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者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不同,因此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解决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讲述了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结构设计;混凝土框架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结构设计经验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柱、板三部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多层框架基础设计要点
1.1要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质报告
为了地质情况与该项工程没有冲突,设计人员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详细的阅读勘察报告中的全部内容并完全理解和吸收以便可以做到正确、顺利的使用地质报告,本文综合分析了预施工的建筑工程与工程的施工位置的地质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次来作为资料基础。
1.2要进行多方面考虑
在符合承载力和变形的基本要求下,应该根据先天的地质条件,选择比较经济的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地基持力层。同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如地层得物理力学性质,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及其荷载性质,另外也要考虑到地表层以下水的影响。充分验证地下水对于建筑的影响,并应做好必要的预备方案和相关的补救措施以便进行补救。
1.3多层房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
通常,在对基础截面设计验算以前,要根据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确定基础底匝尺寸。基础截面验算可以得出截面的抗弯能力进而得出基础配筋,混凝土的抗冲切和剪切决定着基础高度的数据。以上多种因素要同时满足计算要求和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在对基础底面尺寸确定以及基础沉降时,就应该还需要注意上覆土重力的问题,但在基础截面设计中则不需要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多层房采用的框架结构一般是条形的或者独立的基础。
1.4地基处理
选取地基处理方案,需要考虑到地质报告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同时地基处理的方案不仅要符合当地实际工程的标准,同时要满足土力的基本原理。这也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构思的重要出发点。对于地基的处理,一定要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的系统性及稳定性。
2、框架结构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框架结构的特点
上框架如果是采用钢筋混凝结构的话,则具有比较好的抗风性和比较稳定的抗震性,而其整体的架构系统也相对完整,尤其是它用坚固的柱子和大梁通过牢靠的刚性连接来构成的骨架形结构体,因为是属于几何不变体,所以在结构上相对其他构架来说稳定性比较强。而且,由于上框架在进行平面结构布中采用较为灵活的布置方式,质量比较轻便而延展性非常好,作为基本的建筑物框架被广大专家学者所认可。它也是目前业界内和实践中经常使用到的建筑基础框架模式。
2.1.1简单性。
结构具有简单性,这个简单不是指结构构架手法,而是指结构传力途径的直接性和明确性,在结构计算模型、结构内力和结构位移的分析方面以及结构薄弱部位限制方面都比较容易被掌控。在正常的荷载情况下,使用越短、越直接的结构传力方式,结构的工作能量就越大,其消耗的建材数量也就随之减少。
2.1.2规则和均匀性。
沿着建筑物的竖向,建筑的造型和结构的布置都比较均匀,可避免刚度。建筑物突变的传力方式和承载能力,可以用限制结构在竖向极少数的几个或者某个楼层会出现比较敏感的薄弱位置,而这些位置会造成应力比较大的集中或者架构比较大的变形,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结构比预期早倒塌的重要原因;如果建筑平面可以做到相对规则一些,而平面内部的结构布局相对均匀一些,那么建筑物在分摊因为质量所出现的地震的惯性力就可以用相对来说短一些和直接一些的方式进行传递,并可以促进结构刚度和质量分布相对之前来说更为协调,刚度和限制质量之间的偏心就会相对缓和。
2.1.3 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对来自各个层面和方向的地震力度进行抵抗是结构布置的主要作用和出发点,一般来说,结构布置时可以在平面上的两个主轴趋向上促使其产生完全能满足需求的抗震能力和刚度;除此之前结构布局时机构还必须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抵抗扭转而产生的振动和抗扭刚度能力。这些都是对结构进行布局之前要考虑的事情。
2.1.4 结构的整体性。
在多高层建筑的结构当中,在进行整体性的结构布局时要考虑到楼盖对于整体性的架构布局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它不仅需要向各个竖向抗侧的力子结构来传递和汇聚惯性力,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或布置复杂或各抗侧力子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楼盖可以帮助和协调各个竖向的抗侧力子结构可以正常的共同工作,这时候,楼盖对整个结构的巨大作用就表现的很明显了。
2.2框架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结构平面、横向布梁以及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除了要保证线刚度与梁刚度的比值大于一以外,还需要符合建筑规范中所要求的数据取值范围。因而在突发地震发生时,梁端会形成塑性铰,柱端因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因此不会屈服,因此符合建筑规范中所要求的“强柱弱梁的强节点“的规定。
为了确保框架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框架结构必须具有很多的附加性能,如较强的承载力,较好的刚度,以及较强的可靠性,延展性等。同时为了阻碍地震中扭转效应的出现,应该均匀的布置抗侧力构件;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稳定,应该均匀过渡结构的侧向刚度,竖向抗侧力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也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均匀变化,稳定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纵横两个方向的抗震性和抗风性能,将框架结构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为最佳。另外可以将整个结构体系设计成铰接排,并设置相应的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总之,在设计房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时候,许多因素都要注意和考虑进去,比如说一定充分考虑到房屋层数、抗震性以及附加属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每一个如果缺失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一般来说,框架柱的配筋率都比较低,理论中均符合计算要求的一般为构造配筋,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应该考虑到建筑中薄弱环节的配筋。在突发地震时,角柱受到了较大的扭转剪力,同时受到双向弯矩力的作用,地震所产生的力量完全的手用于内柱,因此在进行框架计算时,应该选择不理的方向。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这是目前业内比较能达成一致的运行方式。根据对称配筋的原则,选择较大的的数值,为了使框架柱在多种内力联合作用下的强度要求,在应该在以下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配筋的计算。
一是可以加强框架柱的配筋,以符合设计要求中的强柱弱梁的原则并且为了提高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力,应采用零星或井字形的箍筋形式,二是应该加强柱内纵筋,以保证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的稳定性。三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并应焊接。
3、现浇板部分
3.1现浇板部分的设计时,板钢筋之间的间距可以在小于等于200的范围内,200為最佳间距,在此种间距的基础上可以满足跨度在6.6m以下的板的裂缝的要求。同时在此部分设计中板钢筋直径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尺寸,但是种类不宜过度,要均衡的保证板上下钢筋的间距。
3.2对于有联系的建筑结构,在使用同间距、同型号的板底钢筋的基础上,保持它们相互连通为佳
3.3在进行配筋计算的过程中,为了均衡塑性内力的分布均匀,因此可将板上筋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板下筋乘以相应的叠加系数。
3.4在处理厚板与薄板相接的问题时,厚板不适合按固定端来考虑,因此应为了增大跨中配筋,可以降低厚板支座的配筋。
结语
综上,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综合的考虑到、板以及结构体系的相关问题,设计人员既要保证工程的可靠性,也要保证其经济性。基于对建筑工程规范及规程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计算建筑工程中的全部构件。另外,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时,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积累相关的经验,争取让建筑工程满足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的相关要求。同时也能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和建筑工程业界技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大海.高层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s].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1--- 2001)[s]
[4]廖显赤.关于大城市发展高层建筑的几个问题[J].城市开发,2000(5).
[5]姚启明.对蚌埠市高层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建设,2007(2)..
[6]张绍樑.对完善上海高层建筑有序开发建设的几点看法[J].现代城市研究,2008(1).
作者简介:
康占锋(1979、11— )男,重庆人,研究生,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任职,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混凝土框架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结构设计经验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柱、板三部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多层框架基础设计要点
1.1要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质报告
为了地质情况与该项工程没有冲突,设计人员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详细的阅读勘察报告中的全部内容并完全理解和吸收以便可以做到正确、顺利的使用地质报告,本文综合分析了预施工的建筑工程与工程的施工位置的地质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次来作为资料基础。
1.2要进行多方面考虑
在符合承载力和变形的基本要求下,应该根据先天的地质条件,选择比较经济的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地基持力层。同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如地层得物理力学性质,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及其荷载性质,另外也要考虑到地表层以下水的影响。充分验证地下水对于建筑的影响,并应做好必要的预备方案和相关的补救措施以便进行补救。
1.3多层房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
通常,在对基础截面设计验算以前,要根据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确定基础底匝尺寸。基础截面验算可以得出截面的抗弯能力进而得出基础配筋,混凝土的抗冲切和剪切决定着基础高度的数据。以上多种因素要同时满足计算要求和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在对基础底面尺寸确定以及基础沉降时,就应该还需要注意上覆土重力的问题,但在基础截面设计中则不需要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多层房采用的框架结构一般是条形的或者独立的基础。
1.4地基处理
选取地基处理方案,需要考虑到地质报告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同时地基处理的方案不仅要符合当地实际工程的标准,同时要满足土力的基本原理。这也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构思的重要出发点。对于地基的处理,一定要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的系统性及稳定性。
2、框架结构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框架结构的特点
上框架如果是采用钢筋混凝结构的话,则具有比较好的抗风性和比较稳定的抗震性,而其整体的架构系统也相对完整,尤其是它用坚固的柱子和大梁通过牢靠的刚性连接来构成的骨架形结构体,因为是属于几何不变体,所以在结构上相对其他构架来说稳定性比较强。而且,由于上框架在进行平面结构布中采用较为灵活的布置方式,质量比较轻便而延展性非常好,作为基本的建筑物框架被广大专家学者所认可。它也是目前业界内和实践中经常使用到的建筑基础框架模式。
2.1.1简单性。
结构具有简单性,这个简单不是指结构构架手法,而是指结构传力途径的直接性和明确性,在结构计算模型、结构内力和结构位移的分析方面以及结构薄弱部位限制方面都比较容易被掌控。在正常的荷载情况下,使用越短、越直接的结构传力方式,结构的工作能量就越大,其消耗的建材数量也就随之减少。
2.1.2规则和均匀性。
沿着建筑物的竖向,建筑的造型和结构的布置都比较均匀,可避免刚度。建筑物突变的传力方式和承载能力,可以用限制结构在竖向极少数的几个或者某个楼层会出现比较敏感的薄弱位置,而这些位置会造成应力比较大的集中或者架构比较大的变形,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结构比预期早倒塌的重要原因;如果建筑平面可以做到相对规则一些,而平面内部的结构布局相对均匀一些,那么建筑物在分摊因为质量所出现的地震的惯性力就可以用相对来说短一些和直接一些的方式进行传递,并可以促进结构刚度和质量分布相对之前来说更为协调,刚度和限制质量之间的偏心就会相对缓和。
2.1.3 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对来自各个层面和方向的地震力度进行抵抗是结构布置的主要作用和出发点,一般来说,结构布置时可以在平面上的两个主轴趋向上促使其产生完全能满足需求的抗震能力和刚度;除此之前结构布局时机构还必须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抵抗扭转而产生的振动和抗扭刚度能力。这些都是对结构进行布局之前要考虑的事情。
2.1.4 结构的整体性。
在多高层建筑的结构当中,在进行整体性的结构布局时要考虑到楼盖对于整体性的架构布局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它不仅需要向各个竖向抗侧的力子结构来传递和汇聚惯性力,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或布置复杂或各抗侧力子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楼盖可以帮助和协调各个竖向的抗侧力子结构可以正常的共同工作,这时候,楼盖对整个结构的巨大作用就表现的很明显了。
2.2框架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结构平面、横向布梁以及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除了要保证线刚度与梁刚度的比值大于一以外,还需要符合建筑规范中所要求的数据取值范围。因而在突发地震发生时,梁端会形成塑性铰,柱端因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因此不会屈服,因此符合建筑规范中所要求的“强柱弱梁的强节点“的规定。
为了确保框架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框架结构必须具有很多的附加性能,如较强的承载力,较好的刚度,以及较强的可靠性,延展性等。同时为了阻碍地震中扭转效应的出现,应该均匀的布置抗侧力构件;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稳定,应该均匀过渡结构的侧向刚度,竖向抗侧力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也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均匀变化,稳定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纵横两个方向的抗震性和抗风性能,将框架结构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为最佳。另外可以将整个结构体系设计成铰接排,并设置相应的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总之,在设计房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时候,许多因素都要注意和考虑进去,比如说一定充分考虑到房屋层数、抗震性以及附加属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每一个如果缺失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一般来说,框架柱的配筋率都比较低,理论中均符合计算要求的一般为构造配筋,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应该考虑到建筑中薄弱环节的配筋。在突发地震时,角柱受到了较大的扭转剪力,同时受到双向弯矩力的作用,地震所产生的力量完全的手用于内柱,因此在进行框架计算时,应该选择不理的方向。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这是目前业内比较能达成一致的运行方式。根据对称配筋的原则,选择较大的的数值,为了使框架柱在多种内力联合作用下的强度要求,在应该在以下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配筋的计算。
一是可以加强框架柱的配筋,以符合设计要求中的强柱弱梁的原则并且为了提高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力,应采用零星或井字形的箍筋形式,二是应该加强柱内纵筋,以保证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的稳定性。三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并应焊接。
3、现浇板部分
3.1现浇板部分的设计时,板钢筋之间的间距可以在小于等于200的范围内,200為最佳间距,在此种间距的基础上可以满足跨度在6.6m以下的板的裂缝的要求。同时在此部分设计中板钢筋直径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尺寸,但是种类不宜过度,要均衡的保证板上下钢筋的间距。
3.2对于有联系的建筑结构,在使用同间距、同型号的板底钢筋的基础上,保持它们相互连通为佳
3.3在进行配筋计算的过程中,为了均衡塑性内力的分布均匀,因此可将板上筋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板下筋乘以相应的叠加系数。
3.4在处理厚板与薄板相接的问题时,厚板不适合按固定端来考虑,因此应为了增大跨中配筋,可以降低厚板支座的配筋。
结语
综上,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综合的考虑到、板以及结构体系的相关问题,设计人员既要保证工程的可靠性,也要保证其经济性。基于对建筑工程规范及规程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计算建筑工程中的全部构件。另外,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时,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积累相关的经验,争取让建筑工程满足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的相关要求。同时也能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和建筑工程业界技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大海.高层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s].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1--- 2001)[s]
[4]廖显赤.关于大城市发展高层建筑的几个问题[J].城市开发,2000(5).
[5]姚启明.对蚌埠市高层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建设,2007(2)..
[6]张绍樑.对完善上海高层建筑有序开发建设的几点看法[J].现代城市研究,2008(1).
作者简介:
康占锋(1979、11— )男,重庆人,研究生,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任职,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