化、重叠延伸PCR和定向递归连接等技术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将该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异丙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科室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9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27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B组:25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PNL2单克隆抗体在不同类别黑素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NL2在黑素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黑素瘤(黏膜黑素瘤11例,肢端黑素瘤24例,非肢端黑素瘤12例),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NL-2,S-100,HMB-45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生物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黑素瘤组PNL-2阳性率为87.23%(41/47),正常皮肤的表达率为1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來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120例,进行DSD技术设计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美容修复手术,观察前牙修复后3年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前牙修复手术后3年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与1年后调查统计结果相比,总有效率比较,2年后和3年后均无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4.17和3.28,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WaveOne机用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分别用于老年人残根残冠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反应情况,为老年人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临床就诊的115例老年患者,共187颗残冠残根,随机分成两组,WaveOne组(98颗患牙)和K锉组(99颗);两组患牙均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其中WaveOne组在完成根管预备时采用WaveOne机用镍钛锉冠向下法,K锉组则使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笔者科室治疗的7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序贯注射治疗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治疗70例患者,总有效率94.3%,6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38.6%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中重度烧伤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人际沟通训练,观察其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中重度烧伤患者60例,按照男女性別和烧伤程度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陪护人员均行专业知识学习;实验组陪护人员额外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对照组陪护人员不参与。入院后第10天对患者和陪护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领悟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药艾条灸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清艾组与药艾组,每组50例。清艾组给予单纯艾条治疗,药艾组给予复方药艾条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0d后,相较于清艾组,药艾组患者体重、腰围数明显下降(均P<0.05),且BMI指数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清艾组总有效率为34%,药艾组总有效率为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